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事例
求一篇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事例,要分析原因,及自己感想之类的,800字以上,可以网上多个资料拼起来,但要能连上...
求一篇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事例,要分析原因,及自己感想之类的,800字以上,可以网上多个资料拼起来,但要能连上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随后5名加害者悉数被杭州警方抓获。令所有人惊异的是:他们竟是死者的同学。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随后弃尸野外。这起命案不仅毁了6个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户家庭,也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关注。
死者和加害者都是处于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拿刀杀人,而且杀的还是自己的同学?十几岁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们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全都归于暴力?杀人分尸,且出自按理看连杀一只鸡都害怕的青少年之手,让人震惊。青少年犯罪是一直存在的老问题。过去一般比较常见的是以大欺小、偷盗、抢劫、打群架等等,类似这起集体将同窗杀害并支解的恶性事件应是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新问题。在一般人眼里,女生往往与暴力绝缘。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5名行凶者中,4人竟是女生。女孩子在犯罪中表现出的暴力程度,大体可以反映出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暴力的一种心态。当文静、柔弱的女孩子,开始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时,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反省。这起命案再次折射出我们长期以来在孩子教育中的一个缺陷——‘对生命尊重’的教育缺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做父母的都非常溺爱孩子,生怕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外面“吃亏”。于是传授给孩子一些“不吃亏”的方法,如何与人“针锋相对”啊,如何骂人、打人啊,等等。如此教子,虽说能培养孩子好强争胜的性格,但最终也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打手或杀手。现在的孩子不能与以前的孩子做比较,社会不是从前的社会,压力也不同从前,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些他们这个年纪不应该掌握的知识,往往应该掌握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却由孩子们自己畸形完成。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心态会自闭;而在家里,父母很少能真正听听孩子们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在学校里,老师关注的只有学习、只有成绩,十几岁的孩子看似风华正茂,可心中不知淤积了多少阴暗。这导致我们的青少年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对自己生命的漠视。除了伤人,杀人,还包括自杀。正是由于学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苍白,更强壮、更聪明的青少年一代,反而少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更关注的是孩子或学生如何去竞争,而如何爱护、同情、帮助别人慢慢淡出。青少年犯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教育无效或失败的直接后果。惩罚从来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敞亮,使人生的终极可能性敞亮。毫无疑义,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中的问题虽然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但这样的追问亦是必须的: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救赎的可能在哪里?是否可能?何以可能?
一、追根青少年犯罪
(一)欲望的囚徒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全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使不同收入层的分化加剧。"恐贫症"成了公众的社会性心病,人成了欲望的囚徒。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的潜在欲望获得了"合法化"的地位,结症也许在于肯定个体欲望的自由权利的同时,个体欲望的自由被同时夸大了。于是社会结构和心理的失衡便成为犯罪的诱因。
(二)终极关怀的缺失
