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0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我的英语学习经验之谈
(附:本人已经能熟练使用英语读、听、说、写,也能较熟练地使用日语读、听、说、写,德语达中级,韩语达中高级,西班牙语达初中级,越南语达入门级。)
自从我在网上连载自己学习各类小语种(包括德语、韩语、西班牙语、越南语)的笔记以来,很多朋友加我的QQ,然后问我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经验。有一部分朋友,还是问最重要的英语如何学。英语是我学习的第一门外语,是十几年前学的,我已经忘记了入门时是什么一种感觉了,便觉得很难回答这些朋友的问题。
后来我想了一下。以我学过这么多门语言得到的一个感觉,那就是语言的学习是一理通、百理明的,有其相通之处。或者我把自己以前学英语的情况谈一下,不但对人数更远为庞大的想学英语的朋友有助,对学习其他小语种的朋友一定也是有益的。事实上,此前我已经写过关于德语、韩语、西班牙语的入门经验谈,即使不是学这些语言的朋友也可以去我的QQ空间看一下,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共同的启迪。
简单地归纳,一门语言的习得无非是看、听、写、说四个方面,而每个方面又涉及词汇量(不仅指单独的单词,也包括习惯搭配的短语)和语法这两个要素,从而构成一个4×2的矩阵平面。我就从这个矩阵平面出发,来介绍一下我学习英语的过程。
另外,以防读者对我的情况不了解,我先说一下我当时学英语的情况。我那个年代,学校是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的,而且我生活在一个小城镇里,在我18岁之前除了在电视机上见过老外,再也没有在身边见过一个西方人,因此是没有什么老外可以帮忙练听力、口语什么的。那时也根本没有互联网可以提供海量的免费的学习资料。所以我学习英语的条件可以说是一点优势都没有,因此我想现在的大部分朋友比我当年的条件,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一、看(读)
我接受的,是最传统的中国式的英语教学。因此,从一开始就练得最强的,便是看(读)的能力了。其实我个人觉得传统的中国式的英语教学也没什么不好,对于初学入门的人来说,那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看、听、写、说四个方面,都要涉及到词汇量和语法,因此应该在入门阶段就尽快把词汇量和语法这两个要素解决了,然后当你觉得哪个方面欠缺,就能集中精力地解决那个方面的“短板”。而传统的中国式的英语教学,正是最能快速、扎实地解决词汇量和语法这两个要素的。问题只不过在于,接下来是如何在看、听、写、说四个方面把这两个已经积累起来的要素的能量发挥出来而已。
而词汇量和语法,没啥说的,就是背吧。很多人不喜欢背,但我觉得最省劲的方法其实就是背。背单词、背能反映语法的典型例句、背课文,这些事情在初级入门的阶段坚持做上一段时间,很快就能解决词汇量和语法这要素,并同时已经把“看”这一方面完成了。
(一)词汇量
以我学习英语为例。那时初中的课程很轻松,我们的学校严格地落实执行“减负”要求,下午几乎全是自修课。(在我记忆中,只有星期一下午有一堂正课,星期四有一堂课外兴趣班的课,星期五有一堂班会课。但每天下午都有两堂课的时间,因此至少有一堂自修课。而第三堂课是学校留给我们到外面操场去进行体育运动的,如果你不需要每天都去进行一下体育运动的话,那堂课其实又是自修课了。)于是我往往很快就完成了当天的所有作业,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那里反复地背单词。
背单词的事情我一直进行到大学阶段。读中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词汇量还不错,考试时偶尔会出现一些课本里没教过的单词,别的同学遇到了就只能交白卷,我通常却都认识,甚至在课堂上曾经纠正过英语老师在词汇上的错误,以致很多年后那个老师还记得我,在我大学毕业后再去探访他的时候,他感叹说现在的学生虽然很早就学英语,但说到词汇量之丰富,却是比不上那个时候的我。
但进了大学,我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因为毕竟我是来自于一个小城镇,与那小镇上的学生比,我的英语词汇量是很厉害了;可一旦进入了一个全国性的重点大学,与全国的精英学生一比,那还真是差远了。入学第一学期初的英语摸底考试,我的英语成绩只够进入中等班,英语精英云集的快班是没我份了。一向是学习尖子的我对此很受刺激,于是发奋图强要急起直追。当时我反思自己的成绩达不到进快班的原因,总结出两条:第一,就是词汇量不够。第二,是听力完全不行。这都是因为我来自普通小镇的缘故,当时高考又不考听力的,中学的学校也就根本不去费心给我们练听力。其实我那初中的英语老师算很好了,一直坚持用英语给我们讲课,而这是学校并没作要求的。但到了高中,英语老师换了,就没这样做了。
听力的事情且留待后面再说,这里先说怎么增加词汇量。当时我先是去找了一本四六级词汇手册来背,后来背完了就再找到一本清华大学编的TOFEL词汇手册,再后来这个也背完了就找了本大约有三万词汇量的袖珍小词典。后来这就成了我学习其它语言时增加词汇量的不二法门——以一本有三万词汇量的袖珍小词典作背单词之用。
背单词的办法是这样的:并不是从头到尾一个接一个地背。而是去找该种语言的书籍来看,看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这小词典,把这个生词划起来。一天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就会遇到一定量的生词,当天就把这些生词背下来。这些生词因为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有上下文,背单词时就回想一下这个生词是在什么上下文中出现的。因为阅读的内容是有故事情节的,在一个有故事性的背景下记这些生词,就比较容易记住它的意思,也不会是孤立地记这个生词了。
