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宋词《长相思》太多了,这里选几首供参考:
宋 - 万俟咏 - 长相思
一声声。
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
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二首)
万俟咏
雨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山 驿
短长亭,古今情。
楼外凉蟾一晕生,
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
几叶秋声和雁声,
行人不要听。
这两首词词意相近,写法与用韵相类,可能是同时所作。
前一首词写听雨失眠之愁情。全词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声,愁人之情见于言外,极尽含蓄蕴藉、深沉委婉之致。
词的上片,“一声声”见雨之稠密,“一更更”见雨不断绝,而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就暗示出来了。“窗外芭蕉 ”因雨击声而显其存在,又写出雨声之响亮呼应“声声”字 ;“窗里灯”点“夜”,体现“更更”意 。写“灯”写“芭蕉”,俱是写雨之影响。“ 此时无限情”亦因雨而兴发了“ 梦难成”,本来就愁苦,那堪风雨助人凄凉,平生心事一时百端交集,故觉“恨难平”。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阶无人曰“空”,强调空,也是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则怎会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呢?
后一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全词语淡情深,工于写景,善于造境,读后令人觉其含无限忱恻。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使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 。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 。”而楼带新月一痕 ,其景如画 。用“蟾 ”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蟾蜍之为物喜湿而体冷,更能表现“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 ”,可谓善于体会 。月“ 晕”是“雨余”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故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过片“暮云平,暮山横”,写秋景云空阔而单调,全是萧瑟之感。加之叶声与雁声,而更添凄清。如此苦情,末句只轻淡地道一句:“行人不要听”。“不要听”而不得不听,不发听后之感而只道“ 不要听”,真令人觉其“含无限惋恻”(《蓼园词选》评)。
长相思 游西湖
作者:【康与之】 年代:【宋】
体裁:【词】
南高峰,北高峰,
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
相逢九里松。
【注释】:
在康与之仅存的三十八首词中,情韵深长的作品不少 ,他尤擅于写少妇离情。这首《长相思》,就是比较突出的一首。
此词《 花庵词选》题作《游西湖》,但重点不在写景写游玩之欢,而是触景怀人。
上片从西湖景物写起 。“南高峰,北高峰”二句写山。南北两高峰是西湖诸山中两个风景点。南高峰旧称“高一千六百丈”(今实测为海拔256.9 米),风景葱倩,登临远眺,可以把西湖和钱塘江景物尽收眼底。北高峰在南高峰西北 ,遥遥相对,海拔314 米,比南高峰略高。景观与南高峰不相上下。因为两峰景别致,故作者特别拈出,以概括西湖诸山之胜。—这样措词,也是词调格式的原因。
“一片湖光烟霭中”句写湖。西湖光面约五平方多公里,虽不如洞庭湖、太湖那样壮阔,但水光潋滟,碧波荡漾,也颇为开朗。而且,湖上并非空荡荡的水光一片,白堤和苏堤象绿色的裙带,孤山象一块翡翠玉石;还有那亭台寺阁,桃柳梅荷;湖光如翠,四季宜人。在春天烟霭迷蒙中,就更显得绰约多姿了。
“春来愁杀侬”句,因景生情。点出“春”说出“ 愁”。“春”是所写景物的时节,“愁”是景物触发的感情。联系前面三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西湖的水光山色,美丽动人,但这却只能引起我的愁思而已。此句十分关键,着此句而以上三句的意思始有着落 ,着此句而上片的感情意绪始全托出。结拍如此,可谓善始善终。
过片转入回忆,交待愁思的缘故 。“郎意浓,妾意浓”者,郎情妾意都一样的深厚浓郁也;在短促的句子中,连用两个“意”字,两个“浓”字,给人予深刻印象。叠句在词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度的发挥。
“油壁车轻”二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表述,写他们的初次见面 。“油壁车轻郎马骢”这一句中有个典故:《苏小小歌》云:“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据说,苏小小是南齐钱塘名妓,她常乘着油壁车(四周垂帷幕、用油涂饰车壁的香车)出游,一日,出游时遇到一位骑青骢马(青白色的马)而来的俊男阮郁,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就吟了这首诗,约他到西泠(即西陵)桥畔松柏郁葱处(即她的家)来找她,结为夫妇。这里借用这个故事,来比词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浓情密意,以突出他们之间的浪漫情调 。“九里松”是他们初见的地点,那地方是“钱塘八景”之一,为葛岭至灵隐、天竺间的一段路。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时 ,植松于左右各三行,长九里,因此松阴浓密,苍翠夹道,是男女传情达意的好地点。当然,文学作品也允许虚构的,它可以虚构富于诗意的情景;故我们对男女主人公的首次相遇,是否郎骑骢马妾乘车,是否在九里松,都不必过分推敲。总之,下片词意,是女主人公回忆其与所爱的欢会。
这首词,以西湖景物为背景,上片写现实,下片写回忆;通过叙述回忆中的欢乐以反衬现实中的忧愁,思妇情怀 ,宛然如见。据词谱,《长相思》为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是最短的词牌之一,要写好实不易。必须有隽永的意味,给读者提供充分的想象余地,实仍属佳作。但它的每句押韵和前后各重叠一个三字句的特点,给人的印象就特别深刻;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首,林和靖的“吴山青,越山青”首,正是如此。这首词在这方面工力也不弱,详见上文论述。词的风格自然朴素,毫无斧凿痕迹,似民歌的天籁,如西子的淡妆,实仍佳作。
长相思
作者:【袁正真】 年代:【宋】
体裁:【词】
南高峰,北高峰,
南北高峰云淡浓。
湖山图画中。
采芙蓉,赏芙蓉,
