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许多民间故事,越多越好!!
神话故事也行。不要文言文的。多了加50分啊!最好是好看的!不有趣不加分!只要有15个符合要求的,就加100分!!...
神话故事也行。
不要文言文的。
多了加50分啊!
最好是好看的!
不有趣不加分!
只要有15个符合要求的,就加100分!! 展开
不要文言文的。
多了加50分啊!
最好是好看的!
不有趣不加分!
只要有15个符合要求的,就加100分!! 展开
展开全部
过 年 的 传 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元霄节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鲁班造石桥
相传元朝时,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有一座石桥,是鲁班建造,甚为坚固。鲁班建成此桥后,夸口说:「古今再也没有第二座桥可以相比了。」他的话被本地姓张的神仙听到了。于是,张神仙骑驴来到桥下,笑着对鲁班说:「这座桥石坚柱壮,但如果我过桥,你能保证桥不晃动吗?」说着就骑驴上了石桥,只见石桥摇动,好像要倒塌了。鲁班见状,忙跑到桥下用两手托定石桥,使其坚固如初。至今桥上留有张神仙所骑的驴头尾和四足痕迹。此故事最早见于元人撰《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元以后广为流传,张神仙也变成了张果老。当今流传歌舞剧《小放牛》中赵州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其实,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为隋朝工匠李春建造。此桥至今仍横跨河之上。
天津的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江郎才尽
南朝梁有个著名的才子叫江淹,他一生写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诗歌,被人们称为「才子江郎」。
江淹是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从小与母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自身的努力,青年时代的江淹就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江淹的才名传到了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那里。刘景素很欣赏江淹的才华,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属僚。及后江淹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不久,刘景素就提拔江淹做了南兖州的官。没想到此时有个叫郭彦文的县令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江淹接受过他的贿赂,江郭二人一起被抓到州府的监狱中。
江淹自问心中无愧,于是便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长信,信中慷慨陈词,抒发内心委屈之情,实在是一篇精美绝伦的好文章。刘景素看了这封信后,十分感动,便立刻派人把江淹从狱中放了出来。出狱后,江淹又考中了南徐州的第一名秀才,从此才子江淹的名气就更大了。
后萧道成灭宋立齐,请江淹做史官,专责编写历史。有一次,襄阳发掘出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简。竹简上刻着的古体字谁也看不懂,人们于是便把竹简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就认出竹简上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情。从此,江淹的名气广传。到萧衍建立梁朝以后,拜江淹为光禄大夫,即皇帝的高级顾问,后又被封为醴陵侯,并赐封地。
江淹当了大官以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愿意动笔写文章了。时间一长,才思减退,有时勉强写出一点东西,但人们读了以后感到十分乏味。因此,人们都很惋惜地说:「江郎才尽了。」
梅妻鹤子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
他还养了两只白鹤。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
铁观音的传说
在安溪西坪瓯村,有一个美丽的仙湖,湖畔山崖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兰花,有一位摘茶采花的小女孩为了采到一枝奇异的兰花,她掉下了百丈险崖......,从此,这里长出的茶叶都带有兰花香韵,当地百姓为了感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茶命名为"铁观音","铁"谐音于"茶","观音"象征美丽。这个传说也便成了茶乡人永远唱不完的一首赞歌!
