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和运用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近些年来中学历史教学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阐发了自己的见解,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对有效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是中学历史教学深入改革和不断发展的表现。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明晰和解决,例如,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等等,这些问题,仍需要进行扎实的研究。
无论我们如何阐释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一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是研究有效教学时最基本的,这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吸收到历史的有效信息。可以说,有效教学取决于教师对有效信息的发掘、传递及阐释,同时也取决于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接收、感受、理解及至内化。能否进行这种有效信息的教与学,才是决定历史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如果历史课中的有效信息不足或缺乏,如果教学信息低效甚至无效,我们怎么能说这就是有效教学呢?所以,脱离有效信息的问题来谈有效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即使是贴上有效教学的标签,那也不过是泛泛而谈,所谓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都可能是空中楼阁,再怎么论述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既然有效信息是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那么,什么是历史的有效信息呢?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1)历史的有效信息蕴涵着历史的具体内容,承载并反映了历史的动态;(2155史的有效信息源自可靠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3)历史的有效信息既包括有效的知识信息,也包括有效的认识信息,尤其是具有历史认识价值的信息;(4)历史的有效信息对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效能,对学生感悟和体验历史具有益处;(5)历史的有效信息是能够被学生理解的信息,是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认识的信息。当然,界定信息是否有效,还要看运用的实效。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有效信息的教与学,历史教学的功效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从教学实际的角度上来看,如何发掘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怎样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有效信息,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看上去还是比较大,具体解决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在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纪连海老师的一堂历史课进行评析,来初步探讨一下发掘和运用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的问题。
纪老师的这节课,是去年在西安召开的中同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讲的公开课。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史迹遗存,开展课堂教学”.结合这一主题,纪老师的课题是《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主要是运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来讲述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在会上和会后都有很多评论,包括批评的意见。我们常说“教学无止境”,其中的意思之一就在于教学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纪连海老师的这节课,在发掘和运用文物资料的有效信息疗面,有他的独到之处,是值得研究的。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这幅长卷中有哪些与当时城市经济相关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又能看出北宋城市经济有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将这些信息与教学内容及其要点加以联系和贯通,这就需要进行细致和深入的研究了。在这方面,纪老师的思路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从他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从多个方面对《清明上河图》这一文物资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发掘和运用的。
1.明确文物资料对了解和认识历史的价值,从资料中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在运用材料方面,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为用材料而用材料,或是就材料讲材料,那材料的使用意义就难以显现出来,例如,用一段文献材料时,只是解读字句的含义;引一首古诗时,只是说明诗句描述了什么;讲一处古代建筑时,只是着眼于建筑风格的介绍等等,好像这样做并无大的问题,但所运用的材料内含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对于认识历史有何价值和意义,则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掘,这样做也缺少历史课的特色。而纪老师讲《清明上河图》最为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和学生一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幅图,从这幅图中看出历史的脉动。这样,就使所用资料的历史价值呈现出来,既可触发学生产生对资料进行探究的兴趣,又可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把握历史的具体状况。例如在上课一开始,纪老师就提到图中的算盘和船钉,他着重指出了它们的历史意义所在:图中的算盘是至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算盘图像,船钉反映出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话虽不多,好像也与本课内容关系不大,但一下子就提升了这幅图画对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价值,使学生对这幅已有所闻的图画产生新的兴趣。在整个这节课中,纪老师都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谈这幅图画,又从这幅图画中摘取出大量的历史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使学生了解到北宋城市经济在经营场所、时间、行业、手段、规模、地域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这样的立意,就是将画面中的信息转化为历史的有效信息,使学生通过感受和接受这些具体的信息来了解历史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使得这节课有着浓浓的历史气息和趣味。
