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教学反思

 我来答
环球网校
2019-04-26 · 移动学习,职达未来!
环球网校
环球网校成立于2003年,十多年来坚持“以学员为中心、以质量为本、以创新驱动”的经营理念,现已发展成为集考试研究、网络课程、直播课堂、题库、答疑、模考、图书、学员社区等为一体的规模化学习平台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苍茫中的尘埃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28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万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一、教师为什么要自我反思
1、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梯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师培训方面一直存在针对性、时效性不强的问题,往往重视形式上的规划和设计,重视规则的学习和对他人的模仿,轻视教师自身经验的积累,轻视教师自主发展的进程。
美国学者舒尔曼指出,教师知识结构一原理规则的知识+教育案例知识+实践智慧知识,其中实践智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从一般原理规则的知识,到特殊案例的知识,再到运用原理规则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是不同的。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包括学科的原理、规则,还有一般教学法的知识,均属于明确的知识。有经验的数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案例知识(指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专家教师还具备丰富策略知识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于特殊案例的策略,其核心是教学实践的反忠。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很大部分是教师的亲身经验,以默会知识居多。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积累总结的过程。教学的反思是教帅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总结,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反思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2、自我反思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增加厂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教学日标、教学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都具有不确定性。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教师的创新,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最丰要的就是要求教师勇于创新。善于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更注重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更注重教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更注重教师对教学提出自己的、新的、独特的教学思路。运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更有成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因而也就要求教师更注重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把自己的经验、积累转变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材料。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把自己的创新推向更高的层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战果。更不能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对积累的经验总结,这是教师角色适应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改革的主
体是教师,改革的成败在教师。教师是把理想课程转变成现实课程的载体.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做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其中自我及思是课改中教师必备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和闷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评价中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
  1、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5个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进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2、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能发现教师自我评价难以认识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他人评价中,学生和同事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有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听取他们的评价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例如。课后当学生说某个知识要点不理解或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时,教师就应该反思:在教授这个内容时,是否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否将新授内
容与原有知识进行合理链接;链接的方法是否科学;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是否进行了正确引导;引导的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等。教师沿着这个思路反思,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为以后在教学中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经验参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
新课改中的教师要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寻求同伴的帮助必不可少。由于同校特别是同轨教师在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因而对于教学就有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从同伴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既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又可以吸取自己的教训,对于改进教学和发展自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只有理性地对待同伴的评价,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才能避免“孤芳自赏”,才能实现"蒸蒸日上"的进步.
3、在观察学生中进行反思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 、学习行为的分析、学习结果的反思,也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判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反思,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效,.教师自我评价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因此在课堂上应时时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学生所做,所说,所思,所学,所感受都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我们应根据他们外在的显性言行,运用新课程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及时的信息导向.
(2)、学习成长纪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收集学生自已,教师,同伴或家长做出的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等反映学生学习和进步状况的材料,学习记录,有效反映学生的点滴进步,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不断提高他们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它对于教师的成长也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历程,教师经常翻阅学生的成长记录既有助于教师全面审视自已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形式
1、课后备课
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课后备课,即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课后备课有助于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2、教学后记
教师在课章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即为教学后记,它足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的一种较简捷的方式,可以记课堂教学成功之处、失败之处,也可记教学灵感、对学牛活动的思索等.长期坚持,以记促思,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必有好处。
3、反思日记
写反思日记。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新教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往往难以究完全体现教案中的没计构想.这其中原因是需要及时反思和探究的。在一课时和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要求新教师写下教学的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学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学事件。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也可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部分,然后对每个部分进行细分。如:从教学思想运用的先进性、教学目标没计的准确度、教与学行为表现的合理性、教学手段选用的必要性、教材内容处理的可按受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感、课堂活动组织的接受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感、课堂活动的组织的周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思。这样做层次清
楚,针对性较强,便于操作。反思日记通常表现为随笔的形式,书写格式非常随意。
4、行动研究
教育领域中的行动研究是指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教育理论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展开调查研究。教师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文献等多种方法,并通过课内、课外活动、作业批改、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逐步地减少对教学工作认知上的偏差。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中形成一种调查研究的氛围。
5、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人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6、案例研究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做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txcgcis
2013-10-10 · TA获得超过44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6万
展开全部
课堂上进行反思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反思,有利于保证教学过程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密切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要能够随时反思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能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要求,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通过讨论、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发挥积极主动性,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够对学生参与的活泼气氛给予把握,不能让课堂“乱成一锅粥”,在课堂太过活泼时,要能够及时的收束回来。  
二、教师要能够反思学生的反馈  
在课堂上,学生并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者,他们会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识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于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会有自己的理解,会出现一些失误或者是理解比较独到的地方。这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能够予以正确的把握。具体来说,教师要能够聆听学生思维的方向,对于其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解答。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要能够进行适当的激励,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错误,要能够敏锐的抓住,并且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是错误的,从而使得他们对于知识能有更好的认识。  
三、教师要能够反思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教师一堂课上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会做好各种铺垫,突出重点,将难点化为容易理解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难点。能力方面有没有得到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是不适用的。教师要能够摈弃这种做法,尝试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思考,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讨论之后给予高屋建瓴式的分析。总结,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通过这一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将更好的凸显学生自主、参与的特性。  
四、教师教学时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在课前对教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各个环节进行了预想,课堂上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这些就都属于突发事件的范畴。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能够做出适当的处理。千万不能因为学生没有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就大发雷霆,强行打断他们的思路,急急忙忙的推出自己的观点,试图将学生引导回“正轨”。这样会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发展,而且心中积存下问题,肯定会影响下面的听课效率。时间一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热情就会消失。这对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是极为不利的。教师要能够关注这一问题,“因事施教”,对于突发生事件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