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死之后,昙花一现的亚历山大帝国迅速瓦解,希腊成了军队将领之间角逐争雄的战场。与此同时,希腊各邦反马其顿的战火复燃,一些新的反马其顿同盟先后建立,东侵时期一度缓和的城邦危机重又猛烈爆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相继发生。这一切,使希腊各邦长期陷于内争外患之中,终于衰落下去,以至最后为罗马所征服。
安提柯王朝的建立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和希腊的统治权掌握在东侵时期留守马其顿的将领安提帕特手中。安提帕特死后,他的儿子卡山德取得马其顿的统治权。后来,亚历山大的部将之间发生内争,马其顿的政权被德米特里所取得。德米特里把他的儿子安提柯·贡那特留在马其顿,自己率军出征小亚细亚,被俘身死。公元前285年住在多瑙河流域的克勒特人侵入中希腊,直抵宗教圣地达尔斐。中希腊各邦以埃陀利亚人为主,在"希腊救①国外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三国统治时期(至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先后征服了这些国家),称为"希腊化时代"。国内出版的书籍多不采用这一术语,或者是有条件地使用。因为这一术语,片面强调了希腊的作用,否认了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
亡"的口号下击退了克勒特人。公元前277年安提柯·贡那特利用希腊各邦的胜利,在赫勒斯滂海峡附近给了克勒特人最后一击。次年,他被宣布为马其顿国王,建立起安提柯王朝(公元前276年至公元前168年)。这个王朝占有7.5万平方公里领土,人口约300万至400万,统治百余年,直到罗马征服马其顿为止。
从亚历山大逝世到安提柯王朝建立的数十年间,由于内外战争、移民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马其顿的经济起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大土地所有制得到发展,国王拥有大片土地、矿山和森林。贵族所有的国王赐田和世袭地产遍布各地。与此同时,城市港口也日益兴盛,除原有城市培拉、埃凯之外,又出现了新的商业城市卡山德里亚和帖撒罗尼加。后者是马其顿输出粮食、木材,进口海外产品,沟通爱琴海与亚得里亚海的商业联系中心。在政治制度方面,安提柯王朝是王国与共和城邦的混合体。它把马其顿本土与许多希腊城邦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未形成统一的帝国。安提柯王朝对内加强镇压反马其顿运动,巩固其希腊的霸权,对外则与埃及、叙利亚争夺对爱琴海的控制权。它先后征服了优卑亚和麦加拉,迫使南希腊的一些城市归附,同时派军驻于重要的希腊城邦。但是,希腊城邦的反马其顿斗争并没有因此停息。
希腊各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亚历山大的死亡,给希腊反马其顿运动的复兴以有利条件。雅典乘机招募雇佣军,于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22年,在埃陀利亚的支持下将马其顿军队围困于狄萨利亚的拉米亚堡。雅典在初战取胜的鼓舞下号召希腊各邦进行反马其顿的解放战争。但雅典毕竟已趋衰弱,希腊各邦又难以团结对敌,所以暂时的胜利,如同回光返照而不能持久,拉米亚之役终以雅典失败结束。此后,安提帕特统率的马其顿军队在克然农谷大败希腊盟军,从此雅典一蹶不振。自公元前322年起,雅典的亲马其顿派在马其顿操纵下,建立起寡头政治,保有公民权的人数不过9000。雅典反马其顿战争的失败,是城邦危机的必然结果。由于城邦经济基础的瓦解,城邦公民人数锐减、地位沦落,昔日希波战争中借以战胜强敌的那种坚强有力、挺身奋战的公民兵和高昂激越的城邦爱国主义精神也随之丧失殆尽了。同时,雅典内部既然由于亲马其顿派和反马其顿派的尖锐对立而不能团结对敌,当然也就不能成为联合其他各邦一致对付马其顿的坚强核心。于是雅典在反马其顿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便为社会矛盾不甚尖锐的后起城邦所取代。