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地理: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政治: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1、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
答: 做学习的管理者应做到:(1)学会自主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安排时间
2.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1)弹性原则;(2)自然原则;(3)增强原则。
3、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班集体呢,谈谈你如何建设好新的班集体?
答: 我想拥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我理想中的班集体应该做到:
(1)要有共同的目标;(2)每个同学各显其能,发挥特长;(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4)我们还要为这个班级添砖加瓦,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班级增添荣誉。
第二单元:认识自我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答: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2)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2、我们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答:①永不不放弃生的希望;
②肯定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③延伸生命的价值,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如何演绎生命)?
答:(1)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2)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答:(1)身体外形的变化;(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5、青春的烦恼:
(1)不大愿意和爸妈谈心;(2)不喜欢爸妈的管教;(3)希望引起同学的注意;(4)希望独立而不能自立;(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总之,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
8、怎样处理好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答:(1)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2)如听音乐或者打打球,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感到孤独的时候,与同学聊聊天,或给朋友写信等等。(学生回答符合题意要求)
9、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哪些?
答:(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认识自己(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10、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谈谈男女同学之间应怎样正常交往?
答:第一:青青的友谊是无私的、纯洁,应该自然、大方的交往。
第二: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两者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
11. 开发潜能的方法很多,列举几种发掘潜能的方法
答: (1)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我们发掘潜能。
(2)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激励自己的斗志,释放自己的潜能。
(3)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要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政治: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1、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
答: 做学习的管理者应做到:(1)学会自主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安排时间
2.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1)弹性原则;(2)自然原则;(3)增强原则。
3、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班集体呢,谈谈你如何建设好新的班集体?
答: 我想拥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我理想中的班集体应该做到:
(1)要有共同的目标;(2)每个同学各显其能,发挥特长;(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4)我们还要为这个班级添砖加瓦,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班级增添荣誉。
第二单元:认识自我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答: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2)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2、我们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答:①永不不放弃生的希望;
②肯定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③延伸生命的价值,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如何演绎生命)?
答:(1)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2)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答:(1)身体外形的变化;(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5、青春的烦恼:
(1)不大愿意和爸妈谈心;(2)不喜欢爸妈的管教;(3)希望引起同学的注意;(4)希望独立而不能自立;(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总之,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
8、怎样处理好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答:(1)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2)如听音乐或者打打球,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感到孤独的时候,与同学聊聊天,或给朋友写信等等。(学生回答符合题意要求)
9、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哪些?
答:(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认识自己(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10、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谈谈男女同学之间应怎样正常交往?
答:第一:青青的友谊是无私的、纯洁,应该自然、大方的交往。
第二: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两者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
11. 开发潜能的方法很多,列举几种发掘潜能的方法
答: (1)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我们发掘潜能。
(2)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激励自己的斗志,释放自己的潜能。
(3)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要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展开全部
七年级上期历史期末检测题
(120分钟完卷,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字母填入方框内,每题1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马坝人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居民是
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B.丁村人和元谋人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D.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
4.把都城迁至殷的商王是
A.启 B.桀 C.伊尹 D.盘庚
5.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古鼎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面具
6.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A.鲁国 B.齐国 C.魏国 D.晋国
7.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一场大战是
A.马陵之战 B.牧野之战 C.崤函之战 D.长平之战
8.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B.奴隶主与封建地主的矛盾
C.封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农民与平民的矛盾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应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记录老子学说的著作是
A.《春秋》 B.《道德经》 C.《尚书》 D.《论语》
11.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学说 B.儒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3.指挥农民起义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将领是
A.吴广 B.陈胜 C.项羽 D.刘邦
1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东周
15.带领百姓修筑都江堰的是
A.孔子 B.伊尹 C.管仲 D.李冰
16.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是
A.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B.人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石器和木器的改进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17.哪个哪个皇帝时,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8.秦始皇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
A.分封制 B.郡国制 C.郡县制 D.县制
19.呼韩邪单于向汉朝请求和亲,西汉哪位皇帝把昭君嫁给了他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元帝 D.汉文帝
20.两汉时期的“西域”是指
A.今新疆地区和更西地区 B.当时的西方各国
C.当时的安息和大秦 D.今内蒙古地区
21.汉武帝时,曾两次被派往西域的使臣是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班超
22.我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最早出现于
A.西汉前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23.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地动仪的发明者是
A.鲁班 B.杜诗 C.张衡 D.扁鹊
24.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2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26.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A.万里长城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埃及金字塔 D.巴比伦“空中花园”
27.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昆阳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8.赤壁之战中指挥孙刘联军的东吴将领是