小小红船西复东。
相思无路通。
【注释】:
词人袁正真,本为南宋宫女 。1276 年,元军破临安 ,谢太后乞降 。不久帝后三宫三千多人迁北上元都 。当时身为琴师的词人汪元真三次上书 ,求为道士而返回江南 。在其辞别元都将要南行之际 ,南宋旧宫人为之贱行 ,并赋诗相送 。袁正真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这首词出于《宋旧宫人诗词》,从这首词的题材、风调,乃至语言 ,都很像一首描写男女相思的情诗。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租用的一种形式而已,其深意在于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思国之苦。
“南高峰 ,北高峰”,聪明的作者就巧妙地利用现存的两座山峰的名字领起,起笔通俗、简洁,而又自然地将词引入特定的环境之中。一开篇也就将读者引入词中。南高峰、北高峰 ,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北高峰旧往还,芒鞋踏遍两山间 ”。古住今来多少游人墨客登高怀远留下诗词画卷 。烟笼雾绕 ,云掩双峰,更增添了它的美和浓浓的诗情画意,清代文人直称之为“双峰插云”。“南北高峰云淡浓 ”,抓住其美的特征,而且词简意丰,具有极强表现力,试想那云的飘浮聚散,色的轻重厚薄,景的幻化多姿,不都蕴含在“ 淡浓”二字之中吗!尤为可贵的是双峰皆然,那真是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湖山图画中”总括山水如画,极言其美,收束上片;一面又以“山”连及“湖”,再以“湖”字暗逗下片 ,上承下转,出乎自然。“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钟禧《和友人招游西湖》)。湖水中有芙蓉,芙蓉映衬湖水,恰如“绿叶红花”,相得益彰。
《长相思》一词写至“采芙蓉 ,赏芙蓉”,那场景、气氛、意境便顿时大变了,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就不只是山水花草之美,更从中体味到,歌的美、情的美、和生活之美。好的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显现其独特的主题和美的个性 。“小小红船西复东”便起了这种独特作用 。尽管读来平平 ,但细细体味,却不一样。采也好,赏也好 ,但总也“相思无路通”。寻其所思,觅其所爱,东寻西觅而不可得。令人陷入无限的伤怀和幽恨之中 。“相思地路通 ”,显然是受了“波淡淡 ,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陈金风《乐游曲》),以及《小长干曲》中的“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等诗句的影响。
“塞北江南千万里,别君容易见君难,何处是长安?”(陶明淑《望江南》)对于羁旅之中的宋旧宫人来说,汪元量的南归,撩拨起多少离愁别恨,勾起内心深处些许怀旧之情,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何日是归年”?谁来回答?只有“无路通”。“相思”二字就道出了作者对湖山如画南国风光的无限眷恋之情 。然而十多年来左思右想、“东寻西觅”,哪有归路 !“无路通”三个字,使其陷深深地绝望之中。对于“无望”和相思两情感。对于也曾是“日夜思家归不得”的汪元量来说,不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定会唤起深深的同情和强烈的共鸣。此词一出,彼此黯然神伤,掩面而泣,正所谓 :“⋯⋯断肠人听断肠声,肠断泪如倾”(周容淑《望江南》)。
《长相思》本是唐教坊曲名 ,后来演化为词牌,是词牌双叠中最短的。全词共三十六字,前后片开头二句多用蕴韵。这首词起笔自然,结笔高明,写景写事,娓娓道来。笔锋辗转,双关妙语,亮出心曲。作者用韵精确,多用比喻,有乐府民歌之神貌。在表达家国之恨,故土之思这个主旨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情至文生,可以看出词作者超凡的才情笔力。
长相思
作者:【宋无名氏】 年代:【宋】
体裁:【词】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据《东南纪闻》卷一载,这首词题于“(贾)似道贬时”,当在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作者因有感于左右两丞相吴潜、贾似道先后贬循州(今广东龙川)事而作此词。词中表现出对奸臣贾似道陷害忠良、坏事干绝而终无好下场的庆幸,也含有人事无常的感叹。
吴循州即吴潜(1190?——1262),字毅夫,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历官至江东安抚留守,应诏陈事时,因得罪了当时的宰相被罢奉祠。理宗淳佑十一年(1256)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主张加强战备抗御元兵,不满苟安国策,并向丁大全、沈炎、高铸、贾似道等奸臣斗争,被奸臣忌恨。开庆初(1259)因贾似道、沈炎勾结陷害,贬谪循州。景定三年(1262)贾似道派人将他毒死于贬所。时人为抱不平,于被贬十五年后,即度宗德佑元年(1275)追复原官。
贾循州即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理宗时,以外戚入朝,官至左丞相,权倾朝野。端平初(1234)蒙古兵灭金后,进攻鄂州,贾似道名为守汉阳,实际上向敌人纳币请和,而又诡称用兵解围,欺上瞒下,品质极为恶劣。当时,吴潜为右丞相,移兵黄州,扼守长江要冲,积极抗元。贾似道因怀疑吴潜对他不利,就利用吴潜同理宗在立太子问题上的矛盾,唆使沈炎诬告吴潜,致使吴潜含冤被贬。时吴已年近七十,为国忧伤不已,进而贾似道又派人将吴毒死于循州,正直士人无不愤恨,民间亦有歌谣讽刺。
日后度宗即位,贾似道又以太师同平章事,封魏国公,更加跋扈专权,不可一世。并在西湖建别墅,名后乐园,终日淫乐。“大小朝政,一切决于馆客,日与群妾斗蟋蟀”。元兵进攻南京,贾似道受命领兵抗元,正在战事紧急关头,他却乘小船逃跑,奔扬州,造成不可挽回的败局,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以至天怨人怒,国人皆欲杀之。大臣陈宜中等弹劾他的罪恶,终于德佑元年(1275)被贬,因他名声太坏,有的地方拒绝安置他,最后也流放到他曾毒害过吴潜的循州。时人大为称快。县尉郑虎臣是一个富于正义感的人,担任送贾似道赴贬所的任务,一路上对贾似道倍加报复,掀开轿篷,任烈日暴晒,让轿夫们唱杭州歌谣谑他。走到一个古寺,见寺壁有吴潜被贬南行时题词,故意问贾似道:“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贾似道惭不能对。行至漳州木棉庵(今福建漳浦县),郑虎臣多次要贾似道自杀,贾不从,于是被郑虎臣“拉杀之”,用锤将贾锤死。
贾似道贬死于赴循州道上,为恭帝德佑元年(1275),距吴潜被贬循州(1259)整整过了十五年,故词中有“十五年前一转头”句。
上片,“去年秋,今年秋”言时光年复一年。“湖上人家乐复忧”,看去似乎泛指西湖一带人民生活变化,实际上是指贾似道,他生长在西湖,长期在这里为官,且有别墅“后乐园”在这里。往日,他青云直上,终日荒淫,得意、专横,何其乐也,今天,他竟遭可耻可悲的下场,又何其忧也,所以云“乐复忧”。接着用“西湖依旧流”作为反衬,大自然江山依旧,然而人事全非,显示历史无情。