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
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元霄节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鲁班造石桥
相传元朝时,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有一座石桥,是鲁班建造,甚为坚固。鲁班建成此桥后,夸口说:「古今再也没有第二座桥可以相比了。」他的话被本地姓张的神仙听到了。于是,张神仙骑驴来到桥下,笑着对鲁班说:「这座桥石坚柱壮,但如果我过桥,你能保证桥不晃动吗?」说着就骑驴上了石桥,只见石桥摇动,好像要倒塌了。鲁班见状,忙跑到桥下用两手托定石桥,使其坚固如初。至今桥上留有张神仙所骑的驴头尾和四足痕迹。此故事最早见于元人撰《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元以后广为流传,张神仙也变成了张果老。当今流传歌舞剧《小放牛》中赵州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其实,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为隋朝工匠李春建造。此桥至今仍横跨河之上。
天津的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江郎才尽
南朝梁有个著名的才子叫江淹,他一生写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诗歌,被人们称为「才子江郎」。
江淹是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从小与母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自身的努力,青年时代的江淹就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江淹的才名传到了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那里。刘景素很欣赏江淹的才华,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属僚。及后江淹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不久,刘景素就提拔江淹做了南兖州的官。没想到此时有个叫郭彦文的县令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江淹接受过他的贿赂,江郭二人一起被抓到州府的监狱中。
江淹自问心中无愧,于是便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长信,信中慷慨陈词,抒发内心委屈之情,实在是一篇精美绝伦的好文章。刘景素看了这封信后,十分感动,便立刻派人把江淹从狱中放了出来。出狱后,江淹又考中了南徐州的第一名秀才,从此才子江淹的名气就更大了。
后萧道成灭宋立齐,请江淹做史官,专责编写历史。有一次,襄阳发掘出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简。竹简上刻着的古体字谁也看不懂,人们于是便把竹简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就认出竹简上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情。从此,江淹的名气广传。到萧衍建立梁朝以后,拜江淹为光禄大夫,即皇帝的高级顾问,后又被封为醴陵侯,并赐封地。
江淹当了大官以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愿意动笔写文章了。时间一长,才思减退,有时勉强写出一点东西,但人们读了以后感到十分乏味。因此,人们都很惋惜地说:「江郎才尽了。」
梅妻鹤子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
他还养了两只白鹤。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
铁观音的传说
在安溪西坪瓯村,有一个美丽的仙湖,湖畔山崖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兰花,有一位摘茶采花的小女孩为了采到一枝奇异的兰花,她掉下了百丈险崖......,从此,这里长出的茶叶都带有兰花香韵,当地百姓为了感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茶命名为"铁观音","铁"谐音于"茶","观音"象征美丽。这个传说也便成了茶乡人永远唱不完的一首赞歌!
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
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展开全部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二: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三: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真假新娘
山这边住着一户人家,山那边也住着一户人家。不知是前世的姻缘,还是神佛的保佑,这两家的主妇,同时怀上了小孩。在一个吉日良时,两位妇女都到山顶上煨桑,插祈福经幡。敬神完毕,她们俩盘坐在草坪上,互相敬酒斟茶,同时细细地谈心,越说越是亲密。分手的时候,她们互相约定:日后如果生下的都是男孩,就让他们结拜为兄弟;如果是女孩,她们便以姐妹相称;如果是一男一女,就让他们成为夫妇。
过了不久,山前的妇女生下一个男娃娃;山后的妇女呢,生下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不但模样可爱,还有个不同常人的特征:只要她笑一笑,地上便绽出一朵雪白的莲花。男孩子家里得知这些情形,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能找上这样的媳妇,是前生的造化。
谁知小姑娘还没有成年,她的阿妈就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她在断气之前,把丈夫叫到身边,再三提到女儿的婚事;又拿出一副珍珠寄命项链,系在小姑娘脖子上,叮嘱她身不离项链,项链不离身。说完,就悲伤地离开了人世。
时光一年一年地过去,山前的男娃娃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山后的小女孩,也长成美丽的大姑娘了.有一天,男家派出使者,捧着吉祥的哈达,到女家来求婚。这时候,小姑娘已经有了一位继母,还带来一个比她小一点的妹妹。继母听说山前那户人家很有钱,便起了歹心,在丈夫耳朵边上说悄悄话:“觉!我们的大女儿太憨了,到别人家做媳妇是要吃亏的,我看还是把小女儿嫁给他们吧!”丈夫说:“不行!她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亲口答应了这桩婚事,我不能对不起死人。”于是,他高高兴兴地接待了求婚使者,很快定下了结婚的日期。
到了成亲的那天,继母早早地起床,带着自己的女儿去送亲。三个人走着走着,来到蓝茵茵的神湖旁。继母说:“新娘啊新娘,前面就到你丈夫家了,快把脸洗一洗,快把头梳一梳!”姑娘听了她的话,跪在湖边洗脸,坐在湖边梳头。狠心的继母一手夺过她的项链,一手把她推进湖中。
继母淹死了前妻的女儿,把项链给自己的女儿戴上,把新衣给自己的女儿穿上,亲自把她送到山前那户人家,和小伙子成了亲。
神湖边上,住着一个穷苦的老头儿和他的妻子。这天晚上,老太婆到神湖背水,看见水里长出一棵很好看的珍珠树,便跌跌撞撞地把老头儿叫来,老头儿高兴得不得了,跳进水里摘珍珠,老太婆高声喊道:“老头子呀,别摘了。快把它拔出来,扛到家里再慢慢弄吧!”
