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1904年能被4整除,而1900不能被400整除。
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扩展资料:
公历闰年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每四年累积约一天,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即2月29日);
使当年时间长度变为366日(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这一年就为闰年。
需要注意的是,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得。由于当时没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问题,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一共累计多出了10天。为此,当时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人为规定为10月15日。
并开始了新闰年规定。即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为平年,2000年为闰年。
此后,平均每年长度为365.2425天,约4年出现1天的偏差。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经过四百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年
这是人为规定的:作为历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年、月、日的判断,然而不幸的是这三者取决于日地月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其间并不是整倍数的关系。
目前的公历称为格里高利历,在这之前使用的是儒略历:一年365天,每四年加一闰日,即平均一年365.25日。这样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天,比地球绕日旋转的回归年365.2422天多0.0078天,到了公元1582年,积累的差值达到了10天左右——也就是说这时日历上的6月22日,与地球真正的夏至日差了十天,再往后积累,也许会出现夏至日下雪的情况了。为消除这个差数(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进行历法改革),把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日定为10月15日,并采用400年制97个闰日的法则,整百年只有被400除尽的才为闰年,称为格里高利历。这样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误差为0.0003天,要3300多年才与回归年长度差一天。
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实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常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秒,四年一共只多出23小时15分4秒。每4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加了44分56秒,400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400年得扣去3天才行,于是,又定了一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l800年、1900年、2000年等,能被400除尽的才算是闰年。这样公元1800年和1900年尽管能被4除尽,但是不能被400除尽,所以不算是闰年,而公元2000年才是闰年,它的二月才有29天。有了这样一条补充规定,每四百年就可以从中扣去那多加出来的3天了。虽然这样调整以后,也还会有微小的误差,但要经过3000年后才会差一天,我们日常应用就算很准确了。
简而言之,公历中闰年每四年出现一次,闰年的计算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可除尽的年份就是闰年。但是如果年份结尾是两个零(如 2000年 、 1900年 ),则必须用该年份除以400,除尽的才是闰年。
2006-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