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埃陀利亚和阿卡亚同盟相继兴起于希腊的西部和南希腊的西北部。埃陀利亚位于中希腊西部的山区,这里氏族制度的残余较浓厚,居民组成农村公社,城市刚刚发展。公元前4世纪末3世纪初,埃陀利亚通过参加拉米亚战役,抗击克勒特人和保卫达尔斐的战争,提高了自己在希腊城邦中的地位。又通过与各大商业中心如克里特岛等地的联系,促进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以埃陀利亚为中心的同盟早在公元前314年即已组成,到公元前3世纪中期这一同盟得到进一步扩展,包括彼阿提亚、佛西斯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依利斯、美塞尼亚以及爱琴海上若干岛屿,同盟首府设在埃陀利亚的特尔蒙。同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盟大会,每年开会一次,所有入盟各邦的公民皆可参加。全盟大会选出常设机关同盟会议和统率盟军的司令官。同盟会议每年召开数次,由入盟各邦派代表参加。入盟各邦相互关系平等,而且保持自己的政治制度和自治权,外交权则由司令官掌握。各邦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兵员,缴纳盟金。公元前3世纪,当埃陀利亚全盛时,曾把马其顿势力排斥于希腊西部和狄萨利亚之外。与埃陀利亚同盟并立的阿卡亚同盟成立于公元前280年,包括阿卡亚、阿卡地亚、美塞尼亚等地区和一些城市,同盟首府是伊楷翁。同盟的组织机构与埃陀利亚同盟相似。公元前3世纪后期阿拉图任司令官时,驱逐了马其顿在科林斯的驻军,使科林斯、西库昂、麦加拉等工商业较发达的城市加入同盟,于是同盟臻于全盛。阿拉图自公元前245年至公元前213年任同盟司令官三十余年,独揽了同盟的领导权,实行贵族的保守政策,反对社会改革,其内外政策的宗旨在于保护上层奴隶主和商业贵族的利益。
作者: shamakuaidao 2006-10-7 12:22 回复此发言
--------------------------------------------------------------------------------
2 马其顿统治时期的希腊
因此,阿卡亚同盟虽然也标榜反对马其顿,但每当人民运动兴起时,它便不惜勾结马其顿转而扑灭人民运动。这种情形特别明显地表现在镇压斯巴达的改革运动上。
斯巴达的社会改革战争的破坏和政治上的动乱进一步加剧了希腊各邦经济衰落和贫富分化的过程,公民负债累累,破产失地,阶级斗争日益激烈,这种情形可从斯巴达的社会改革中窥见一斑。斯巴达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本来是闭塞保守、发展缓慢的,但终不能避免城邦危机。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在斯巴达土地开始买卖,土地兼并盛行,财产分化日益剧烈。斯巴达的公民,公元前3世纪时减至700家,其中占有土地者不超过100家。一方面是公民沦落殆尽;另一方面,少数贵族豪富却是地广财丰,仗势专权。原来斯巴达公民素有的那种质朴奉公的精神为贪婪奢侈的腐化风气所代替。这就不仅使斯巴达国力沦丧,内不能强化统治,外不能争霸希腊,而且使统治阶级面临随时可能爆发的贫民起义的威胁,这种情形促使上层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人发起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首倡改革的是国王阿基斯(公元前245年至公元前241年),他提出了取消债务,平分土地和恢复古老习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制定了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案:把斯巴达本土的土地划分出4500块份地,分给无地的斯巴达人,又从边远地带划分出15,000块份地,分给皮里阿西人,使他们成为公民以扩充公民人数,从而达到增强统治基础和国家实力的目的。阿基斯以和平方式宣传改革,以期说服贵族加以采纳,并且用主动献出自己和亲友的土地和财产的示范行动来推动改革,但收效甚微。贫民是支持改革的,但由于缺乏组织而无能为力,贵族中只有少数因负债等原因而处境不佳的赞同取消债务,但是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激烈反对平分土地。结果是,取消债务的措施得以实行,而平分土地的方案则毫无进展。贵族还利用阿基斯出征和贫民因得不到土地而不满的机会,对这次改革大肆进行破坏。在改革初期被罢免而逃亡在外的另一个国王李奥尼达乘机返国,借助雇佣兵的力量夺取政权,并密谋杀害了刚出征归来的阿基斯。于是,阿基斯改革终归失败。
