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扩展资料: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扩展资料: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于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扩展资料: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这五字箴言,是苏轼一生为人处世的精华。
做到这五个字,一辈子不用愁。
1
勤
勤,是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冲劲儿。
苏轼说:“世上没有神人,学问都是勤学得来的。”
他自己虽天资聪颖,却从未间断过学习。
即使成名以后,也仍旧坚持勤学苦读。
苏轼为自己定下一门“日课”,即每日读书、抄书。
即便与朋友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家也要将“日课”做完才肯入睡。
他曾手抄三遍《汉书》,直抄到任选书中一字考问,都能对答如流的程度。
俗话说得好:“一勤天下无难事。”
人总有畏难情绪,事情还没干就开始发愁。
真正投入其中才发现,事情往往是一环扣一环,最终迎刃而解。
做人只要肯下几分“勤”功夫,万事不用愁。
2
容
容,是要有一颗善于包容的心。
容得下别人的错,才能扫除自己心底的愁。
苏轼被贬惠州时,曾有诗曰:“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
这首诗传进京师,被昔日老友章惇得知。
彼时苏轼惨遭流放,而章惇早已身为宰相。
即便如此,章惇却仍见不得苏轼快活。
他不遗余力地打击苏轼,甚至将苏轼再度贬至儋州。
在儋州,苏轼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艰苦生活。
这份磋磨寻常人都难以释怀,更何况起因是受到旧友的加害。
后来苏轼遇赦北归,而章惇却被罢官流放,命运来了个戏剧性的轮回。
章惇的儿子担心苏轼报复,特地写信向苏轼求情。
信中,苏轼只回了他一句话:“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已经过去的事情,再去计较没有任何意义。
放下别人的错,就是解脱自己的心。
3
平
苏轼为人中正平和,“平”这一字让他守住好心态,也为他带来好人缘。
被贬黄州时,苏轼整日与农民、渔樵、商贩们欢聚谈笑。
自言:“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他就这样一路被贬,一路结交市井百姓。
等到被贬惠州时,苏轼已然垂垂老矣。
他以为自己终将在孤老此地,谁知惠州父老早已听说苏轼的大名,成群结队前来迎接。
苏轼十分感动,他对朋友说:“我就当自己是惠州的一个落第秀才。
本就在这里了此余生,日子不也过得很快活吗?”
正如王小波所说:“生活是一个不断受锤的过程。”
就是要将人打磨光滑,把棱角磨平。
怀平常心,行平常事,交平常人,享受平实的生活,平平常常才是真。
4
实
古人云:“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苏轼做事脚踏实地,从不搞花架子。
在杭州时,他了解到百姓深受水患困扰,于是便带头募捐修筑堤坝。
彼时苏轼家中经济困难,但他仍想为百姓做些实事,干脆将御赐的犀带也捐了出去。
最终,苏轼在西湖边筑起一道八百八十丈的长堤,
杭州人民感谢苏轼的功绩,将此堤称为“苏公提”。
“苏堤春晓”至今仍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有智慧的人不多言,干实事的人不自夸。
不求功名显达,但求无愧于心。
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终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5
淡
苏轼的一生坎坷多艰,有过几次富贵显耀,也曾屡屡跌落云端。
某日故地重游,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人生无常,苦乐如泥。看淡以后,一切皆是梦幻泡影。
以为乐事可羡、苦事可怕,都是苦和乐没有到来时的心境。
等到苦与乐真正来临了、亲身经历了,自然也就看淡了。
层出不穷的苦难和不顺,使苏轼学会了自我疏解。
不怨天不尤人,淡然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在急风骤雨中谈笑自如。
一个人若能做到“我生百事常随缘”,就再也没有什么事能让他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