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 我来答
度受9oK
2013-10-25 · TA获得超过17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2万
展开全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壁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造就人。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学生才会接受教育,才有可能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在此,我提一些浅薄的建议: 一、坚持尊重原则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也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变得多姿多彩,大家都渴望得到社会的普遍性认同,都需要掌声与鲜花。可以说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教育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教师不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教师不是法官,学生不是被告,双方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统一体,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没有理由相互不尊重。一些学生对教师的不礼貌行为,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师造成的。受旧观念影响,教师往往惟我独尊,遇事不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不注意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结果造成学生心理不满,出现抵触行为,甚至在背后议论教师等。反过来,教师又抱怨学生品质坏,戴上有色眼睛看学生,师生关系恶性循环,致使教师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也不能好好地学习,双方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尊重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失误,悉心呵护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应采取宽容的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不激化矛盾。教师偏爱少数优秀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又一个原因。过去做班级工作提倡“抓两头,带中间”,优秀学生非常受宠,而大部分学生却受到冷落。教师这样做,尊重的只是少数好学生,使大部分学生有一种失落感,这些学生不但会对优秀学生产生厌烦感,而且对教师很不满,这便是不尊重大多数学生。师生无亲疏,无论哪个学生都有长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这样才能作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二、遵循理解原则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阂。许多教师都存在着“师徒如父子”的错误教育观念。师生的关系如父子吗?而这种观念是封建社会形成,认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如父子关系一般,随便可以打骂。但是当今社会,如果还存在这种观念,师生之间怎能和谐融洽呢?又怎能接受教育呢?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概念也要进步,作为现代教师更应该进步,应树立社会主义的教育观念,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小学生喜欢的教师是: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学生,态度亲切、温和,不爱发脾气,知识渊博,什么都懂,会讲故事,爱跟学生一起玩,办事公平,不偏爱哪个学生的老师;不随意拖堂,不用主科代替副科,谦虚好学、实事求是,不爱向家长告状,说话算数的老师。而不喜欢的教师是;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没有同情心,上课拖时间,上完课就不理同学,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偏爱、不公正等。教师如何看学生实际是教师的人才观、学生观、人性观的问题。自古以来,如何看待学生,说法较多,把教师比作“园丁”,学生比作“花朵”的观点最具合理性。因为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师生关系出现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学生故意让旁边的同学抄作业,我便在全班学生面前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很不服气。下课后,我就叫他来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服气?他说:“我知道让他抄作业是不对的,可是他说只是想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想让他看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听了学生这么一说,我也意识到自己调查了解不够,没完全弄清事情的真相就批评他是不对的。学生认为让同学参考一下自己的作业也没什么,教师却把这类事情看得很严重,这就是认识上的差异。其实学生实在不会做了,看看同学做的,再动动脑筋思考也不是什么坏事,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对于一点不动脑筋的,完全照抄的绝不能听之任之。诸如此类事情,师生双方如果互相理解,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当然,学生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并不深刻,有时可能还有些偏激。如把教师对他们的批评看成找茬儿;教师的态度稍微严厉一些,就认为是不尊重他们、不民主等。孩子看待某些问题思想是有些偏激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始终是不成熟的孩子。社会、家庭、学校,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有责任给他们讲清楚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是教师的责任,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善意的批评的和恶意的训斥。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现。教师有错误,及时承认、改正,就能获得学生的谅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师生间的矛盾冲突。那么如何处理师生冲突呢?师生冲突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完全消除冲突是不可能的,压制冲突只能为下一次更强烈的冲突埋下隐患。因此教师不但要建立看待冲突的正确观念,更重要的是将冲突视为可解决的问题。注重冲突的协调、缓解和优化,发挥师生冲突的积极意义,这有赖于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及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格不断健全。首先,转变教师角色,消除文化冲突。当今社会信息源的多元化,新的价值观、新的文化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及传播渠道不断地涌现,使得教师和学生同处一个信息源的平面,教师的教育优势因此逐渐弱化乃至丧失。对学生而言,学校和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都将面临着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共同任务。所有这些变化,不能不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研究学生。教师要从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文化权威转变为知识的诠释者和组织者,要把自己看成是利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新的教学技术为学生组织文化学习环境的人。教师要放弃自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和积淀下来的职业性文化优势心理,学会把学生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亚文化放置在和自己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同等的位置来看待,赋予他们一定的文化权利,和他们进行主体和主体间的对话,促进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其次,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创造师生交往,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与理解……形成这种教育性的师生关系将成为现代教育占中心地位的任务。”师生关系的核心就是把师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是价值上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应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可剥夺的利益和主体尊严。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互相敞开和接纳的关系,教师和学生要本着沟通和理解的目的,通过教育对话的途径,在学校这种社会情景的导引和熏陶下,彼此吸引、参与、包容,从而分享对方的知识、思想、意向和情感。师生平等、直接、全面地互动,当双方因各自的差异而可能发生冲突时,也会在一种理性的架构下得到缓解,并转化成积极的功能。最后,要建构师生冲突的平衡机制。一方面正视、允许合理的师生冲突的存在,另一方面将冲突“制度化”,就是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如设置意见本、开会、辩论、磋商、谈心等,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走进学生的世界,在面对师生冲突事件时,要冷静分析事件的背景情况,应对时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方式是否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实情感,才会把教师当成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是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hui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性强的品牌展会。主办方拓银展览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