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由两栖类动物进化来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进化。一是呼吸系统,二是生殖系统。
两栖动物虽然能够在陆地生活,但由于肺部发育不全,不能满足自身对氧的需要,还需要由皮肤进行辅助呼吸。也因此,两栖动物的皮肤总是湿漉漉的,不能在干燥的陆地上长时间生活。而爬行动物进化完善了肺功能,依靠肺部呼吸就能够完全满足身体需要,所以爬行动物的皮肤增厚,与完全实现了与外界的隔离。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是卵生动物,两栖动物的卵和幼体的生长都离不开水,这是因为两栖动物的受精卵没有与外界隔离的卵膜,必须靠水的浮力保持卵的球形形状,也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发育成幼体。幼体出生后没有肺,必须靠鳃进行呼吸。
而爬行动物进化出了羊膜卵,卵外层有一层坚硬的石灰质卵壳或柔韧的纤维质卵壳,卵壳内为一层致密的薄卵膜(即羊膜),防止卵受到机械损伤、水分散发和微生物侵害。卵壳表面有许多微孔,以保持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幼体孵化后,肺部即发育完全。生殖系统和生殖方式的进化,使爬行动物能够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陆地生活。
正是因为爬行动物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才出现了恐龙这类统治地球一亿多年、盛极一时的物种。
扩展资料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
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从现有的状况较好的骨架来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龙)。长颈巨龙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
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所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现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该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公吨之间。最长的恐龙是27米长的梁龙,是在1907年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现展示于宾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
为了提高划水的速度,那时的初龙还进一步改变了身体的结构,后肢增长,加粗,成为水中的推进器。逐渐地,腿移到了身体下方。腿的位置变动和后腿的加长,对这类动物取得生存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气候变得更加干燥了,这些动物被迫移往陆地上生活,感觉到长短不齐的四条腿走起路来特别别扭,于是改用两条后腿行走。长而粗大的尾巴这时正好起到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由于姿态的改变,它们的步幅加大了,运动速度也提高了许多,这是向恐龙演变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不过,在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体条件尚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生活的时候,其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水中,以免受到别的动物的惊扰。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便出现了!这类新的,富有生气的动物在陆地上向似哺乳动物发起了进攻。
据信,恐龙的直系祖先当是派克鳄及其亲族们。派克鳄是一类小型的初龙,约60厘米到100厘米长,由更早的半水生动物进化而来,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长着一双较前腿稍微长些的后腿。晃眼一看,它像两条腿跑动的小恐龙。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它还是四条腿行走的动物,偶尔才用两条后腿奔跑。派克鳄与大型似哺乳动物-犬颌兽生活在同一时期,当遇到危险时,会很快跑开,而它自身也是一种肉食动物,那双后腿能帮助它追捕猎物。久而久之,派克鳄及其亲族们进化成了恐龙。
两栖动物虽然能够在陆地生活,但由于肺部发育不全,不能满足自身对氧的需要,还需要由皮肤进行辅助呼吸。也因此,两栖动物的皮肤总是湿漉漉的,不能在干燥的陆地上长时间生活。而爬行动物进化完善了肺功能,依靠肺部呼吸就能够完全满足身体需要,所以爬行动物的皮肤增厚,与完全实现了与外界的隔离。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是卵生动物,两栖动物的卵和幼体的生长都离不开水,这是因为两栖动物的受精卵没有与外界隔离的卵膜,必须靠水的浮力保持卵的球形形状,也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发育成幼体。幼体出生后没有肺,必须靠鳃进行呼吸。
而爬行动物进化出了羊膜卵,卵外层有一层坚硬的石灰质卵壳或柔韧的纤维质卵壳,卵壳内为一层致密的薄卵膜(即羊膜),防止卵受到机械损伤、水分散发和微生物侵害。卵壳表面有许多微孔,以保持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幼体孵化后,肺部即发育完全。生殖系统和生殖方式的进化,使爬行动物能够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陆地生活。
正是因为爬行动物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才出现了恐龙这类统治地球一亿多年、盛极一时的物种。
扩展资料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
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从现有的状况较好的骨架来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龙)。长颈巨龙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
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所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现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该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公吨之间。最长的恐龙是27米长的梁龙,是在1907年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现展示于宾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