下片,“吴循州,贾循州”,南宋末年同时在朝的两丞相,一个是坚持抗元的忠臣,一个是恶贯满盈的奸相,却先后贬徙同一循州,死于边远,时间仅仅相隔十五年。看来是一种偶然巧合,实际上,吴之贬谪循州,由于贾之陷害,贾之贬谪循州是他陷害忠良、恶事作绝后所得报复。十五年前蒙冤惨死的吴潜,今日追复原官,得到昭雪,虽死犹存。当年作威作福的贾似道,今天活活被人锤死,遗臭万年。“十五年前一转头”,时光何其速也,转瞬之间,命运向相反的方向作了转化,对这种恶人遭恶报,好人得昭雪的转化,时人拍手称快,庆幸欢欣。贾似道若早知今天的下场,当初何必那么残狠。“人生放下休”是从“十五年前(间)一转头”的历史变迁中申发出来的感慨。“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事无常,为人不可狠毒,不要得意忘形,人生又切不可太认真,所以说“放下休”。放下休,即放下吧,休是语气词。“人生放下休”与“西湖依旧流”前后照应,既表明江山依旧,历史无情,又有人事无常的慨叹。
全词节奏明快,流畅通俗,有歌谣特点,同庆幸恶有恶报的心绪适应,而上下两片的最后一句均有咏叹韵味见感慨遥深。这是一首同时事密切相关的小词,表现了对贤相奸臣之间的人心向背,有历史资料和文献意义,艺术也是圆熟的。 (陶先淮)
诗言志,词言情。然而这首词却独树一帜,以词进行讽刺,在唐宋词也极为鲜见,但在讽喻中不见尖酸刻薄,艺术表现力极强,是一朵散发异香的奇葩。这首词讽喻当时世道。南宋景定年间,奸臣贾似道当权,其谗毁宰相吴潜,使之被贬循州,并其后将其毒死。贾似道继为宰相,终日淫乐,不料事有偶然,德佑元年,贾与元军作战失利逃跑,也恰恰被罢贬循,且也是在循州被县尉郑虎臣锺杀于木棉庵。前后十五年如此巧合,因此作者抓住这点对贾似道的鞭挞。嘲讽和对弄权者的正色告诫,语言含蓄,但语意却是极其尖锐的。
上片开头“去年秋,今年秋”,两句,着意用两个秋字使词罩上一层萧瑟 、落寂的气氛,年复一年,一个个凋谢的秋天又将过去。“湖上人家”两句又着意表现权臣贾似道权力显赫飞扬跋扈 ,与秋风落叶、灰飞烟灭的对比,“乐”“忧”转换何其快哉!“湖上人家”暗指在西湖大筑别墅 ,荒淫娱乐的贾似道。一个“湖上人家”落笔轻巧,而却充满对贾的嘲讽揶谕。“西湖依旧流”更是以西湖冷眼旁观的语调,衬托人生无常,善恶报应的无情。句式好像在写景,其实揭露主题,启人深思。
下片几句与上片不同。上片用笔曲中见直下片则直中含曲。“吴循州,贾循州”以简单的句式揭示深刻的含义。吴潜,贾似道同为权臣,同贬循州,同死于循州客乡,戏剧性的对此,又寄托作者对两人的爱憎。贾似道误国弄权,终死循州,而吴潜也虽有报国之志,却难脱循州之难 。贾似道更是可憎可恶可笑,其害人终害已 ,十五年荣华,一朝也不过身败名裂,多么的可悲。“十五年间”二句,作者又郑重告诫说,“人生放下休”,人世无常,还是丢开世情,免生烦恼。其中虽包含对贾的讽刺,但也含有对人生消极避世的消极思想,在此也应注意。
全词短小精干,口语化极强,语言质朴生动,极富节奏感,和浓愈的民歌风味,其中包含讽古喻今的现实主义色彩也极为难能可贵。另外在艺术表现上作者把含蓄与明快熔为一体,使形式和内容更好的统一起来,我们会在慢慢品味中体会出来。
长相思令
作者:【吴淑姬】 年代:【宋】
体裁:【词】
烟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
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
疏影横斜安在哉?
从教塞管催。
【注释】
①霏霏:纷飞貌。
②管:乐器。
【评解】
这首迎春小词,以景衬情,寄喻颇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烟雨霏霏,雪堆梅枝。不
禁想到“春从何处回”!惟愿东风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词写景细腻,抒
情委婉含蓄。
-------------------
宋代有两个吴淑姬,皆善词。一是北宋人,词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人。据洪迈《夷坚支志庚集》卷十记载,她是湖州秀才之女,聪慧而能诗词 。貌美家贫,为富民之子所霸占。却被人诬为有“奸情”逮捕审判,已定罪判刑。衙中僚吏观审后,置酒席,命她脱枷侍饮,“谕之曰:‘知汝能长短句,宜以一章自咏,当宛转白侍制(知州王十朋)为汝解脱 ,不然危矣。’女即请题。时冬末雪消 ,春日且至 ,命道此景作《 长相思令》。捉笔立成。”即此词。
要解通此词,须抓住两点,一是“自咏”,——她此时的处境是被判了徒刑,正待执行;二是“道此景”,——眼前之“景”是“冬末雪消,春日且至”。且看女词人是如何通过结合“自咏”而“道此景”的。
开头的“烟霏霏”乃云雾迷蒙之意 。“烟霏霏”是云雾迷蒙,为“雪霏霏”前奏。《诗·小雅·采微》:“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霏霏,纷飞的样子。明明已经是“雪消”了,却偏要说雪“霏霏”,已是一奇。
下句还要加重渲染:“雪向梅花枝上堆”!眼前公庭院子里,当还有几株梅树,但说它枝上“堆”着雪,显然是借喻之法。词人这样当着知州衙门诸僚之面,“制造”出这样一幅雪压梅枝的现“景”来,自然有她的原因 ,为的就是引出下句“春从何处回”,就是说眼前还没有“春回大地”;结合“自咏”,是喻指她在此案中蒙冤受屈,未曾审理明白,便判了徒刑有如被雪压着梅枝,抬不起头来。“春从何处回!”用反诘的语气,加重感叹呼号的分量。咏“春日且至”而写出这样的句子,在座诸公是品词的行家,既然出了这“自咏”的题目,当然懂得她这弦外之音。
下片“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紧承上片 ,通过描写梅花,“道此景”而结合自己的观感。这里的“ 醉”和“睡”,不是实指生活中的醉酒和睡眠,而是说自己被一场官司打击得晕头转向,真是“终日昏昏醉梦间”(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句)。
到此际睁开了“醉眼”、“ 睡眼”,要找寻那“疏影横斜”的梅景却已是“如今安在哉?”没有了,过去了。这句与“ 春从何处回”是意同而笔不同的一种写法,是说好景不属于她 :要么没有来,要么来了又去了,而她总是处在“ 醉梦中,从未领略到”。这一句借用了林和靖咏梅诗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不只使词语增加了文采,也使失却美好事物的意思得到了形象的体现 。结句“从教塞管催 ”。“ 从教”,任使也。“塞管”,羌笛也 。刘禹锡《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因古笛曲有《梅花落》词人想象其声可以感物 ,遂认为笛怨惊梅,而使之落。如戎昱《闻笛》诗:“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张先《醉落魄》词:“ 横管孤吹,⋯⋯声入霜林,簌簌惊梅落。”本词也承此意,说“疏影横斜”的一树梅花,任凭羌笛声把它“催”落了,补出“安在哉”的缘故。词至此结束了,完成了“道此景”而“自咏”的任务。绝妙之笔,婉约之情 ,构成了一首篇幅虽短而很有包蕴的小词。
于是“诸客赏叹,为之尽欢。明日以告王公,言其冤,亟使释放”,词的手稿居然还由“治此狱”者收藏起来。女主人公先是被俗人玩弄 ,然后又被雅人玩弄。
说是“佳话”也可以,但它毕竟是封建社会妇女生活的一幕悲剧。读此词及其故事,不禁感慨万分!
