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3分)
A、酝酿﴾ liáng﴿ 黄晕﴾yùn ﴿ 发髻﴾jì﴿ 栀子﴾ zhī﴿
B、唱和﴾hé ﴿ 肥硕﴾shuò ﴿ 鳊鱼﴾biān ﴿ 乌桕﴾ jiù﴿
C、寥阔﴾liáo ﴿ 枯涸﴾gù ﴿ 清洌﴾liè ﴿ 梦寐﴾ mèi﴿
D、澹澹﴾dàn ﴿ 辣峙﴾sǒng ﴿ 栖息﴾qī ﴿ 禅心﴾ chán﴿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作品风格豪迈悲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留有《白氏长庆集》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3、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 )(3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3分)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5、诗词默写:(4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3) ,听取蛙声一片。
6、在下列括号中填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2分)
例如:念→(有口无心)→含
百→( )→弼 忡→( )→性
7、说出下面的对联中所隐含的年龄:(2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答:( )岁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8-14题(20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8、甲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分)
9、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字母填在乙文的括号内。(3分)
A、变换 B、变动 C、流动 D、变幻 E、变化
10、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颜色,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 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 的特点。(2分)
11、甲文按 顺序写山色,从“ ”到“ ”,展现出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3分)
12、乙文写山色,先写山腰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 的黄、灰、绿、藕荷色和山顶的颜色,然后重点写 的颜色,并突出其 的特点。(3分)
1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4、其实写颜色的美态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中,也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请你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两句写在下面,并注明诗词篇名:(3分)
, 。
选自《 》
(二)泰山印象(共20分)
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到了!南天门!”
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15、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肆虐:( )
缥缈:( )
16、第二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3分)
17、文中第三自然段中,表现泰山高峻的句子是哪句?请写在下面。(2分)
18、作者为什么称赞挑山工“挑起人类的尊严”?(3分)
19、文中画线的“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指的是什么?(2分)
20、“我”登泰山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1、现在在很多的旅游景点都会有帮人挑东西和用椅子或轿子抬旅客的脚夫,请你对这种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3分)
(三)作文(40分)
22、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愉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谁家新燕啄春泥;稻花香里说丰年。
6、左右开弓,无中生有。
7、141岁
8、《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
9、变动 变化 变换
10、秀美; 灵动(多彩、淡美)
11、空间; 山上(山尖); 山坡(山腰)
12、 山脚; 山腰;多变
13、 ⑴以动写静,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 ⑵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山腰中色彩的变换,如梦如幻。
14、略 15、略
16、我感到十分可怕,在自然面前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同时也感受到了寒冷。17、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
18、因为他们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他们在险峻的自然面前写下了人类的自信。
19、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由害怕、自卑到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人类战胜自然征服自然充满了信心。
21、略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3分)
A、酝酿﴾ liáng﴿ 黄晕﴾yùn ﴿ 发髻﴾jì﴿ 栀子﴾ zhī﴿
B、唱和﴾hé ﴿ 肥硕﴾shuò ﴿ 鳊鱼﴾biān ﴿ 乌桕﴾ jiù﴿
C、寥阔﴾liáo ﴿ 枯涸﴾gù ﴿ 清洌﴾liè ﴿ 梦寐﴾ mèi﴿
D、澹澹﴾dàn ﴿ 辣峙﴾sǒng ﴿ 栖息﴾qī ﴿ 禅心﴾ chán﴿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作品风格豪迈悲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留有《白氏长庆集》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3、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 )(3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3分)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5、诗词默写:(4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3) ,听取蛙声一片。
6、在下列括号中填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2分)
例如:念→(有口无心)→含
百→( )→弼 忡→( )→性
7、说出下面的对联中所隐含的年龄:(2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答:( )岁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8-14题(20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8、甲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分)
9、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字母填在乙文的括号内。(3分)
A、变换 B、变动 C、流动 D、变幻 E、变化
10、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颜色,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 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 的特点。(2分)
11、甲文按 顺序写山色,从“ ”到“ ”,展现出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3分)
12、乙文写山色,先写山腰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 的黄、灰、绿、藕荷色和山顶的颜色,然后重点写 的颜色,并突出其 的特点。(3分)
1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4、其实写颜色的美态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中,也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请你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两句写在下面,并注明诗词篇名:(3分)
, 。
选自《 》
(二)泰山印象(共20分)
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到了!南天门!”
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15、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肆虐:( )
缥缈:( )
16、第二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3分)
17、文中第三自然段中,表现泰山高峻的句子是哪句?请写在下面。(2分)
18、作者为什么称赞挑山工“挑起人类的尊严”?(3分)
19、文中画线的“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指的是什么?(2分)
20、“我”登泰山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1、现在在很多的旅游景点都会有帮人挑东西和用椅子或轿子抬旅客的脚夫,请你对这种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3分)
(三)作文(40分)
22、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愉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谁家新燕啄春泥;稻花香里说丰年。
6、左右开弓,无中生有。
7、141岁
8、《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
9、变动 变化 变换
10、秀美; 灵动(多彩、淡美)
11、空间; 山上(山尖); 山坡(山腰)
12、 山脚; 山腰;多变
13、 ⑴以动写静,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 ⑵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山腰中色彩的变换,如梦如幻。
14、略 15、略
16、我感到十分可怕,在自然面前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同时也感受到了寒冷。17、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
18、因为他们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他们在险峻的自然面前写下了人类的自信。
19、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由害怕、自卑到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人类战胜自然征服自然充满了信心。
21、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