阿基斯死后,国王克里昂米尼(公元前235年至公元前221年)继续其改革事业。他汲取阿基斯失败的教训,决心以暴力手段推行改革。他首先通过对阿卡亚同盟进行战争以掌握军队,然后率雇佣军突然返回斯巴达发动政变,杀死监察官,取消监察官制度,驱逐80个反对派贵族并没收其土地财产。然后宣布废除债务,平分土地并吸收部分皮里阿西人为公民,使公民人数增加了4000人。在增强了军力的基础上,克里昂米尼对外实行扩张政策,多次击败阿卡亚同盟军队,占领和掠夺了阿卡亚同盟的许多城市,使改革的影响迅速扩及其他城邦,而要求平分土地、取消债务的运动也日益扩展起来。这就不仅危及阿卡亚同盟在伯罗奔尼撒的霸权,而且威胁各邦上层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于是,阿卡亚同盟司令官阿拉图竟然不惜牺牲希腊的政治独立,向马其顿国王安提柯·多宋(公元前229年至公元前221年)求援。安提柯随即出兵占领科林斯。克里昂米尼为了对付强敌,把改革又推进一步;以每人交纳5明那赎金为条件,解放了6000名希洛人,将其中2000人征入军队。克里昂米尼率军与马其顿军队英勇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在公元前221年的塞拉西亚战役中遭到惨败,克里昂米尼逃亡埃及,后遭杀害。马其顿在斯巴达重建寡头政权,把被没收的土地归还贵族,改革运动又遭失败。但是,14年后社会改革运动又以更激进、更猛烈的形式爆发了。内比斯(公元前207年至公元前192年)在贫民群众的拥戴下,建立了僭主政治。内比斯驱逐了贵族地主,平分了他们的财产,解放希洛人,把土地分给皮里阿西人,招回受到贵族迫害而流亡在外的斯巴达公民。内比斯的统治达15年之久,他的政策得到邻近城邦贫民的支持,终于把斯巴达、亚哥斯的沿海城市和克里特的一些城市并入斯巴达。因此,内比斯政权遭到全希腊的奴隶主阶级的疯狂敌视和坚决反对,终于在阿卡亚同盟和侵入希腊的罗马军队的联合镇压下归于失败。内比斯本人于公元前192年遭到阴谋杀害,斯巴达被并入阿卡亚同盟。
历经数十年一浪高过一浪的斯巴达社会改革运动所以遭到失败,其主要原因是:一、城邦制度因严重的财产分化而陷于危机,城邦力量随之衰落,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斯巴达上层统治集团中的改革派企图恢复城邦在初建或兴盛时期实行的旧制,维护公民团结,巩固城邦秩序,借以增强军力,对外称霸。这种主观意图违反了城邦危机的客观趋势,是不可能实现的。二、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利于改革的推行。改革派首先是与马其顿,而后又与罗马相对抗,强弱悬殊,难以取胜。
这些改革的失败标志着城邦危机的加深,而城邦危机的加深便为奴隶制关系和奴隶制国家更大规模的扩展开辟了道路。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整个希腊便被罗马征服,并入罗马国家的版图。
安提柯王朝的建立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和希腊的统治权掌握在东侵时期留守马其顿的将领安提帕特手中。安提帕特死后,他的儿子卡山德取得马其顿的统治权。后来,亚历山大的部将之间发生内争,马其顿的政权被德米特里所取得。德米特里把他的儿子安提柯·贡那特留在马其顿,自己率军出征小亚细亚,被俘身死。公元前285年住在多瑙河流域的克勒特人侵入中希腊,直抵宗教圣地达尔斐。中希腊各邦以埃陀利亚人为主,在"希腊救①国外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三国统治时期(至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先后征服了这些国家),称为"希腊化时代"。国内出版的书籍多不采用这一术语,或者是有条件地使用。因为这一术语,片面强调了希腊的作用,否认了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