A.黄盖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
29.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温暖湿润 B.北人南迁 C.魏和蜀吴 D.前秦和西晋
30.十六国时期结束的标志是
A.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 B.北魏建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二、材料解析题(20分)
31.材料:《聊斋志异》的作者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警联之一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①文句指的是什么时候哪两个诸侯国争霸?(3分)
②“苦心人”指谁?(1 分)
③你认为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有什么影响?(2分)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①这些话是谁说的?(1分)
②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1分)
③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3分)
3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①这是谁的名言?出自什么著作?(2分)
②他生活在什么时代?他有什么贡献?(3分)
34.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跖,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为德,故为跖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①“魏主”是谁?(1分)
②魏主的这个诏令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1分)
③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方面?目的是什么?(2分)
三、简答题。(20分)
35.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10分)
36.简述汉武帝为加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10分)
2007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A D B B D C B B B D C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C A C A C B C B A C B C
二、材料解析题
31、(1)春秋末年; 越国和吴国. (2)越王勾践。 (3)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逐渐减少,加快了统一步伐。
32、(1)孔子。 (2)儒家学派。(3)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在教育方法上提出了很多主张,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
33、(1)孙武; 《孙子兵法》。 (2)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 他是兵家的鼻祖,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34、(1)北魏孝文帝。 (2)改鲜卑姓为汉姓。(3)下令鲜卑族学说汉话,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目的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三、简答题。
35、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历史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6、汉武帝为加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有:
政治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大败匈奴。
(120分钟完卷,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字母填入方框内,每题1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马坝人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居民是
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B.丁村人和元谋人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D.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
4.把都城迁至殷的商王是
A.启 B.桀 C.伊尹 D.盘庚
5.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古鼎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面具
6.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A.鲁国 B.齐国 C.魏国 D.晋国
7.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一场大战是
A.马陵之战 B.牧野之战 C.崤函之战 D.长平之战
8.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B.奴隶主与封建地主的矛盾
C.封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农民与平民的矛盾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应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记录老子学说的著作是
A.《春秋》 B.《道德经》 C.《尚书》 D.《论语》
11.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学说 B.儒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3.指挥农民起义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将领是
A.吴广 B.陈胜 C.项羽 D.刘邦
1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东周
15.带领百姓修筑都江堰的是
A.孔子 B.伊尹 C.管仲 D.李冰
16.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是
A.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B.人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石器和木器的改进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17.哪个哪个皇帝时,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8.秦始皇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
A.分封制 B.郡国制 C.郡县制 D.县制
19.呼韩邪单于向汉朝请求和亲,西汉哪位皇帝把昭君嫁给了他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元帝 D.汉文帝
20.两汉时期的“西域”是指
A.今新疆地区和更西地区 B.当时的西方各国
C.当时的安息和大秦 D.今内蒙古地区
21.汉武帝时,曾两次被派往西域的使臣是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班超
22.我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最早出现于
A.西汉前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23.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地动仪的发明者是
A.鲁班 B.杜诗 C.张衡 D.扁鹊
24.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2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26.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A.万里长城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埃及金字塔 D.巴比伦“空中花园”
27.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昆阳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8.赤壁之战中指挥孙刘联军的东吴将领是
A.黄盖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
29.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温暖湿润 B.北人南迁 C.魏和蜀吴 D.前秦和西晋
30.十六国时期结束的标志是
A.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 B.北魏建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二、材料解析题(20分)
31.材料:《聊斋志异》的作者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警联之一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①文句指的是什么时候哪两个诸侯国争霸?(3分)
②“苦心人”指谁?(1 分)
③你认为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有什么影响?(2分)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①这些话是谁说的?(1分)
②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1分)
③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3分)
3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①这是谁的名言?出自什么著作?(2分)
②他生活在什么时代?他有什么贡献?(3分)
34.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跖,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为德,故为跖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①“魏主”是谁?(1分)
②魏主的这个诏令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1分)
③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方面?目的是什么?(2分)
三、简答题。(20分)
35.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10分)
36.简述汉武帝为加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10分)
2007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A D B B D C B B B D C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C A C A C B C B A C B C
二、材料解析题
31、(1)春秋末年; 越国和吴国. (2)越王勾践。 (3)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逐渐减少,加快了统一步伐。
32、(1)孔子。 (2)儒家学派。(3)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在教育方法上提出了很多主张,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
33、(1)孙武; 《孙子兵法》。 (2)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 他是兵家的鼻祖,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34、(1)北魏孝文帝。 (2)改鲜卑姓为汉姓。(3)下令鲜卑族学说汉话,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目的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三、简答题。
35、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历史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6、汉武帝为加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有:
政治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大败匈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