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籍的版式有哪几种?

听人说,古代正统线装书的版式是一个P十行一行二十个字,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古语所谓“一目十行”就是暗示了古代书籍的版式?希望有比较全面的答复。... 听人说,古代正统线装书的版式是一个P十行一行二十个字,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古语所谓“一目十行”就是暗示了古代书籍的版式?

希望有比较全面的答复。
展开
 我来答
zsb200814612
推荐于2016-10-26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87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253万
展开全部

古代书籍的版式有六种:木简(牍)、卷轴、雕版印刷线装本、手抄(绢、纸)本、活字刊印本、刻印本。

资料链接:

1、记录文字用竹木,在竹子上称简。木者,称牍。把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条上叫做竹简或木简;写在较宽的竹片或木板上叫竹牍或木牍。

2、隋以前,其形式基本为卷轴。史料记载:“宋以前之书籍均系若干卷,并无若干本……”刻印技术,始于隋。唐朝时宰相冯道、李愚等奏请刊印九经,从此,重要经书均要刻印。刻书风气,由此转入鼎盛。

3、雕版印刷;造纸术的发明,人们便开始利用纸作为书写材料,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方式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官刻、坊刻、家刻这三种传承方式对传播和传承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都曾起到重要作用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宋版书有“纸香墨润,秀雅古劲”的美誉。

4、刻印本;明以后,其字均为匠人雕刻,不古不今,字体奇异,与宋元均不相同。正文字体是宋体,白纸,黑字,彩色评点,令读者赏心悦目。清初的刻本,字体分为软、硬两体。硬体是明末的方笔体,软体为手写体。康熙后,又恢复了呆板平庸的“宋体字”。

5、东汉时期,出现了成熟的造纸术。唐朝7世纪,已出现雕版印刷术。但在古代,印刷出版的书仍是少数。大量的个人作品,是用手抄的形式留存的。文房四宝是每个文人书房里必备的书写工具。书法也是士大夫的必备素养之一。中文古典典籍按照书写、还是印刷而成,区分为“抄本”和“刻本”两种。“抄本”即“手抄本”的简称。名家抄本具有更珍贵的收藏价值。

6、刊印本:刊印,指刻版或排版并进行印刷,泛指文章书籍印刷流行。

fumffang
2008-12-03 · TA获得超过72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0万
展开全部
  版式即古籍每一印页的格式(图1)。印页上各部分都有特定名称,主要有:

  版面 指每页上印版所占范围。

  版框 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有的印页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

  行格 版面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每行有若干字,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页计算,叫做"半页×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版心 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又叫节口。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有的还印有书名、卷数、页码及本页字数,明代以前,版心下方往往还印有刻工姓名。

  鱼尾 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只有一个鱼尾的称为单鱼尾,上下各有一个对称的鱼尾,称双鱼尾(图2)。

  白口、黑口 宋代以后,书籍装订均在版心处对称,然后粘连或订线,对折的准绳主要是鱼尾,有时也在鱼尾上下各印一条黑线作为标线,叫做象鼻。凡加印黑线的书,装订成包背或线装之后,书口处就显出暗黑色,所以被称为黑口,其中粗线叫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线叫小黑口或细黑口。不加线的叫白口。

  书耳 版框左栏外上方,有时刻出一个小方格,里面题写篇名,叫做书耳或耳格。主要见于宋代蝴蝶装版面上。

  朱丝栏 乌丝栏 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具体的你可以上下面的网站看下!!!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o(∩_∩)o...
  http://www.4a98.com/design/pack/2006-01-29/article_286.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英华V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30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3万
展开全部
  纸张发明以前,记录文字用竹木,在竹子上称简。木者,称牍。连编简牍则称为策。古人大事书写在策上,小事则记录在简、牍上。

  隋以前,其形式基本为卷轴。史料记载:“宋以前之书籍均系若干卷,并无若干本……”刻印技术,始于隋。唐朝时宰相冯道、李愚等奏请刊印九经,从此,重要经书均要刻印。刻书风气,由此转入鼎盛。

  造纸术的发明,尤其是植物纤维出现以后,人们便开始利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同时,宋朝的书籍刊印水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宋代雕版印刷盛行,从而刻本取代抄本成为图书流传的主要形式,线装书以宋刻为最佳,也最古老。其书多出自名匠之手,肥细有度,宋版刊刻的书也是后世书籍的典范。北宋刊本的特点是:单边,白口,大字,行款,墨色浓厚,疏朗悦目。版心口刻字数,中刻书名,下刻刊工姓名。字体接近手写。早年用欧阳询的书法,后流行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纸质匀称,纸张光洁坚韧,黄白两色。

  南宋,风格稍有变化,双边,细字,密行,黑口开始流行。坊刻书出现秀劲圆括而字形狭长字体。这种形式据说是创自福建的书坊,影响到各地。纸以黄色居多。南宋后期,各地方的官刻本,又往往用旧公文纸翻转过来刷印,形成自己的风格。宋版书有“纸香墨润,秀雅古劲”的美誉。今天,宋版书已很稀有,而且价值不菲。拍卖会上动辄上百万,2001年,北京翰海曾经以159万元的价格拍出一册宋版《春秋经传》,成为收藏界的宠儿。

  元代,黑口本盛行,大黑口多。装帧通行包背装,字体圆润。多用赵体字,版心黑口,双鱼尾,中缝多半有刻工姓名、字数。纸张多半是黄纸,质地较粗,有时发黑褐色。

  明以后,其字均为匠人雕刻,不古不今,字体奇异,与宋元均不相同。字小,墨色亦浅。明嘉靖以前,盛行黑口。字体款式都继承元代,和元版极其近似。嘉靖年间,刻书风气骤变。北宋的白口本又在社会上东山再起。黑口本几乎绝迹。版式和北宋本相差无几。字体也采用欧体、颜体,但是刻功欠佳,给人以呆滞的感觉。纸张是上等白棉纸,洁白细腻,墨色鲜亮。这种变化,与当时文化上追求复古运动密不可分。另外,明后期,许多书籍用手写体刻版,还有用行、草书刻版的,可谓独树一帜。

  明万历后,黑口本又渐多。字体发展为方正字体,笔画古板。明后期盛行朱、黑套印书籍。这类书多为白口,左右双栏,中无界行。正文字体是宋体,白纸,黑字,彩色评点,令读者赏心悦目。

  书籍插图是晚明时期的一大特色。主要涉及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刻画精美,线条生动,具有很高的美学品位,并且发展出几大流派,争奇斗艳,各有特色。在我国的书籍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清鸦片战争前,仍在沿用明末的风格。清初的刻本,字体分为软、硬两体。硬体是明末的方笔体,软体为手写体。康熙后,又恢复了呆板平庸的“宋体字”。

  清代,黑、白口本都有。乾隆前,白口多。嘉庆后,黑口多。乾隆前,官刻多用开化纸,洁白光鲜。私家刻书多用上等黄纸。乾隆后,黄纸通行,纸质较差。道光以后,除了为数不多的私家刻本,其他的已乏善可陈。

  古代书籍的版式风格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继承、再创新、又回归的轮回过程。一种风格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趋向,它所传达出的文化、精神、民族传统,是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财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