刘克庄《长相思·寒相催》
惜梅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本词副标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梅花冲寒而放,“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冯延已亦有句云:“北枝梅蕊犯寒开。”(《玉楼春》)所以说是“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得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或者干脆别开了吧。惜花之心,人皆有之,“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看即梅花吐。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晏几道《归田乐》)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自有不同的看法,俞陛云评曰:“花开便落,莫如不开,佛家所谓无得亦无失也。词为惜花,而殊有悟境。”作者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推而广之,亦可以此胸怀对待人生其他问题,所以说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本来乐声与梅花的开与落并无关系,但因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亦是军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鸣角”又有“收兵”之义,见《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帝乃驻马鸣角收兵。”,所以,听到角声、笛声中传出落梅之曲,就免不了要与当前时局联系起来,“新来边报犹飞羽。问诸公、可无长策,少宽明主。”(《贺新郎》)“赖有越台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风色恶,海天暮。”(同上)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枝,据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云:“梅用南枝事,共知《青琐》《红梅》诗云:‘南枝向暖北枝寒。’李峤云:‘大庾天寒少,南枝独早芳。’张方注云:‘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南唐冯延已词云:‘北枝梅蕊犯寒开。’则南北枝事,其来远矣。”南方气候暖和,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方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词意又是一转,仍然归结到惜梅,梅花开时韵胜香清,受人爱赏,谢时落花千万片,漫天随风旋舞如飞雪,使人不胜叹惋,难以换留,此处再一次突出“惜”字,并为上片“丁宁花放迟”之句作出了形象的诠释。
长相思(京妓)
作者:【柳永】 年代:【宋】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云爱〕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长相思 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这是一首描写少妇的怨情词。春天是一个万物萌生的美好季节,也是一个使别离者怀人思远的烦闷的季节。因此古典诗词中便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游子伤春、思妇怨春的诗篇。这首词写得清新流畅,节奏铿锵,音韵调谐,在汗牛充栋的怨情诗词中令人刮目相看,新鲜可爱。
词人采用了一种白描手法,单纯而朴素地创造出一个使人人都可晰视、都可体察、都可身临其境的意境:深深的花丛,密密的柳荫,在花间柳下一位窈窕的少妇正在静静地、幽幽地迈着慵懒的步履穿行。她的眉峰是微蹙着的吗?还是如黛山似的深锁着?我们不大看得清,只见她痴痴地徘徊着,怔怔地寻觅着,她是在捕捉一个失落的梦,还是在追寻一个远方缥缈的幻影?
她什么都不在追寻,她是在期盼早就远行而且久久未通音书的他的音信。山重山、水复水,狠心的他漂流到何方,为什么一个字都不寄往家中?莫不是见异思迁了吗?薄情的他呵辜负了我的一片痴情,一颗真心……
上阕抒写的是少妇白昼在灿烂的春光里、在花丛柳荫中的苦闷心情。下阕时间有所推移,展示她在夜间的心绪和情景:她独宿空房,久久地抚弄那张排解她内心哀怨的古琴,琴声鸣响着、鸣响着,心中的哀怨不但无法排解,反而更加烦闷,于是她便弃置了琴弦,翻身上床,企求在睡梦中寻找片刻的安宁,然而孤衾难眠,她辗转反侧,依然不能入眠,当年与他欢爱相携、海誓山盟的情景又历历浮在目前。这头上的金钗还是那时他相赠的呵。“但愿心似金钢坚”的誓言盟愿犹清晰分明在耳,当初谁能料到今朝有这样的结局……
这位少妇会不会被遗弃?他的夫君是不是就永远不再回来?词中尚未点明。作者所描写的只是抒情主人公——少妇的一种心境和心路历程。它给我们留下一个悬念,一种设想,而这正是本词另有的一种艺术魅力!
宋 - 万俟咏 - 长相思
一声声。
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
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二首)
万俟咏
雨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山 驿
短长亭,古今情。
楼外凉蟾一晕生,
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
几叶秋声和雁声,
行人不要听。
这两首词词意相近,写法与用韵相类,可能是同时所作。
前一首词写听雨失眠之愁情。全词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声,愁人之情见于言外,极尽含蓄蕴藉、深沉委婉之致。
词的上片,“一声声”见雨之稠密,“一更更”见雨不断绝,而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就暗示出来了。“窗外芭蕉 ”因雨击声而显其存在,又写出雨声之响亮呼应“声声”字 ;“窗里灯”点“夜”,体现“更更”意 。写“灯”写“芭蕉”,俱是写雨之影响。“ 此时无限情”亦因雨而兴发了“ 梦难成”,本来就愁苦,那堪风雨助人凄凉,平生心事一时百端交集,故觉“恨难平”。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阶无人曰“空”,强调空,也是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则怎会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呢?