2.将资料中的历史信息发掘出来,使信息的价值得以呈现。有效信息是有认识价值的信息,其价值是需要运用者进行发掘并加以阐发的。资料中所承载的信息,反映出怎样的历史情况,蕴涵着什么历史意义,是涉及到能否成为历史有效信息的关键问题。讲大泽乡起义时,引用陈胜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若只是在字面上加以解释:那些王侯将相是天生的贵种吗?而没有揭示出其中所体现出的不甘被压迫、敢于反抗暴政的意识和大无畏的精神,那么这句话所蕴涵的价值意义就未能展现出来。在这方面,纪老师的做法就比较到位,他没有停留在找到信息的层面上,而是尽可能将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掘出来,例如,《清明上河图》中画有骆驼队,他就把问题引向在中原出现来自西北地区的骆驼是反映出什么问题,从而使学生联想到中原与西北的经济交往,再通过展示《北宋、辽、西夏形势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时虽然是政权对峙,但民间的商贸往来仍很活跃。这样一来,骆驼这一信息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就展现了出来。再如,纪老师在讲到图中的店铺、招牌和幌子时,也不只是进行描述,而是引导学生从中看到当时城市经济在经营行业、经营手段以及规模经营等方面的发展,使图中的这些信息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意义,成为教学的有效信息。
3.将资料中的信息激活,还原到历史的实际中,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资料中的信息,呈现的方式往往是静态的,甚至是潜藏着的,要使其对教学有效,关键是将之激活,使信息更贴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感受。不少听了纪老师这节课的同行都认为他讲得很活,具体生动,吸引人,这的确是纪老师讲课的特色。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与他善于激活有效信息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说到图中的灯箱,他是怎么把灯箱这一信息激活的呢?他先是提出为什么要用灯箱的形式,使学生联想到是夜间用于招揽顾客的;接着他从灯箱引申到夜市,再由夜市来看经营时间的变化。这样一来,灯箱这一信息,就完全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信息了,而是历史的信息、生活中的信息。成为活的信息,其有效性也就展现出来了。这样的实例,在纪老师这节课中有很多,如通过与坊市的对比来激活街市,从而看到经营场所的变化;由夜市的繁华激活服务业的兴盛,由服务业的规模经营激活商业竞争,从而看到经济繁荣的表现;由旅店众多激活城市人口总数,由城市的流动人口引出各类交通工具,再由交通工具引出贸易范围;用虹桥上的摊位激活草市,再延伸到城乡贸易和经济作物种植,等等。图中蕴含的信息,都不是简单地指出来,而是将其定位在历史实际中的城市经济变化上,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被激活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4.将相关资料的信息联系起来,相互呼应,使信息的效用得以强化。有效信息都不是孤立的,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印证的。要力图使信息的有效性最大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相关的信息建立一定的联系,使信息的信度和效度更充分地显现出来。在这方面,纪老师采取了两种途径,以加强信息的有效性。一是将相关史实进行联系和对比,如讲都市的商业经营场所,他花了一些时间,专门描述了唐朝的坊市,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对街市的描绘,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其中的变化。再如,说到东京的人口,与同时期的伦敦城人口数量进行对比,东京作为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就是显而易见的了。这种联系和对比的方式,是历史教学中经常会使用的,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进一步展示信息的实质意义。二是将图像材料与文献材料相互印证,进一步说明信息所承载的史事,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在这节课上,纪老师根据需要,选择和展示了多则历史文献资料,有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有诗句摘录,还有根据文献材料制作的表格等,尤其是运用唐朝和宋朝的材料来说明历史的变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5.将材料中的信息加以分项与归类,并在最后进行总括,以形成整体的有效信息。有效信息若是东拉西扯地使用,其效用必然大为下降,所以,信息的有效性也取决于信息是否能够有逻辑、有层次、有顺序地展现。这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信息少了显然是不行的,但信息多也未必效果就好,关键是对信息的整理和重新组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搜集和整理材料时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材料怎么用、用在哪儿才更好。这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将有关信息进行分类,围绕教学要点对信息进行组合。《清明上河图》这幅历史风俗画,含有的历史信息非常多,涉及到很多方面,纪老师的做法是围绕本课课题的主旨,将图中的有关信息大致归为六类,每一类的信息都与本课的教学要点有直接的关系,每一条信息都能说明所属子目的内容。经过这样的梳理和配置,信息的指向性就明确了,有效性也彰显出来,而且是层次分明,既多且精,不杂不乱。到课的最后,他又对本课的主体内容进行概括,使各子目所论述的内容得以归纳,加强了有效信息的整体性。
6.与学生一起探究有效信息。有效信息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与认识上。因此.在信息的运用上最好的方式,是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寻找、观察、感受、理解,将有效信息的教与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这节课既然是用《清明上河图》来看北宋的城市经济,学生是否能够利用这幅图也就成为教学过程展开和进行的关键所在了。纪老师的做法是将这幅长卷复印为数页,每个学生发给一份,使他们能够对图画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图画进行思考。这样做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从当时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就可以得到证明。教师把学习的资料交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来从中查找信息,感受信息,领悟信息,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教学的有效性大为提高。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看上去是纪老师讲得多,学生的显性活动还比较少,但由于教师是与学生一起对历史资料进行探寻,教师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他们在课上始终表现出兴趣盎然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运作活动与教师的讲述能够达到同步进行,预期的教学效果就是可以达成的。这也说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活动,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思维是否被调动,是否被激发,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否能与老师的活动相互促动。只要学生能够感受到、接受到、理解到教师传递的信息,信息就是有效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一些教师在评析纪连海老师的这节课时,都说到他的史学功底厚实,教学内容上注重细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这些确是纪老师令人佩服的地方。他的这些特点,体现在对历史资料中有效信息的发掘与运用上,就更加凸显出来。我们常说历史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基本功,其实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就是认真、细致、充分深入的备课,就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有效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有效信息。纪连海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教学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以及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