老俩口花了不少气力,直到天黑才把珍珠树抬进自己的小屋。珍珠树摆在屋角里,忽然轻轻地活动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老俩口害怕极了,以为遇到了魔鬼,双双跪在地上磕头祈祷。姑娘说:“两位老人啊,我不是什么魔鬼,我是山前那户人家的新娘。我的继母抢走了我的寄命项链,戴在她女儿身上,并且冒称我的名字,和山前的小伙子成了亲。现在,我的妹妹正在睡觉,项链挂在柱子上,我才能活过来。明天早晨,她戴上项链,我便又要死去。”两位老人很替姑娘抱不平,说;“姑娘,不用难过,我们一定帮助你把项链找回来。”
姑娘听了,露齿一笑,屋子里“叮铃”一声,绽出一朵雪白的莲花。莲花闪闪发亮,满屋流动芳香。姑娘摘下莲花,交给老头儿,说:“请把这朵花,卖给山前那位青年吧!他问多少钱,你就说不能少于一百个金币。”
第二天,老头儿拿着花,在青年的窗户下叫卖。青年从窗户里伸出头来,眼睛立刻被莲花照花了。他想:都说我的妻子,笑起来地上便会绽开白莲花。从昨天开始,她一直嘻嘻哈哈笑个不停,为什么不见一朵花长出来呢?再说,这老头儿的白莲花,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青年一边想,一边下了楼,用重金买下了这朵雪白的莲花。
第三天天刚亮,老头儿又拿着一朵白莲花,在青年的窗户下叫卖。青年赶紧拿着一百个金币,下楼要买这朵花。老头儿连忙摇着手说:“这回我不要金币了,我要换一副珍珠项链。”青年想知道白莲花的来历,便返身上楼,趁假新娘还在酣睡,悄悄地把项链取下来,跟老头儿换了那朵白莲花。
老头儿捧着项链,高高兴兴回到小屋,把珍珠项链挂在珍珠树上,树儿轻轻地摆动,忽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山前的小伙子,正跟着老头儿的脚步进门,看到这种情形,以为撞上了神女,吓得全身不停地发抖。
老头儿乐呵呵地喊道:“喂,小伙子!这才是你真正的新娘。家里那位,是假的,是假的呀!”老俩口你一句,我一句,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通通讲了出来。小伙子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妻子,那份高兴就不用提了。姑娘呢,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心里格外快乐,笑声象银铃一样,一串连着一串,笑得小小的屋子里,到处绽开着雪白的莲花,又美丽、又芳香。
过了两天,继母得意洋洋,带着青稞酒和礼物,来看自己的女儿。青年看到了她,便大声喊道:“姑娘,快出来倒茶!”应声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她害死的大女儿。羞得她满脸通红,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青年说:“你的心肠,真比罗刹女还要狠毒!我不打你,也不骂你,快带着你的女儿走吧!同时,我还要说一句,这辈子你别想走进我家门!”
继母没有办法,带着哭哭啼啼的女儿,象被逮住的小偷一样溜走了。从此,山前的青年和山后的姑娘,结成美满的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二十四孝故事
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常常跟随著父亲杨丰到田里去收割稻子,因为他们的田里靠近山边,十分偏僻,附近经常有老虎出没.
有一天,父亲一不留心竟被老虎拖走了.当时杨香手无寸铁,身边没有任何武器,可以用来对付老虎,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他的心里只想著父亲的安危,完全忘了自身的危险,於是不顾自身的危险,他拼命地往前奔跑,追上老虎,然后奋力一跳,扑上老虎庞大的躯体,两只手紧紧捉住老虎的颈子,杨香虽然年纪尚轻,但孝心激发的强大力量,却也使得老虎受不了疼痛,张口丢下咬著的人,丧气的逃走了,杨香的父亲才得以逃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资料来源: http://home.kimo.com.tw/ycsite/248.html
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在晋朝时,有个小孩名叫吴猛,虽然才八岁,但已懂得服侍父母,对父母极为孝顺. 吴猛的家里非常贫穷,因此床上没有蚊帐,每到夏天的夜晚,许多的蚊子便会不断叮咬人的肌肤. 但是,不论有多少蚊子叮咬吴猛,吴猛总是静静地忍受,任意让蚊子吸饱他身上的血,从来不会用手把它们赶走. 吴猛独自受著蚊子叮咬的痛苦,是因为在他幼小纯真的心里,认为只要让蚊子吸饱了血,就不会去叮咬他的父母了,如果把它们赶走,恐怕蚊子会去叮咬父母,所以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意赶走蚊子. 吴猛如此年幼,就懂得体贴父母,孝顺父母的心真是到了极点啊!
资料来源: http://home.kimo.com.tw/ycsite/2412.html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个人姓陆名绩,字公纪.在他六岁时,曾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来
招待他.九江这个地方本身并不出产橘子,必须从其他地方千里迢迢地运来,以前
交通又不像现在那麼便利,所以橘子在当时是很宝贵的东西,除了富有的官宦人.