后一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全词语淡情深,工于写景,善于造境,读后令人觉其含无限忱恻。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使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 。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 。”而楼带新月一痕 ,其景如画 。用“蟾 ”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蟾蜍之为物喜湿而体冷,更能表现“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 ”,可谓善于体会 。月“ 晕”是“雨余”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故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过片“暮云平,暮山横”,写秋景云空阔而单调,全是萧瑟之感。加之叶声与雁声,而更添凄清。如此苦情,末句只轻淡地道一句:“行人不要听”。“不要听”而不得不听,不发听后之感而只道“ 不要听”,真令人觉其“含无限惋恻”(《蓼园词选》评)。
长相思 游西湖
作者:【康与之】 年代:【宋】
体裁:【词】
南高峰,北高峰,
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
相逢九里松。
【注释】:
在康与之仅存的三十八首词中,情韵深长的作品不少 ,他尤擅于写少妇离情。这首《长相思》,就是比较突出的一首。
此词《 花庵词选》题作《游西湖》,但重点不在写景写游玩之欢,而是触景怀人。
上片从西湖景物写起 。“南高峰,北高峰”二句写山。南北两高峰是西湖诸山中两个风景点。南高峰旧称“高一千六百丈”(今实测为海拔256.9 米),风景葱倩,登临远眺,可以把西湖和钱塘江景物尽收眼底。北高峰在南高峰西北 ,遥遥相对,海拔314 米,比南高峰略高。景观与南高峰不相上下。因为两峰景别致,故作者特别拈出,以概括西湖诸山之胜。—这样措词,也是词调格式的原因。
“一片湖光烟霭中”句写湖。西湖光面约五平方多公里,虽不如洞庭湖、太湖那样壮阔,但水光潋滟,碧波荡漾,也颇为开朗。而且,湖上并非空荡荡的水光一片,白堤和苏堤象绿色的裙带,孤山象一块翡翠玉石;还有那亭台寺阁,桃柳梅荷;湖光如翠,四季宜人。在春天烟霭迷蒙中,就更显得绰约多姿了。
“春来愁杀侬”句,因景生情。点出“春”说出“ 愁”。“春”是所写景物的时节,“愁”是景物触发的感情。联系前面三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西湖的水光山色,美丽动人,但这却只能引起我的愁思而已。此句十分关键,着此句而以上三句的意思始有着落 ,着此句而上片的感情意绪始全托出。结拍如此,可谓善始善终。
过片转入回忆,交待愁思的缘故 。“郎意浓,妾意浓”者,郎情妾意都一样的深厚浓郁也;在短促的句子中,连用两个“意”字,两个“浓”字,给人予深刻印象。叠句在词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度的发挥。
“油壁车轻”二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表述,写他们的初次见面 。“油壁车轻郎马骢”这一句中有个典故:《苏小小歌》云:“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据说,苏小小是南齐钱塘名妓,她常乘着油壁车(四周垂帷幕、用油涂饰车壁的香车)出游,一日,出游时遇到一位骑青骢马(青白色的马)而来的俊男阮郁,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就吟了这首诗,约他到西泠(即西陵)桥畔松柏郁葱处(即她的家)来找她,结为夫妇。这里借用这个故事,来比词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浓情密意,以突出他们之间的浪漫情调 。“九里松”是他们初见的地点,那地方是“钱塘八景”之一,为葛岭至灵隐、天竺间的一段路。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时 ,植松于左右各三行,长九里,因此松阴浓密,苍翠夹道,是男女传情达意的好地点。当然,文学作品也允许虚构的,它可以虚构富于诗意的情景;故我们对男女主人公的首次相遇,是否郎骑骢马妾乘车,是否在九里松,都不必过分推敲。总之,下片词意,是女主人公回忆其与所爱的欢会。
这首词,以西湖景物为背景,上片写现实,下片写回忆;通过叙述回忆中的欢乐以反衬现实中的忧愁,思妇情怀 ,宛然如见。据词谱,《长相思》为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是最短的词牌之一,要写好实不易。必须有隽永的意味,给读者提供充分的想象余地,实仍属佳作。但它的每句押韵和前后各重叠一个三字句的特点,给人的印象就特别深刻;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首,林和靖的“吴山青,越山青”首,正是如此。这首词在这方面工力也不弱,详见上文论述。词的风格自然朴素,毫无斧凿痕迹,似民歌的天籁,如西子的淡妆,实仍佳作。
长相思
作者:【袁正真】 年代:【宋】
体裁:【词】
南高峰,北高峰,
南北高峰云淡浓。
湖山图画中。
采芙蓉,赏芙蓉,
小小红船西复东。
相思无路通。
【注释】:
词人袁正真,本为南宋宫女 。1276 年,元军破临安 ,谢太后乞降 。不久帝后三宫三千多人迁北上元都 。当时身为琴师的词人汪元真三次上书 ,求为道士而返回江南 。在其辞别元都将要南行之际 ,南宋旧宫人为之贱行 ,并赋诗相送 。袁正真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这首词出于《宋旧宫人诗词》,从这首词的题材、风调,乃至语言 ,都很像一首描写男女相思的情诗。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租用的一种形式而已,其深意在于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思国之苦。
