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②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
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③劳动者权利的维护——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法律。劳动
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
可以通过投诉、
协商、
申请调解、
申请仲裁、
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五、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
、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
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
、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
、利息: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
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
、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5
、商业银行:
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⑤作用:“纽带”、“依据”、“监管”(
p48
)
六、股票、债券和保险
1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
:
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
、债券——稳健的投资
①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债券主要由期限、面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要素组成
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基金
3
、保险——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①含义:
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
,
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
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
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
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
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②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③投保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
第三单元
[
知识要点
]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②必然性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
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
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
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
、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意义: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
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④措施: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含义:①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
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必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③措施: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阿里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重要举措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
分配调节机制,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
、兼顾效率与公平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
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③措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
收入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国家财政
1
、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
2
、财政收入
①形式: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
②主要影响因素
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3
、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4
、财政收支关系
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
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
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
四、财政巨大作用
1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
,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注意:财政政策的运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缓慢、
有效需求不足时,
政府可以采取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在经济过热、
物价上涨时,
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
策。
五、税收及其种类
1
、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三者紧密联系不
可分割:
3
关系:税收的无偿性
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
定性,
4
、税收的种类
①种类:流转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5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的含义
:
是对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意义: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个人所得税的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税率
:
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
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六、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②在我国
,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
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
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
3
、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
4
、增强
“
依法纳税
”
的意识
①必须承担义务--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要增强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对贪污和
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
[
知识要点
]
一、市场配置资源
1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
、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
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
、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
、规范市场秩序:
①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表现形式:法律法
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②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③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第一、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第二、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第三、市场
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根本原则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3
、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
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主要手段
经济手段财政政策(税收、国债等)、货币政策(利率、汇率、信贷等)、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
法律手段——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活动打击
行政手段—命令、指示、规定等强制性措施(
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
)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表现
1
、总体小康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GDP
)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全面小康
特点(
p86
)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核心立场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面对经济全球化
1
、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的趋势。
2
、
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
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
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
、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
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
6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
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
、
WTO
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
、
WTO
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
、
WTO
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
(
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
)
——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
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
、我国加入
WTO
的利弊:
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
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5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
、要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的开放性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
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我们加快“走
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基本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
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7
、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③劳动者权利的维护——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法律。劳动
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
可以通过投诉、
协商、
申请调解、
申请仲裁、
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五、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
、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
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
、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
、利息: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
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
、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5
、商业银行:
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⑤作用:“纽带”、“依据”、“监管”(
p48
)
六、股票、债券和保险
1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
:
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
、债券——稳健的投资
①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债券主要由期限、面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要素组成
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基金
3
、保险——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①含义:
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
,
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
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
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
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
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②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③投保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
第三单元
[
知识要点
]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②必然性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
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
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
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
、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意义: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
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④措施: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含义:①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
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必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③措施: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阿里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重要举措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
分配调节机制,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
、兼顾效率与公平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
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③措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
收入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国家财政
1
、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
2
、财政收入
①形式: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
②主要影响因素
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3
、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4
、财政收支关系
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
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
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
四、财政巨大作用
1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
,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注意:财政政策的运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缓慢、
有效需求不足时,
政府可以采取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在经济过热、
物价上涨时,
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
策。
五、税收及其种类
1
、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三者紧密联系不
可分割:
3
关系:税收的无偿性
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
定性,
4
、税收的种类
①种类:流转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5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的含义
:
是对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意义: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个人所得税的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税率
:
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
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六、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②在我国
,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
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
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
3
、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
4
、增强
“
依法纳税
”
的意识
①必须承担义务--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要增强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对贪污和
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
[
知识要点
]
一、市场配置资源
1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
、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
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
、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
、规范市场秩序:
①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表现形式:法律法
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②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③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第一、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第二、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第三、市场
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根本原则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3
、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
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主要手段
经济手段财政政策(税收、国债等)、货币政策(利率、汇率、信贷等)、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
法律手段——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活动打击
行政手段—命令、指示、规定等强制性措施(
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
)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表现
1
、总体小康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GDP
)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全面小康
特点(
p86
)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核心立场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面对经济全球化
1
、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的趋势。
2
、
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
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
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
、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
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
6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
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
、
WTO
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
、
WTO
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
、
WTO
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
(
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
)
——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
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
、我国加入
WTO
的利弊:
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
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5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
、要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的开放性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
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我们加快“走
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基本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
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7
、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2013-11-18
展开全部
用SOSO,还给什么分,鄙视腾 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