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带来了价值判断的多元与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终极关怀不得不让位于"及时行乐"的唱词。各种价值观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让正处于人生的弱脆期和敏感期的青少年无所适从。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健全,可以减少由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激化的犯罪行为,由于社会保障是作为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保障,至少能够消除和减少那些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发生的犯罪行为。"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是否适用于社会进化?我们如何保护弱势群体?这些问题都亟待探讨、回答。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可乘之机
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流量的增多,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同时,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有人把犯罪现象视作"现代化的副产品"。"有钱就有一切"成为行动纲领,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以致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理智毁灭的境地。
(五)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
同辈交往原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中发生的人际交往,由于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独特关注,现通常专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交往。同辈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动态上表现为信息沟通、物质交换;在静态上反映为人际关系,即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由于青少年的敏锐与个性的不成熟,往往情绪强烈,易走极端,致使部分人为获得"自尊"而攀比,为"行侠"而入魔,为"仗义"而铤而走险。
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国青少年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趋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现实中需要全社会共筑社会防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针对现在青少年喜欢卡通、动漫的特点,将法制宣传知识融于这些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寓教于乐。
2、构筑学校防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和关心。让青少年学生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接受系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3、构筑家庭防线。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楷模,在尽到抚养教育子女义务的同时,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构筑法制防线。对已经走上了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这相对于单纯的惩罚而言更有意义。
死者和加害者都是处于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拿刀杀人,而且杀的还是自己的同学?十几岁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们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全都归于暴力?杀人分尸,且出自按理看连杀一只鸡都害怕的青少年之手,让人震惊。青少年犯罪是一直存在的老问题。过去一般比较常见的是以大欺小、偷盗、抢劫、打群架等等,类似这起集体将同窗杀害并支解的恶性事件应是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新问题。在一般人眼里,女生往往与暴力绝缘。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5名行凶者中,4人竟是女生。女孩子在犯罪中表现出的暴力程度,大体可以反映出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暴力的一种心态。当文静、柔弱的女孩子,开始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时,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反省。