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钻石体系?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钻石体系的四大特质
答案系于一个国家的四大特质,这些特质各自独立,又能系统性地组合成国家优势的钻石体系。在组成此一钻石体系的各领域中,各国可据以建立其产业,并加以经营。这些特质分别是:
1.生产要素条件该国生产要素的地位,例如熟练的劳工或基础建设,这些是产业必备的竞争要素。
2.需求条件本地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本质。
3.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该国是否具备这项产业的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及这些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支配企业如何创建、组织与管理的国内条件,以及该国的国内竞争性质。
这些关键要素创造出国家环境,企业在其中诞生并学习如何竞争。钻石体系的每个点,以及体系本身,都会影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钻石体系如何运作:意大利瓷砖产业
1987年时,意大利瓷砖生产业年产值10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瓷砖生产和出口王国。意大利瓷砖厂商主要集中在艾米利亚—罗马涅省(Emilia-Ro-magna)的萨索洛镇(Sassuolo)。当地生产的瓷砖占全球产量的三成,国际市场的六成,并为意大利带来1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萨索洛镇的瓷砖生产,源自13世纪当地陶器与瓦器的制造业。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当地从事瓷砖制造的厂商依然屈指可数,也只限于本地市场。
战后的意大利,瓷砖的需求出现戏剧性的成长。因为重建计划需要大量建材,意大利本地对瓷砖的需求尤其强劲,原因是瓷砖满足气候,本地品味和建筑技术的需要。和意大利其他地区相比,萨索洛镇的经济条件小康,当地人以小额资本加上必要的组织技术,就开始建立瓷砖工厂。1955年,当地共有14家瓷砖厂商,到1962年,数目增为102家。
意大利瓷砖产业发展之初,黏土与生产技术完全依赖国外。20世纪50年代,瓷砖的材料是白色高岭土(Kaolinclays),萨索洛当地并没有这种材料,必须由英国进口。窑炉由德国、美国和法国进口,砖板平轧机是由德国进口。即使最简单的上釉机,也是依赖进口。
由于设备制造商与瓷砖生产商几乎毗邻而居,他们之间也有异常紧密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意大利大约有200家瓷砖机械制造商,60%汇集在萨索洛地区。为了本地的商机,他们彼此竞争激烈,瓷砖厂商采购设备的价格通常低于外国竞争者,并能提早取得最先进的设备。
随着萨索洛地区瓷砖产业集中,形成簇群,这个产业的工程师、生产技师、维修工人、服务技师、设计人员等专业人群体也在持续成长。这种地理集中性,鼓励了模具、釉料、包装材料、运输服务等其他支援和相关产业的形成。小型专业化的咨询顾问公司也应运而生,提供瓷砖业者在工厂设计、物料管理、财务、广告和营销等方面的服务。
整个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可能是全球瓷砖人均消耗量最高的国家。意大利瓷砖市场也是全球最精致高级的市场。意大利的消费者会率先使用新设计与新性能的产品,瓷砖生产商则持续创新以改善生产方式,并推出新造型,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
这种独特而精致的国内需求特质,也延伸到零售领域。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开始出现瓷砖专卖店;1985年,这类专卖店的数目将近7600家,并掌控近八成的国内销售量,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1976年,皮耶姆公司(Piemme)首选推出由著名设计师设计的瓷砖产品,旨在增加销售渠道,并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形象。这些创新得力于意大利设计服务产业,因为意大利的设计服务业全球数一数二,每年出口值超过1000亿美元。
国际化的转机
意大利瓷砖市场在1970年进入饱和,停滞的国内市场迫使厂商更勤快地扩展海外市场。在瓷砖外销上,相关与支援产业也助上一臂之力。瓷砖厂商通常会在国内外专业建筑杂志上刊登广告,而意大利的室内设计与装潢杂志,原本就拥有大量海外建筑师、设计师和消费者订户。杂志的优势连带强化意大利瓷砖的形象。另外,意大利的大理石、建材、卫浴设备、灯饰、室内用品等产品都是世界一流,这些产业的形象有助于瓷砖业的外销。
1980年,意大利瓷砖产业公会在美国成立产品促销据点;德国与法国的促销据点则分别在4年和7年后成立。它举办的商展从意大利博洛纳到美国的迈阿密,同时大量刊登精美的广告促销意大利瓷砖。整个1987至1989年间,这个组织对美国市场促销的经费,大约有800万美元。
答案系于一个国家的四大特质,这些特质各自独立,又能系统性地组合成国家优势的钻石体系。在组成此一钻石体系的各领域中,各国可据以建立其产业,并加以经营。这些特质分别是:
1.生产要素条件该国生产要素的地位,例如熟练的劳工或基础建设,这些是产业必备的竞争要素。
2.需求条件本地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本质。
3.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该国是否具备这项产业的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及这些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支配企业如何创建、组织与管理的国内条件,以及该国的国内竞争性质。
这些关键要素创造出国家环境,企业在其中诞生并学习如何竞争。钻石体系的每个点,以及体系本身,都会影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钻石体系如何运作:意大利瓷砖产业