无论我们如何阐释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一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是研究有效教学时最基本的,这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吸收到历史的有效信息。可以说,有效教学取决于教师对有效信息的发掘、传递及阐释,同时也取决于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接收、感受、理解及至内化。能否进行这种有效信息的教与学,才是决定历史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如果历史课中的有效信息不足或缺乏,如果教学信息低效甚至无效,我们怎么能说这就是有效教学呢?所以,脱离有效信息的问题来谈有效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即使是贴上有效教学的标签,那也不过是泛泛而谈,所谓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都可能是空中楼阁,再怎么论述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既然有效信息是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那么,什么是历史的有效信息呢?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1)历史的有效信息蕴涵着历史的具体内容,承载并反映了历史的动态;(2155史的有效信息源自可靠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3)历史的有效信息既包括有效的知识信息,也包括有效的认识信息,尤其是具有历史认识价值的信息;(4)历史的有效信息对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效能,对学生感悟和体验历史具有益处;(5)历史的有效信息是能够被学生理解的信息,是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认识的信息。当然,界定信息是否有效,还要看运用的实效。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有效信息的教与学,历史教学的功效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从教学实际的角度上来看,如何发掘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怎样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有效信息,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看上去还是比较大,具体解决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在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纪连海老师的一堂历史课进行评析,来初步探讨一下发掘和运用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的问题。
纪老师的这节课,是去年在西安召开的中同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讲的公开课。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史迹遗存,开展课堂教学”.结合这一主题,纪老师的课题是《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主要是运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来讲述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在会上和会后都有很多评论,包括批评的意见。我们常说“教学无止境”,其中的意思之一就在于教学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纪连海老师的这节课,在发掘和运用文物资料的有效信息疗面,有他的独到之处,是值得研究的。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这幅长卷中有哪些与当时城市经济相关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又能看出北宋城市经济有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将这些信息与教学内容及其要点加以联系和贯通,这就需要进行细致和深入的研究了。在这方面,纪老师的思路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从他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从多个方面对《清明上河图》这一文物资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发掘和运用的。
1.明确文物资料对了解和认识历史的价值,从资料中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在运用材料方面,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为用材料而用材料,或是就材料讲材料,那材料的使用意义就难以显现出来,例如,用一段文献材料时,只是解读字句的含义;引一首古诗时,只是说明诗句描述了什么;讲一处古代建筑时,只是着眼于建筑风格的介绍等等,好像这样做并无大的问题,但所运用的材料内含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对于认识历史有何价值和意义,则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掘,这样做也缺少历史课的特色。而纪老师讲《清明上河图》最为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和学生一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幅图,从这幅图中看出历史的脉动。这样,就使所用资料的历史价值呈现出来,既可触发学生产生对资料进行探究的兴趣,又可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把握历史的具体状况。例如在上课一开始,纪老师就提到图中的算盘和船钉,他着重指出了它们的历史意义所在:图中的算盘是至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算盘图像,船钉反映出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话虽不多,好像也与本课内容关系不大,但一下子就提升了这幅图画对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价值,使学生对这幅已有所闻的图画产生新的兴趣。在整个这节课中,纪老师都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谈这幅图画,又从这幅图画中摘取出大量的历史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使学生了解到北宋城市经济在经营场所、时间、行业、手段、规模、地域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这样的立意,就是将画面中的信息转化为历史的有效信息,使学生通过感受和接受这些具体的信息来了解历史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使得这节课有着浓浓的历史气息和趣味。
2.将资料中的历史信息发掘出来,使信息的价值得以呈现。有效信息是有认识价值的信息,其价值是需要运用者进行发掘并加以阐发的。资料中所承载的信息,反映出怎样的历史情况,蕴涵着什么历史意义,是涉及到能否成为历史有效信息的关键问题。讲大泽乡起义时,引用陈胜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若只是在字面上加以解释:那些王侯将相是天生的贵种吗?而没有揭示出其中所体现出的不甘被压迫、敢于反抗暴政的意识和大无畏的精神,那么这句话所蕴涵的价值意义就未能展现出来。在这方面,纪老师的做法就比较到位,他没有停留在找到信息的层面上,而是尽可能将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掘出来,例如,《清明上河图》中画有骆驼队,他就把问题引向在中原出现来自西北地区的骆驼是反映出什么问题,从而使学生联想到中原与西北的经济交往,再通过展示《北宋、辽、西夏形势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时虽然是政权对峙,但民间的商贸往来仍很活跃。这样一来,骆驼这一信息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就展现了出来。再如,纪老师在讲到图中的店铺、招牌和幌子时,也不只是进行描述,而是引导学生从中看到当时城市经济在经营行业、经营手段以及规模经营等方面的发展,使图中的这些信息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意义,成为教学的有效信息。