这起命案再次折射出我们长期以来在孩子教育中的一个缺陷——‘对生命尊重’的教育缺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做父母的都非常溺爱孩子,生怕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外面“吃亏”。于是传授给孩子一些“不吃亏”的方法,如何与人“针锋相对”啊,如何骂人、打人啊,等等。如此教子,虽说能培养孩子好强争胜的性格,但最终也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打手或杀手。现在的孩子不能与以前的孩子做比较,社会不是从前的社会,压力也不同从前,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些他们这个年纪不应该掌握的知识,往往应该掌握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却由孩子们自己畸形完成。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心态会自闭;而在家里,父母很少能真正听听孩子们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在学校里,老师关注的只有学习、只有成绩,十几岁的孩子看似风华正茂,可心中不知淤积了多少阴暗。这导致我们的青少年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对自己生命的漠视。除了伤人,杀人,还包括自杀。正是由于学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苍白,更强壮、更聪明的青少年一代,反而少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更关注的是孩子或学生如何去竞争,而如何爱护、同情、帮助别人慢慢淡出。青少年犯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教育无效或失败的直接后果。惩罚从来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敞亮,使人生的终极可能性敞亮。毫无疑义,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中的问题虽然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但这样的追问亦是必须的: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救赎的可能在哪里?是否可能?何以可能?
一、追根青少年犯罪
(一)欲望的囚徒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全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使不同收入层的分化加剧。"恐贫症"成了公众的社会性心病,人成了欲望的囚徒。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的潜在欲望获得了"合法化"的地位,结症也许在于肯定个体欲望的自由权利的同时,个体欲望的自由被同时夸大了。于是社会结构和心理的失衡便成为犯罪的诱因。
(二)终极关怀的缺失
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带来了价值判断的多元与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终极关怀不得不让位于"及时行乐"的唱词。各种价值观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让正处于人生的弱脆期和敏感期的青少年无所适从。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健全,可以减少由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激化的犯罪行为,由于社会保障是作为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保障,至少能够消除和减少那些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发生的犯罪行为。"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是否适用于社会进化?我们如何保护弱势群体?这些问题都亟待探讨、回答。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可乘之机
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流量的增多,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同时,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有人把犯罪现象视作"现代化的副产品"。"有钱就有一切"成为行动纲领,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以致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理智毁灭的境地。
(五)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
同辈交往原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中发生的人际交往,由于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独特关注,现通常专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交往。同辈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动态上表现为信息沟通、物质交换;在静态上反映为人际关系,即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由于青少年的敏锐与个性的不成熟,往往情绪强烈,易走极端,致使部分人为获得"自尊"而攀比,为"行侠"而入魔,为"仗义"而铤而走险。
