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两次礼仪之争为什么后果截然不同???

急急急!!!... 急急急!!! 展开
梅花三弄mhsn
推荐于2018-05-14 · TA获得超过32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4万
展开全部
你讲的两次大礼仪应该是说:明嘉靖皇帝明晰家谱的斗争,他力争自己这一脉成为正统而不是更随弘治、正德皇帝那一脉。最后经过20年努力争取得来。
第二次应该讲明万历皇帝到底是立皇长子常洛还是皇三子常洵为太子的问题,他最后失败,被迫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
后果不同的原因:1、皇帝自身的性格决定,明万历皇帝性格优柔寡断,不能在最后坚持己见,只是消极地抵抗,最后将明朝拖到灭亡的深渊。
2、皇帝身边没有得力的大臣,明嘉靖皇帝身边有大臣在支持他,与反对的大臣们形成对抗,而明万历皇帝却没有。
冬美一5
2008-12-18 · TA获得超过24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5万
展开全部
应当是皇权与内阁权力消长的结果。洪武与永乐,都是靠军事手段上台,因此皇权超过阁权。自嘉靖以降,阁权上升,皇权下降。尤其是各地军事长官,均由内阁拟票。嘉靖时,双方实力对比相当,因此嘉靖在大礼案中获胜,其实是很侥幸的。而万历时,内阁权力远远超过皇权,导致万历几次反抗全部失败。

万历因此而负气,数十年不上朝,固然可以说明万历的性格问题,但同样也表明,明自嘉靖开始,已经完全成为内阁责任政府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