亡"的口号下击退了克勒特人。公元前277年安提柯·贡那特利用希腊各邦的胜利,在赫勒斯滂海峡附近给了克勒特人最后一击。次年,他被宣布为马其顿国王,建立起安提柯王朝(公元前276年至公元前168年)。这个王朝占有7.5万平方公里领土,人口约300万至400万,统治百余年,直到罗马征服马其顿为止。
从亚历山大逝世到安提柯王朝建立的数十年间,由于内外战争、移民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马其顿的经济起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大土地所有制得到发展,国王拥有大片土地、矿山和森林。贵族所有的国王赐田和世袭地产遍布各地。与此同时,城市港口也日益兴盛,除原有城市培拉、埃凯之外,又出现了新的商业城市卡山德里亚和帖撒罗尼加。后者是马其顿输出粮食、木材,进口海外产品,沟通爱琴海与亚得里亚海的商业联系中心。在政治制度方面,安提柯王朝是王国与共和城邦的混合体。它把马其顿本土与许多希腊城邦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未形成统一的帝国。安提柯王朝对内加强镇压反马其顿运动,巩固其希腊的霸权,对外则与埃及、叙利亚争夺对爱琴海的控制权。它先后征服了优卑亚和麦加拉,迫使南希腊的一些城市归附,同时派军驻于重要的希腊城邦。但是,希腊城邦的反马其顿斗争并没有因此停息。
希腊各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亚历山大的死亡,给希腊反马其顿运动的复兴以有利条件。雅典乘机招募雇佣军,于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22年,在埃陀利亚的支持下将马其顿军队围困于狄萨利亚的拉米亚堡。雅典在初战取胜的鼓舞下号召希腊各邦进行反马其顿的解放战争。但雅典毕竟已趋衰弱,希腊各邦又难以团结对敌,所以暂时的胜利,如同回光返照而不能持久,拉米亚之役终以雅典失败结束。此后,安提帕特统率的马其顿军队在克然农谷大败希腊盟军,从此雅典一蹶不振。自公元前322年起,雅典的亲马其顿派在马其顿操纵下,建立起寡头政治,保有公民权的人数不过9000。雅典反马其顿战争的失败,是城邦危机的必然结果。由于城邦经济基础的瓦解,城邦公民人数锐减、地位沦落,昔日希波战争中借以战胜强敌的那种坚强有力、挺身奋战的公民兵和高昂激越的城邦爱国主义精神也随之丧失殆尽了。同时,雅典内部既然由于亲马其顿派和反马其顿派的尖锐对立而不能团结对敌,当然也就不能成为联合其他各邦一致对付马其顿的坚强核心。于是雅典在反马其顿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便为社会矛盾不甚尖锐的后起城邦所取代。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埃陀利亚和阿卡亚同盟相继兴起于希腊的西部和南希腊的西北部。埃陀利亚位于中希腊西部的山区,这里氏族制度的残余较浓厚,居民组成农村公社,城市刚刚发展。公元前4世纪末3世纪初,埃陀利亚通过参加拉米亚战役,抗击克勒特人和保卫达尔斐的战争,提高了自己在希腊城邦中的地位。又通过与各大商业中心如克里特岛等地的联系,促进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以埃陀利亚为中心的同盟早在公元前314年即已组成,到公元前3世纪中期这一同盟得到进一步扩展,包括彼阿提亚、佛西斯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依利斯、美塞尼亚以及爱琴海上若干岛屿,同盟首府设在埃陀利亚的特尔蒙。同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盟大会,每年开会一次,所有入盟各邦的公民皆可参加。全盟大会选出常设机关同盟会议和统率盟军的司令官。同盟会议每年召开数次,由入盟各邦派代表参加。入盟各邦相互关系平等,而且保持自己的政治制度和自治权,外交权则由司令官掌握。各邦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兵员,缴纳盟金。公元前3世纪,当埃陀利亚全盛时,曾把马其顿势力排斥于希腊西部和狄萨利亚之外。与埃陀利亚同盟并立的阿卡亚同盟成立于公元前280年,包括阿卡亚、阿卡地亚、美塞尼亚等地区和一些城市,同盟首府是伊楷翁。同盟的组织机构与埃陀利亚同盟相似。公元前3世纪后期阿拉图任司令官时,驱逐了马其顿在科林斯的驻军,使科林斯、西库昂、麦加拉等工商业较发达的城市加入同盟,于是同盟臻于全盛。阿拉图自公元前245年至公元前213年任同盟司令官三十余年,独揽了同盟的领导权,实行贵族的保守政策,反对社会改革,其内外政策的宗旨在于保护上层奴隶主和商业贵族的利益。