当天记下的生词,以后还要反复地记背。把那小词典(或词汇手册)按页数分成六等份或七等份,一天温习其中一等份,这样一个星期(不算星期天是六天,算上星期天是七天)下来就能把你曾经在这小词典里划过的单词全部复习一遍了。发现有记不住的就把那一页的小词典折起来,当天与后一天再温习它一遍。
事实上,我所有其它语言也是这样学的。曾经用过一本日语小词典,因为那词典的纸质比较差,轻不起我这样反复地翻看、折页,到最后是被我“折磨”到纸页破碎、装订线都断了。另一本德语小词典,虽然纸质好一些,没有给我折破了纸页,但外面的软皮封面还是给我翻断了,后来我就索性把那软皮封面拆下来扔掉。其它语言的小词典虽然未到破烂不堪的境地,但也因为每天都被多次地反复翻看而变得脏兮兮、黑乎乎了。
是的,什么时候你把一本小词典翻烂了,什么时候你就可以不再去背单词了。(现在我就不再需要天天背英语、日语、德语的单词,韩语等背完了TOPIK高级之后也差不多可以放下了。)每门语言,大致上1000的词汇量是入门级,2000的词汇量是初级,3000的词汇量是中级,5000到6000的词汇量是高级。(日语所需的词汇量要高一些,3000算是初级,6000算是中级,10000才是高级。但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是不需要背的,因此总体算下来,需要记背的日语词汇量并不真的要那么多。)当然,这样的词汇量是指你真的都懂、都掌握的,不是说你光认得那个单词、模糊地记得它的意思。所以词汇量其实不需要追求太多。GRE的词汇手册我就没有去背,因为我又不打算出国读书,里面那些词汇大多很偏门,平日根本用不上。
当然,根据你自己的专业或职业所需,你要扩展有关方面的词汇量,这就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时而异了。
(二)语法
语法是应该学的,而且就应该在入门之时打下扎实的基础。到了中、高级阶段,反而不需要再考虑了。
现在很多人不齿于传统的中国式的语言教学方式,推崇外国那一套“交际导向”的语言教学方式。是的,外国那种教学方式是可以让你很快就能够与外国人作简单的交谈,好像马上就能用起来,很有作用似的。但是,我要说,也就仅止于此。如果不好好地掌握语法,你永远无法深入,永远就只能停留在跟人家说说“今天天气真好”、“你身体还好吗?”这类打哈哈的对话之上。如果你身处国外,还能有个语言环境让你能慢慢潜移默化地学到中级水平。但像我们大部人身处国内,并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那就更是只能永远停滞在入门、初级那种低水平上。
我曾见过一个欧洲青年,他精通多门外语,他介绍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之谈时,只说了一句:语法很重要!
我又记得曾两任英国首相、以政治家之身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邱吉尔,在谈及他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这可是他的母语!)能力时也说了一句:要学习语法!
语法怎么学?快速上手的办法还是背:背诵能反应语法要点的典型例句。这一点对于日语、韩语这些几乎纯粹是靠惯用型支撑起来的语言,尤其重要。而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这类欧洲语言则还不够,还必须背课文,在一个有上下文的语境里去体会语法所起的作用。
初中三年的英语教材,我把里面所有课文都背下来了。那时我每天步行上学,单程是15分钟,上午一来一回,下午一来一回,一天下来就是一个小时。在这一小时里,我就是一边走,一边低声地把那个学期的英语教材里的课文一篇接一篇地背(有些老师都还没教的,但我已经预习过了,就已经背下来了)。
学日语的时候,也是这样。每天坐车到学校去,单程就是一个小时,一天是一个来回,就是两个小时。也是利用这个时间背日语二级、一级的考试里要考到的惯用型的例句。
后来学德语、现在学西班牙语和韩语,都是这样。至少是入门到初级那三个月的时间里,都要背书的。背句子,背课文,在这过程里不但是记背了语法,还背了词汇量、习惯用法,还培养了语感,有了初步的口语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阅读
当然,这一节的重心其实还是在看(读)的方面。这方面看似是传统的中国式语言教学最擅长的,但这不等于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在课堂上学就够了。课堂上那一点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自己在课外大量地进行阅读。
我开始大量地进行英语的阅读,是在大学阶段,就是痛感自己的词汇量不够的时候开始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词汇量。当时我的做法也很简单:走到大学图书馆里去,在“英语”那一分类之下找书看。我都是找小说看,尤其是通俗的流行小说。因为这类作品有情节,有趣味性,可以吸引你克服语言的障碍而坚持一直看下去。先看中国人改编的简写版(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看的第一本简写版的英语小说是史蒂文森的《金银岛》),然后在积累了相当的词汇量后直接看原著。
