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一九,二九,三九,这些词都什么意思??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一九,从每年的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一九。
二九,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
三九,是指从冬至逢壬日算起的第3个寒天,其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
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就暖和了。
歌谣介绍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如河北省流传的九九歌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头,脱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杨花开,以后九不来。”
从冬至过后开始数九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每年最冷的时期叫"数九天","数九"是一个动词,就像我们数数一样,从冬至开始数天数,第一个九天数完便为"一九",第二个九天数完为"二九",以此类推,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结束。即"数九天"一共有八十一天。
"数九"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流行了,人们认为,从冬至开始,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春天便到来了。那么,"数九"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因为古代取暖方式落后,冬季自然非常寒冷,所以古人为了转移注意力便开始数天数,这数着数着便发现期间的气温变化。
即从冬至开始天气会慢慢变冷,到了"三九""四九"感觉最冷,这之后便会逐天回暖。
“数九”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江南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bì lì )(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噼噼响声);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晚上寒冷象白鹤一样卷曲着身体睡眠);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