作者: shamakuaidao 2006-10-7 12:22 回复此发言
--------------------------------------------------------------------------------
2 马其顿统治时期的希腊
因此,阿卡亚同盟虽然也标榜反对马其顿,但每当人民运动兴起时,它便不惜勾结马其顿转而扑灭人民运动。这种情形特别明显地表现在镇压斯巴达的改革运动上。
斯巴达的社会改革战争的破坏和政治上的动乱进一步加剧了希腊各邦经济衰落和贫富分化的过程,公民负债累累,破产失地,阶级斗争日益激烈,这种情形可从斯巴达的社会改革中窥见一斑。斯巴达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本来是闭塞保守、发展缓慢的,但终不能避免城邦危机。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在斯巴达土地开始买卖,土地兼并盛行,财产分化日益剧烈。斯巴达的公民,公元前3世纪时减至700家,其中占有土地者不超过100家。一方面是公民沦落殆尽;另一方面,少数贵族豪富却是地广财丰,仗势专权。原来斯巴达公民素有的那种质朴奉公的精神为贪婪奢侈的腐化风气所代替。这就不仅使斯巴达国力沦丧,内不能强化统治,外不能争霸希腊,而且使统治阶级面临随时可能爆发的贫民起义的威胁,这种情形促使上层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人发起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首倡改革的是国王阿基斯(公元前245年至公元前241年),他提出了取消债务,平分土地和恢复古老习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制定了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案:把斯巴达本土的土地划分出4500块份地,分给无地的斯巴达人,又从边远地带划分出15,000块份地,分给皮里阿西人,使他们成为公民以扩充公民人数,从而达到增强统治基础和国家实力的目的。阿基斯以和平方式宣传改革,以期说服贵族加以采纳,并且用主动献出自己和亲友的土地和财产的示范行动来推动改革,但收效甚微。贫民是支持改革的,但由于缺乏组织而无能为力,贵族中只有少数因负债等原因而处境不佳的赞同取消债务,但是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激烈反对平分土地。结果是,取消债务的措施得以实行,而平分土地的方案则毫无进展。贵族还利用阿基斯出征和贫民因得不到土地而不满的机会,对这次改革大肆进行破坏。在改革初期被罢免而逃亡在外的另一个国王李奥尼达乘机返国,借助雇佣兵的力量夺取政权,并密谋杀害了刚出征归来的阿基斯。于是,阿基斯改革终归失败。
阿基斯死后,国王克里昂米尼(公元前235年至公元前221年)继续其改革事业。他汲取阿基斯失败的教训,决心以暴力手段推行改革。他首先通过对阿卡亚同盟进行战争以掌握军队,然后率雇佣军突然返回斯巴达发动政变,杀死监察官,取消监察官制度,驱逐80个反对派贵族并没收其土地财产。然后宣布废除债务,平分土地并吸收部分皮里阿西人为公民,使公民人数增加了4000人。在增强了军力的基础上,克里昂米尼对外实行扩张政策,多次击败阿卡亚同盟军队,占领和掠夺了阿卡亚同盟的许多城市,使改革的影响迅速扩及其他城邦,而要求平分土地、取消债务的运动也日益扩展起来。这就不仅危及阿卡亚同盟在伯罗奔尼撒的霸权,而且威胁各邦上层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于是,阿卡亚同盟司令官阿拉图竟然不惜牺牲希腊的政治独立,向马其顿国王安提柯·多宋(公元前229年至公元前221年)求援。安提柯随即出兵占领科林斯。克里昂米尼为了对付强敌,把改革又推进一步;以每人交纳5明那赎金为条件,解放了6000名希洛人,将其中2000人征入军队。克里昂米尼率军与马其顿军队英勇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在公元前221年的塞拉西亚战役中遭到惨败,克里昂米尼逃亡埃及,后遭杀害。