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六道之中,三恶道众生常受诸苦,智慧下劣,且难得闻到佛法,故修行极难!天道虽然能听闻到佛法,但因福报之故,常时享乐,难生出离生死之心,亦难修行!唯有人道,智慧力强,又苦多乐少,故易生知苦求解脱之念,且修行起来也能特别地努力!人,梵语摩奴沙(Manusa),其词根“man”译为“意”,摩奴沙表明,意(意识、思维)是人类的突出特点。佛经中说一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每一小世界,都有人居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小世界,住人的“洲”共有四处(四大部洲),其所居人的形相、寿数、生活方式等,各有差别。东胜身洲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形,寿三百岁(一说二百岁);南赡部洲地如三角,人面亦三角形,寿百岁;西牛贺洲地形如满月,人面亦满月形,寿三百岁,以牛马珠玉互相贸易;北拘卢洲地为正方形,人面亦近方,定寿千岁。现代佛学家有释四大部洲为银河系中四大住人行星者,有译为地球上的南美、澳洲、亚洲南半、亚洲北半者,一般多说南赡部洲即地球,佛典中论述最多,以为人类代表者,亦指此洲人而言。
据佛经讲,在四大部洲的所有人类中,属此南洲人寿命最短,作恶最多,生活最为贫困。而且不论贫富贵*、人种族别,皆有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怨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等苦,这些苦终归为“五蕴炽盛”——能障蔽本性光明的身心活动过盛所导致,合前七苦,说为八苦。又有三苦:一苦苦,正受苦时的苦;二行苦,一切皆迁流变灭所生之苦;三坏苦,快乐坏灭所生的感伤追怀、失落寂寞等苦。还有生、老、病、死、愁、怨、苦受、忧病恼、生死流转等十苦之说。最根本的苦,是人的存在,身心皆念念生灭变易不可常住,这与人本性趋求常乐的意欲相违,从本质上来说,“无常即苦”。数说人间诸苦,揭露人生缺陷,是佛家“四圣谛”之首“苦圣谛”的内容。其余三洲,苦虽少于南洲人类,但也难免老、病、死等苦。
然而,佛家并非只是悲观地否定人生、诅咒人生,而仅揭露人生缺陷及存在的根本矛盾,这只是佛家对人生价值评判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佛家又肯定人生尤南洲人的优胜,认为此南洲人是六道中最好的所在。《长阿含经》卷二十载佛言:此南洲人有三事胜过其余三洲人及鬼道、欲界天:“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清净离欲之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三点皆强调“勇猛强记”,意谓人以意志力的雄强和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达为突出特点,这使南洲人能不断向上趋求,依*理性和创造力创造、发达自己的文化,力求改造和超越自然,其智慧成熟的结果,便是佛出此土,昭明了如实认识自己、超出生死轮回之道。
《大毗婆沙论》总结人有止息、忍、摩奴沙三义,止息,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制的能力,能自调其心令趋寂静,乃至止息、消灭自心的烦恼,论云:“能寂静义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忍,谓有意识地忍受困苦厄难,表现出强大的毅力、韧性和包容性、承受力。摩奴沙,谓“于工巧业处得善巧“,指人在工艺技术方面特别聪明,是其它部洲的人和诸天都比不上的。该论还说人具聪明、业果胜、意细微、能正觉、智慧增上、能别虚实、圣智正器、聪明业所生八大优点。晚近大虚法师总结说:“人之特性,具有造作、思想、觉悟之自由活动的能力。”