“南高峰 ,北高峰”,聪明的作者就巧妙地利用现存的两座山峰的名字领起,起笔通俗、简洁,而又自然地将词引入特定的环境之中。一开篇也就将读者引入词中。南高峰、北高峰 ,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北高峰旧往还,芒鞋踏遍两山间 ”。古住今来多少游人墨客登高怀远留下诗词画卷 。烟笼雾绕 ,云掩双峰,更增添了它的美和浓浓的诗情画意,清代文人直称之为“双峰插云”。“南北高峰云淡浓 ”,抓住其美的特征,而且词简意丰,具有极强表现力,试想那云的飘浮聚散,色的轻重厚薄,景的幻化多姿,不都蕴含在“ 淡浓”二字之中吗!尤为可贵的是双峰皆然,那真是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湖山图画中”总括山水如画,极言其美,收束上片;一面又以“山”连及“湖”,再以“湖”字暗逗下片 ,上承下转,出乎自然。“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钟禧《和友人招游西湖》)。湖水中有芙蓉,芙蓉映衬湖水,恰如“绿叶红花”,相得益彰。
《长相思》一词写至“采芙蓉 ,赏芙蓉”,那场景、气氛、意境便顿时大变了,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就不只是山水花草之美,更从中体味到,歌的美、情的美、和生活之美。好的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显现其独特的主题和美的个性 。“小小红船西复东”便起了这种独特作用 。尽管读来平平 ,但细细体味,却不一样。采也好,赏也好 ,但总也“相思无路通”。寻其所思,觅其所爱,东寻西觅而不可得。令人陷入无限的伤怀和幽恨之中 。“相思地路通 ”,显然是受了“波淡淡 ,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陈金风《乐游曲》),以及《小长干曲》中的“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等诗句的影响。
“塞北江南千万里,别君容易见君难,何处是长安?”(陶明淑《望江南》)对于羁旅之中的宋旧宫人来说,汪元量的南归,撩拨起多少离愁别恨,勾起内心深处些许怀旧之情,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何日是归年”?谁来回答?只有“无路通”。“相思”二字就道出了作者对湖山如画南国风光的无限眷恋之情 。然而十多年来左思右想、“东寻西觅”,哪有归路 !“无路通”三个字,使其陷深深地绝望之中。对于“无望”和相思两情感。对于也曾是“日夜思家归不得”的汪元量来说,不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定会唤起深深的同情和强烈的共鸣。此词一出,彼此黯然神伤,掩面而泣,正所谓 :“⋯⋯断肠人听断肠声,肠断泪如倾”(周容淑《望江南》)。
《长相思》本是唐教坊曲名 ,后来演化为词牌,是词牌双叠中最短的。全词共三十六字,前后片开头二句多用蕴韵。这首词起笔自然,结笔高明,写景写事,娓娓道来。笔锋辗转,双关妙语,亮出心曲。作者用韵精确,多用比喻,有乐府民歌之神貌。在表达家国之恨,故土之思这个主旨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情至文生,可以看出词作者超凡的才情笔力。
长相思
作者:【宋无名氏】 年代:【宋】
体裁:【词】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据《东南纪闻》卷一载,这首词题于“(贾)似道贬时”,当在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作者因有感于左右两丞相吴潜、贾似道先后贬循州(今广东龙川)事而作此词。词中表现出对奸臣贾似道陷害忠良、坏事干绝而终无好下场的庆幸,也含有人事无常的感叹。
吴循州即吴潜(1190?——1262),字毅夫,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历官至江东安抚留守,应诏陈事时,因得罪了当时的宰相被罢奉祠。理宗淳佑十一年(1256)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主张加强战备抗御元兵,不满苟安国策,并向丁大全、沈炎、高铸、贾似道等奸臣斗争,被奸臣忌恨。开庆初(1259)因贾似道、沈炎勾结陷害,贬谪循州。景定三年(1262)贾似道派人将他毒死于贬所。时人为抱不平,于被贬十五年后,即度宗德佑元年(1275)追复原官。
贾循州即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理宗时,以外戚入朝,官至左丞相,权倾朝野。端平初(1234)蒙古兵灭金后,进攻鄂州,贾似道名为守汉阳,实际上向敌人纳币请和,而又诡称用兵解围,欺上瞒下,品质极为恶劣。当时,吴潜为右丞相,移兵黄州,扼守长江要冲,积极抗元。贾似道因怀疑吴潜对他不利,就利用吴潜同理宗在立太子问题上的矛盾,唆使沈炎诬告吴潜,致使吴潜含冤被贬。时吴已年近七十,为国忧伤不已,进而贾似道又派人将吴毒死于循州,正直士人无不愤恨,民间亦有歌谣讽刺。
日后度宗即位,贾似道又以太师同平章事,封魏国公,更加跋扈专权,不可一世。并在西湖建别墅,名后乐园,终日淫乐。“大小朝政,一切决于馆客,日与群妾斗蟋蟀”。元兵进攻南京,贾似道受命领兵抗元,正在战事紧急关头,他却乘小船逃跑,奔扬州,造成不可挽回的败局,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以至天怨人怒,国人皆欲杀之。大臣陈宜中等弹劾他的罪恶,终于德佑元年(1275)被贬,因他名声太坏,有的地方拒绝安置他,最后也流放到他曾毒害过吴潜的循州。时人大为称快。县尉郑虎臣是一个富于正义感的人,担任送贾似道赴贬所的任务,一路上对贾似道倍加报复,掀开轿篷,任烈日暴晒,让轿夫们唱杭州歌谣谑他。走到一个古寺,见寺壁有吴潜被贬南行时题词,故意问贾似道:“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贾似道惭不能对。行至漳州木棉庵(今福建漳浦县),郑虎臣多次要贾似道自杀,贾不从,于是被郑虎臣“拉杀之”,用锤将贾锤死。
贾似道贬死于赴循州道上,为恭帝德佑元年(1275),距吴潜被贬循州(1259)整整过了十五年,故词中有“十五年前一转头”句。
上片,“去年秋,今年秋”言时光年复一年。“湖上人家乐复忧”,看去似乎泛指西湖一带人民生活变化,实际上是指贾似道,他生长在西湖,长期在这里为官,且有别墅“后乐园”在这里。往日,他青云直上,终日荒淫,得意、专横,何其乐也,今天,他竟遭可耻可悲的下场,又何其忧也,所以云“乐复忧”。接着用“西湖依旧流”作为反衬,大自然江山依旧,然而人事全非,显示历史无情。
下片,“吴循州,贾循州”,南宋末年同时在朝的两丞相,一个是坚持抗元的忠臣,一个是恶贯满盈的奸相,却先后贬徙同一循州,死于边远,时间仅仅相隔十五年。看来是一种偶然巧合,实际上,吴之贬谪循州,由于贾之陷害,贾之贬谪循州是他陷害忠良、恶事作绝后所得报复。十五年前蒙冤惨死的吴潜,今日追复原官,得到昭雪,虽死犹存。当年作威作福的贾似道,今天活活被人锤死,遗臭万年。“十五年前一转头”,时光何其速也,转瞬之间,命运向相反的方向作了转化,对这种恶人遭恶报,好人得昭雪的转化,时人拍手称快,庆幸欢欣。贾似道若早知今天的下场,当初何必那么残狠。“人生放下休”是从“十五年前(间)一转头”的历史变迁中申发出来的感慨。“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事无常,为人不可狠毒,不要得意忘形,人生又切不可太认真,所以说“放下休”。放下休,即放下吧,休是语气词。“人生放下休”与“西湖依旧流”前后照应,既表明江山依旧,历史无情,又有人事无常的慨叹。