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国青少年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趋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现实中需要全社会共筑社会防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针对现在青少年喜欢卡通、动漫的特点,将法制宣传知识融于这些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寓教于乐。
2、构筑学校防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和关心。让青少年学生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接受系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3、构筑家庭防线。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楷模,在尽到抚养教育子女义务的同时,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构筑法制防线。对已经走上了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这相对于单纯的惩罚而言更有意义。
展开全部
次意外,“黑脸娃”饱经苦难
11月13日中午,小雨淅沥。松滋市一间简陋的民房内,50岁的张光翠正在和远在重庆的女儿萧芸(化名)通电话。“妈,还有两年多我就要毕业了,那时我一定要攒好多好多钱,把您带到最好的医院去整容。”听了这句话,张光翠望了望镜子中那张再也熟悉不过的脸:大部分都是酱黑色,凹凸不平,令人望而生畏。她摇了摇头,轻轻地笑了。事情还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55年,张光翠出生在松滋市老城镇一个村庄里。在她两岁多的一天,父母将她反锁在家,到田里干活。没想到,张光翠玩耍中摔倒在火坑上,将面部及两只小手烧焦。等父母回来后,见女儿烧成了“黑炭”,急得六神无主,急忙用黑醋洗伤消炎。经过1个多月的土方医治,张光翠的伤虽然好了,却落下了大面积的黑疤,成了令人恐怖的“黑脸娃”。由于面容丑陋,张光翠从小饱受孤独之苦。9岁才上学读书,在一些同龄孩子的歧视目光下,勉强读完小学3年级便辍学回家。28岁那年,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张光翠和一个大她13岁的刑满释放人员结婚了。令张光翠感到欣慰的是,结婚后丈夫对她还算不错,知冷知热,什么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特别是丈夫改掉了偷盗的恶习,安分守己地过起小日子。当年8月,她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起名萧芸。然而,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丈夫“旧病”复发。1987年春节过后,丈夫声称出门打工,一个多月后就寄回3000元钱。5月下旬,张光翠收到法院公函:丈夫伙同他人盗窃三峡工地构件,分赃1.3万元……以盗窃罪被判刑5年。从此,张光翠的头更加抬不起来。由于出生于特定的家庭,艰难的生活及父亲犯罪的影响,女儿萧芸小小年纪就变得十分冷漠和孤僻。1993年,张光翠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刑满归来。然而,丈夫再次步上犯罪之路。当年12月的一个夜晚,丈夫伙同他人,拉网在私人鱼塘偷鱼,被看护人员用乱棍打成重伤,十多天后竟不治身亡。
一时冲动,女儿沦为少年犯
丈夫去世后,张光翠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儿萧芸身上。然而,对于萧芸来说,多次犯罪的父亲及面容丑陋的母亲,成了她人生道路上的两道心理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萧芸的自尊意识越来越强烈,时时担心母亲受到别人歧视。为了减少外界对母亲的伤害,萧芸要求妈妈尽量不要到学校,或少在一些公共场所露面。如果要出门,或是学校有特殊的活动非要家长到场不可,张光翠就戴上一个大口罩,头上包上毛巾来参加。1996年,萧芸就读的初二年级的3个班,共同举行“学生·家长·教师联谊会”,每名学生必须有一位家长参加。学校先后3次派人去请张光翠,张光翠只好戴上头巾、口罩赶来了。参加如此大规模的聚会,张光翠还是第一次。进入会场前,她犹豫了好半天。当她摘下头巾,低着头走进会场时,与会的学生、家长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向她投来,像看“外星人”一样。大家一阵喧哗,对着张光翠评头论足。一名女生发出几声尖叫:“这人像聊斋里面的青面黑獠牙……”听到这句话,萧芸脸都变青了。她狠狠地冲过去要打架,立刻被老师拉扯住了。等散会后,萧芸抓着那个女生,那女生不但不认错,还动手打了萧芸一拳:“你妈就是丑,比怪物还难看!”对此,萧芸气得浑身发抖,她想都没有想,操起一把水果刀,对着那女生的胸部腹部连刺两下,顿时,那女生重重地倒在地上。经一周紧急抢救,那女生脱离了生命危险。不久,法院作出判决:因萧芸是未成年人,判处劳教3年,赔偿受害人医疗费2万元。得到这个消息,张光翠精神几乎崩溃,在床上躺了两天滴水不沾。“丈夫是劳改犯,女儿如今也成了少年犯,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想来想去,张光翠总是走不出悲痛的阴影,她从床底下拿出半瓶农药……正在此时,萧芸的班主任杨晓梅老师和一位少管所的女民警及时出现了。原来,张光翠的邻居见她两天没开门,便跑去找杨晓梅老师来开导。经过近两小时的促膝谈心,张光翠获得了很大的慰藉。特别是管教民警告诉她:“萧芸从现在起如果表现良好,可以得到立功,提前出来,将来仍然可以读书、升学、就业。不受任何歧视。”张光翠看到了一线希望。毋庸置疑,教育人和改造人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灵魂工程”。对于一个饱经沧桑,又孤苦无助的女人而言,谈何容易。还没等张光翠理出个头绪,受害方就找上门来,索要2万元赔付款。无奈之下,张光翠将3间砖瓦房以5000元的价格卖掉,又将稍微值钱的农具和一头耕牛卖了3000元。当她将8000元钱支付后,受害方为她的诚信所感动,表示可以慢慢再想办法。张光翠卖掉房子后,收拾行李来到市区,租了一间每月50元的房屋住下来,准备打工还债,顺便看望女儿。第二天一大早,张光翠就赶到少管所。萧芸听说妈妈来看她,先是一惊,随后就跑到一间空房子里藏起来,她认为自己没有脸面见妈妈,死活不肯见面。
