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即促进者表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一个飞跃与突变。
初中自然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方法,而这些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所必需的。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加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自然科学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多数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可能不是关于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那他们学习自然科学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认为科学方法对人的一生是最有用的东西,也许几十年后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已把老师教的实验知识基本忘记了,但能够留下来的就是由科学方法转化而来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是终身受益的。同样有了好的方法,学生才会对自然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在传统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实验。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大受教师的关注,实验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实验教学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彻底地应试和接受评定。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不少学生是在黑板上,试卷上“写”实验。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根据这个理论,在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应该注意以下四方面:
1.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观察氢氧化钠固体的颜色、状态时,教师先不忙于提出它会潮解,应作为一个旁观者,最好等到有学生发现了它表面变得潮湿了,然后指导学生探究它发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它的吸水性,讨论它的用途及正确的保存方法。
2.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动手实验气氛。
不干涉原则并不是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控制,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比如,在做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为了比较哪组学生得到的粗盐质量较好,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把产品放在台子上展览,请同学来评定。对那些太心急,水分太多和一些加热过头造成盐焦黄的学生要提出善意批评。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应注意某些信息或问题,尽量避免把答案直接“提示”给学生。对那些制成又白又干的盐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让他们推广经验。
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动手实验的情景。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励。在课堂上、在实验室里,教师作为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实验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强调:“只有对能自律的人,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能说,就按你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而只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因为只有在学生自律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动手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讨论金属与盐反应的实验中,实验册只要求观察铁与硫酸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的现象。然而,在实验完毕,废液一起倒入烧杯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忽然想到,在硫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液中,插入铁钉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带有非常好奇性,这时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去探究。同时再补充单质锌、铁共同与硫酸铜反应的试验。最后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共同归纳出金属与盐反应的规律。
4.使带着“反思”的态度去进行探究实验。
[2]吴向东.自然教师的一种新型角色模式-促进者[J].小学自然教学,1998,(1-2).[3]曹宝龙.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永恒[J].人民教育,2002,(12).
初中自然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方法,而这些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所必需的。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加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自然科学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多数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可能不是关于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那他们学习自然科学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认为科学方法对人的一生是最有用的东西,也许几十年后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已把老师教的实验知识基本忘记了,但能够留下来的就是由科学方法转化而来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是终身受益的。同样有了好的方法,学生才会对自然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在传统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实验。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大受教师的关注,实验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实验教学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彻底地应试和接受评定。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不少学生是在黑板上,试卷上“写”实验。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根据这个理论,在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应该注意以下四方面:
1.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观察氢氧化钠固体的颜色、状态时,教师先不忙于提出它会潮解,应作为一个旁观者,最好等到有学生发现了它表面变得潮湿了,然后指导学生探究它发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它的吸水性,讨论它的用途及正确的保存方法。
2.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动手实验气氛。
不干涉原则并不是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控制,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比如,在做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为了比较哪组学生得到的粗盐质量较好,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把产品放在台子上展览,请同学来评定。对那些太心急,水分太多和一些加热过头造成盐焦黄的学生要提出善意批评。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应注意某些信息或问题,尽量避免把答案直接“提示”给学生。对那些制成又白又干的盐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让他们推广经验。
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动手实验的情景。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励。在课堂上、在实验室里,教师作为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实验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强调:“只有对能自律的人,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能说,就按你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而只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因为只有在学生自律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动手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讨论金属与盐反应的实验中,实验册只要求观察铁与硫酸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的现象。然而,在实验完毕,废液一起倒入烧杯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忽然想到,在硫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液中,插入铁钉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带有非常好奇性,这时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去探究。同时再补充单质锌、铁共同与硫酸铜反应的试验。最后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共同归纳出金属与盐反应的规律。
4.使带着“反思”的态度去进行探究实验。
[2]吴向东.自然教师的一种新型角色模式-促进者[J].小学自然教学,1998,(1-2).[3]曹宝龙.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永恒[J].人民教育,2002,(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