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校园文化内涵” 30
我要写一篇论文,是关于“校园文化内涵”方面的,具体来说是讨论在校园里,是跟潮流的好呢,还是要有一种很“校园”的味道?导师给了一些所谓的“校园”味道的歌我们听,有《外婆的澎...
我要写一篇论文,是关于“校园文化内涵”方面的,具体来说是讨论在校园里,是跟潮流的好呢,还是要有一种很“校园”的味道?导师给了一些所谓的“校园”味道的歌我们听,有《外婆的澎湖湾》《同桌的你》等,请各位高手,帮帮忙找找资料,拜托啦
展开
展开全部
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主体包括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三大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精神文化,是在大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
广义上的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系统内又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精神文化,即由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房屋等。也有论者将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次,而所谓环境文化是指以环境为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硬件和软件。具体表述有差异,但其内涵都是基本相同的。
上述几个层次的校园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物质文化的保证。正如物质文化的建立有赖于一定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支持一样。制度本身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而精神文化的倡导与开掘则是制度和规则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深入到比制度更深的层次。我们常讲的学校的校风、风气、风貌等等,都正是校园文化品位和作用的自然体现,而且是更加重要的表现。
当前,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我校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谈谈认识、实践和思考:
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楼廊、橱窗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组室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显然后者更为重要。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2、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二、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
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校园文化亦是如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1、以校训校风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三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厚德、博学”的校训和“理解、践行、和谐”的校风,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厚德、博学”的学校人文精神,目前,全校上下文化活动见诸行动,奋斗目标深入人心。
2、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环境
2005年,区政府、教育局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南桥中学办学条件,原奉贤中学作为我们南桥中学的新校址,如今,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草坪如毯。
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示语,更多的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书画作品,由此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教室内张贴国旗,班班有绿化角,根据各年级按学生的认知水平,每班确立一个主题,文化布置各具特色。
我们同时注意各种文化的熏陶,办好学校墙报、橱窗,能够做到:每月一期,有专人负责,有专题内容。
这无声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我校师生的审美能力,办学水平;这无声的一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提升着学生。
3、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完成了8编130多条10万字的《南桥中学学校制度》。制度体现了三个特点:“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为了便于教职工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将之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平时加强学习,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有利于营造一种公正、公平感,有利于形成正义向上的校风。
4、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形成优良的教风
学校坚持倡导教师上课需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学的流程管理中,强调六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
2003年以来,学校广泛开展教师文明用语的活动,提倡教师用“老师喜欢你、老师也有说话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你真行”等九类关爱型、平等型、赞美型的爱语,要求教师弃“你真笨、你真没救”等16类辱骂性、打击性、推却性、怨恨性的忌语,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5、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我们注重全方位的开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1)把升旗仪式、校会、晨会、班会、专题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2)把各种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如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社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革命传统教育;(3)把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的延伸部分。(4)把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类活动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活动突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强化了实践体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6、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我们根据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十分重视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每个班主任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对优秀论文给予奖励。近二年,我校关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如《教师理解教育行动研究》被列为区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访问”策略的有效研究》被列为市级条线课题。
通过科研,全体教师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形成了共识,开掘出了一系列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7、以校刊为载体,积聚文化底蕴
2002年,我们创办了《南中教苑》。现已经出版了12个教育教学专集,约80万字。
2003起年,学校恢复了潮汐文学社,出版了社刊《潮汐》。一篇篇文章来自于一个个学生的心灵感悟,一本本校刊的出版,凝聚了校园文化精髓,积聚了校园文化的底蕴。校刊的出版、传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交流,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集力,使全校师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凝聚力又大大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领导重视
我们感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成功,第一要素就是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的工作应该是非常具体化的。如,班子的配设,队伍的培训,财力的支持等,都要到位。
思考之二:定位准确
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应有明确的文化定位:如,学校原有的文化传统,校园物质表层文化的建设水平,载体的确立与利用,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的表现形式等。
思考之三:全员参与
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从这个意义看,班主任老师、课任老师,各部门要有高度认识,通力合作。
思考之四:形成文化阵地
作为一种文化,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应该形成一种文化阵地。如,校刊、学生刊物等。
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解决的几对矛盾
1、硬件与软件的矛盾
就物质文化而言,现在的校舍建筑的造型与空间布局越来越讲究,校园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也做得越来越好,但作为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离现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艺术教育,劳技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停留在口头上、笔头上的较多,落实在行动上较少。
2、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
传统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遗产,理当发扬广大。但教育要面向未来,首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3、社会开放与校园封闭的矛盾