一场痛哭,深深打动女儿心
张光翠知道女儿的心思,也没有强求。随后半个多月,她在城区大街小巷四处找工作,可所有人一见她那张恐怖的脸,都摆摆手表示不需要。在经历种种非议和白眼后,她终于在一家医院传染科当上了清洁工。虽然张光翠能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可是传染病区这个特殊的环境,给她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由于长时间戴着口罩工作,伤残面部与外界隔绝,体内的分泌物与汗水掺杂在一起,严重影响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继而发生红肿。开始她还能坚持,时间长了就非常难受,她知道如果不戴口罩可能要好一点,但她担心那张脸吓着别人。她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只找医生开了点消炎药维持。在她担任传染科清洁工的第一个月,就夺得全院卫生检查月评第一名。在月末休息时,张光翠用所获的奖金,给女儿买了几本关于人生方面的书籍、一套内衣及一双白球鞋,准备去看望女儿。来到少管所后,张光翠了解到,萧芸表现不太令人满意,参加劳动和学习带着明显的抵触情绪。管教民警谈话时她既不申辩也不表态,总是低着头暗暗落泪。半年没见到母亲,萧芸也有些想念,但她总感觉愧对母亲。犹豫好久后,这才走进接待室。看到张光翠戴着一副特制大型口罩将脸遮得严严实实,一双深遂的眼睛含着泪花时,萧芸凝视半晌,猛地扑上去痛哭起来:“妈,女儿对不住你……”张光翠也是热泪盈眶,她紧紧抱住了女儿,泪水混着脸上渗出的血水一滴滴流了下来。萧芸吃了一惊,她轻轻地将口罩摘了下来,呈现在她眼前的,不仅仅是原来那再熟悉不过的“残容”,而且是一张已经红肿化脓、严重变形的脸。“妈妈,您的脸怎么变成这样?怎么变成这样?!”萧芸声嘶力竭地喊叫着。“萧芸,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面对犯下的错误,不敢去走以后的路。”说了这句话,张光翠更加用力地抱紧了女儿。在场的监管干部、看守人员无不为之动容。这次见面后,萧芸在内心深处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她从妈妈那张“惨不忍睹”的脸上,感受到母亲为拯救失足女儿的艰辛。从此,萧芸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加劳动和学习。与此同时,张光翠长期压抑的思想积淀也消除了许多,看到女儿无恙,她又有了一线新的希望。为挣得更多的钱还债,张光翠又主动将无人问津的排污道包了下来。这条长达120米的排污道,源于妇产科,经过几个弯道流经传染科,排污道里面残留不少秽物,发出难闻的气味。张光翠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每天总要抽出两到三个小时,拖着一个大蛇皮袋钻进排污道。整整用了3个月的时间,终于将其疏通。第二年,张光翠被评为“优秀清洁工”,被松滋市妇联评为“好妈妈”。
一场比赛,母女同台来竞技
萧芸在妈妈的感召下,进步得很快,当年也被少管所评为“改造模范”,她负责主编的监狱新报《告别昨天》获得当地司法部门的“创新奖”,而且还荣立二等功,获得两次减少劳教期的奖励。转眼到了1999年5月,萧芸出来了,并重新跨进离别了3年的母校。刚开始入校,她没有感到任何思想压力,与同学们一道学习、生活。可是时间一长,就有人在悄悄地议论着,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经常在背后指指点点,甚至围着她起哄,这让萧芸又一次开始消沉。暑假期间,萧芸回到妈妈的出租房,本来性格十分内向的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埋头帮妈妈做事,妈妈问她是不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她却什么都不说。很快,暑假结束了,张光翠拿出500元学费让萧芸去报名,但过了3天,萧芸仍未动身。张光翠仔细询问,萧芸这才说出心里话:“我不想读书了,和您一道打工挣钱,将来为您整容。”“你、你、你……”张光翠一听,急得话都说不出来,好不容易挤出一句话:“你太没有出息了!”因为要去上班,张光翠向女儿发了一通脾气就走了。等她晚上下班回来,发现萧芸还是没去上学,而在对面网吧里打游戏。顿时,张光翠气得火冒三丈,跑去将萧芸揍了一顿。第二天,张光翠骑上自行车赶到20多公里外的学校,了解到萧芸遇到了各种难以承受的打击时,感到心都要碎了。下午上班时,她满脑子都塞满了“怎么教育女儿”的问题,心情十分沉重。在下水道中清污时,一不留神,一块断裂盖板坠落下来,预制板将她左脸部划开3寸多长的血口。当医生们把张光翠救起来,准备包扎面部伤口时,张光翠只做了简单清理便拒绝了。她想通了,要教育女儿,敢于直面人生,敢于勇敢地面对过去,这张丑脸就是最好的例子。她要亲自来唤醒一蹶不振的女儿。得知妈妈受伤的消息,萧芸疯了一般跑到医院,当看到妈妈那张越发伤残的脸时,她撕心裂肺地痛哭。“妈妈的脸虽然弄伤了,但我决定不再戴口罩,直接去面对所有人。你能和妈妈一样吗?”张光翠耐心教导。“啊?”萧芸满脸不解,但随即,她又立刻明白过来,重重地点了点头。从此,萧芸彻底醒悟了。返校后,她将妈妈那张伤残的脸庞深深地刻在心中,刻苦学习。第二年7月,她以全市中考第3名的成绩,被荆州市重点中学录取。萧芸到荆州读书之后,张光翠趁每月的休假便去探望,而且既不戴口罩,又不包毛巾,以真实面貌直面社会。在母亲的鼓励下,萧芸学习成绩每年都名列全校前茅。2004年高考,她以592分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如今,她成绩优异,已成为学校的高才生。