找合适的读物的方法也很简单,你翻开其中一页读下去,发现一页之内你不懂的生词在5个左右,最多不超过10个,那就说明这本书的难度是适合你的。一天读这本书5页到10页,先不查字典,凭上下文大致地猜意思。看完当天的指定量之后再去查字典确认你猜对了没有,并且把这些生词记背下来。当然,记背的时候回忆一下它是出现在小说的哪句话、是什么样的情节背景,从而为这个生词构造一个鲜明生动的来源。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学中文的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会认字的,因为在我还没有上学之前,我就已经会认字了,而父母也没有专门地教过我。我大概是四、五岁的时候,在舅舅家里,见到他的书架上有一本《一百零一夜》,就拿下来看起来。舅母见我这么一个小孩拿着这么一本大部头在那里看,以为我是在装模作样,取笑我说:“你看不懂就不要装啊。”我马上回答她:“我不是在装,我都看懂了。”她不相信,从里面选了一个故事要我念给她听,我就一字一句都念出来了,只有极个别的字是不懂的。然后,据我的母亲后来回忆,说我那时天天就背着这本大书到幼儿园,把里面的故事念给同班的小朋友听,小朋友们都爱听我念里面的故事,不喜欢听幼儿园阿姨讲的故事。
我有想过我是怎么在完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学会认字的。我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是我哥哥当时已经在读小学,晚上父母会辅导他做功课。那个年代不要说互联网,连电视都是没有的。我这小孩子没有任何的娱乐,就只是坐在一边看父母监督哥哥读书。很可能是这样,我就从父母教哥哥读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
然后,我也是在完全没有人教的情况之下,学会了繁体字。这繁体字是怎么学会的,我倒是有点记忆了。因为那是小学时的事情了,我能记得那个时候的事情了。应该是因为家里有很多繁体字印刷的旧书,而父亲也会经常借些港台原版的武侠小说回家看,于是我跟着一起看这些繁体字的书。我能清楚地记得,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能完整地看完金庸的《笑傲江湖》繁体字版。有个别繁体字不认得的,或者是根据上下文猜,或者是根据相似的简体字猜,实在还是猜不出来,并且严重影响我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的,我就去查《新华字典》。(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汉字字典里是同时有标注繁体字的。)
学会繁体字对我后来学日语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基本上日语中的汉字就是繁体字,这让我在记背日语词汇的时候省了好多的劲。
(二)听
听力是学习英语(及很多其它外语)的心头一大痛。因为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很大,于是这就等于接触到其它国家的机会很少,不像欧洲那里小国林立,随便收听一个外国语言的电台很容易。
初级听力怎么练?英语(还有日语)我已经学了太久,不记得了。我只能以最近学习的其它外语的听力是怎么练起来的加以说明。我写过一篇叫《神奇的三十分钟与三个月》的帖子,说的就是初级阶段的听力怎么练:
==============
最近辅导一位零基础起步的朋友学日语,目标是要一年至一年半之后考取日语一级,以便可以到日本留学。为此我在网上搜到了一篇“我是如何一年内考取日语一级”的文章,其中介绍练习听力的方法,恰恰正是我教那朋友的方法,就是做听力练习:把听力材料逐字逐句全部听录下来,听懂一个词就记一个词,听懂一句就记一句,听不懂就反复地听,实在还是不行才看一下文本。那文章介绍的方法比我所说的更详细之处,是它加上的时间的规定:一天至少听半小时,至少坚持听三个月。用那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突然之间,我发现我能听懂日语了!”
最近,我自己也开始在练韩语的听力。因为我已经学习到《标准韩国语》的第三册,同时也在背TOPIK的词汇表,高级词汇都差不多背完了。有了这样宽厚的词汇量基础,大致上我不大可能是因为不认识某个词汇而听不懂,只会是因为我对声音反应不过来。我拿延世大学的《韩国语》做听力资料。这本书一课有五小节,我就每天晚上听写一小节(连课文和练习在内),大致上要花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听写完。现在我才听到第五课,也就是说,其实花了一个月时间还不到(而且中间有断续,因为要加班或其它事忙的缘故而没能天天晚上都做这个听写练习),但我已经觉得自己开始能听懂韩语了。这所谓的“开始能听懂”,是指一句话听下来,我虽然不能每个单词都抓住,但我已经能够迅速地在脑子里反应出句子的意思。这让我信心大增,决定以后不管再怎么忙,还是得每天都挤出至少半小时来听写韩语,哪怕这半小时并不足够让我听完一小节课文。
==============
初级听力的练习就这么简单。不需要买什么专门的听力教材,就用其它入门级的教材的MP3来作听写练习就行。不过一般来说,听力练习很难马上就练,因为没有相应的词汇量的话,你即使听到了那个音,但因为你不懂那个单词,你还是听不懂!韩语是因为我不太急于要学会,就一直没练听力,直到现在“看(读)”的能力已经达到高级了,才开始动手去练听力。如果你想比较平衡地发展你的阅读和听力的水平的话,应该在达到初级词汇量之后就开始练听力。也就是说,你用一本教材学语言,学完它的第一册之后,你就可以找其它的教材的第一册来作听写练习。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教材的第一册,其词汇量、语法都是大同小异的,有了其中一本的基础之后再用另一本去练听力,词汇量构成的妨碍就不会太大。
至于进阶的听力,那就是直接听广播、看电视了。前面说过我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听力太差,于是要急起直追。当时我的英语当然已经早就过了初级阶段了,因此是属于进阶层次的听力提高。方法还是很简单,就是天天听BBC、VOA。听得懂听不懂都努力地去辨认里面的单词和意思。我是这样鼓励自己的:只要每天多听懂一个单词,那就是有收获有进步!