佛家如此高推人类,主要是从接受佛法、依法修持的角度着眼。按佛教之说,人所具有的这些长处,及苦乐间半、八苦交攻的生存现实,使人类员容易信受佛法、修学佛道。就此而言,人比快乐自在、长寿远胜于人的诸天,要强得多。佛曾说:“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又强调,“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增一阿含经?等见品》)因为诸天虽然也见佛闻法,但因为太快乐长寿,没有苦和人生短暂的紧迫感的逼迫,反而较人难于修学佛道。至于常被嫉妒斗争所恼的阿修罗、饥寒交迫只知求索饮食的饿鬼、愚痴无智的畜生和苦刑逼迫无暇思索生死问题的地狱,修学佛法,障碍比人多得多。所以,佛经称赞人为“能生一切诸善果”和贤圣道果的“福田”(种植幸福的田地)。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有佛教流传的发达地区)难生,善友难逢。”于是便为佛教诸多经论所强调,佛经说,在无尽轮回的长夜中,生于人间的机会极为难得,难于“盲龟值浮孔”——一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大海中碰到一根上面有藏身之洞的树干漂浮而来,籍以渡过大海。因为世人作恶时多,行善时少,命终多堕三恶道中,易入难出,能直接生于人间者甚罕。佛经中记载:佛曾以指甲从地上桃起一点点土,问弟子:佛指甲上土多,还是大地土多?回答当然是:大地土比世尊(佛的尊号之一)指甲上土,不知要多出多少倍。佛乃教诫他们:从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从天中命终还生天中者,少如佛指甲上土,堕三恶道者,多如大地土。一堕三恶道,则寿数绵永,经劫难出,即使出头再生为人,亦由宿世余习,易再作恶而再次堕三恶道。要得圆满的、聪明智慧善良易于信受佛法的人身,是很难了。而即使得人身,能碰上有佛法流传、有缘信受修学的机会,则更属难得。佛经中说:佛陀出世,极为难逢。一大劫中,人间仅有千佛出世,佛出世住世及佛法流传的时间,在茫茫劫海中,只如长夜中电光一闪,如极难开花,开花后又很快凋落的昙花。释迦牟尼乃这一大劫(名“贤劫”)出世的第四佛,住世仅八十年,其正法流传仅五百年,正法之后的“像法”(相似于正法)时期也早已过去,到了教法衰微的“末法”时代。将来佛法灭尽之后,要过56亿年(录入者注:人世5.6亿年之说较为妥当),到人寿八万岁时,第五佛弥勒佛才会出世成佛。生值佛法而有缘信受奉行,其难中之难,是更过于“盲龟值浮孔”了。
佛经这样说的意旨当然是;若能生逢佛法,信受奉行,解脱生死轮回或起码植下解脱生死的种子,则此人生便是极富价值、最值得庆幸的。若非如此,不遇佛法或虽遭遇而无善根信受,只知追求无常的金钱与物质享受,甚至为此而作恶造业,则是浪费了难得可贵的人生,埋没了人特具的长处,如此人生,不仅八苦交攻,而且成了造堕三恶道苦种、长劫沉溺生死苦海的“苦田”、“恶田”,在佛家看来是最为可悲、可惜、可叹的事。
据佛经讲,在四大部洲的所有人类中,属此南洲人寿命最短,作恶最多,生活最为贫困。而且不论贫富贵*、人种族别,皆有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怨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等苦,这些苦终归为“五蕴炽盛”——能障蔽本性光明的身心活动过盛所导致,合前七苦,说为八苦。又有三苦:一苦苦,正受苦时的苦;二行苦,一切皆迁流变灭所生之苦;三坏苦,快乐坏灭所生的感伤追怀、失落寂寞等苦。还有生、老、病、死、愁、怨、苦受、忧病恼、生死流转等十苦之说。最根本的苦,是人的存在,身心皆念念生灭变易不可常住,这与人本性趋求常乐的意欲相违,从本质上来说,“无常即苦”。数说人间诸苦,揭露人生缺陷,是佛家“四圣谛”之首“苦圣谛”的内容。其余三洲,苦虽少于南洲人类,但也难免老、病、死等苦。
然而,佛家并非只是悲观地否定人生、诅咒人生,而仅揭露人生缺陷及存在的根本矛盾,这只是佛家对人生价值评判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佛家又肯定人生尤南洲人的优胜,认为此南洲人是六道中最好的所在。《长阿含经》卷二十载佛言:此南洲人有三事胜过其余三洲人及鬼道、欲界天:“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清净离欲之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三点皆强调“勇猛强记”,意谓人以意志力的雄强和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达为突出特点,这使南洲人能不断向上趋求,依*理性和创造力创造、发达自己的文化,力求改造和超越自然,其智慧成熟的结果,便是佛出此土,昭明了如实认识自己、超出生死轮回之道。
《大毗婆沙论》总结人有止息、忍、摩奴沙三义,止息,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制的能力,能自调其心令趋寂静,乃至止息、消灭自心的烦恼,论云:“能寂静义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忍,谓有意识地忍受困苦厄难,表现出强大的毅力、韧性和包容性、承受力。摩奴沙,谓“于工巧业处得善巧“,指人在工艺技术方面特别聪明,是其它部洲的人和诸天都比不上的。该论还说人具聪明、业果胜、意细微、能正觉、智慧增上、能别虚实、圣智正器、聪明业所生八大优点。晚近大虚法师总结说:“人之特性,具有造作、思想、觉悟之自由活动的能力。”