家,一般人是不容易吃到的.陆绩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橘子,就顺手拿起两个橘子放
在衣袖里,等到要回家时,便去向袁术拜辞,表达感谢之意,不料,当他下拜时,
说:" 陆郎是来作客的,为什麼要拿走橘子呢 " 陆续赶忙跪在地上回答:" 我的
母亲非常喜欢吃橘子,我想带两个回去给母亲." 衣袖里的橘子滚了出来,掉在地
上.袁术就问他袁术听了他这番说词,心中觉得十分惊奇,因为他只不过是个六岁
的小孩童,竟有如此体贴孝敬的心,真是难能可贵啊!
资料来源: http://home.kimo.com.tw/ycsite/2411.html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二: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三: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真假新娘
山这边住着一户人家,山那边也住着一户人家。不知是前世的姻缘,还是神佛的保佑,这两家的主妇,同时怀上了小孩。在一个吉日良时,两位妇女都到山顶上煨桑,插祈福经幡。敬神完毕,她们俩盘坐在草坪上,互相敬酒斟茶,同时细细地谈心,越说越是亲密。分手的时候,她们互相约定:日后如果生下的都是男孩,就让他们结拜为兄弟;如果是女孩,她们便以姐妹相称;如果是一男一女,就让他们成为夫妇。
过了不久,山前的妇女生下一个男娃娃;山后的妇女呢,生下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不但模样可爱,还有个不同常人的特征:只要她笑一笑,地上便绽出一朵雪白的莲花。男孩子家里得知这些情形,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能找上这样的媳妇,是前生的造化。
谁知小姑娘还没有成年,她的阿妈就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她在断气之前,把丈夫叫到身边,再三提到女儿的婚事;又拿出一副珍珠寄命项链,系在小姑娘脖子上,叮嘱她身不离项链,项链不离身。说完,就悲伤地离开了人世。
时光一年一年地过去,山前的男娃娃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山后的小女孩,也长成美丽的大姑娘了.有一天,男家派出使者,捧着吉祥的哈达,到女家来求婚。这时候,小姑娘已经有了一位继母,还带来一个比她小一点的妹妹。继母听说山前那户人家很有钱,便起了歹心,在丈夫耳朵边上说悄悄话:“觉!我们的大女儿太憨了,到别人家做媳妇是要吃亏的,我看还是把小女儿嫁给他们吧!”丈夫说:“不行!她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亲口答应了这桩婚事,我不能对不起死人。”于是,他高高兴兴地接待了求婚使者,很快定下了结婚的日期。
到了成亲的那天,继母早早地起床,带着自己的女儿去送亲。三个人走着走着,来到蓝茵茵的神湖旁。继母说:“新娘啊新娘,前面就到你丈夫家了,快把脸洗一洗,快把头梳一梳!”姑娘听了她的话,跪在湖边洗脸,坐在湖边梳头。狠心的继母一手夺过她的项链,一手把她推进湖中。
继母淹死了前妻的女儿,把项链给自己的女儿戴上,把新衣给自己的女儿穿上,亲自把她送到山前那户人家,和小伙子成了亲。
神湖边上,住着一个穷苦的老头儿和他的妻子。这天晚上,老太婆到神湖背水,看见水里长出一棵很好看的珍珠树,便跌跌撞撞地把老头儿叫来,老头儿高兴得不得了,跳进水里摘珍珠,老太婆高声喊道:“老头子呀,别摘了。快把它拔出来,扛到家里再慢慢弄吧!”