当然,现在有网络了,网上有海量的听力资料。(尤其是英语!)大家根本不用愁找不到原汁原味的听力资料去练习,无非就是坚持而已。看美剧时,不要看字幕。打开一个空白的“记事本”文本,把窗口的形状拉成细长的条状,把字幕的部分遮挡起来。
先找一部相对来说语速不算快、词汇不算复杂的剧集,看一遍。当然不可能都看懂的,大致上掌握了该集的梗概,然后开始做上述的听写练习,把台词一句一句地听下来。也是一天做上半个小时。做完半小时的听力练习之后,又把剧集看一遍。做过听写练习的部分你肯定听得比较明白了,(虽然可能语速的缘故你还是不能把每个单词都抓住。)还没做听写练习的部分就当作是重复再听一次,这次尽量抓住比第一次更多的单词,而且运用你已经看过整整一集所得到的信息来协助你的耳朵去抓单词。每天做半个小时的听写练习,同时天天又再重复看一次这剧集,到你把这一集全部听写下来之后,大概你已经把这一集重复听了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这样一集下来,花的时间当然比较多,开始时可能要一个月才听完一集(我建议是选那种20分钟就已经讲完一个简单故事的动画来看,不要一上来就练那种45分钟长、集与集之间还有关联性的肥皂剧),但你会感到自己的听力有明显的进步。
然后再换一部难度高一些的剧集来练。其实不需要练很多集,坚持三几个月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能达到听懂电视剧的程度了。有了这样水平的听力,在目前的中国,基本上已经是无往而不利的了。
(三)写
在语言学习中,“看”是最容易的,“听”是其次的,但不管是看还是听,都是属于被动接受,因此相对来说都算是比较容易的。但“写”和后面要谈的“说”都是属于主动表达,那就真的是比较困难了。而说又比写更难,因为写是可以慢慢地想,说却是有时间限制的。这就跟听比看难是一个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其实最难的说是应该放到最后去练的。先把写练好了,有了写的基础,再练说的时候无非只是把反应速度练起来而已。这跟前面我主张也是先练好看再练听是一样的:有了看的基础,词汇量和语法都不会成为妨碍之后去练听,那听的练习无非只是把你对声音的反应速度练起来而已。
写虽然比看和听都难,但写是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就练的,因为反正写什么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当你词汇量不多、语法没有完全掌握之前,你可以先写些简单的东西,回避使用复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前面说了,我是初中才开始学英语,但我在初中就已经开始用英语写日记。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是很记得了,但应该是初二吧。那就是说,在我只学了一年到一年半的英语之后(而且还是学校那种进度甚慢的教学),就已经开始练习写了。
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练习英语的写,其实无非是把我学习中文写作的办法照搬到英语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看图作文比赛。比赛回来的途中,我听到老师们在交谈,说起怎么才是最好的练习写作的方法。其中一个老师的话我记住了,那就是:天天写日记!这老师没有教过我,她并不是要求我按她说的去做。但我听到了她的话,我就马上做了起来,而且一直坚持到读大学的时候,还有天天写日记。现在出来工作了,事忙,不可能天天写,但只要遇上我觉得是重要的事情,或是有了重要的想法和感悟,还是会写日记。
写日记不难,难的是天天写!我这个人应该是有点文字天赋的,但如果不是从小学四年级起一直坚持天天写日记写到大学,我想我的文字能力也不是凭空就会冒出来的。到初二的时候,我就把天天都正在写的中文日记,一周抽出一天用英语来写。写了之后交给当时的英语老师给我修改。那英语老师对我这主动学习的行为只夸奖了一句:这样的英语文章就是这学校里正读着高中的学生也多半写不出来。
刚才说写可以迁就着自己掌握的词汇量和语法来写。不过我初中时练习写英语日记,却没有太多的顾忌,都是把本来要用中文写出来的日记换成用英语写,不会因为英语学得不多就另想简单的题材。反正有老师给我改,我想不出来怎么写的单词就填一个中文在里面,甚至有时整句话都不知道怎么说,就整句话都用中文写,让老师给我一一地改过来。当然,还有些句子我是用英语写了,但是不附合英语的习惯,老师也给我重写了。我回去就好好对比、体会老师的修改。这样一周一篇的写下来,我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会怎么用英语写东西了。
而到了现在,除非是严谨的法律文本与文学性的小说作品,平时用英语写东西是不需要用很难的单词与语法结构的。我们学英语也不是为了做文豪,小说作品可以不管了。而严谨的法律文本,那东西还是交给律师去做吧。不要说英语的,就算是中文的,这些东西都是由专业人士去处理比较安全可靠。因此,真的,初中阶段所练起来的那英语写作能力,其实已经足够应付这一辈子的所需了。
再说一句题外话。其实我觉得写这能力,主要还不是语言能力,而是你的文学能力。如果你的中文文章写得好,你的其它语言的文章也会写得好的。从小学到中学,我写的语文文章几乎每一次都被语文老师拿到班里去作为范文朗读。在大学的时候,英语老师也特别喜欢拿我的英语文章向全班朗读。为此她还问我:“以你英语这么好,为什么是到了我这个中等班,不是到快班去?”在日本的时候,日语写作课的老师也是经常拿我写的日语文章读给同学听。其实以我当时的日语水平,无论是词汇量还是语法,都远远不及很多已经在日本呆了很多年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很多第一外语就是日语的韩国留学生。因此绝不是因为我的日语能力很高,而是我擅于写作,我知道怎样回避使用我不懂的词汇和语法,把句子写得简单直接,降低犯语法错误的机率。
然后,最重要的是,我很会编故事!自从小学时起,我就已经把写学生习作当编小说那样写,因此文章的内容有很强的情节性,也就很有趣味性、可读性。于是,大家该明白了,那些英语老师啊、日语老师啊,其实是因为被我写的故事吸引,而不是被我的英语或日语水平所震动。而因为我用的词汇、句子简单,语法错误极少,因此他们能看得懂。只要他们看懂了,他们就会爱看我写(其实是编)的故事!