马其顿在斯巴达重建寡头政权,把被没收的土地归还贵族,改革运动又遭失败。但是,14年后社会改革运动又以更激进、更猛烈的形式爆发了。内比斯(公元前207年至公元前192年)在贫民群众的拥戴下,建立了僭主政治。内比斯驱逐了贵族地主,平分了他们的财产,解放希洛人,把土地分给皮里阿西人,招回受到贵族迫害而流亡在外的斯巴达公民。内比斯的统治达15年之久,他的政策得到邻近城邦贫民的支持,终于把斯巴达、亚哥斯的沿海城市和克里特的一些城市并入斯巴达。因此,内比斯政权遭到全希腊的奴隶主阶级的疯狂敌视和坚决反对,终于在阿卡亚同盟和侵入希腊的罗马军队的联合镇压下归于失败。内比斯本人于公元前192年遭到阴谋杀害,斯巴达被并入阿卡亚同盟。
历经数十年一浪高过一浪的斯巴达社会改革运动所以遭到失败,其主要原因是:一、城邦制度因严重的财产分化而陷于危机,城邦力量随之衰落,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斯巴达上层统治集团中的改革派企图恢复城邦在初建或兴盛时期实行的旧制,维护公民团结,巩固城邦秩序,借以增强军力,对外称霸。这种主观意图违反了城邦危机的客观趋势,是不可能实现的。二、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利于改革的推行。改革派首先是与马其顿,而后又与罗马相对抗,强弱悬殊,难以取胜。
这些改革的失败标志着城邦危机的加深,而城邦危机的加深便为奴隶制关系和奴隶制国家更大规模的扩展开辟了道路。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整个希腊便被罗马征服,并入罗马国家的版图。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1706.htm
展开全部
“马其顿”是古希腊时期希腊北部的国家的名称,由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的马其顿帝国曾经征服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中东各地。至今希腊仍将其北部地区称为马其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古时的希腊是由各城市组成的城邦治。希腊曾经被其城邦马其顿领导。在亚历山大三世的领导下,马其顿王国灭亡了波斯帝国,希腊文化随之传播到埃及、中东和中亚地区,史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历史中政治与军事上重要的城邦为:雅典、马其顿、斯巴达和底比斯。
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civilization,Hellenistic Age),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整个希腊,并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将希腊文明传播至东方。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代。
希腊语渐渐成为“世界语言”。《圣经》的“七十士译本”即是在公元前三世纪被译为希腊文。
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civilization,Hellenistic Age),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整个希腊,并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将希腊文明传播至东方。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代。
希腊语渐渐成为“世界语言”。《圣经》的“七十士译本”即是在公元前三世纪被译为希腊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也就是所谓的“希腊化时代”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很牛的时期,亚历山大打到印度,还要打中国,但是他死掉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