全词节奏明快,流畅通俗,有歌谣特点,同庆幸恶有恶报的心绪适应,而上下两片的最后一句均有咏叹韵味见感慨遥深。这是一首同时事密切相关的小词,表现了对贤相奸臣之间的人心向背,有历史资料和文献意义,艺术也是圆熟的。 (陶先淮)
诗言志,词言情。然而这首词却独树一帜,以词进行讽刺,在唐宋词也极为鲜见,但在讽喻中不见尖酸刻薄,艺术表现力极强,是一朵散发异香的奇葩。这首词讽喻当时世道。南宋景定年间,奸臣贾似道当权,其谗毁宰相吴潜,使之被贬循州,并其后将其毒死。贾似道继为宰相,终日淫乐,不料事有偶然,德佑元年,贾与元军作战失利逃跑,也恰恰被罢贬循,且也是在循州被县尉郑虎臣锺杀于木棉庵。前后十五年如此巧合,因此作者抓住这点对贾似道的鞭挞。嘲讽和对弄权者的正色告诫,语言含蓄,但语意却是极其尖锐的。
上片开头“去年秋,今年秋”,两句,着意用两个秋字使词罩上一层萧瑟 、落寂的气氛,年复一年,一个个凋谢的秋天又将过去。“湖上人家”两句又着意表现权臣贾似道权力显赫飞扬跋扈 ,与秋风落叶、灰飞烟灭的对比,“乐”“忧”转换何其快哉!“湖上人家”暗指在西湖大筑别墅 ,荒淫娱乐的贾似道。一个“湖上人家”落笔轻巧,而却充满对贾的嘲讽揶谕。“西湖依旧流”更是以西湖冷眼旁观的语调,衬托人生无常,善恶报应的无情。句式好像在写景,其实揭露主题,启人深思。
下片几句与上片不同。上片用笔曲中见直下片则直中含曲。“吴循州,贾循州”以简单的句式揭示深刻的含义。吴潜,贾似道同为权臣,同贬循州,同死于循州客乡,戏剧性的对此,又寄托作者对两人的爱憎。贾似道误国弄权,终死循州,而吴潜也虽有报国之志,却难脱循州之难 。贾似道更是可憎可恶可笑,其害人终害已 ,十五年荣华,一朝也不过身败名裂,多么的可悲。“十五年间”二句,作者又郑重告诫说,“人生放下休”,人世无常,还是丢开世情,免生烦恼。其中虽包含对贾的讽刺,但也含有对人生消极避世的消极思想,在此也应注意。
全词短小精干,口语化极强,语言质朴生动,极富节奏感,和浓愈的民歌风味,其中包含讽古喻今的现实主义色彩也极为难能可贵。另外在艺术表现上作者把含蓄与明快熔为一体,使形式和内容更好的统一起来,我们会在慢慢品味中体会出来。
长相思令
作者:【吴淑姬】 年代:【宋】
体裁:【词】
烟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
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
疏影横斜安在哉?
从教塞管催。
【注释】
①霏霏:纷飞貌。
②管:乐器。
【评解】
这首迎春小词,以景衬情,寄喻颇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烟雨霏霏,雪堆梅枝。不
禁想到“春从何处回”!惟愿东风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词写景细腻,抒
情委婉含蓄。
-------------------
宋代有两个吴淑姬,皆善词。一是北宋人,词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人。据洪迈《夷坚支志庚集》卷十记载,她是湖州秀才之女,聪慧而能诗词 。貌美家贫,为富民之子所霸占。却被人诬为有“奸情”逮捕审判,已定罪判刑。衙中僚吏观审后,置酒席,命她脱枷侍饮,“谕之曰:‘知汝能长短句,宜以一章自咏,当宛转白侍制(知州王十朋)为汝解脱 ,不然危矣。’女即请题。时冬末雪消 ,春日且至 ,命道此景作《 长相思令》。捉笔立成。”即此词。
要解通此词,须抓住两点,一是“自咏”,——她此时的处境是被判了徒刑,正待执行;二是“道此景”,——眼前之“景”是“冬末雪消,春日且至”。且看女词人是如何通过结合“自咏”而“道此景”的。
开头的“烟霏霏”乃云雾迷蒙之意 。“烟霏霏”是云雾迷蒙,为“雪霏霏”前奏。《诗·小雅·采微》:“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霏霏,纷飞的样子。明明已经是“雪消”了,却偏要说雪“霏霏”,已是一奇。
下句还要加重渲染:“雪向梅花枝上堆”!眼前公庭院子里,当还有几株梅树,但说它枝上“堆”着雪,显然是借喻之法。词人这样当着知州衙门诸僚之面,“制造”出这样一幅雪压梅枝的现“景”来,自然有她的原因 ,为的就是引出下句“春从何处回”,就是说眼前还没有“春回大地”;结合“自咏”,是喻指她在此案中蒙冤受屈,未曾审理明白,便判了徒刑有如被雪压着梅枝,抬不起头来。“春从何处回!”用反诘的语气,加重感叹呼号的分量。咏“春日且至”而写出这样的句子,在座诸公是品词的行家,既然出了这“自咏”的题目,当然懂得她这弦外之音。
下片“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紧承上片 ,通过描写梅花,“道此景”而结合自己的观感。这里的“ 醉”和“睡”,不是实指生活中的醉酒和睡眠,而是说自己被一场官司打击得晕头转向,真是“终日昏昏醉梦间”(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句)。
到此际睁开了“醉眼”、“ 睡眼”,要找寻那“疏影横斜”的梅景却已是“如今安在哉?”没有了,过去了。这句与“ 春从何处回”是意同而笔不同的一种写法,是说好景不属于她 :要么没有来,要么来了又去了,而她总是处在“ 醉梦中,从未领略到”。这一句借用了林和靖咏梅诗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不只使词语增加了文采,也使失却美好事物的意思得到了形象的体现 。结句“从教塞管催 ”。“ 从教”,任使也。“塞管”,羌笛也 。刘禹锡《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因古笛曲有《梅花落》词人想象其声可以感物 ,遂认为笛怨惊梅,而使之落。如戎昱《闻笛》诗:“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张先《醉落魄》词:“ 横管孤吹,⋯⋯声入霜林,簌簌惊梅落。”本词也承此意,说“疏影横斜”的一树梅花,任凭羌笛声把它“催”落了,补出“安在哉”的缘故。词至此结束了,完成了“道此景”而“自咏”的任务。绝妙之笔,婉约之情 ,构成了一首篇幅虽短而很有包蕴的小词。
于是“诸客赏叹,为之尽欢。明日以告王公,言其冤,亟使释放”,词的手稿居然还由“治此狱”者收藏起来。女主人公先是被俗人玩弄 ,然后又被雅人玩弄。
说是“佳话”也可以,但它毕竟是封建社会妇女生活的一幕悲剧。读此词及其故事,不禁感慨万分!