老俩口花了不少气力,直到天黑才把珍珠树抬进自己的小屋。珍珠树摆在屋角里,忽然轻轻地活动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老俩口害怕极了,以为遇到了魔鬼,双双跪在地上磕头祈祷。姑娘说:“两位老人啊,我不是什么魔鬼,我是山前那户人家的新娘。我的继母抢走了我的寄命项链,戴在她女儿身上,并且冒称我的名字,和山前的小伙子成了亲。现在,我的妹妹正在睡觉,项链挂在柱子上,我才能活过来。明天早晨,她戴上项链,我便又要死去。”两位老人很替姑娘抱不平,说;“姑娘,不用难过,我们一定帮助你把项链找回来。”
姑娘听了,露齿一笑,屋子里“叮铃”一声,绽出一朵雪白的莲花。莲花闪闪发亮,满屋流动芳香。姑娘摘下莲花,交给老头儿,说:“请把这朵花,卖给山前那位青年吧!他问多少钱,你就说不能少于一百个金币。”
第二天,老头儿拿着花,在青年的窗户下叫卖。青年从窗户里伸出头来,眼睛立刻被莲花照花了。他想:都说我的妻子,笑起来地上便会绽开白莲花。从昨天开始,她一直嘻嘻哈哈笑个不停,为什么不见一朵花长出来呢?再说,这老头儿的白莲花,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青年一边想,一边下了楼,用重金买下了这朵雪白的莲花。
第三天天刚亮,老头儿又拿着一朵白莲花,在青年的窗户下叫卖。青年赶紧拿着一百个金币,下楼要买这朵花。老头儿连忙摇着手说:“这回我不要金币了,我要换一副珍珠项链。”青年想知道白莲花的来历,便返身上楼,趁假新娘还在酣睡,悄悄地把项链取下来,跟老头儿换了那朵白莲花。
老头儿捧着项链,高高兴兴回到小屋,把珍珠项链挂在珍珠树上,树儿轻轻地摆动,忽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山前的小伙子,正跟着老头儿的脚步进门,看到这种情形,以为撞上了神女,吓得全身不停地发抖。
老头儿乐呵呵地喊道:“喂,小伙子!这才是你真正的新娘。家里那位,是假的,是假的呀!”老俩口你一句,我一句,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通通讲了出来。小伙子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妻子,那份高兴就不用提了。姑娘呢,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心里格外快乐,笑声象银铃一样,一串连着一串,笑得小小的屋子里,到处绽开着雪白的莲花,又美丽、又芳香。
过了两天,继母得意洋洋,带着青稞酒和礼物,来看自己的女儿。青年看到了她,便大声喊道:“姑娘,快出来倒茶!”应声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她害死的大女儿。羞得她满脸通红,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青年说:“你的心肠,真比罗刹女还要狠毒!我不打你,也不骂你,快带着你的女儿走吧!同时,我还要说一句,这辈子你别想走进我家门!”
继母没有办法,带着哭哭啼啼的女儿,象被逮住的小偷一样溜走了。从此,山前的青年和山后的姑娘,结成美满的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二十四孝故事
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常常跟随著父亲杨丰到田里去收割稻子,因为他们的田里靠近山边,十分偏僻,附近经常有老虎出没.
有一天,父亲一不留心竟被老虎拖走了.当时杨香手无寸铁,身边没有任何武器,可以用来对付老虎,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他的心里只想著父亲的安危,完全忘了自身的危险,於是不顾自身的危险,他拼命地往前奔跑,追上老虎,然后奋力一跳,扑上老虎庞大的躯体,两只手紧紧捉住老虎的颈子,杨香虽然年纪尚轻,但孝心激发的强大力量,却也使得老虎受不了疼痛,张口丢下咬著的人,丧气的逃走了,杨香的父亲才得以逃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资料来源: http://home.kimo.com.tw/ycsite/248.html
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在晋朝时,有个小孩名叫吴猛,虽然才八岁,但已懂得服侍父母,对父母极为孝顺. 吴猛的家里非常贫穷,因此床上没有蚊帐,每到夏天的夜晚,许多的蚊子便会不断叮咬人的肌肤. 但是,不论有多少蚊子叮咬吴猛,吴猛总是静静地忍受,任意让蚊子吸饱他身上的血,从来不会用手把它们赶走. 吴猛独自受著蚊子叮咬的痛苦,是因为在他幼小纯真的心里,认为只要让蚊子吸饱了血,就不会去叮咬他的父母了,如果把它们赶走,恐怕蚊子会去叮咬父母,所以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意赶走蚊子. 吴猛如此年幼,就懂得体贴父母,孝顺父母的心真是到了极点啊!
资料来源: http://home.kimo.com.tw/ycsite/2412.html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个人姓陆名绩,字公纪.在他六岁时,曾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来
招待他.九江这个地方本身并不出产橘子,必须从其他地方千里迢迢地运来,以前
交通又不像现在那麼便利,所以橘子在当时是很宝贵的东西,除了富有的官宦人.
家,一般人是不容易吃到的.陆绩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橘子,就顺手拿起两个橘子放
在衣袖里,等到要回家时,便去向袁术拜辞,表达感谢之意,不料,当他下拜时,
说:" 陆郎是来作客的,为什麼要拿走橘子呢 " 陆续赶忙跪在地上回答:" 我的
母亲非常喜欢吃橘子,我想带两个回去给母亲." 衣袖里的橘子滚了出来,掉在地
上.袁术就问他袁术听了他这番说词,心中觉得十分惊奇,因为他只不过是个六岁
的小孩童,竟有如此体贴孝敬的心,真是难能可贵啊!
资料来源: http://home.kimo.com.tw/ycsite/2411.html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