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说的“经络”是怎么一回事?

 我来答
民权县吴后义中医理疗馆
高赞答主

2008-12-21 · 一个有才华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万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2.8亿
展开全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络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至今,尽管有关经络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假说论证,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学说的形成、积累阶段。因此,有关经络的科学结论还需要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与研究。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循经传感探经络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经络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古人所说的经络是否真实存在。当时,有人认为古人所说的经络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血管,并不存在一套独立的经络系统。另一方面,国外有人声称发现了经络的实体,结果被我国学者证明是一种假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在针刺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人接受针刺治疗时,会产生一种沿经脉路线移动的感觉。后来正式命名这一现象为循经感传现象,能产生这一现象的人称为“经络敏感人”,但这类人只占人群中的很小一部分。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扭转了人们认为经络就是血管的观点,因为血管显然无法形成这种感觉循经移动的现象。另外,人们还发现循经脉路线的皮肤电阻较低,这些现象为验证经络的客观存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到了七十年代,人们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循经感传的一些奇异特性:

●速度较慢,为每秒厘米量级。

●可被机械压迫和注射生理盐水及冷冻降温所阻断。

●可出现回流和乏感传。

●可绕过疤痕组织及通过局部麻醉区,可趋向病灶。

●循经感传的路线上有时出现血管扩张、轻度水肿并可测出肌电发放。

●发现部分截肢病人在截肢部位出现幻经络感传。

这些现象使人们对经络的认识走向复杂化,因为单纯的神经传递或血液流动均无法解释上述特点。不过,由于循经感传的这些特性主要依赖病人的主观感觉和描述,其直实性要打一定折扣,故而同期进行的一些可见经络现象和经络客观检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包括刺激穴位时循经出现的皮肤过敏、色素带,沿经检测到微小声波(循经声发射)、隐性循经感传(一种90%以上人都存在的经络敏感现象),以及其他一些循经物理特性。

八十年代中期,经络的研究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经络课题,即“七五”国家攻关课题——“十四经循经路线的客观检测”。这时,科学家们已不满足于通过主观感知等简单的手段说明经络的存在,而是试图通过更科学的手段证明经脉路线的客观存在。这期间的最重要发现莫过于用γ照相机拍摄到同位素循经脉路线运动的轨迹。使用生物物理学手段对经络进行研究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特点,研究者先后发现经脉路线上具有低电阻、高声振动和较好的声光热传导以及同位素迁移等物理学特性。这些工作被总结在一部重要经络研究著作——《针灸经络生物物理》之中,它是客观证实经络存在的一个里程碑。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和“九五”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果。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Gooofree
2008-12-21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86万
展开全部
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
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密山葛海龙
2008-12-21 · TA获得超过11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5万
展开全部
经络学说 是研究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理论学说。 经络是指其功能而言 因为经络并不像人体的其它器官一样有实质的形态存在,经络没有像解剖学那样的实质。 经络所指包括神经 血管 等器官的一些功能。经络有其理论的循行分布规律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但是没有实质的器官存在。经络学说的概念和经络的功能可以说明经络是怎么回事。经络的功能就是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将人体的脏腑 组织 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而营阴阳使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5-03-12 · 超过10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中医上说的“经络”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以下是对经络的详细解释:

一、经络的定义与分类

经络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的通道,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中,“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分支。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二、经络的作用

  •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经络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协调。同时,经络还能够沟通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气血能够输布到全身各个部位,滋养脏腑组织,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经络系统具有抗御病邪的功能。当外邪侵犯人体时,经络系统能够发挥其卫外作用,将病邪阻挡在体表,防止其深入体内。同时,经络系统还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保卫机体的目的。

  • 三、经络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中医经络养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实践应用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这些方法能够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身体疲劳和不适,提高身体抵抗力。

    四、经络的现代研究

    尽管经络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代科学对经络的实质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者认为,经络可能与人体内的神经、血管、淋巴等系统有关,但具体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中医上的经络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概念,它不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养生的基础。通过了解经络的走向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天艾康赵阳
2021-03-15 · 贡献了超过185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