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军:步、车、骑三种兵种
周代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
周代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提起"三军",现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实际上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而且与现代陆、海、空三军实质意义也相去甚远。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今天,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今天,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三军:步、车、骑三种兵种
周代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今天,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
周代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今天,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最早提出三军这个概念的是春秋时期期国的大政治家管仲,为了对齐国的军队进行有效的管理,管仲将当时齐国的军队三万人分成三军,每军就是一万人;其中齐国的国君指挥一军,丞相指挥一军,士大夫指挥一军,合起来就是古代所谓的“三军”!
按照周朝规定,各诸侯国依照分封时的定例,可以拥有1个军或2个军,那个时候1个军大概是22500人(不包括战车兵),每军辖3师,每师7500人,师下辖3旅,每旅500人,旅下辖10队,每队50人;
后来晋文公,也就是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归国坐上国君后,为了对外用兵,首先打破祖制,将军队扩充到3个军,从那以后,在提到军队时,就会说“三军将士”;
另外,那个时候并不叫三军总司令,先前的太尉、司空、兵部尚书等虽然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但是并没有军队的指挥和调动权,只是行政管理,就和现在我国的国防部长一样,能调动军队的职务,在魏晋以前叫做大将军,南北朝时改称大元帅,明清时又改叫做大将军
。
按照周朝规定,各诸侯国依照分封时的定例,可以拥有1个军或2个军,那个时候1个军大概是22500人(不包括战车兵),每军辖3师,每师7500人,师下辖3旅,每旅500人,旅下辖10队,每队50人;
后来晋文公,也就是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归国坐上国君后,为了对外用兵,首先打破祖制,将军队扩充到3个军,从那以后,在提到军队时,就会说“三军将士”;
另外,那个时候并不叫三军总司令,先前的太尉、司空、兵部尚书等虽然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但是并没有军队的指挥和调动权,只是行政管理,就和现在我国的国防部长一样,能调动军队的职务,在魏晋以前叫做大将军,南北朝时改称大元帅,明清时又改叫做大将军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