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也许历史学界对“三国起止时间”的问题已经有了权威的“论断”,也许讨论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大意义。但对于一个三国迷来说,对于一个略知些三国常识的人来说, “确认”三国起止年代似乎不是“并没有多大意义”的事。——尤其是从各人的观点出发。这个问题不难,不过如果要深究起来,也并不简单。先看下面的材料: 朝代 起止年代(公元) 创始人 都城 东汉 25----220 刘秀 洛阳 魏 220---265 曹丕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注:以上材料摘自“汉龙网”,网址: http://211.154.103.88/ 或 http://www.hanaga.com/ ) 一个最简单的划分三国起止年代的方法就是以汉朝(东汉)的灭亡为起点,以西晋最终统一中国(三家归晋)为终点。即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前后六十年。这样的划分似乎很合逻辑:前朝终为其起,后朝立其为终。也许,对于别的朝代可能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但是如果这样来划分“天下大乱”的“三国时代”,争论必然激烈。就拿终止时间来说吧,为什么是“三家归晋”呢?须知,蜀国灭亡后,不但斗争的集团从魏蜀吴三足鼎立变成了“两雄争霸”,而且魏国主角也从曹姓变成了司马姓,从而成为了类似“楚汉相争”的“晋吴相争”。和先前已经有了“质”的区别。为什么不把魏国灭蜀或者是司马代曹看成是三国的终止点呢?还有,起始时间为什么是魏国建立的时间而不是真正“三足鼎立”了的吴国建立的时间呢?难道就因为它先称帝? 个人以为,上面的分法,即使终止时间没问题,起始时间也需要认真的讨论。以曹丕的称帝为三国的开始,无异于以地表的树干为树的起点,而忽略了地下的根。没有根,可不是一棵完整的树! 那么,到底以何时为起点何时为终点才合理呢?才算一棵“完整的三国树”呢?根据“三国乃天下大乱的时代”的特点,我们不妨先提出以下几个时间点以供选择: 一、 起点: 1、 中平元年(184年) 黄巾起义 2、 永汉元年(189年) 董卓废少帝 3、 建安元年(196年) 曹操挟天子 4、 建安五年(200年) 官渡之战 5、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 6、 延康元年(220年) 曹丕称帝 7、 黄龙元年(229年) 孙权称帝 其他的还有董卓之死(192年)、曹操封魏公(213年)等。但考虑到其意义不是很大,可以排除。 二、 终点: 1、 晋灭吴(280年) 2、 司马代曹(265年) 3、 蜀国灭亡(263年) 有了这些起点和终点的“候选人”,我们就可以用“排除法”一一“排除”,最后剩下的就是我们所要的答案了。 由于“终点时间”的候选比较少,我们从它开始。在讨论之前,先讨论一下“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在这里,一个时代不等于“一个朝代”,比如,“战国时代”就只是东周的一个时间段。当然,一个朝代可以是一个时代。本文的时代所指的是历史更替中有着相似处的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如春秋时代,大大小小的国家以“兼并战”为其 “相似处”;战国时代,以“战国七雄”为主的“战国”以“统一战争”为其相似处——虽然那时候他们主观上并不这么想。 对比和分析春秋、战国的结束,可得以下几点结论: 一、“相似处”消失。如春秋“交替称霸”的规则被“七雄并列”的格局代替,战国 “群雄逐鹿”的格局被秦的“大一统”所取代。 二、主要矛盾的转变。如春秋“诸侯和霸主”的矛盾变成了战国“列强之间的矛盾”,而战国的“列强间矛盾”在秦变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 三、一些新事物对旧事物永久的取代。如春秋之晋被瓜分齐被取代,战国之诸侯国永远消失等。 综合考虑以上三条,显然只有“晋灭吴(280年、三家归晋)”最适合成为“三国时代”结束的终点。它让“天下分裂”成为历史,从此“天下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军事集团”之间的冲突,而变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下面讨论“三国时代”的起点。 在讨论“三国时代”的起点问题上,必须先明确东汉的结束时间。 对于一个朝代的结束,一种观点认为是看它的最后一个皇帝什么时候退位,比如清朝;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看这个朝代的实权什么时候“不可逆”的外落,比如东周。应该说,两种方式都是有道理的,虽然都不尽完美。 根据上述的划分方式,对于东汉的结束时间,一个就是公元220年汉献帝被迫退位。但如果按照另一种划分标准,则时间得前移到“权力不可逆外落”。东汉“权力的外落”虽然可以追溯到桓帝灵帝时候,但是“不可逆的外落”却是在“黄巾起义”之后了。 经过选择,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供选择的“东汉权力不可逆外落”时间点: 1、 中平元年(184年) 黄巾起义 2、 永汉元年(189年) 董卓废少帝 3、 建安元年(196年) 曹操挟天子 中间似乎还可以加入个“董卓被诛”,不过,李催、郭汜的专权在影响和程度上和董卓专权其实没多大“质”的区别,所以在这里选择放弃。 经过考虑,我选择“2、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作为东汉的结束时间。我的理由如下: 1、 黄巾起义虽然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但朝廷依然有能力命皇甫嵩、朱俊等率领大集体的兵力镇压。所以东汉朝廷还“掌握着”军队,军队就是权力! 2、 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本身就是“绝对专权”的开始。如果一个朝廷连自己皇帝的去留都无能为力了,他的皇帝也只算是“傀儡”。 3、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开辟了一个新的“军阀时代”,但是,对汉朝来说,他不过是又一个“董卓”。 和“最后一个皇帝退位”相比,“皇权不可逆的外落”作为一个朝代“真实的结束”更有意义。一个只有“傀儡”皇帝的朝代,只是算是“名义上的存在”,而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因此,我选择“中平原年”为东汉结束的时间。 东汉虽然结束了,但不意味着“三国时代”就开始了。就像秦朝灭亡了,但不是汉朝的开始,其间还有个“楚汉之争”。那么,嵌在“三国时代”和东汉之间的“楚汉之争”怎么算呢?如果确定了这个“楚汉之争”,那么“三国时代”的开端就迎刃而解了。 在“起点”的七个选择中,上面的东汉结束时间点用去了两个。根据“树必须有根”的原则,又可以排除后两个,现在就只剩下三个: 1、 建安元年(196年)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2、 建安五年(200年) 官渡之战 3、 建安十三年(208年) 赤壁之战 很多观点认为,赤壁之战是“三足鼎立”的开始。不过个人觉得这个时间还得前移,就像文章一开始说的,“树,必须有根!”这个“根”,我认为是“官渡之战”。我的理由是: 1、 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2、 官渡之战迫使刘备难逃依附刘表,刘备的事业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三足鼎立已成雏形。 3、 赤壁之战只是把刘备拥有荆州的时间提前了。没有赤壁之战,刘备取荆州也只是迟早的事。取了荆州,“三足鼎立”也就最终成形。 4、 刘备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只是把“汉贼”的名义从董卓转到了曹操。 综上所述,我认为“官渡之战”是三国时代的开端。而结束的时间呢,当然就是三家归晋的公元280年。所以,“三国时代”从公元200年到280年的八十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