(附:本人已经能熟练使用英语读、听、说、写,也能较熟练地使用日语读、听、说、写,德语达中级,韩语达中高级,西班牙语达初中级,越南语达入门级。)
自从我在网上连载自己学习各类小语种(包括德语、韩语、西班牙语、越南语)的笔记以来,很多朋友加我的QQ,然后问我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经验。有一部分朋友,还是问最重要的英语如何学。英语是我学习的第一门外语,是十几年前学的,我已经忘记了入门时是什么一种感觉了,便觉得很难回答这些朋友的问题。
后来我想了一下。以我学过这么多门语言得到的一个感觉,那就是语言的学习是一理通、百理明的,有其相通之处。或者我把自己以前学英语的情况谈一下,不但对人数更远为庞大的想学英语的朋友有助,对学习其他小语种的朋友一定也是有益的。事实上,此前我已经写过关于德语、韩语、西班牙语的入门经验谈,即使不是学这些语言的朋友也可以去我的QQ空间看一下,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共同的启迪。
简单地归纳,一门语言的习得无非是看、听、写、说四个方面,而每个方面又涉及词汇量(不仅指单独的单词,也包括习惯搭配的短语)和语法这两个要素,从而构成一个4×2的矩阵平面。我就从这个矩阵平面出发,来介绍一下我学习英语的过程。
另外,以防读者对我的情况不了解,我先说一下我当时学英语的情况。我那个年代,学校是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的,而且我生活在一个小城镇里,在我18岁之前除了在电视机上见过老外,再也没有在身边见过一个西方人,因此是没有什么老外可以帮忙练听力、口语什么的。那时也根本没有互联网可以提供海量的免费的学习资料。所以我学习英语的条件可以说是一点优势都没有,因此我想现在的大部分朋友比我当年的条件,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一、看(读)
我接受的,是最传统的中国式的英语教学。因此,从一开始就练得最强的,便是看(读)的能力了。其实我个人觉得传统的中国式的英语教学也没什么不好,对于初学入门的人来说,那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看、听、写、说四个方面,都要涉及到词汇量和语法,因此应该在入门阶段就尽快把词汇量和语法这两个要素解决了,然后当你觉得哪个方面欠缺,就能集中精力地解决那个方面的“短板”。而传统的中国式的英语教学,正是最能快速、扎实地解决词汇量和语法这两个要素的。问题只不过在于,接下来是如何在看、听、写、说四个方面把这两个已经积累起来的要素的能量发挥出来而已。
而词汇量和语法,没啥说的,就是背吧。很多人不喜欢背,但我觉得最省劲的方法其实就是背。背单词、背能反映语法的典型例句、背课文,这些事情在初级入门的阶段坚持做上一段时间,很快就能解决词汇量和语法这要素,并同时已经把“看”这一方面完成了。
(一)词汇量
以我学习英语为例。那时初中的课程很轻松,我们的学校严格地落实执行“减负”要求,下午几乎全是自修课。(在我记忆中,只有星期一下午有一堂正课,星期四有一堂课外兴趣班的课,星期五有一堂班会课。但每天下午都有两堂课的时间,因此至少有一堂自修课。而第三堂课是学校留给我们到外面操场去进行体育运动的,如果你不需要每天都去进行一下体育运动的话,那堂课其实又是自修课了。)于是我往往很快就完成了当天的所有作业,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那里反复地背单词。
背单词的事情我一直进行到大学阶段。读中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词汇量还不错,考试时偶尔会出现一些课本里没教过的单词,别的同学遇到了就只能交白卷,我通常却都认识,甚至在课堂上曾经纠正过英语老师在词汇上的错误,以致很多年后那个老师还记得我,在我大学毕业后再去探访他的时候,他感叹说现在的学生虽然很早就学英语,但说到词汇量之丰富,却是比不上那个时候的我。
但进了大学,我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因为毕竟我是来自于一个小城镇,与那小镇上的学生比,我的英语词汇量是很厉害了;可一旦进入了一个全国性的重点大学,与全国的精英学生一比,那还真是差远了。入学第一学期初的英语摸底考试,我的英语成绩只够进入中等班,英语精英云集的快班是没我份了。一向是学习尖子的我对此很受刺激,于是发奋图强要急起直追。当时我反思自己的成绩达不到进快班的原因,总结出两条:第一,就是词汇量不够。第二,是听力完全不行。这都是因为我来自普通小镇的缘故,当时高考又不考听力的,中学的学校也就根本不去费心给我们练听力。其实我那初中的英语老师算很好了,一直坚持用英语给我们讲课,而这是学校并没作要求的。但到了高中,英语老师换了,就没这样做了。
听力的事情且留待后面再说,这里先说怎么增加词汇量。当时我先是去找了一本四六级词汇手册来背,后来背完了就再找到一本清华大学编的TOFEL词汇手册,再后来这个也背完了就找了本大约有三万词汇量的袖珍小词典。后来这就成了我学习其它语言时增加词汇量的不二法门——以一本有三万词汇量的袖珍小词典作背单词之用。
背单词的办法是这样的:并不是从头到尾一个接一个地背。而是去找该种语言的书籍来看,看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这小词典,把这个生词划起来。一天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就会遇到一定量的生词,当天就把这些生词背下来。这些生词因为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有上下文,背单词时就回想一下这个生词是在什么上下文中出现的。因为阅读的内容是有故事情节的,在一个有故事性的背景下记这些生词,就比较容易记住它的意思,也不会是孤立地记这个生词了。
