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展开全部
卜算子 咏梅
陆游(南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为泥浆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陆游(南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为泥浆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①]:
(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②。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②[陆游]南宋爱国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晚年退居家乡。所著诗词有激昂慷慨的爱国之志,也有失意苦闷和抑郁情绪。陆游咏梅词,即《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讲解]:
中国文学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上自帝王贵族,下至平民文士,咏梅之作层出不穷。咏梅者或倾心于梅花之香艳,着力刻画摹写其绰约风姿;或倾慕其高洁的品质,于描写之中注入作者个人的某种情怀。富贵显达之人可咏梅以示其安逸优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学,穷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怀,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脱俗之志。梅花,因此也就以其丰富多彩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或风神绰约,动人心魄,或顾影自怜,凄清抑郁,或傲然,或妩媚,或清雅,或禾农艳,总之,因作者创作环境与意图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人格情趣,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写于1961年月12月,词前作者自序云“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分析这首词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陆游原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他的诗词作品有不少表达了爱国情感,同时,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这首《卜算子·咏梅》词便是一例。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词的原调原题。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在咏梅词中,毛泽东这首词可谓别具一格。
开首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点明梅花开放的时节,此时严冬即将过去,春之神正翩翩来临。句中虽有“风雨”、“飞雪”,但给人的感觉迥异于陆词的阴冷压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飞雪迎春到”,为全词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机的基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仍银装素裹,严冬的痕迹尚未消退,悬崖上有百丈坚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却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这两句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去表现,有力地衬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皑皑白雪将梅花俏丽的形象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同时,坚冰百丈的环境也点出了梅花开放之“早”,为下面写梅花的报春作了铺垫。
梅花先于百花而将春回大地的信息传播给了人们,所以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想见,经历了寒冬之后的人们,猛然间看到这冰雪中俏丽的梅花时,将会多么的惊喜振奋啊。这“花枝俏”无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征,是春之女神所到之处最先撒下的花瓣,与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风气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却是那么谦逊,没有一丝一毫的骄矜自得,这是何等的气度!作者这里将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并且赋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读之使人倍感亲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后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迹终于遍布大地,所到之处,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分外绚丽。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
全词格调明朗轻快,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梅花鲜明生动的品性。语言也平易流畅,显得清丽自然,毫无雕琢禾农艳之气,意境高远,耐人寻味,使人在赞赏梅花的同时,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在历代众多的咏梅词中,这首词立意新颖,别出机杼,独标高格,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卜算子·咏梅①]:
(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②。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②[陆游]南宋爱国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晚年退居家乡。所著诗词有激昂慷慨的爱国之志,也有失意苦闷和抑郁情绪。陆游咏梅词,即《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讲解]:
中国文学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上自帝王贵族,下至平民文士,咏梅之作层出不穷。咏梅者或倾心于梅花之香艳,着力刻画摹写其绰约风姿;或倾慕其高洁的品质,于描写之中注入作者个人的某种情怀。富贵显达之人可咏梅以示其安逸优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学,穷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怀,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脱俗之志。梅花,因此也就以其丰富多彩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或风神绰约,动人心魄,或顾影自怜,凄清抑郁,或傲然,或妩媚,或清雅,或禾农艳,总之,因作者创作环境与意图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人格情趣,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写于1961年月12月,词前作者自序云“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分析这首词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陆游原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他的诗词作品有不少表达了爱国情感,同时,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这首《卜算子·咏梅》词便是一例。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词的原调原题。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在咏梅词中,毛泽东这首词可谓别具一格。
开首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点明梅花开放的时节,此时严冬即将过去,春之神正翩翩来临。句中虽有“风雨”、“飞雪”,但给人的感觉迥异于陆词的阴冷压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飞雪迎春到”,为全词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机的基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仍银装素裹,严冬的痕迹尚未消退,悬崖上有百丈坚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却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这两句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去表现,有力地衬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皑皑白雪将梅花俏丽的形象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同时,坚冰百丈的环境也点出了梅花开放之“早”,为下面写梅花的报春作了铺垫。
梅花先于百花而将春回大地的信息传播给了人们,所以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想见,经历了寒冬之后的人们,猛然间看到这冰雪中俏丽的梅花时,将会多么的惊喜振奋啊。这“花枝俏”无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征,是春之女神所到之处最先撒下的花瓣,与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风气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却是那么谦逊,没有一丝一毫的骄矜自得,这是何等的气度!作者这里将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并且赋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读之使人倍感亲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后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迹终于遍布大地,所到之处,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分外绚丽。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
全词格调明朗轻快,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梅花鲜明生动的品性。语言也平易流畅,显得清丽自然,毫无雕琢禾农艳之气,意境高远,耐人寻味,使人在赞赏梅花的同时,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在历代众多的咏梅词中,这首词立意新颖,别出机杼,独标高格,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片讲的是梅花的遭遇这从环境、时间、天气意象,通过描写梅花的凄凉寂寞可以看出。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暗示了词人被排挤的政治遭遇和苦闷心境
下片争春,暗喻人事。“群芳妒”,侧面描写讽刺政敌的猥琐。词人坦然自守,无意逢迎。
历经磨难,承上片的凄凉愁苦的此人想表达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同情,而是将梅花的傲岸品格推进一层,
也反映了词人一生渴望收复中原,却屡遭主和派的排挤打击,
解释:梅花不想与百花争春,任凭百花妒忌,即使它会凋零飘落,碾压成泥做尘,也像以前一样,散发缕缕清香。
词人表达了他的孤高品性,对理想的追求始终不变。
表现词人高洁操守坚韧,藐视困厄的傲岸。
末句托物言志,此诗用比兴手法,诗眼虽是一个“愁”字,却尤见词人高洁品性和对人生执着追求
悲戚中仍有振作、坚贞之气。
……我是自己打的,看我如此努力,饿着肚子给你打的份上加我为最佳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片讲的是梅花的遭遇这从环境、时间、天气意象,通过描写梅花的凄凉寂寞可以看出。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暗示了词人被排挤的政治遭遇和苦闷心境
下片争春,暗喻人事。“群芳妒”,侧面描写讽刺政敌的猥琐。词人坦然自守,无意逢迎。
历经磨难,承上片的凄凉愁苦的此人想表达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同情,而是将梅花的傲岸品格推进一层,
也反映了词人一生渴望收复中原,却屡遭主和派的排挤打击,
解释:梅花不想与百花争春,任凭百花妒忌,即使它会凋零飘落,碾压成泥做尘,也像以前一样,散发缕缕清香。
词人表达了他的孤高品性,对理想的追求始终不变。
表现词人高洁操守坚韧,藐视困厄的傲岸。
末句托物言志,此诗用比兴手法,诗眼虽是一个“愁”字,却尤见词人高洁品性和对人生执着追求
悲戚中仍有振作、坚贞之气。
……我是自己打的,看我如此努力,饿着肚子给你打的份上加我为最佳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卜算子·咏梅》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卜算子 咏梅》陆游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
《卜算子 咏梅》陆游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