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展开全部
一、目前学生自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将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然而,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和思考,我发现学生不善于主动自改作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⑴作文写好后,学生对修改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缺乏热情,缺乏自主性。
⑵字数不多,不知道如何才算写具体了、生动了。
⑶没有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很多时候依赖老师去修改。
⑷修改文章该从哪儿下手?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局部到整体?用什么方法修改?学生有不少困惑。
二、对策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智力,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一篇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培养自改意识
人的各种活动无不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自己改作文,首要的是必须有正确的、积极的动机作为内部的推动力,逐步增强自改的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自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对于自改作文,小学生心理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缺乏耐心,有的应付老师,多数学生抱着轻率的态度,写完就算,不想修改。总之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积极的修改动机。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必须从激发自改动机、培养学生自改意识做起,并且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古今中外名人影响孩子。例如,欧阳修,古代文南中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欧阳修、王安石等一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本班同学修改文章有趣的有效的实例,进行目的意义的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或通过正确评价赏识学生自改的成果,激发学生自改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比赛形式,不断地诱发学生自我完善自改作文的愿望,等等。这些做法对于培养自改作文的兴趣和意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循序渐进,授之以渔
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而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因此教师有必要把握三个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低年级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多读多悟多说多练,在读中感悟语言规律,在说的实践中不断内化吸收,形成一定的修改意识和习惯。
中年级教学中首先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删、增、调、换”法。修改训练需要老师在阅读与作文修改两条线上训练,经过多次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到了高年级,由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由于有了前面的蓄积与沉淀,加上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的修改练习,就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多组织他们参与一些写作竞赛、征文竞赛、读书活动,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练,成长起来。
3、务实求活,扎实训练
所谓“务实”就是教师要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对作文修改要求,把自改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有计划、有梯度地落实到教学中去,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求活”指的是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⑴局部入手。
从局部段落入手是初学写作者常用的修改程序。初稿完成后,让学生养成读一读的习惯,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表达是否准确等。然后从整体着眼,看看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真实,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详略安排是否得当等。
⑵即时点拨。
也就是学生作文时,教师不要闲着,要仔细巡视,发现个别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及时指出,或用符号画出来,学生及时修改。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则选择合适的时候,把问题摆在黑板上,大家来探讨议论,解决问题。
⑶下水示范。
下水示范就是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学生的习作交上来查阅后,找出共性的问题,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或投影给学生,在课堂上修改,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修改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激烈争论,在修改实例中自觉自主地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⑷合作修改。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同学之间互相交换读作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再进行修改,或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小组对这位同学的作文进行评议,加以修改。
学生参与学习小组互换习作细读,讨论修改,他们既当“读者听众”又当“评委老师”,学会指出习作的优点,又学会找出现问题或不足之处,在互评互议互改中,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⑸读读改改。
读,到少读两遍,可小声读,也可以不出声。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就会发现。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重复的句子,只要学生自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以有声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有利于找出错漏的字词或标点,改正拗口的词句,删除重复的词语,补充合理的内容,使习作达到文通字顺。
⑹对话交流。
有时候,学生的作文写得不够具体,究其原因是主要是观察事物比较笼统,不够精细,这时教师与学生有必要面对面地对话交流,有针对性地指导,唤起学生对作文材料的记忆,再现当时的情景,认识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重新选材构思,安排详略,修改后的作品就生动具体了。
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当然,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体现作文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将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然而,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和思考,我发现学生不善于主动自改作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⑴作文写好后,学生对修改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缺乏热情,缺乏自主性。
⑵字数不多,不知道如何才算写具体了、生动了。
⑶没有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很多时候依赖老师去修改。
⑷修改文章该从哪儿下手?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局部到整体?用什么方法修改?学生有不少困惑。
二、对策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智力,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一篇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培养自改意识
人的各种活动无不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自己改作文,首要的是必须有正确的、积极的动机作为内部的推动力,逐步增强自改的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自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对于自改作文,小学生心理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缺乏耐心,有的应付老师,多数学生抱着轻率的态度,写完就算,不想修改。总之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积极的修改动机。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必须从激发自改动机、培养学生自改意识做起,并且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古今中外名人影响孩子。例如,欧阳修,古代文南中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欧阳修、王安石等一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本班同学修改文章有趣的有效的实例,进行目的意义的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或通过正确评价赏识学生自改的成果,激发学生自改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比赛形式,不断地诱发学生自我完善自改作文的愿望,等等。这些做法对于培养自改作文的兴趣和意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循序渐进,授之以渔
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而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因此教师有必要把握三个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低年级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多读多悟多说多练,在读中感悟语言规律,在说的实践中不断内化吸收,形成一定的修改意识和习惯。
中年级教学中首先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删、增、调、换”法。修改训练需要老师在阅读与作文修改两条线上训练,经过多次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到了高年级,由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由于有了前面的蓄积与沉淀,加上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的修改练习,就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多组织他们参与一些写作竞赛、征文竞赛、读书活动,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练,成长起来。