当天记下的生词,以后还要反复地记背。把那小词典(或词汇手册)按页数分成六等份或七等份,一天温习其中一等份,这样一个星期(不算星期天是六天,算上星期天是七天)下来就能把你曾经在这小词典里划过的单词全部复习一遍了。发现有记不住的就把那一页的小词典折起来,当天与后一天再温习它一遍。
事实上,我所有其它语言也是这样学的。曾经用过一本日语小词典,因为那词典的纸质比较差,轻不起我这样反复地翻看、折页,到最后是被我“折磨”到纸页破碎、装订线都断了。另一本德语小词典,虽然纸质好一些,没有给我折破了纸页,但外面的软皮封面还是给我翻断了,后来我就索性把那软皮封面拆下来扔掉。其它语言的小词典虽然未到破烂不堪的境地,但也因为每天都被多次地反复翻看而变得脏兮兮、黑乎乎了。
是的,什么时候你把一本小词典翻烂了,什么时候你就可以不再去背单词了。(现在我就不再需要天天背英语、日语、德语的单词,韩语等背完了TOPIK高级之后也差不多可以放下了。)每门语言,大致上1000的词汇量是入门级,2000的词汇量是初级,3000的词汇量是中级,5000到6000的词汇量是高级。(日语所需的词汇量要高一些,3000算是初级,6000算是中级,10000才是高级。但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是不需要背的,因此总体算下来,需要记背的日语词汇量并不真的要那么多。)当然,这样的词汇量是指你真的都懂、都掌握的,不是说你光认得那个单词、模糊地记得它的意思。所以词汇量其实不需要追求太多。GRE的词汇手册我就没有去背,因为我又不打算出国读书,里面那些词汇大多很偏门,平日根本用不上。
当然,根据你自己的专业或职业所需,你要扩展有关方面的词汇量,这就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时而异了。
(二)语法
语法是应该学的,而且就应该在入门之时打下扎实的基础。到了中、高级阶段,反而不需要再考虑了。
现在很多人不齿于传统的中国式的语言教学方式,推崇外国那一套“交际导向”的语言教学方式。是的,外国那种教学方式是可以让你很快就能够与外国人作简单的交谈,好像马上就能用起来,很有作用似的。但是,我要说,也就仅止于此。如果不好好地掌握语法,你永远无法深入,永远就只能停留在跟人家说说“今天天气真好”、“你身体还好吗?”这类打哈哈的对话之上。如果你身处国外,还能有个语言环境让你能慢慢潜移默化地学到中级水平。但像我们大部人身处国内,并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那就更是只能永远停滞在入门、初级那种低水平上。
我曾见过一个欧洲青年,他精通多门外语,他介绍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之谈时,只说了一句:语法很重要!
我又记得曾两任英国首相、以政治家之身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邱吉尔,在谈及他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这可是他的母语!)能力时也说了一句:要学习语法!
语法怎么学?快速上手的办法还是背:背诵能反应语法要点的典型例句。这一点对于日语、韩语这些几乎纯粹是靠惯用型支撑起来的语言,尤其重要。而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这类欧洲语言则还不够,还必须背课文,在一个有上下文的语境里去体会语法所起的作用。
初中三年的英语教材,我把里面所有课文都背下来了。那时我每天步行上学,单程是15分钟,上午一来一回,下午一来一回,一天下来就是一个小时。在这一小时里,我就是一边走,一边低声地把那个学期的英语教材里的课文一篇接一篇地背(有些老师都还没教的,但我已经预习过了,就已经背下来了)。
学日语的时候,也是这样。每天坐车到学校去,单程就是一个小时,一天是一个来回,就是两个小时。也是利用这个时间背日语二级、一级的考试里要考到的惯用型的例句。
后来学德语、现在学西班牙语和韩语,都是这样。至少是入门到初级那三个月的时间里,都要背书的。背句子,背课文,在这过程里不但是记背了语法,还背了词汇量、习惯用法,还培养了语感,有了初步的口语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阅读
当然,这一节的重心其实还是在看(读)的方面。这方面看似是传统的中国式语言教学最擅长的,但这不等于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在课堂上学就够了。课堂上那一点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自己在课外大量地进行阅读。
我开始大量地进行英语的阅读,是在大学阶段,就是痛感自己的词汇量不够的时候开始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词汇量。当时我的做法也很简单:走到大学图书馆里去,在“英语”那一分类之下找书看。我都是找小说看,尤其是通俗的流行小说。因为这类作品有情节,有趣味性,可以吸引你克服语言的障碍而坚持一直看下去。先看中国人改编的简写版(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看的第一本简写版的英语小说是史蒂文森的《金银岛》),然后在积累了相当的词汇量后直接看原著。
