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讲一下庄子的哲学(无为),简洁

fengqingwuhen
2008-12-15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67万
展开全部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庄子所持的宇宙和人的关系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

庄子的哲学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犹如“游于羿之彀中”,到处充满危险。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罚和统治手段。对于君主的残暴,庄子是一再强调的,“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是追求自由。

与佛教相类似的,庄子也认为人生有悲的一面。《齐物论》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这时,人们抛弃了功名利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句被普遍认为《逍遥游》一篇主旨,同时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认为一般人很虚伪,“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他批评儒家“以仁义撄人之心”,这样会导致 “天下脊脊大乱。而君主的专制统治和对知识的爱好,只会使人心更加败坏,“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

流沙河认为,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稚。四曰修养,紧守心斋。”

所谓环中,就是不持有任何立场。《内篇•齐物论》中有“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杂篇•则阳》中有“得其环中以随成”。无为在《庄子》中经常出现,庄子认为无论治国还是做人,都要无为。但无为颇难解释,流沙河认为是“伪”或是“人为”的意思。“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谓心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种种杂念。
水晶亮兰
2008-12-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时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老子的虚无思想具有双重意义,即本体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本文着重从其方法论意义讨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譬如一个碗,有人认为所谓的碗就是实的碗壁,这是根本理解错误了。一个完整的碗是由实的碗壁和碗中的虚无部分共同组成的,碗中的虚无部分和实的碗壁一样必不可少,而且以老子和王弼等贵无学派看来,这虚无部分远比实的碗壁要重要。就是说实是虚有用的条件,而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虚无的部分。正是这种虚无结合,而以虚无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基础。

很多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只躺在那儿睡大觉。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误解。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只做那属于碗壁的部分。只要把碗壁部分做好了,不多做一点,也不少做一点,然后你才可以躺在那儿睡大觉。你若是少做了一点,碗就会漏水;你若是多做了一点,你就是用实的部分把虚无部分填满,此时,这个碗还盛得了水吗?完全填满了,不但盛不了水,而且根本不能算是碗了,只不过是一块瓷石而已。

所以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的无为,而是只做属于碗壁部分的无为。我们都知道老子和庄子是有区别的,但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我以为恰是在于对这个碗壁部分的处理不同。老子没有丢弃这个碗壁部分,而庄子则是根本上把这个碗壁部分抛开了。所以老子的无为是有条件的,不是真无为;而庄子的无为则是无条件的是真无为,什么也不做。老子因为没有丢弃这个碗壁部分,所以他不会倒向虚无主义,庄子则因为丢弃了这个碗壁部分,所以他必然走向虚无主义。

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中国***上的影响表现为几乎历朝历代都有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但施行这种政策的朝廷决不是什么也不做 ,他们必须做好军队和儒家的宗法伦理这些作为碗壁的部分。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上,老子的无谓思想影响更大,可以说根本上促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特有风格。我们只要把它一与外国的热情奔放、直抒胸臆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相比,马上就能感觉到中国的诗歌等文学艺术委婉含蓄的特点。在国画中有一种基本的技巧叫做“留白”,这一点最能体现老子的无为思想了。一张白纸,可以说是个虚无,但是画家在上面略点几笔,虚无部分就马上会变成画中最有意义最不可少的部分。在此,画家的工作正是只完成碗壁的部分,正是无为。

在今天的管理界有一条得到普遍认同的法则:一个事无大小全部过问,甚至还要亲身躬行的管理者不是一个好管理者。显然这样的管理者的毛病就在于他们吃力不讨好地把碗中的虚无部分填满了。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只要做好碗壁部分就行了,而且惟有如此,才是最高明的管理者。

在哲学上,老子的思想可以说也代表了东方哲学特有的风格。东方哲学含混,西方哲学明确。东方哲学对于事理只是点到为止,而并不像西方哲学那样必要做严密系统的论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京小苼0HQ
2008-12-16 · TA获得超过24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而是不抱有目的地做事。

“我读书不是为了拿毕业证,那么我怎么读都可以!”——无为而无不为。

比如:我来这里回答你的问题,答案选上了,我很开心;没选上,也无所谓。如果我抱着拿你的分来回答你的问题的话,我的心态就会变,选上了,我觉得我那是我应该的;没选上就会觉得我白写那么多字了,心情就会很郁闷,不舒服。这就是为与无为的区别了。

老庄,都强调无为。他们认为一件事情一旦被赋予目标,那么做事情的人便只会针对目标而做,其他的收获都会变得毫无价值,这是不应该的。

“我非要是蝴蝶,不是庄周吗?我非要是庄周,不是蝴蝶吗?”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后世很多人,都片面的认为“无为”便就是不做事,这是片面的。呼吸也算做事,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也算做事,怎么可能不做呢?所以道家所谓的无为,并不是不做,而是不要目标地做事情。

比如:炒菜,如果你并没有非要把菜炒得很好吃的心态,那么这道菜也就没有了好坏。没有了好坏,也就没有固定的格式,怎么炒都可以。
这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
又比如:打麻将,你经常打很大,突然有个机会,你打小麻将。输赢也就十几,二十块,那么对于你来说,赢固然开心,输也无所谓,那么麻将也会打得得心应手,随心所欲。这就是老子说的:你不争,天下没人跟你争的道理。

“只有无为才能达到逍遥,只有逍遥才能近乎于道。”老子说无为,庄子讲逍遥,这就是通往道的路。

“我活着不是为了功成名就,那么我怎么活都可以!”——这就是道

道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真的很简单。因为一棵树是道,一片叶子也是道。妈妈的叮嘱是道,女朋友撒娇也是道,道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本来就活在道里面,怎么会解释起来那么难。

无为,是道的核心,你理解正确了,便能理解所有的道家理论。
其实也没有正确和错误啦,你觉得怎么样的道理适合你,你就选怎么样的了。

这就是无为了。呵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沉思江湖9172
高赞答主

2008-12-15 · 大脑停止不了思考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59万
展开全部
我们事情,不要特意去做,要无为,顺其自然,庄子认为像原始氏族社会那样,没有太多的浮世的浮华去妨碍心性。

我们读书,不要抱着要特意地读书的态度。要读了,只是为了读书,不为了老师、父母。

顺应天道,无所作为,如同文景之治。

庄子主张收敛欲望(但是有些篇章是说他主张不要抑制内心的欲)。

另外我读庄子的时候,意外发现庄子的一些理论和进化论有着很多类似。他认为人是从一些动物变成的,动物又是从虫子变来的,虫子又是从泥土变来的。

我是道家,以上是我读庄子的理解。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mun_Ra227
2008-12-15 · TA获得超过47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02万
展开全部
庄子以及道家的无为说成白话就是:如果大家都不为天下做事,都不为天下贡献,而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天下太平。
杨朱云: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乃。
但如果有人非得要舍义救治天下,那么在救治时定然出漏洞,救治的人多,漏洞就多,理论就多,而矛盾从而产生,众口异声,混乱不堪,搞得天下十年向东,十年向西,那么天下大乱,这样的天下救是救不过来的。可以说是越救越乱。
从而道家理论倡导无为而治,倡导最好的社会是人人都顾自己,而无人顾天下的社会,因为天下本来就是天下人所组成,如果天下人都安分守己,那么哪儿还有什么混乱可言,更不用什么治理了。

参考资料: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儒道之争 心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