3.将资料中的信息激活,还原到历史的实际中,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资料中的信息,呈现的方式往往是静态的,甚至是潜藏着的,要使其对教学有效,关键是将之激活,使信息更贴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感受。不少听了纪老师这节课的同行都认为他讲得很活,具体生动,吸引人,这的确是纪老师讲课的特色。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与他善于激活有效信息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说到图中的灯箱,他是怎么把灯箱这一信息激活的呢?他先是提出为什么要用灯箱的形式,使学生联想到是夜间用于招揽顾客的;接着他从灯箱引申到夜市,再由夜市来看经营时间的变化。这样一来,灯箱这一信息,就完全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信息了,而是历史的信息、生活中的信息。成为活的信息,其有效性也就展现出来了。这样的实例,在纪老师这节课中有很多,如通过与坊市的对比来激活街市,从而看到经营场所的变化;由夜市的繁华激活服务业的兴盛,由服务业的规模经营激活商业竞争,从而看到经济繁荣的表现;由旅店众多激活城市人口总数,由城市的流动人口引出各类交通工具,再由交通工具引出贸易范围;用虹桥上的摊位激活草市,再延伸到城乡贸易和经济作物种植,等等。图中蕴含的信息,都不是简单地指出来,而是将其定位在历史实际中的城市经济变化上,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被激活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4.将相关资料的信息联系起来,相互呼应,使信息的效用得以强化。有效信息都不是孤立的,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印证的。要力图使信息的有效性最大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相关的信息建立一定的联系,使信息的信度和效度更充分地显现出来。在这方面,纪老师采取了两种途径,以加强信息的有效性。一是将相关史实进行联系和对比,如讲都市的商业经营场所,他花了一些时间,专门描述了唐朝的坊市,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对街市的描绘,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其中的变化。再如,说到东京的人口,与同时期的伦敦城人口数量进行对比,东京作为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就是显而易见的了。这种联系和对比的方式,是历史教学中经常会使用的,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进一步展示信息的实质意义。二是将图像材料与文献材料相互印证,进一步说明信息所承载的史事,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在这节课上,纪老师根据需要,选择和展示了多则历史文献资料,有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有诗句摘录,还有根据文献材料制作的表格等,尤其是运用唐朝和宋朝的材料来说明历史的变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5.将材料中的信息加以分项与归类,并在最后进行总括,以形成整体的有效信息。有效信息若是东拉西扯地使用,其效用必然大为下降,所以,信息的有效性也取决于信息是否能够有逻辑、有层次、有顺序地展现。这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信息少了显然是不行的,但信息多也未必效果就好,关键是对信息的整理和重新组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搜集和整理材料时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材料怎么用、用在哪儿才更好。这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将有关信息进行分类,围绕教学要点对信息进行组合。《清明上河图》这幅历史风俗画,含有的历史信息非常多,涉及到很多方面,纪老师的做法是围绕本课课题的主旨,将图中的有关信息大致归为六类,每一类的信息都与本课的教学要点有直接的关系,每一条信息都能说明所属子目的内容。经过这样的梳理和配置,信息的指向性就明确了,有效性也彰显出来,而且是层次分明,既多且精,不杂不乱。到课的最后,他又对本课的主体内容进行概括,使各子目所论述的内容得以归纳,加强了有效信息的整体性。
6.与学生一起探究有效信息。有效信息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与认识上。因此.在信息的运用上最好的方式,是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寻找、观察、感受、理解,将有效信息的教与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这节课既然是用《清明上河图》来看北宋的城市经济,学生是否能够利用这幅图也就成为教学过程展开和进行的关键所在了。纪老师的做法是将这幅长卷复印为数页,每个学生发给一份,使他们能够对图画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图画进行思考。这样做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从当时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就可以得到证明。教师把学习的资料交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来从中查找信息,感受信息,领悟信息,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教学的有效性大为提高。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看上去是纪老师讲得多,学生的显性活动还比较少,但由于教师是与学生一起对历史资料进行探寻,教师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他们在课上始终表现出兴趣盎然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运作活动与教师的讲述能够达到同步进行,预期的教学效果就是可以达成的。这也说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活动,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思维是否被调动,是否被激发,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否能与老师的活动相互促动。只要学生能够感受到、接受到、理解到教师传递的信息,信息就是有效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一些教师在评析纪连海老师的这节课时,都说到他的史学功底厚实,教学内容上注重细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这些确是纪老师令人佩服的地方。他的这些特点,体现在对历史资料中有效信息的发掘与运用上,就更加凸显出来。我们常说历史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基本功,其实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就是认真、细致、充分深入的备课,就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有效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有效信息。纪连海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教学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以及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