找合适的读物的方法也很简单,你翻开其中一页读下去,发现一页之内你不懂的生词在5个左右,最多不超过10个,那就说明这本书的难度是适合你的。一天读这本书5页到10页,先不查字典,凭上下文大致地猜意思。看完当天的指定量之后再去查字典确认你猜对了没有,并且把这些生词记背下来。当然,记背的时候回忆一下它是出现在小说的哪句话、是什么样的情节背景,从而为这个生词构造一个鲜明生动的来源。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学中文的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会认字的,因为在我还没有上学之前,我就已经会认字了,而父母也没有专门地教过我。我大概是四、五岁的时候,在舅舅家里,见到他的书架上有一本《一百零一夜》,就拿下来看起来。舅母见我这么一个小孩拿着这么一本大部头在那里看,以为我是在装模作样,取笑我说:“你看不懂就不要装啊。”我马上回答她:“我不是在装,我都看懂了。”她不相信,从里面选了一个故事要我念给她听,我就一字一句都念出来了,只有极个别的字是不懂的。然后,据我的母亲后来回忆,说我那时天天就背着这本大书到幼儿园,把里面的故事念给同班的小朋友听,小朋友们都爱听我念里面的故事,不喜欢听幼儿园阿姨讲的故事。
我有想过我是怎么在完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学会认字的。我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是我哥哥当时已经在读小学,晚上父母会辅导他做功课。那个年代不要说互联网,连电视都是没有的。我这小孩子没有任何的娱乐,就只是坐在一边看父母监督哥哥读书。很可能是这样,我就从父母教哥哥读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
然后,我也是在完全没有人教的情况之下,学会了繁体字。这繁体字是怎么学会的,我倒是有点记忆了。因为那是小学时的事情了,我能记得那个时候的事情了。应该是因为家里有很多繁体字印刷的旧书,而父亲也会经常借些港台原版的武侠小说回家看,于是我跟着一起看这些繁体字的书。我能清楚地记得,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能完整地看完金庸的《笑傲江湖》繁体字版。有个别繁体字不认得的,或者是根据上下文猜,或者是根据相似的简体字猜,实在还是猜不出来,并且严重影响我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的,我就去查《新华字典》。(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汉字字典里是同时有标注繁体字的。)
学会繁体字对我后来学日语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基本上日语中的汉字就是繁体字,这让我在记背日语词汇的时候省了好多的劲。
(二)听
听力是学习英语(及很多其它外语)的心头一大痛。因为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很大,于是这就等于接触到其它国家的机会很少,不像欧洲那里小国林立,随便收听一个外国语言的电台很容易。
初级听力怎么练?英语(还有日语)我已经学了太久,不记得了。我只能以最近学习的其它外语的听力是怎么练起来的加以说明。我写过一篇叫《神奇的三十分钟与三个月》的帖子,说的就是初级阶段的听力怎么练:
==============
最近辅导一位零基础起步的朋友学日语,目标是要一年至一年半之后考取日语一级,以便可以到日本留学。为此我在网上搜到了一篇“我是如何一年内考取日语一级”的文章,其中介绍练习听力的方法,恰恰正是我教那朋友的方法,就是做听力练习:把听力材料逐字逐句全部听录下来,听懂一个词就记一个词,听懂一句就记一句,听不懂就反复地听,实在还是不行才看一下文本。那文章介绍的方法比我所说的更详细之处,是它加上的时间的规定:一天至少听半小时,至少坚持听三个月。用那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突然之间,我发现我能听懂日语了!”
最近,我自己也开始在练韩语的听力。因为我已经学习到《标准韩国语》的第三册,同时也在背TOPIK的词汇表,高级词汇都差不多背完了。有了这样宽厚的词汇量基础,大致上我不大可能是因为不认识某个词汇而听不懂,只会是因为我对声音反应不过来。我拿延世大学的《韩国语》做听力资料。这本书一课有五小节,我就每天晚上听写一小节(连课文和练习在内),大致上要花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听写完。现在我才听到第五课,也就是说,其实花了一个月时间还不到(而且中间有断续,因为要加班或其它事忙的缘故而没能天天晚上都做这个听写练习),但我已经觉得自己开始能听懂韩语了。这所谓的“开始能听懂”,是指一句话听下来,我虽然不能每个单词都抓住,但我已经能够迅速地在脑子里反应出句子的意思。这让我信心大增,决定以后不管再怎么忙,还是得每天都挤出至少半小时来听写韩语,哪怕这半小时并不足够让我听完一小节课文。
==============
初级听力的练习就这么简单。不需要买什么专门的听力教材,就用其它入门级的教材的MP3来作听写练习就行。不过一般来说,听力练习很难马上就练,因为没有相应的词汇量的话,你即使听到了那个音,但因为你不懂那个单词,你还是听不懂!韩语是因为我不太急于要学会,就一直没练听力,直到现在“看(读)”的能力已经达到高级了,才开始动手去练听力。如果你想比较平衡地发展你的阅读和听力的水平的话,应该在达到初级词汇量之后就开始练听力。也就是说,你用一本教材学语言,学完它的第一册之后,你就可以找其它的教材的第一册来作听写练习。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教材的第一册,其词汇量、语法都是大同小异的,有了其中一本的基础之后再用另一本去练听力,词汇量构成的妨碍就不会太大。
至于进阶的听力,那就是直接听广播、看电视了。前面说过我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听力太差,于是要急起直追。当时我的英语当然已经早就过了初级阶段了,因此是属于进阶层次的听力提高。方法还是很简单,就是天天听BBC、VOA。听得懂听不懂都努力地去辨认里面的单词和意思。我是这样鼓励自己的:只要每天多听懂一个单词,那就是有收获有进步!
