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感恩的话

快快快... 快 快 快 展开
 我来答
一老夫
推荐于2017-09-21 · TA获得超过44.4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2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3.1亿
展开全部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无论生活还是对待父母,我们需要感恩。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当那份爱实实在在环绕着我们,当那两颗心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不要忘记趁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给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多一些问候,多一些照顾。

http://www.jxexpressway.com/news/shownews.asp?NewsID=2547
心怀感恩之心
是年少不知父母恩,还是经历了世间的冷暖才懂得父母恩之重?2005年的一堂思品课上,我做了一份调查,引出学生感恩问题:通过调查,我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他们那样生活优越,也许比他们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在这35位学生的回答中,提到经常在家帮父母做事情的只有2人,占5.7%,主要都是打扫卫生、购物等,他们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给父母的一种安慰”。有为父母做事的想法却没有实际行动的有17人,占48.5%,这些学生大多懂得“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爱”,他们的烦恼是“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就是不知道该做点什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诗词俗语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和亲情关爱。正处心智发育期的孩子面对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或生活在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甚至是长期与父母分居的留守儿童,如果从小很少受到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导之恩、感谢自然恩赐之恩的教育,难免失去对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认同。因此,感恩教育就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花一样,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社会和谐的前奏。
但感恩教育是一个全新课题,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实践也刚开始。“学会感恩”在本学期才写进上海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其必要性。现在许多孩子对父母长辈的爱已经习惯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父母。开展感恩教育正是为让孩子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本学期,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校德育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我班的感恩教育首先是让学生对父母、师长、朋友心存感恩;其次是发现身边点滴的爱,懂得爱,让每天发生的琐碎小事变得亲切而感动;最后是学会给予爱、播种爱,懂得付出是报恩,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利用每天的晨会和班会时间,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同时重点利用节日为载体,推出主题感恩教育。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事例以及从网上查找一些感恩方面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结合此次活动从文学与思维校本教材种选择了背影、以小见大、悠悠寸草心和地震中的父子等几篇文章,作为文学欣赏时进行品德教育的内容。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因而,我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孩子走出课堂,同时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在家中,如每天给父母、老师、同学一个问候,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实事等。在社区里,以至上升到社会的大范围内进行感恩的自觉活动。隔一段时间,在班上进行感恩行为的交流。使学生由单纯的感激父母,转化为对社会的感恩,从而学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通过一个时期的“感恩”教育,能主动为父母做事的共有27人,占了77%。他们为父母所做的基本上都是不太大的事,如学做家务、陪父母聊天、重阳节给家中的老人送去慰问、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看上去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学生们确实是实实在在受到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活动是一个必要而有意义的活动,当然要想让学生的认识从单纯的点滴行动上升到对社会的感恩,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不断的磨合中,争取让学生的心灵获得最大的收获。
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让学生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施予世界一点恩赐而感受到世界将施予他们更多的恩泽。与之相反,也应该让学生懂得:一个丧失“感恩”之情的人,他的人生就会一片苍白,一个丧失“感恩”的社会,世界将变得光怪陆离,一个丧失“感恩”的民族,他们的祖国必将危在旦夕!