佛家如此高推人类,主要是从接受佛法、依法修持的角度着眼。按佛教之说,人所具有的这些长处,及苦乐间半、八苦交攻的生存现实,使人类员容易信受佛法、修学佛道。就此而言,人比快乐自在、长寿远胜于人的诸天,要强得多。佛曾说:“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又强调,“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增一阿含经?等见品》)因为诸天虽然也见佛闻法,但因为太快乐长寿,没有苦和人生短暂的紧迫感的逼迫,反而较人难于修学佛道。至于常被嫉妒斗争所恼的阿修罗、饥寒交迫只知求索饮食的饿鬼、愚痴无智的畜生和苦刑逼迫无暇思索生死问题的地狱,修学佛法,障碍比人多得多。所以,佛经称赞人为“能生一切诸善果”和贤圣道果的“福田”(种植幸福的田地)。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有佛教流传的发达地区)难生,善友难逢。”于是便为佛教诸多经论所强调,佛经说,在无尽轮回的长夜中,生于人间的机会极为难得,难于“盲龟值浮孔”——一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大海中碰到一根上面有藏身之洞的树干漂浮而来,籍以渡过大海。因为世人作恶时多,行善时少,命终多堕三恶道中,易入难出,能直接生于人间者甚罕。佛经中记载:佛曾以指甲从地上桃起一点点土,问弟子:佛指甲上土多,还是大地土多?回答当然是:大地土比世尊(佛的尊号之一)指甲上土,不知要多出多少倍。佛乃教诫他们:从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从天中命终还生天中者,少如佛指甲上土,堕三恶道者,多如大地土。一堕三恶道,则寿数绵永,经劫难出,即使出头再生为人,亦由宿世余习,易再作恶而再次堕三恶道。要得圆满的、聪明智慧善良易于信受佛法的人身,是很难了。而即使得人身,能碰上有佛法流传、有缘信受修学的机会,则更属难得。佛经中说:佛陀出世,极为难逢。一大劫中,人间仅有千佛出世,佛出世住世及佛法流传的时间,在茫茫劫海中,只如长夜中电光一闪,如极难开花,开花后又很快凋落的昙花。释迦牟尼乃这一大劫(名“贤劫”)出世的第四佛,住世仅八十年,其正法流传仅五百年,正法之后的“像法”(相似于正法)时期也早已过去,到了教法衰微的“末法”时代。将来佛法灭尽之后,要过56亿年(录入者注:人世5.6亿年之说较为妥当),到人寿八万岁时,第五佛弥勒佛才会出世成佛。生值佛法而有缘信受奉行,其难中之难,是更过于“盲龟值浮孔”了。
佛经这样说的意旨当然是;若能生逢佛法,信受奉行,解脱生死轮回或起码植下解脱生死的种子,则此人生便是极富价值、最值得庆幸的。若非如此,不遇佛法或虽遭遇而无善根信受,只知追求无常的金钱与物质享受,甚至为此而作恶造业,则是浪费了难得可贵的人生,埋没了人特具的长处,如此人生,不仅八苦交攻,而且成了造堕三恶道苦种、长劫沉溺生死苦海的“苦田”、“恶田”,在佛家看来是最为可悲、可惜、可叹的事。
2013-11-23
展开全部
六道之中皆可修行。但是天道多福少苦,恐怕无心修行;修罗道每日争斗不休,要修也难;畜生生性愚钝而少有灵性;地狱饿鬼有心修行,却因缺少福报,苦痛不断,不得安心……只有人道,凡圣共居,适合修道,可惜,世上又有几人真的懂得?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23
展开全部
六道都有佛陀在利益着,这是比较了义的说法,但是人道是修行最好的,只有一个珍宝人身才能成就佛果,但是其他道也可以成就圣果如声闻缘觉等。下地是无法有上地的成就的,得到阿罗汉以后会入定很长时间然后由于佛陀的加持力而升起菩提心之后慢慢修持六度万行成就菩萨道,之后再成就佛果
往上修乘而成道——不懂什么意思
修行都是在自心不在于外境怎么样,所以自己的把握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往上修乘而成道——不懂什么意思
修行都是在自心不在于外境怎么样,所以自己的把握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23
展开全部
楼上说的很对,六道之中皆可修行,只不过“执着”心太强,走入歧途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23
展开全部
天地凡有七窍者 皆可修行 故六道凡有志修行的都可修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