1987年时,意大利瓷砖生产业年产值10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瓷砖生产和出口王国。意大利瓷砖厂商主要集中在艾米利亚—罗马涅省(Emilia-Ro-magna)的萨索洛镇(Sassuolo)。当地生产的瓷砖占全球产量的三成,国际市场的六成,并为意大利带来1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萨索洛镇的瓷砖生产,源自13世纪当地陶器与瓦器的制造业。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当地从事瓷砖制造的厂商依然屈指可数,也只限于本地市场。
战后的意大利,瓷砖的需求出现戏剧性的成长。因为重建计划需要大量建材,意大利本地对瓷砖的需求尤其强劲,原因是瓷砖满足气候,本地品味和建筑技术的需要。和意大利其他地区相比,萨索洛镇的经济条件小康,当地人以小额资本加上必要的组织技术,就开始建立瓷砖工厂。1955年,当地共有14家瓷砖厂商,到1962年,数目增为102家。
意大利瓷砖产业发展之初,黏土与生产技术完全依赖国外。20世纪50年代,瓷砖的材料是白色高岭土(Kaolinclays),萨索洛当地并没有这种材料,必须由英国进口。窑炉由德国、美国和法国进口,砖板平轧机是由德国进口。即使最简单的上釉机,也是依赖进口。
由于设备制造商与瓷砖生产商几乎毗邻而居,他们之间也有异常紧密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意大利大约有200家瓷砖机械制造商,60%汇集在萨索洛地区。为了本地的商机,他们彼此竞争激烈,瓷砖厂商采购设备的价格通常低于外国竞争者,并能提早取得最先进的设备。
随着萨索洛地区瓷砖产业集中,形成簇群,这个产业的工程师、生产技师、维修工人、服务技师、设计人员等专业人群体也在持续成长。这种地理集中性,鼓励了模具、釉料、包装材料、运输服务等其他支援和相关产业的形成。小型专业化的咨询顾问公司也应运而生,提供瓷砖业者在工厂设计、物料管理、财务、广告和营销等方面的服务。
整个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可能是全球瓷砖人均消耗量最高的国家。意大利瓷砖市场也是全球最精致高级的市场。意大利的消费者会率先使用新设计与新性能的产品,瓷砖生产商则持续创新以改善生产方式,并推出新造型,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
这种独特而精致的国内需求特质,也延伸到零售领域。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开始出现瓷砖专卖店;1985年,这类专卖店的数目将近7600家,并掌控近八成的国内销售量,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1976年,皮耶姆公司(Piemme)首选推出由著名设计师设计的瓷砖产品,旨在增加销售渠道,并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形象。这些创新得力于意大利设计服务产业,因为意大利的设计服务业全球数一数二,每年出口值超过1000亿美元。
国际化的转机
意大利瓷砖市场在1970年进入饱和,停滞的国内市场迫使厂商更勤快地扩展海外市场。在瓷砖外销上,相关与支援产业也助上一臂之力。瓷砖厂商通常会在国内外专业建筑杂志上刊登广告,而意大利的室内设计与装潢杂志,原本就拥有大量海外建筑师、设计师和消费者订户。杂志的优势连带强化意大利瓷砖的形象。另外,意大利的大理石、建材、卫浴设备、灯饰、室内用品等产品都是世界一流,这些产业的形象有助于瓷砖业的外销。
1980年,意大利瓷砖产业公会在美国成立产品促销据点;德国与法国的促销据点则分别在4年和7年后成立。它举办的商展从意大利博洛纳到美国的迈阿密,同时大量刊登精美的广告促销意大利瓷砖。整个1987至1989年间,这个组织对美国市场促销的经费,大约有800万美元。
展开全部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简介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关于生产要素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的市场网络来取得(当然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业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和持续地投资,而作为培养高级生产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计划,本身就需要高级的人才。高等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必须自己来投资创造。
从另一个角度,生产要素被分为一般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高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专用的软、硬件设施等被归入专业生产要素。越是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生产要素,而拥有专业生产要素的企业也会产生更加精致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这两类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波特同时指出: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根据推测,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应该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是这类产业对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不会有大的突破,同时仅仅依赖初级生产要素是无法获得全球竞争力的。
