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官丞相大还是太师大

 我来答
欣欣学姐KD
2021-03-31 · TA获得超过4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夜秀残夜
高粉答主

2018-11-28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万
展开全部

丞相官位大。

丞相在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太师为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改作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丞相作为官位是极高的,相当于三公级别,正一品,而太师、太傅、太保是作为一种非常荣宠的封衔,叫“三师”或者“上公”。都是正一品,但太师为虚衔,可以领受,属于干拿俸禄,没有实权的官衔。有时丞相也可兼太师,反之亦然。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职类结构中至少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等实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

后一类官号的权责规定有时只是徒具其名,但它们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品位意义:用于增添资望、赋予待遇、确认品阶,以及提供起家官职或迁转阶梯,提供候选、储才或安排冗散之位。前面征举的长串官衔,其中有许多就是这类官号。

当然,在职能性和品位性官职之间,也存在大量既有职能、又有很浓的品位色彩的官。

品位性官职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勋官制,这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以唐制为例,其时文武散阶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文武散阶都是29阶,分别以“大夫”、“郎”或“将军”、“校尉”等为名。

粗通古代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些大夫、将军等已不再是官职了,只是标志等级的阶号,好像近代的军衔。散阶和职事官阶并不一致,为此还发展出了“行”、“守”等术语以规范之。

在入仕之初,官员首先获得的是散阶;在任满解职的时候,散阶依然维系着官员品级;在授予职事官时,散阶高低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曾有众多待遇从属于散阶,例如薪俸、给田免课、刑罚、班序、车舆、衣服等,此外还涉及致仕、封爵、置媵、营缮、丧葬、谥议等方面的待遇。

北宋前期一度以“寄禄官”为阶官。唐宋的叙阶及进阶制度,繁复得让人眼晕。

现代文官等级制中,依据品位的分等和职位的分等,构成了两种不同类型。品位的分等是针对人员资历品级的分等,表现为跟人走的官阶;职位的分等则仅仅针对岗位权责确定报酬、划分等级,此外就别无官阶了。唐宋的“阶职分立制”,显属品位分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官位等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恏乄亖
高粉答主

2018-07-23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9万
展开全部

丞相的官位比较大,丞相的权力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太师只是一个虚衔,并无实权。

1、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2、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拓展资料

西汉废除相国官职以后,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他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参考资料太师 (中国古代官名)_百度百科

丞相 (官职称谓)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226688999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06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丞相是文官,太师是武官。丞相是政府一把手,相当于国家总理。太师相当于中央军委副主席,无实权(军委主席是皇帝,有实权)。所以丞相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西周时期,太师是最大的官。“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首。”自秦以后,不常置,太师便慢慢成为一个虚衔、封号。
明史 清史稿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可见太师是一个给少数威望功绩高的大臣的赠官,并无实权。
丞相之置始于战国,秦统一后设左右丞相,汉设丞相。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掌管军国大权,是除国君之外的权力最大者。以后历朝历代,虽官名有所不同,但权力一直很大。明太祖废丞相,以内阁大学士行丞相权,也相当于丞相。清时以内阁大学士为辅政,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都唤作中堂,相当于丞相。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死灵伯爵xx
2008-12-12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14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4131万
展开全部
太师名义上更大,但没有实权
丞相虽然小,但是有实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