学校教育,构筑的是封闭的校园文化体系,使青少年能在一个相对洁静、安全的学校环境中茁壮成长。但社会文化对学校的影响也不是学校所能永远抵御得了的,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环境,构建起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校内外的互动、互补,才能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批判、抵制能力。
广义上的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系统内又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精神文化,即由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房屋等。也有论者将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次,而所谓环境文化是指以环境为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硬件和软件。具体表述有差异,但其内涵都是基本相同的。
上述几个层次的校园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物质文化的保证。正如物质文化的建立有赖于一定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支持一样。制度本身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而精神文化的倡导与开掘则是制度和规则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深入到比制度更深的层次。我们常讲的学校的校风、风气、风貌等等,都正是校园文化品位和作用的自然体现,而且是更加重要的表现。
当前,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我校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谈谈认识、实践和思考:
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楼廊、橱窗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组室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显然后者更为重要。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2、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二、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
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校园文化亦是如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1、以校训校风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三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厚德、博学”的校训和“理解、践行、和谐”的校风,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厚德、博学”的学校人文精神,目前,全校上下文化活动见诸行动,奋斗目标深入人心。
2、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环境
2005年,区政府、教育局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南桥中学办学条件,原奉贤中学作为我们南桥中学的新校址,如今,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草坪如毯。
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示语,更多的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书画作品,由此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教室内张贴国旗,班班有绿化角,根据各年级按学生的认知水平,每班确立一个主题,文化布置各具特色。
我们同时注意各种文化的熏陶,办好学校墙报、橱窗,能够做到:每月一期,有专人负责,有专题内容。
这无声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我校师生的审美能力,办学水平;这无声的一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提升着学生。
3、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完成了8编130多条10万字的《南桥中学学校制度》。制度体现了三个特点:“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为了便于教职工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将之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平时加强学习,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有利于营造一种公正、公平感,有利于形成正义向上的校风。
4、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形成优良的教风
学校坚持倡导教师上课需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学的流程管理中,强调六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
2003年以来,学校广泛开展教师文明用语的活动,提倡教师用“老师喜欢你、老师也有说话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你真行”等九类关爱型、平等型、赞美型的爱语,要求教师弃“你真笨、你真没救”等16类辱骂性、打击性、推却性、怨恨性的忌语,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5、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我们注重全方位的开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1)把升旗仪式、校会、晨会、班会、专题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2)把各种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如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社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革命传统教育;(3)把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的延伸部分。(4)把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类活动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活动突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强化了实践体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6、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我们根据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十分重视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每个班主任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对优秀论文给予奖励。近二年,我校关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如《教师理解教育行动研究》被列为区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访问”策略的有效研究》被列为市级条线课题。
通过科研,全体教师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形成了共识,开掘出了一系列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7、以校刊为载体,积聚文化底蕴
2002年,我们创办了《南中教苑》。现已经出版了12个教育教学专集,约80万字。
2003起年,学校恢复了潮汐文学社,出版了社刊《潮汐》。一篇篇文章来自于一个个学生的心灵感悟,一本本校刊的出版,凝聚了校园文化精髓,积聚了校园文化的底蕴。校刊的出版、传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交流,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集力,使全校师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凝聚力又大大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领导重视
我们感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成功,第一要素就是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的工作应该是非常具体化的。如,班子的配设,队伍的培训,财力的支持等,都要到位。
思考之二:定位准确
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应有明确的文化定位:如,学校原有的文化传统,校园物质表层文化的建设水平,载体的确立与利用,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的表现形式等。
思考之三:全员参与
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从这个意义看,班主任老师、课任老师,各部门要有高度认识,通力合作。
思考之四:形成文化阵地
作为一种文化,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应该形成一种文化阵地。如,校刊、学生刊物等。
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解决的几对矛盾
1、硬件与软件的矛盾
就物质文化而言,现在的校舍建筑的造型与空间布局越来越讲究,校园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也做得越来越好,但作为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离现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艺术教育,劳技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停留在口头上、笔头上的较多,落实在行动上较少。
2、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
传统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遗产,理当发扬广大。但教育要面向未来,首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3、社会开放与校园封闭的矛盾
学校教育,构筑的是封闭的校园文化体系,使青少年能在一个相对洁静、安全的学校环境中茁壮成长。但社会文化对学校的影响也不是学校所能永远抵御得了的,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环境,构建起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校内外的互动、互补,才能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批判、抵制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