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味到“爱”的真谛,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
是年少不知父母恩,还是经历了世间的冷暖才懂得父母恩之重?2005年的一堂思品课上,我做了一份调查,引出学生感恩问题:通过调查,我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他们那样生活优越,也许比他们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在这35位学生的回答中,提到经常在家帮父母做事情的只有2人,占5.7%,主要都是打扫卫生、购物等,他们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给父母的一种安慰”。有为父母做事的想法却没有实际行动的有17人,占48.5%,这些学生大多懂得“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爱”,他们的烦恼是“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就是不知道该做点什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诗词俗语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和亲情关爱。正处心智发育期的孩子面对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或生活在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甚至是长期与父母分居的留守儿童,如果从小很少受到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导之恩、感谢自然恩赐之恩的教育,难免失去对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认同。因此,感恩教育就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花一样,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社会和谐的前奏。
但感恩教育是一个全新课题,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实践也刚开始。“学会感恩”在本学期才写进上海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其必要性。现在许多孩子对父母长辈的爱已经习惯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父母。开展感恩教育正是为让孩子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本学期,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校德育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我班的感恩教育首先是让学生对父母、师长、朋友心存感恩;其次是发现身边点滴的爱,懂得爱,让每天发生的琐碎小事变得亲切而感动;最后是学会给予爱、播种爱,懂得付出是报恩,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利用每天的晨会和班会时间,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同时重点利用节日为载体,推出主题感恩教育。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事例以及从网上查找一些感恩方面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结合此次活动从文学与思维校本教材种选择了背影、以小见大、悠悠寸草心和地震中的父子等几篇文章,作为文学欣赏时进行品德教育的内容。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因而,我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孩子走出课堂,同时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在家中,如每天给父母、老师、同学一个问候,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实事等。在社区里,以至上升到社会的大范围内进行感恩的自觉活动。隔一段时间,在班上进行感恩行为的交流。使学生由单纯的感激父母,转化为对社会的感恩,从而学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通过一个时期的“感恩”教育,能主动为父母做事的共有27人,占了77%。他们为父母所做的基本上都是不太大的事,如学做家务、陪父母聊天、重阳节给家中的老人送去慰问、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看上去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学生们确实是实实在在受到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活动是一个必要而有意义的活动,当然要想让学生的认识从单纯的点滴行动上升到对社会的感恩,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不断的磨合中,争取让学生的心灵获得最大的收获。
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让学生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施予世界一点恩赐而感受到世界将施予他们更多的恩泽。与之相反,也应该让学生懂得:一个丧失“感恩”之情的人,他的人生就会一片苍白,一个丧失“感恩”的社会,世界将变得光怪陆离,一个丧失“感恩”的民族,他们的祖国必将危在旦夕!
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味到“爱”的真谛,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151927.html
gszwh2008
2008-11-25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40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2552万
展开全部
我最最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是他们用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慷慨地送给我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让我伸展开双臂,拥抱我想要的生活。
我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无忧无虑地度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送我一片明媚的晴空;飘雨落雪的时节,他们为我撑起一把温情的伞。
少年的时光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而其中又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父母常因我的欢乐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烦恼而愁在心头。我知道,父母是在盼望着我有一个好的成绩,将来有一天,他们的女儿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过更好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父母的愿望实现了: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的幸福美满的家。
父母笑了,而在这由衷的笑容里,我却看到了父母额头不知何时爬满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鬓角也多了缕缕白发。
父母的心中依然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牵挂着女儿,牵挂着他们的小外孙。于是,为了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和我的孩子,父母在他们已近六十岁的年纪里,又做起了外孙女的“老保姆”,看着外孙女如童年时的我一般聪明乖巧的样子,父母满足地笑了。只是,他们已不再年轻……
我感谢我的父母,当我已不再年少,当我悄悄地数着父母头上的缕缕白发,当我轻轻地抚摸父母脸上的道道皱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06-19
展开全部
,还是经历了世间的冷暖才懂得父母恩之重?2005年的一堂思品课上,我做了一份调查,引出学生感恩问题:通过调查,我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他们那样生活优越,也许比他们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在这35位学生的回答中,提到经常在家帮父母做事情的只有2人,占5.7%,主要都是打扫卫生、购物等,他们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给父母的一种安慰”。有为父母做事的想法却没有实际行动的有17人,占48.5%,这些学生大多懂得“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爱”,他们的烦恼是“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就是不知道该做点什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诗词俗语传承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铁板鱼汤
2008-11-25 · TA获得超过4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7万
展开全部
你们辛苦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empty30second
2008-11-26 · TA获得超过5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1万
展开全部
你们辛苦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