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
1.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2.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有机物;而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3.生物的生活需要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4.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如:人可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排出体外。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5.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其中岩石圈是一切陆地生物的“立足点”。
6.所有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即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即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8.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9.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现存的每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10.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1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将动物或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1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13.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4.生物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1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7.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等等。
第二单元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18.我们观察微小生物体结构时,常常借助于显微镜进行观察。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最先研制出来,并用它观察了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19.P36 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重点)
20.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前,显微镜需要对光。首先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21.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2.能够用显微镜观察的物体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光线才能通过。
2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要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并用压片夹压住。
24.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把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相乘。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但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但细胞越小。
25.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6.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27.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一类是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
28.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9.无论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它能使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0.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31.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2.DNA分子上有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都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基因。
33.细胞核中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34.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35.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功能
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核 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 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线粒体 动力车间
36.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37.细胞分裂的结果: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38.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中除一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外,其余大部分细胞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39.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40.人体的四种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41.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42.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4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44.植物的几种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45.我们吃的小白菜主要是该植物的叶。它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构成的。
4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47.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48.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它的“运动器官”是纤毛,能够把多余的水分和***收集起来并排到体外的结构是收集管和伸缩泡。(填图: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七上P70)
49.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它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病毒是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是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是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50.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营寄生生活。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哪些绿色植物
5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52.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植株矮小,一般有茎、叶的分化,但输导组织(即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为假根。它可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其中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煤的形成。
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更能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
53.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用孢子繁殖后代,故称孢子植物。
54.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55.种子的保存条件是:在低温和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高温、潮湿则寿命缩短。
56.P85填图题:菜豆、玉米种子的结构
57.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的保护,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58.桃、大豆的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中,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第三单元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5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60.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6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成为成熟区的细胞。所以,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6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63.肥料的主要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64.花的结构(P102图)
65.传粉和受精(P103图)
花粉从花药里散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6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子、豆角、玉米、小麦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豆、西瓜子、杏仁
67.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弥补这种情况,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辅助授粉。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68.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69.水分的运输途径:经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P111观察与思考、示意图)
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韧皮部中的筛管,由上向下运输。
70.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使茎不断加粗。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71.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72.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不断地输送原料。(水泵作用)
73.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7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119实验重点)
实验说明:(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还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水 + 二氧化碳 淀粉 + 氧气
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都能制造有机物,但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若把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那么厂房是: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动力是:光能;
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75.种子萌发的实验(P123--124三个实验)分别说明
76.(1)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77.(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8.(3)种子萌发时要吸收氧气,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79.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活细胞中,是能量转换器)
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分解有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同时还有一部分转变在热能散发出来。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80.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还释放出氧气。(P12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原料是二氧化碳)
81.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
光合作用的意义:(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2)光合作用还为生物圈中一切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3)光合作用还是生物圈中一切生物所需的氧的来源。所以说,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82.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呼吸作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2)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所释放的。
8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84.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85.我国的植被中,以森林占据主体。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就能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
86.1984年《森林法》,1985年《草原法》,为了绿化荒山,建造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我国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热带雨林是地球的肺。
1.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2.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有机物;而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3.生物的生活需要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4.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如:人可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排出体外。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5.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其中岩石圈是一切陆地生物的“立足点”。
6.所有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即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即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8.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9.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现存的每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10.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1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将动物或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1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13.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4.生物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1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7.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等等。
第二单元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18.我们观察微小生物体结构时,常常借助于显微镜进行观察。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最先研制出来,并用它观察了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19.P36 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重点)
20.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前,显微镜需要对光。首先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21.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2.能够用显微镜观察的物体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光线才能通过。
2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要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并用压片夹压住。
24.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把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相乘。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但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但细胞越小。
25.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6.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27.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一类是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
28.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9.无论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它能使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0.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31.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2.DNA分子上有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都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基因。
33.细胞核中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34.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35.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功能
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核 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 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线粒体 动力车间
36.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37.细胞分裂的结果: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38.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中除一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外,其余大部分细胞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39.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40.人体的四种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41.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42.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4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44.植物的几种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45.我们吃的小白菜主要是该植物的叶。它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构成的。
4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47.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48.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它的“运动器官”是纤毛,能够把多余的水分和***收集起来并排到体外的结构是收集管和伸缩泡。(填图: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七上P70)
49.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它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病毒是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是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是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50.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营寄生生活。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哪些绿色植物
5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52.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植株矮小,一般有茎、叶的分化,但输导组织(即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为假根。它可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其中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煤的形成。
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更能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
53.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用孢子繁殖后代,故称孢子植物。
54.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55.种子的保存条件是:在低温和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高温、潮湿则寿命缩短。
56.P85填图题:菜豆、玉米种子的结构
57.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的保护,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58.桃、大豆的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中,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第三单元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5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60.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6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成为成熟区的细胞。所以,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6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63.肥料的主要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64.花的结构(P102图)
65.传粉和受精(P103图)
花粉从花药里散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6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子、豆角、玉米、小麦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豆、西瓜子、杏仁
67.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弥补这种情况,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辅助授粉。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68.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69.水分的运输途径:经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P111观察与思考、示意图)
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韧皮部中的筛管,由上向下运输。
70.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使茎不断加粗。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71.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72.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不断地输送原料。(水泵作用)
73.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7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119实验重点)
实验说明:(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还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水 + 二氧化碳 淀粉 + 氧气
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都能制造有机物,但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若把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那么厂房是: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动力是:光能;
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75.种子萌发的实验(P123--124三个实验)分别说明
76.(1)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77.(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8.(3)种子萌发时要吸收氧气,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79.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活细胞中,是能量转换器)
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分解有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同时还有一部分转变在热能散发出来。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80.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还释放出氧气。(P12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原料是二氧化碳)
81.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
光合作用的意义:(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2)光合作用还为生物圈中一切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3)光合作用还是生物圈中一切生物所需的氧的来源。所以说,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82.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呼吸作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2)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所释放的。
8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84.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85.我国的植被中,以森林占据主体。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就能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
86.1984年《森林法》,1985年《草原法》,为了绿化荒山,建造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我国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热带雨林是地球的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