国内需求市场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户的本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假如本地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国际间数一数二,就会激发出该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能满足最难缠的顾客,其它的客户要求就不在话下。如日本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欧洲严格的环保要求也使许多欧洲公司的汽车环保性能、节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国人大大咧咧的消费作风惯坏了汽车工业,致使美国汽车工业在石油危机的打击面前久久缓不过神来。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预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顾客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也可以成为本地企业的一种优势,因为先进的产品需要前卫的需求来支持。德国高速公路没有限速,当地汽车工业就非常卖力地满足驾驶人对高速的狂热追求,而超过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时速在其他国家毫无实际意义。有时国家政策会影响预期性需求,如汽车的环保和安全法规、节能法规、税费政策等。
相关和支持产业
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产业集群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以德国印刷机行业为例,德国印刷机雄霸全球,离不开德国造纸业、油墨业、制版业、机械制造业的强势。美国、德国、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也离不开钢铁、机械、化工、零部件等行业的支持。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中国家往往采用集中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某一产业的政策,孤军深入的结果就是牺牲了其他行业,钟爱的产业也无法一枝独秀。
本国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所在,因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
,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竞争力的本国产业通常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波特指出,即使下游产业不在国际上竞争,但只要上游供应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仍然是正面的。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国际需求的拉力,也可能来自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的推力。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波特认为,这一点与许多传统的观念相矛盾,例如一般认为,国内竞争太激烈,资源会过度消耗,妨碍规模经济的建立;最佳的国内市场状态是有两到三家企业独大,用规模经济和外商抗衡,并促进内部运作的效率化;还有的观念认为,国际型产业并不需要国内市场的对手。波特指出,在其研究的十个国家中,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在国际竞争中,成功的产业必然先经过国内市场的搏斗,迫使其进行改进和创新,海外市场则是竞争力的延伸。而在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放眼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超级明星企业通常并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机会 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波特指出,对企业发展而言,形成机会的可能情况大致有几种: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机会其实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 政府 波特指出,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竞争优势的创造最终必然要反映到企业上。即使拥有最优秀的公务员,也无从决定应该发展哪项产业,以及如何达到最适当的竞争优势。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
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为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政府可以创造新的机会和压力,政府直接投入的应该是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也就是外部成本,如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等。
从政府对四大要素的影响看,政府对需求的影响主要是政府采购,但是政府采购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扮演挑剔型的顾客(在美国,汽车安全法规就是从政府采购开始的);采购程序要有利于竞争和创新。在形成产业集群方面,政府并不能无中生有,但是可以强化它。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
波特认为,保护会延缓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使企业停留在缺乏竞争的状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