11月13日中午,小雨淅沥。松滋市一间简陋的民房内,50岁的张光翠正在和远在重庆的女儿萧芸(化名)通电话。“妈,还有两年多我就要毕业了,那时我一定要攒好多好多钱,把您带到最好的医院去整容。”听了这句话,张光翠望了望镜子中那张再也熟悉不过的脸:大部分都是酱黑色,凹凸不平,令人望而生畏。她摇了摇头,轻轻地笑了。事情还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55年,张光翠出生在松滋市老城镇一个村庄里。在她两岁多的一天,父母将她反锁在家,到田里干活。没想到,张光翠玩耍中摔倒在火坑上,将面部及两只小手烧焦。等父母回来后,见女儿烧成了“黑炭”,急得六神无主,急忙用黑醋洗伤消炎。经过1个多月的土方医治,张光翠的伤虽然好了,却落下了大面积的黑疤,成了令人恐怖的“黑脸娃”。由于面容丑陋,张光翠从小饱受孤独之苦。9岁才上学读书,在一些同龄孩子的歧视目光下,勉强读完小学3年级便辍学回家。28岁那年,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张光翠和一个大她13岁的刑满释放人员结婚了。令张光翠感到欣慰的是,结婚后丈夫对她还算不错,知冷知热,什么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特别是丈夫改掉了偷盗的恶习,安分守己地过起小日子。当年8月,她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起名萧芸。然而,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丈夫“旧病”复发。1987年春节过后,丈夫声称出门打工,一个多月后就寄回3000元钱。5月下旬,张光翠收到法院公函:丈夫伙同他人盗窃三峡工地构件,分赃1.3万元……以盗窃罪被判刑5年。从此,张光翠的头更加抬不起来。由于出生于特定的家庭,艰难的生活及父亲犯罪的影响,女儿萧芸小小年纪就变得十分冷漠和孤僻。1993年,张光翠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刑满归来。然而,丈夫再次步上犯罪之路。当年12月的一个夜晚,丈夫伙同他人,拉网在私人鱼塘偷鱼,被看护人员用乱棍打成重伤,十多天后竟不治身亡。
一时冲动,女儿沦为少年犯
丈夫去世后,张光翠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儿萧芸身上。然而,对于萧芸来说,多次犯罪的父亲及面容丑陋的母亲,成了她人生道路上的两道心理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萧芸的自尊意识越来越强烈,时时担心母亲受到别人歧视。为了减少外界对母亲的伤害,萧芸要求妈妈尽量不要到学校,或少在一些公共场所露面。如果要出门,或是学校有特殊的活动非要家长到场不可,张光翠就戴上一个大口罩,头上包上毛巾来参加。1996年,萧芸就读的初二年级的3个班,共同举行“学生·家长·教师联谊会”,每名学生必须有一位家长参加。学校先后3次派人去请张光翠,张光翠只好戴上头巾、口罩赶来了。参加如此大规模的聚会,张光翠还是第一次。进入会场前,她犹豫了好半天。当她摘下头巾,低着头走进会场时,与会的学生、家长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向她投来,像看“外星人”一样。大家一阵喧哗,对着张光翠评头论足。一名女生发出几声尖叫:“这人像聊斋里面的青面黑獠牙……”听到这句话,萧芸脸都变青了。她狠狠地冲过去要打架,立刻被老师拉扯住了。等散会后,萧芸抓着那个女生,那女生不但不认错,还动手打了萧芸一拳:“你妈就是丑,比怪物还难看!”对此,萧芸气得浑身发抖,她想都没有想,操起一把水果刀,对着那女生的胸部腹部连刺两下,顿时,那女生重重地倒在地上。经一周紧急抢救,那女生脱离了生命危险。不久,法院作出判决:因萧芸是未成年人,判处劳教3年,赔偿受害人医疗费2万元。得到这个消息,张光翠精神几乎崩溃,在床上躺了两天滴水不沾。“丈夫是劳改犯,女儿如今也成了少年犯,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想来想去,张光翠总是走不出悲痛的阴影,她从床底下拿出半瓶农药……正在此时,萧芸的班主任杨晓梅老师和一位少管所的女民警及时出现了。原来,张光翠的邻居见她两天没开门,便跑去找杨晓梅老师来开导。经过近两小时的促膝谈心,张光翠获得了很大的慰藉。特别是管教民警告诉她:“萧芸从现在起如果表现良好,可以得到立功,提前出来,将来仍然可以读书、升学、就业。不受任何歧视。”张光翠看到了一线希望。毋庸置疑,教育人和改造人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灵魂工程”。对于一个饱经沧桑,又孤苦无助的女人而言,谈何容易。还没等张光翠理出个头绪,受害方就找上门来,索要2万元赔付款。无奈之下,张光翠将3间砖瓦房以5000元的价格卖掉,又将稍微值钱的农具和一头耕牛卖了3000元。当她将8000元钱支付后,受害方为她的诚信所感动,表示可以慢慢再想办法。张光翠卖掉房子后,收拾行李来到市区,租了一间每月50元的房屋住下来,准备打工还债,顺便看望女儿。第二天一大早,张光翠就赶到少管所。萧芸听说妈妈来看她,先是一惊,随后就跑到一间空房子里藏起来,她认为自己没有脸面见妈妈,死活不肯见面。
一场痛哭,深深打动女儿心