当然,现在有网络了,网上有海量的听力资料。(尤其是英语!)大家根本不用愁找不到原汁原味的听力资料去练习,无非就是坚持而已。看美剧时,不要看字幕。打开一个空白的“记事本”文本,把窗口的形状拉成细长的条状,把字幕的部分遮挡起来。
先找一部相对来说语速不算快、词汇不算复杂的剧集,看一遍。当然不可能都看懂的,大致上掌握了该集的梗概,然后开始做上述的听写练习,把台词一句一句地听下来。也是一天做上半个小时。做完半小时的听力练习之后,又把剧集看一遍。做过听写练习的部分你肯定听得比较明白了,(虽然可能语速的缘故你还是不能把每个单词都抓住。)还没做听写练习的部分就当作是重复再听一次,这次尽量抓住比第一次更多的单词,而且运用你已经看过整整一集所得到的信息来协助你的耳朵去抓单词。每天做半个小时的听写练习,同时天天又再重复看一次这剧集,到你把这一集全部听写下来之后,大概你已经把这一集重复听了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这样一集下来,花的时间当然比较多,开始时可能要一个月才听完一集(我建议是选那种20分钟就已经讲完一个简单故事的动画来看,不要一上来就练那种45分钟长、集与集之间还有关联性的肥皂剧),但你会感到自己的听力有明显的进步。
然后再换一部难度高一些的剧集来练。其实不需要练很多集,坚持三几个月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能达到听懂电视剧的程度了。有了这样水平的听力,在目前的中国,基本上已经是无往而不利的了。
(三)写
在语言学习中,“看”是最容易的,“听”是其次的,但不管是看还是听,都是属于被动接受,因此相对来说都算是比较容易的。但“写”和后面要谈的“说”都是属于主动表达,那就真的是比较困难了。而说又比写更难,因为写是可以慢慢地想,说却是有时间限制的。这就跟听比看难是一个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其实最难的说是应该放到最后去练的。先把写练好了,有了写的基础,再练说的时候无非只是把反应速度练起来而已。这跟前面我主张也是先练好看再练听是一样的:有了看的基础,词汇量和语法都不会成为妨碍之后去练听,那听的练习无非只是把你对声音的反应速度练起来而已。
写虽然比看和听都难,但写是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就练的,因为反正写什么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当你词汇量不多、语法没有完全掌握之前,你可以先写些简单的东西,回避使用复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前面说了,我是初中才开始学英语,但我在初中就已经开始用英语写日记。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是很记得了,但应该是初二吧。那就是说,在我只学了一年到一年半的英语之后(而且还是学校那种进度甚慢的教学),就已经开始练习写了。
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练习英语的写,其实无非是把我学习中文写作的办法照搬到英语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看图作文比赛。比赛回来的途中,我听到老师们在交谈,说起怎么才是最好的练习写作的方法。其中一个老师的话我记住了,那就是:天天写日记!这老师没有教过我,她并不是要求我按她说的去做。但我听到了她的话,我就马上做了起来,而且一直坚持到读大学的时候,还有天天写日记。现在出来工作了,事忙,不可能天天写,但只要遇上我觉得是重要的事情,或是有了重要的想法和感悟,还是会写日记。
写日记不难,难的是天天写!我这个人应该是有点文字天赋的,但如果不是从小学四年级起一直坚持天天写日记写到大学,我想我的文字能力也不是凭空就会冒出来的。到初二的时候,我就把天天都正在写的中文日记,一周抽出一天用英语来写。写了之后交给当时的英语老师给我修改。那英语老师对我这主动学习的行为只夸奖了一句:这样的英语文章就是这学校里正读着高中的学生也多半写不出来。
刚才说写可以迁就着自己掌握的词汇量和语法来写。不过我初中时练习写英语日记,却没有太多的顾忌,都是把本来要用中文写出来的日记换成用英语写,不会因为英语学得不多就另想简单的题材。反正有老师给我改,我想不出来怎么写的单词就填一个中文在里面,甚至有时整句话都不知道怎么说,就整句话都用中文写,让老师给我一一地改过来。当然,还有些句子我是用英语写了,但是不附合英语的习惯,老师也给我重写了。我回去就好好对比、体会老师的修改。这样一周一篇的写下来,我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会怎么用英语写东西了。
而到了现在,除非是严谨的法律文本与文学性的小说作品,平时用英语写东西是不需要用很难的单词与语法结构的。我们学英语也不是为了做文豪,小说作品可以不管了。而严谨的法律文本,那东西还是交给律师去做吧。不要说英语的,就算是中文的,这些东西都是由专业人士去处理比较安全可靠。因此,真的,初中阶段所练起来的那英语写作能力,其实已经足够应付这一辈子的所需了。
再说一句题外话。其实我觉得写这能力,主要还不是语言能力,而是你的文学能力。如果你的中文文章写得好,你的其它语言的文章也会写得好的。从小学到中学,我写的语文文章几乎每一次都被语文老师拿到班里去作为范文朗读。在大学的时候,英语老师也特别喜欢拿我的英语文章向全班朗读。为此她还问我:“以你英语这么好,为什么是到了我这个中等班,不是到快班去?”在日本的时候,日语写作课的老师也是经常拿我写的日语文章读给同学听。其实以我当时的日语水平,无论是词汇量还是语法,都远远不及很多已经在日本呆了很多年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很多第一外语就是日语的韩国留学生。因此绝不是因为我的日语能力很高,而是我擅于写作,我知道怎样回避使用我不懂的词汇和语法,把句子写得简单直接,降低犯语法错误的机率。
然后,最重要的是,我很会编故事!自从小学时起,我就已经把写学生习作当编小说那样写,因此文章的内容有很强的情节性,也就很有趣味性、可读性。于是,大家该明白了,那些英语老师啊、日语老师啊,其实是因为被我写的故事吸引,而不是被我的英语或日语水平所震动。而因为我用的词汇、句子简单,语法错误极少,因此他们能看得懂。只要他们看懂了,他们就会爱看我写(其实是编)的故事!
2016-11-18
展开全部
ower from man and from the infinit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