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短篇小故事,越短越好
展开全部
1.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5、4. 面试
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5、4. 面试
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展开全部
精选文明的小故事12 则
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他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一、曾子避席
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
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
“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
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
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
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
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
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
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
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
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
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
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
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
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
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
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
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
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
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四、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五、“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六、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七、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
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
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
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
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
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陆晓慧一生都奉行
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
别人。
八、文明礼仪的楷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
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九、尊师
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
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启蒙老师陆寅生。陆寅生曾经
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80多岁的陆老师把张乐平
打量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现在叫张乐平。”陆老师兴奋异常:“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一直没有忘记您!”
十、朱德尊师
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
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
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
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
自己才坐下。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
学习时的教官。
十一、垃圾回家记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古今中外,许多知礼谦让的故事流传至今。比如: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七岁时,便懂得礼让;“张良拾鞋”讲的是张良尊敬老人,主动拾鞋,并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的故事。国家主席毛泽东,虽然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谦恭礼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待客热情周到,是世界公认的最有风度的领导和外交家。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说起文明礼貌,我想起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
有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楼梯口,我发现墙角有一袋垃圾,这时候楼上的胡奶奶正好走下来,一开始,她没有注意到墙角的垃圾,因为她的眼睛不太好,这时又迎面走来了一位叔叔,胡奶奶回头瞄了他一眼,这才发现了墙角的垃圾,于是转身走回到原地,捡起那袋垃圾,走到垃圾桶面前,“扑通”扔了进去。这袋垃圾回到了应该属于它的地方,胡奶奶也悄然离去。看着胡奶奶离去的身影,我的心里十分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捡那袋垃圾呢?虽然这是一桩不起眼的小事情,但她却是保护环境的意义所在。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人人争做合格的文明礼仪小公民!
十二、问路礼仪
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路上吼道:“哎,老头儿!爷问你,农场怎么走?”老人说“往前走1500丈”。牛皋奇怪地说“怎么是丈不是里呢”。老人说“我们这儿说丈不说里”,牛皋红着脸走了。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颇有礼貌,便耐心的给他指路。
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他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一、曾子避席
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
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
“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
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
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
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
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
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
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
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
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
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
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
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
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
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
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
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
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
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四、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五、“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六、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七、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
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
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
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
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
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陆晓慧一生都奉行
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
别人。
八、文明礼仪的楷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
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九、尊师
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
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启蒙老师陆寅生。陆寅生曾经
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80多岁的陆老师把张乐平
打量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现在叫张乐平。”陆老师兴奋异常:“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一直没有忘记您!”
十、朱德尊师
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
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
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
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
自己才坐下。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
学习时的教官。
十一、垃圾回家记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古今中外,许多知礼谦让的故事流传至今。比如: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七岁时,便懂得礼让;“张良拾鞋”讲的是张良尊敬老人,主动拾鞋,并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的故事。国家主席毛泽东,虽然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谦恭礼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待客热情周到,是世界公认的最有风度的领导和外交家。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说起文明礼貌,我想起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
有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楼梯口,我发现墙角有一袋垃圾,这时候楼上的胡奶奶正好走下来,一开始,她没有注意到墙角的垃圾,因为她的眼睛不太好,这时又迎面走来了一位叔叔,胡奶奶回头瞄了他一眼,这才发现了墙角的垃圾,于是转身走回到原地,捡起那袋垃圾,走到垃圾桶面前,“扑通”扔了进去。这袋垃圾回到了应该属于它的地方,胡奶奶也悄然离去。看着胡奶奶离去的身影,我的心里十分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捡那袋垃圾呢?虽然这是一桩不起眼的小事情,但她却是保护环境的意义所在。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人人争做合格的文明礼仪小公民!
十二、问路礼仪
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路上吼道:“哎,老头儿!爷问你,农场怎么走?”老人说“往前走1500丈”。牛皋奇怪地说“怎么是丈不是里呢”。老人说“我们这儿说丈不说里”,牛皋红着脸走了。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颇有礼貌,便耐心的给他指路。
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叙,你.这里我想说我最近不要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