张光翠知道女儿的心思,也没有强求。随后半个多月,她在城区大街小巷四处找工作,可所有人一见她那张恐怖的脸,都摆摆手表示不需要。在经历种种非议和白眼后,她终于在一家医院传染科当上了清洁工。虽然张光翠能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可是传染病区这个特殊的环境,给她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由于长时间戴着口罩工作,伤残面部与外界隔绝,体内的分泌物与汗水掺杂在一起,严重影响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继而发生红肿。开始她还能坚持,时间长了就非常难受,她知道如果不戴口罩可能要好一点,但她担心那张脸吓着别人。她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只找医生开了点消炎药维持。在她担任传染科清洁工的第一个月,就夺得全院卫生检查月评第一名。在月末休息时,张光翠用所获的奖金,给女儿买了几本关于人生方面的书籍、一套内衣及一双白球鞋,准备去看望女儿。来到少管所后,张光翠了解到,萧芸表现不太令人满意,参加劳动和学习带着明显的抵触情绪。管教民警谈话时她既不申辩也不表态,总是低着头暗暗落泪。半年没见到母亲,萧芸也有些想念,但她总感觉愧对母亲。犹豫好久后,这才走进接待室。看到张光翠戴着一副特制大型口罩将脸遮得严严实实,一双深遂的眼睛含着泪花时,萧芸凝视半晌,猛地扑上去痛哭起来:“妈,女儿对不住你……”张光翠也是热泪盈眶,她紧紧抱住了女儿,泪水混着脸上渗出的血水一滴滴流了下来。萧芸吃了一惊,她轻轻地将口罩摘了下来,呈现在她眼前的,不仅仅是原来那再熟悉不过的“残容”,而且是一张已经红肿化脓、严重变形的脸。“妈妈,您的脸怎么变成这样?怎么变成这样?!”萧芸声嘶力竭地喊叫着。“萧芸,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面对犯下的错误,不敢去走以后的路。”说了这句话,张光翠更加用力地抱紧了女儿。在场的监管干部、看守人员无不为之动容。这次见面后,萧芸在内心深处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她从妈妈那张“惨不忍睹”的脸上,感受到母亲为拯救失足女儿的艰辛。从此,萧芸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加劳动和学习。与此同时,张光翠长期压抑的思想积淀也消除了许多,看到女儿无恙,她又有了一线新的希望。为挣得更多的钱还债,张光翠又主动将无人问津的排污道包了下来。这条长达120米的排污道,源于妇产科,经过几个弯道流经传染科,排污道里面残留不少秽物,发出难闻的气味。张光翠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每天总要抽出两到三个小时,拖着一个大蛇皮袋钻进排污道。整整用了3个月的时间,终于将其疏通。第二年,张光翠被评为“优秀清洁工”,被松滋市妇联评为“好妈妈”。
一场比赛,母女同台来竞技
萧芸在妈妈的感召下,进步得很快,当年也被少管所评为“改造模范”,她负责主编的监狱新报《告别昨天》获得当地司法部门的“创新奖”,而且还荣立二等功,获得两次减少劳教期的奖励。转眼到了1999年5月,萧芸出来了,并重新跨进离别了3年的母校。刚开始入校,她没有感到任何思想压力,与同学们一道学习、生活。可是时间一长,就有人在悄悄地议论着,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经常在背后指指点点,甚至围着她起哄,这让萧芸又一次开始消沉。暑假期间,萧芸回到妈妈的出租房,本来性格十分内向的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埋头帮妈妈做事,妈妈问她是不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她却什么都不说。很快,暑假结束了,张光翠拿出500元学费让萧芸去报名,但过了3天,萧芸仍未动身。张光翠仔细询问,萧芸这才说出心里话:“我不想读书了,和您一道打工挣钱,将来为您整容。”“你、你、你……”张光翠一听,急得话都说不出来,好不容易挤出一句话:“你太没有出息了!”因为要去上班,张光翠向女儿发了一通脾气就走了。等她晚上下班回来,发现萧芸还是没去上学,而在对面网吧里打游戏。顿时,张光翠气得火冒三丈,跑去将萧芸揍了一顿。第二天,张光翠骑上自行车赶到20多公里外的学校,了解到萧芸遇到了各种难以承受的打击时,感到心都要碎了。下午上班时,她满脑子都塞满了“怎么教育女儿”的问题,心情十分沉重。在下水道中清污时,一不留神,一块断裂盖板坠落下来,预制板将她左脸部划开3寸多长的血口。当医生们把张光翠救起来,准备包扎面部伤口时,张光翠只做了简单清理便拒绝了。她想通了,要教育女儿,敢于直面人生,敢于勇敢地面对过去,这张丑脸就是最好的例子。她要亲自来唤醒一蹶不振的女儿。得知妈妈受伤的消息,萧芸疯了一般跑到医院,当看到妈妈那张越发伤残的脸时,她撕心裂肺地痛哭。“妈妈的脸虽然弄伤了,但我决定不再戴口罩,直接去面对所有人。你能和妈妈一样吗?”张光翠耐心教导。“啊?”萧芸满脸不解,但随即,她又立刻明白过来,重重地点了点头。从此,萧芸彻底醒悟了。返校后,她将妈妈那张伤残的脸庞深深地刻在心中,刻苦学习。第二年7月,她以全市中考第3名的成绩,被荆州市重点中学录取。萧芸到荆州读书之后,张光翠趁每月的休假便去探望,而且既不戴口罩,又不包毛巾,以真实面貌直面社会。在母亲的鼓励下,萧芸学习成绩每年都名列全校前茅。2004年高考,她以592分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如今,她成绩优异,已成为学校的高才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9-06-10 · 专业律师咨询在线解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刘勇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
王莉律师
擅长:劳动工伤
陈娜律师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查
看
更
多
- 官方电话
- 在线客服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 电话咨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