刘克庄《长相思·寒相催》
惜梅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本词副标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梅花冲寒而放,“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冯延已亦有句云:“北枝梅蕊犯寒开。”(《玉楼春》)所以说是“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得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或者干脆别开了吧。惜花之心,人皆有之,“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看即梅花吐。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晏几道《归田乐》)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自有不同的看法,俞陛云评曰:“花开便落,莫如不开,佛家所谓无得亦无失也。词为惜花,而殊有悟境。”作者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推而广之,亦可以此胸怀对待人生其他问题,所以说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本来乐声与梅花的开与落并无关系,但因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亦是军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鸣角”又有“收兵”之义,见《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帝乃驻马鸣角收兵。”,所以,听到角声、笛声中传出落梅之曲,就免不了要与当前时局联系起来,“新来边报犹飞羽。问诸公、可无长策,少宽明主。”(《贺新郎》)“赖有越台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风色恶,海天暮。”(同上)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枝,据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云:“梅用南枝事,共知《青琐》《红梅》诗云:‘南枝向暖北枝寒。’李峤云:‘大庾天寒少,南枝独早芳。’张方注云:‘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南唐冯延已词云:‘北枝梅蕊犯寒开。’则南北枝事,其来远矣。”南方气候暖和,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方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词意又是一转,仍然归结到惜梅,梅花开时韵胜香清,受人爱赏,谢时落花千万片,漫天随风旋舞如飞雪,使人不胜叹惋,难以换留,此处再一次突出“惜”字,并为上片“丁宁花放迟”之句作出了形象的诠释。
长相思(京妓)
作者:【柳永】 年代:【宋】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云爱〕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长相思 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这是一首描写少妇的怨情词。春天是一个万物萌生的美好季节,也是一个使别离者怀人思远的烦闷的季节。因此古典诗词中便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游子伤春、思妇怨春的诗篇。这首词写得清新流畅,节奏铿锵,音韵调谐,在汗牛充栋的怨情诗词中令人刮目相看,新鲜可爱。
词人采用了一种白描手法,单纯而朴素地创造出一个使人人都可晰视、都可体察、都可身临其境的意境:深深的花丛,密密的柳荫,在花间柳下一位窈窕的少妇正在静静地、幽幽地迈着慵懒的步履穿行。她的眉峰是微蹙着的吗?还是如黛山似的深锁着?我们不大看得清,只见她痴痴地徘徊着,怔怔地寻觅着,她是在捕捉一个失落的梦,还是在追寻一个远方缥缈的幻影?
她什么都不在追寻,她是在期盼早就远行而且久久未通音书的他的音信。山重山、水复水,狠心的他漂流到何方,为什么一个字都不寄往家中?莫不是见异思迁了吗?薄情的他呵辜负了我的一片痴情,一颗真心……
上阕抒写的是少妇白昼在灿烂的春光里、在花丛柳荫中的苦闷心情。下阕时间有所推移,展示她在夜间的心绪和情景:她独宿空房,久久地抚弄那张排解她内心哀怨的古琴,琴声鸣响着、鸣响着,心中的哀怨不但无法排解,反而更加烦闷,于是她便弃置了琴弦,翻身上床,企求在睡梦中寻找片刻的安宁,然而孤衾难眠,她辗转反侧,依然不能入眠,当年与他欢爱相携、海誓山盟的情景又历历浮在目前。这头上的金钗还是那时他相赠的呵。“但愿心似金钢坚”的誓言盟愿犹清晰分明在耳,当初谁能料到今朝有这样的结局……
这位少妇会不会被遗弃?他的夫君是不是就永远不再回来?词中尚未点明。作者所描写的只是抒情主人公——少妇的一种心境和心路历程。它给我们留下一个悬念,一种设想,而这正是本词另有的一种艺术魅力!
展开全部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江城子·别徐州
杜甫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 城 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杜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杜甫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行香子·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绝·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清平乐(yuè)·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这里的“亡”念(wu第二声)表示调皮的意思。
西江月·重九
苏 轼
点点楼头细雨,
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
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
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间今古。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 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满江红·怀子由作
苏 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临江仙·梅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多丽·咏白菊
【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江城子·别徐州
杜甫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 城 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杜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杜甫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行香子·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绝·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清平乐(yuè)·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这里的“亡”念(wu第二声)表示调皮的意思。
西江月·重九
苏 轼
点点楼头细雨,
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
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
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间今古。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 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满江红·怀子由作
苏 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临江仙·梅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多丽·咏白菊
【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明白你的意思,这《天净沙.秋》是元曲啊!怎么叫“带有词牌名的诗???
真正带有词牌名的诗,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真正带有词牌名的诗,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元 马致远
水仙子 和卢疏斋西湖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
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四块玉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
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小桃红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
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金字经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
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落梅风六首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
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
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
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水仙子 和卢疏斋西湖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
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四块玉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
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小桃红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
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金字经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
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落梅风六首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
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
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
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元 马致远
水仙子 和卢疏斋西湖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
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四块玉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
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小桃红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
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金字经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
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落梅风六首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
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
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
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水仙子 和卢疏斋西湖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
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四块玉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
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小桃红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
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金字经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
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落梅风六首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
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
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
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