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给你看看课件
约3550字。
羚羊木雕
张之路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2..抓住课文关键,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3.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知识.技能
. 品味赏析文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领悟并倡扬文中所表现的纯洁真诚的人情美。
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学习多角度想问题的思维方式,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
1.谈话法。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语言描写极具个性化,依课文内容分配朗读角色,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2.讨论法。就羚羊木雕引起的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具体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小中见大,让学生受到教益。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就"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这一话题收集整理学生采访父母的材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感知课文在语言、动作、心理上的表现力,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2分钟)
我们生活在关爱中。有来自亲人的关爱,有来自朋友的友谊,这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在成长,但如果父母未发觉我们长大了,如果这种亲情与友情发生冲突,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他们爱的表达会给正在成长的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将与大家一道走进女作家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生活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3分钟)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用简明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要求:什么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分钟)
2、指名学生概述故事(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我们可以用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加以概括。)
三.人物形象分析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18分钟)
我们来个身临其境,感知人物心理,要体会得深刻,就必须要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个性、思想等,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说话活动:
投影仪:
“选题说话”:
约3550字。
羚羊木雕
张之路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2..抓住课文关键,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3.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知识.技能
. 品味赏析文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领悟并倡扬文中所表现的纯洁真诚的人情美。
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学习多角度想问题的思维方式,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
1.谈话法。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语言描写极具个性化,依课文内容分配朗读角色,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2.讨论法。就羚羊木雕引起的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具体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小中见大,让学生受到教益。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就"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这一话题收集整理学生采访父母的材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感知课文在语言、动作、心理上的表现力,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2分钟)
我们生活在关爱中。有来自亲人的关爱,有来自朋友的友谊,这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在成长,但如果父母未发觉我们长大了,如果这种亲情与友情发生冲突,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他们爱的表达会给正在成长的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将与大家一道走进女作家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生活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3分钟)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用简明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要求:什么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分钟)
2、指名学生概述故事(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我们可以用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加以概括。)
三.人物形象分析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18分钟)
我们来个身临其境,感知人物心理,要体会得深刻,就必须要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个性、思想等,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说话活动:
投影仪:
“选题说话”:
展开全部
记叙文,时间顺序写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记叙文
按事情发展顺序
按事情发展顺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课时
1.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抹(mò) 攥(zuàn) 逮(dǎi,不念dài) 怦怦(pēng pēng) 树杈(chà) 寒颤(zhàn)
2.默读。
3.畅谈读后感。
4.再默读:看同学的观点哪一种更符合作品内容,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5.分角色朗读。
(1)各自练读。
(2)分好角色。
妈妈 故事叙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3)朗读。
6.内容研讨。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7.辩论的准备工作。
(1)根据学生意向,分甲、乙、丙三组,分别代表父母、“我”、万芳。并选定主持人。
(2)要求各组课外做好准备工作,反复钻研课文,准备辩论材料。
第二课时
1.辩论。
辩论30分钟,评议5分钟。评议先由学生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2.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______________多么仗义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俩形影不离。
(4)_______________管___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满不在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手里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二、有助于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些论述
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的考验。(马克思)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
三、有助于揣摩课文写作方法的一些论述
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
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恩格斯)
巴尔扎克也说,艺术作品的任务只是“布置方程式的符号,而并不想去解决它”。这并不是说,作者不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必根据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生活,而是说,作者的理性活动——他的观点和对生活的判断,应该通过形象的概括来表现,应该蕴藏在形象之中,让形象向读者说话,让读者从形象的深刻的感染中得到结论,从而对生活作出判断,加以解决。这是艺术的特征,也是艺术作品必须通过形象来再现的不变的规律。(唐�)
四、课文点拨(宋子江)
1.全文脉络
先写妈妈追查、逼迫,再写爸爸讲出一片理由,批评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会怎样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
用奶奶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不良行径。奶奶当不了家,使事情无可挽回。
虽然得到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的反悔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着力刻画“我”被逼讨回羚羊木雕时的痛苦心情,告诉父母“这样做多不好”!
2.词句点拨举例。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母女神态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就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 孩子
突然问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目光紧紧地盯着 小声地说
一动不动
十分严厉 低着头
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4)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怕回家挨说”,也可见父母平日为人。
(5)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由同情到援助,扣住“仗义”二字刻画万芳形象。
(6)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把羚羊递到她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小朋友间非常讲友情,一来一往,作了详写。友情如美丽的鲜花,现在面临风雨摧残。
(7)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
(8)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
(9)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都十分简练,形象十分鲜明。
(10)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被逼无奈的心理、动作、语言都描写得栩栩如生。
(11)“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责备口吻。
(12)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这种担心正见得“我”对友谊的珍惜。
(1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
(14)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
(15)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结尾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1.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抹(mò) 攥(zuàn) 逮(dǎi,不念dài) 怦怦(pēng pēng) 树杈(chà) 寒颤(zhàn)
2.默读。
3.畅谈读后感。
4.再默读:看同学的观点哪一种更符合作品内容,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5.分角色朗读。
(1)各自练读。
(2)分好角色。
妈妈 故事叙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3)朗读。
6.内容研讨。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7.辩论的准备工作。
(1)根据学生意向,分甲、乙、丙三组,分别代表父母、“我”、万芳。并选定主持人。
(2)要求各组课外做好准备工作,反复钻研课文,准备辩论材料。
第二课时
1.辩论。
辩论30分钟,评议5分钟。评议先由学生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2.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______________多么仗义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俩形影不离。
(4)_______________管___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满不在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手里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二、有助于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些论述
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的考验。(马克思)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
三、有助于揣摩课文写作方法的一些论述
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
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恩格斯)
巴尔扎克也说,艺术作品的任务只是“布置方程式的符号,而并不想去解决它”。这并不是说,作者不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必根据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生活,而是说,作者的理性活动——他的观点和对生活的判断,应该通过形象的概括来表现,应该蕴藏在形象之中,让形象向读者说话,让读者从形象的深刻的感染中得到结论,从而对生活作出判断,加以解决。这是艺术的特征,也是艺术作品必须通过形象来再现的不变的规律。(唐�)
四、课文点拨(宋子江)
1.全文脉络
先写妈妈追查、逼迫,再写爸爸讲出一片理由,批评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会怎样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
用奶奶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不良行径。奶奶当不了家,使事情无可挽回。
虽然得到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的反悔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着力刻画“我”被逼讨回羚羊木雕时的痛苦心情,告诉父母“这样做多不好”!
2.词句点拨举例。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母女神态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就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 孩子
突然问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目光紧紧地盯着 小声地说
一动不动
十分严厉 低着头
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4)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怕回家挨说”,也可见父母平日为人。
(5)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由同情到援助,扣住“仗义”二字刻画万芳形象。
(6)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把羚羊递到她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小朋友间非常讲友情,一来一往,作了详写。友情如美丽的鲜花,现在面临风雨摧残。
(7)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
(8)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
(9)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都十分简练,形象十分鲜明。
(10)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被逼无奈的心理、动作、语言都描写得栩栩如生。
(11)“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责备口吻。
(12)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这种担心正见得“我”对友谊的珍惜。
(1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
(14)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
(15)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结尾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