
SDS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中溶液1的成分及作用是什么?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溶液Ⅰ 50mM 葡萄糖 / 10mM EDTA / 25mM Tris-HCl,pH=8.0
葡萄糖增稠,使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EDTA 抑制DNase的活性。这一步溶液中还可以加入RNase,不受EDTA影响,并且可以在后续步骤中被除去
溶液Ⅱ 0.2M NaOH / 1% SDS
破细胞的主要是碱,而不是SDS,所以才叫碱法抽提。
溶液Ⅲ 3M 醋酸钾 / 2M 醋酸
这一步的K置换了SDS(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Na,得到PDS(十二烷基磺酸钾)沉淀;SDS易与蛋白质结合,平均两个氨基酸上结合一个SDS分子,钾钠离子置换所产生的大量沉淀自然就将绝大部分蛋白质也沉淀了,同时基因组DNA也被PDS共沉淀
葡萄糖增稠,使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EDTA 抑制DNase的活性。这一步溶液中还可以加入RNase,不受EDTA影响,并且可以在后续步骤中被除去
溶液Ⅱ 0.2M NaOH / 1% SDS
破细胞的主要是碱,而不是SDS,所以才叫碱法抽提。
溶液Ⅲ 3M 醋酸钾 / 2M 醋酸
这一步的K置换了SDS(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Na,得到PDS(十二烷基磺酸钾)沉淀;SDS易与蛋白质结合,平均两个氨基酸上结合一个SDS分子,钾钠离子置换所产生的大量沉淀自然就将绝大部分蛋白质也沉淀了,同时基因组DNA也被PDS共沉淀

2023-08-01 广告
(1,3)-β-D 葡聚糖定量检测鲎试验可以用于早期、快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真菌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抗原。以下是一份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定量检测鲎试验指南:1. 样品收集和处理:收集受试者的血液样品,通常需要采...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厦门鲎试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溶液1主要是让菌体细胞充分悬浊于溶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可以不要。
溶液2是碱液,目的在彻底破坏细胞膜,释放核酸。
溶液3是酸性钾盐溶液,目的是中和碱性并且沉淀SDS同时被沉淀的还有蛋白和大片段线性DNA。
我记得就是这样了,因为没有附加分所以就不去查证了,楼主姑妄听之。
溶液2是碱液,目的在彻底破坏细胞膜,释放核酸。
溶液3是酸性钾盐溶液,目的是中和碱性并且沉淀SDS同时被沉淀的还有蛋白和大片段线性DNA。
我记得就是这样了,因为没有附加分所以就不去查证了,楼主姑妄听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I, 含有EDTA,利于悬浮,可以说是提高得率的一步。有时候也在I中加 RNase,去除细胞中的RNA,一般4°保存。
Ⅱ, 破解细胞的,完了之后一般会变粘稠,这就是遗传物质出来了,
Ⅲ, 是来沉淀蛋白质的
Ⅱ, 破解细胞的,完了之后一般会变粘稠,这就是遗传物质出来了,
Ⅲ, 是来沉淀蛋白质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