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背后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背后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背后的故事 展开
 我来答
__yin为有你
高粉答主

2019-05-0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郑成功率军到台湾之初,就非常注意团结高山族同胞。当高山族同胞迎接他们时,郑成功即设宴款待,并赠送礼物给他们。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他又亲自率领文武官员多次拜访高山族各部落。

当时,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一天,郑成功带领将士去拜访高山族一个部落时,从欢迎的人群中走出4人,他们各自端着一个盘子,里面分别放着金、银、野草和泥土,献给郑成功。

郑成功看了看面前4个盘子里的物品,略有所思后,笑着对高山族同胞说,他到台湾来是为了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而不是为了要金银的。

说完后,他收下了野草和泥土,将盛有金、银的盘子都退还给高山族。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岛,使高山族同胞很受感动。所以在收复台湾的多次战斗中,高山族同胞都积极大力支持郑军的驱荷斗争。

扩展资料

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后,实行了以下措施:

1、政治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

2、民族政策。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许骚扰高山民族,不许侵占高山民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

开发宝岛

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 。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BIANJINZE3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em00
2008-12-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清军入关,占据北京城后,又于顺治二年(1645年)消灭了明朝遗臣拥立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于是有明室血统的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为“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建安伯,后加封平国公。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森去拜见皇帝谢恩,在会面中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森用南宋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帝很赞赏郑森的对答,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郑成功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云南省城,永历帝危急。郑成功与鲁王的大将张煌言位牵制清兵,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瓜洲、镇江,围南京,并收复南京附近及安徽部分地区。郑成功派张煌言去芜湖,守住这个南京以西的沿江重镇,郑成功自己则带兵进攻南京城。清朝镇守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此人非常狡猾,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便使了一个缓兵之计,假意要向郑成功投降,使郑成功放松了警惕,而暗中派人出城求援。七月二十三日拂晓,郑成功的军队遭到清军的袭击,伤亡惨重。郑成功率领余部退回厦门根据地。郑成功撤退后,张煌言在安徽独木难支,也被清军杀得大败,化装逃回浙江,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军占领。虽然在这次进攻中,郑成功因轻敌而功败垂成,但它动摇了清朝在东南的统治,也震动了北京清朝中央政府。
顺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和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成功最重要的盟友——晋王李定国
若说郑成功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西南抗清领袖李定国的关系。
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定国是他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女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
郑成功生平最光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让步,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
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不只是因为他收服台湾,更是因为他顽强抗击清兵侵略,为南洋海外华人提供保护,创立“天地会”留下抗清火种,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同盟会”。
史学界论述李定国与郑成功关系的文章不少,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结为姻,故赞扬之词充塞史著,仿佛二人都是忠贞于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
但是,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不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包括官绅),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郑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
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恪守臣节。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难后,他“始终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
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兵力、爵位和声望上都略逊于李定国,加以李定国同永历朝廷的关系比他更密切,这些因素必然在郑成功的深谋远虑之中。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像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明清之际最优秀的军事家李定国的悲剧在于:出滇抗清前期遭到孙可望的嫉恨,无法在湖广(今湖南、湖北)、江西战场上施展雄才大略;中期寄厚望于郑成功连兵粤、闽,会师北上,得到的回报是虚应故事,新会战败,丧师失地,南明中兴从此无望,他所能做的只是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成功对广东潮州地区一直非常重视,这是郑氏家族军粮的主要来源地。郑鸿逵和郑成功多次进兵潮州原因就在于此。但他的意图却是希望把潮、惠地区据为自己的粮饷、兵员补给地,而在郑军和永历朝廷之间最好是留下一片清方管辖区,打掉这座隔火墙对郑氏集团不利。于是,他在李定国心急如焚的情况下,一味采取拖延推宕的策略。上面已经说过,李定国部署二次入广战役在半年前就已经把预定的会师日期通知了广东义师,决不可能不通知指望在全局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郑成功。
四月间定国在高州派遣的使者到达厦门后,郑成功正同清方“和谈”,将使者软禁。八月才派李景为使者来到定国军中,定国的回信中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广东新兴县),据为定国治病的陈舜系记载,他在八月十六日随定国大营往广、肇(新兴属肇庆府),可以证明这封信写于八月十六日以后,信中所说“五月至今,所待贵爵相应耳”,是说他四月派出使者预料五月可得回音,不料等到八月,成功使者才姗姗来迟,带来的消息又不明确。定国的回信除了明显地流露出不满情绪,仍抱有会师的极大希望,“慎勿然诺浮沉,致贻耽阁。要知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真可谓语重心长。
从《先王实录》中得知,李景和定国使者携带复信返抵厦门不迟于九月初三日,“藩得会师二书,即欲调兵南下勤王。以虏使在泉,令差暂住金门”。然而,他偏要拖过定国信中指定的十月望前(十五日以前)师期,到十月十九日才“遣师南下,与晋王(是时李定国尚未封晋王)等会师勤王。委左军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提调军中一切机宜;委右军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率兵数万、战舰百只,“克日南征”,同时派官员林云琼赍勤王师表诣行在,并持书会晋王等(定国时为安西王),书云:“季秋幸接尊使,读翰教谅谅,修矛戟而奏肤功,大符夙愿。……兹叠承大教,宁忍濡滞以自失事机?奈尊使到敝营时,值南风盛发,利于北伐而未利于南征。……即欲遣师南下,与贵部共取五羊,缘风信非时,未便发师。……兹届孟冬,北风飙起,即令辅明侯林察、闽安侯周瑞等统领,扬帆东(?)指,虽愧非顺昌旗帜,然勉效一臂之力。水师攻其三面,陆师尽其一网,则粤酋可不战而擒矣。”
郑成功这次出军有几点很值得注意。第一,郑成功自起兵以来凡遇重大战役都亲临指挥,这次入粤之战对南明和清方都关系重大,西线是安西王李定国任主帅,给他的信中又反复强调了会师广东的战略意义,如说“粤事谐而闽、浙、直争传一檄”,那么,他为什么不肯亲自统军西上呢?惟一的解释是他已有卸责于下的准备。第二,郑成功在众多将领中选择林察出任水陆师正提督可谓独具慧眼,永历朝廷初立之时正是这位林察拥立绍武政权,大打内战,这时让他统军接应永历朝廷的主力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最佳人选”。第三,郑成功是一位久历戎行的统帅,在给其弟世忠信中也说自己“用兵老矣”,何况郑军同清军作战时几次因救援不及时而失城丧师,他当然明白“胜负之际,间不容发”的道理,那么,他在九月初收到定国谆谆嘱咐的十月十五日为郑军到达指定位置的信后,为什么要拖到十九日才调集官兵“克日南征”呢?第四,郑成功自上年就已知道李定国东西夹攻,一举恢粤的计划,其间定国还再三遣使催促他领兵接应。
在帆船时代里,海上航行受季候风影响较大,无疑是事实。但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郑成功没有出兵决不能用“风信非时”来解释,否则,郑、李使者又怎么能往来海上?何况,上年(1653年)六月至八月郑成功曾经率领舟师南下潮州、揭阳;下年(1655年)八月郑成功又曾派舟师南下广东,九月占领揭阳、普宁、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aaaaa7941
2008-12-25 · TA获得超过4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郑成功到台湾寻父,第一次与盘踞台湾的荷兰人首领揆一针锋相对。在此期间,郑成功与台湾人民结下深厚友谊。回到福建后,郑芝龙投机政治,在福建立唐王为帝,唐王赐郑成功为“国姓爷”,并认定郑成功是复兴大业的人选。

此时清兵进入福建,郑成功与父亲数次在和战的问题上争执。郑芝龙最终决定投清。郑成功劝说无效,与父亲决裂。郑芝龙投清后被软禁,明唐王也因此出走后被清兵擒杀。郑成功通过重重困难获得了郑家军的领导权,继续抗清的斗争。清兵一边劝降郑成功,一边偷袭郑成功的老家,郑成功的母亲因此丧生,让郑成功悲痛欲绝。此时,台湾人民正处于荷兰人高压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郑成功暗中支持以旧部郭怀一为首的抗荷斗争,并承诺有朝一日一定要收复台湾。

郑成功与清兵的战斗获得了胜利,显示出郑成功卓越的军事才能。郑成功并兴兵北伐,但在南京一役中却因为一念之慈而遭受重创。此时郭怀一在台湾的起义也失败。郑成功将目光投向台湾,打算将台湾作为自己发展的基地。他一面与台湾的荷兰总督揆一软硬兼施,又用计麻痹了荷兰海军总司令,恰好旧部——荷兰通事何斌向郑成功献上台湾水域图。郑成功秣马厉兵,积极准备东征台湾。

公元1661年,郑成功说服了诸位将领,正式出兵攻打台湾,战胜了汹涌波涛后,他利用潮汐顺利通过了鹿耳门,并受到了以凯因为首的高山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郑成功不久利用攻心战让荷兰人献出赤嵌城,将荷兰人最后的巢穴——台湾城团团围住。在揆一的顽强抵抗下,郑成功陷入持久战,同时利用屯垦解决了粮荒的问题,并处死了与清兵勾结的黄炎及对高山族人民强取豪夺的郑芝魁,粉碎了清兵与荷兰人的两面夹攻,解决了内部矛盾,取得了台湾人民的信任。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下,揆一终于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毅然拒绝了部下们打算在台湾另立乾坤的计划,宣布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迅速投入了对台湾的开发,使台湾日渐繁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est乐
2018-10-06 · TA获得超过1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2
展开全部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顶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