3、务实求活,扎实训练
所谓“务实”就是教师要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对作文修改要求,把自改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有计划、有梯度地落实到教学中去,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求活”指的是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⑴局部入手。
从局部段落入手是初学写作者常用的修改程序。初稿完成后,让学生养成读一读的习惯,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表达是否准确等。然后从整体着眼,看看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真实,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详略安排是否得当等。
⑵即时点拨。
也就是学生作文时,教师不要闲着,要仔细巡视,发现个别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及时指出,或用符号画出来,学生及时修改。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则选择合适的时候,把问题摆在黑板上,大家来探讨议论,解决问题。
⑶下水示范。
下水示范就是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学生的习作交上来查阅后,找出共性的问题,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或投影给学生,在课堂上修改,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修改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激烈争论,在修改实例中自觉自主地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⑷合作修改。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同学之间互相交换读作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再进行修改,或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小组对这位同学的作文进行评议,加以修改。
学生参与学习小组互换习作细读,讨论修改,他们既当“读者听众”又当“评委老师”,学会指出习作的优点,又学会找出现问题或不足之处,在互评互议互改中,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⑸读读改改。
读,到少读两遍,可小声读,也可以不出声。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就会发现。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重复的句子,只要学生自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以有声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有利于找出错漏的字词或标点,改正拗口的词句,删除重复的词语,补充合理的内容,使习作达到文通字顺。
⑹对话交流。
有时候,学生的作文写得不够具体,究其原因是主要是观察事物比较笼统,不够精细,这时教师与学生有必要面对面地对话交流,有针对性地指导,唤起学生对作文材料的记忆,再现当时的情景,认识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重新选材构思,安排详略,修改后的作品就生动具体了。
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当然,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体现作文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展开全部
<如何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过去老师批改作文提倡精批细改,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感兴趣的是老师在作文后打出的优、良、差或分数,而对文中老师指出的点滴问题视而不见,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大都置之脑后,往往看完分数后就塞进书包了事,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果不佳,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老师改,跟命题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只给予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决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往往把作文写好后就万事大吉,再也不愿意去修改。因此,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老师要给学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己修改作文的意义。通过讲述大作家——巴金爷爷修改手稿,以及古代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一切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改正自己文章的错别字、病句、标点和其他方面的不足,达到语言的规范;才能把文章的语句、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训练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鼓励为主。
首先在修改作文时,老师要多肯定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注重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主动性。教师要发挥好启发诱导的外因作用,那种不顾及学生积极性,在习作本上通篇开花的精批细改,学生不仅不易消化,反而让学生直觉认为自己的习作太差,从而丧失写作的信心。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好处。
其次,根据教师启发性的批语,学生修改自己文章后,教师要肯定改的比不改的好,只有多改才慢慢会改,让学生懂得只写不改是个不负责任的表现,改好一篇文章不亚于写好一篇文章。因此,只要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暂时不要去计较修改得是否正确,也不要瞧不起学生初步时的修改水平,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动机,由“要我写”为“我要写”,推动了自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此外,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是初步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任自流。要把学生的自改同写作指导,教师批改,习作讲评等形式结合起来,为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发挥作用。
掌握要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作文训练中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其内在规律,总结一些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如“读审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一边认真自读,一边仔细审查,发现小到标点符号、字词句,大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尽量把文章理顺;“增删法”:根据写作要求改正不当的词语和病句,把与中心内容无关或重复的内容删去,增添、充实重点内容部分的细节;“代换法”:既换一个词试试,换一种说法试试;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对换试试,让表达更有条理,更为准确;“对比法”:将描写与观察对象进行对比,进行修改,自己写的与别人写的进行对比修改;“展示法”:把一些修改得比较好的作文展示给同学们看,或将部分学生的修改稿和原稿一起在《习作园地》上展览出来。经过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明白了“好文不厌改”的道理,而且学会了精心修改作文的好方法。
多种评改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发展。
在学生明确了修改文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改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动脑修改作文。通过自评、互评、集体评改等方式集思广益,触类旁通,促进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发展。
1、自评:学生按要求写好作文初稿后,自己根据以上几种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修改完在改文后附上自评意见。通过自评,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自己作文的长短,以便于在此后训练中扬长避短。
2、互评:按照习作要求,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评改中,要做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性意见;同时互评与自评相结合,在自评的基础上互评,在互评的基础上自评,看自评是否中肯,互评是否准确。对于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互评中得以指正,并说明这样写为什么不对,那样修改又为什么正确,共获裨益,同求提高。互评中遇有疑难,可请教老师或同学讨论解决。最后在自评后写出评语。互评的好处是:一方面给习作者带来益处,可参照自评对自己的作文加以更深刻的理解;一方面给评改者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既学习同学作文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实际操作了作文改法。
3、集体评改:集思广益,补其不足,赞其成功,大家口头评议的过程,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作文改法教学中,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由老师筛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用投影或刻印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修改前,教师先提出作文的修改要求,让学生弄清修改的大致标准:书写是否认真;标点符号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有无明确的叙事线索,并找出记叙文的要素;弄清叙述方法是按顺叙还是倒叙;找出作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结构是否完整;过渡是否自然等。然后由作者朗读、讲解和自评自己的作文;再由互评者主要在自评基础上再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修改的理由;最后请全班同学和老师对习作、自评、互评进行口头评议。经过讨论,形成共同性评语,由习作者、互评者理解、记录,作出进一步的修改方案。
4、根据以上修改方案,创设情境,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独立修改后,指定一、二名学生把改过的地方读出来,并说出这样修改的理由。
总之,作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懂得怎样作文,还要教学生懂得怎样修改作文,既要靠学生的努力,发挥自己的写作素质,还要靠平时思细致的观察,对具体事物善于作具体分析,使修改的作文能恰当的反映客观事物,主题越突出越好。只要时间允许,就应该不厌其烦地修改作文,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为推进素质教育扎下坚实的基础。
过去老师批改作文提倡精批细改,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感兴趣的是老师在作文后打出的优、良、差或分数,而对文中老师指出的点滴问题视而不见,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大都置之脑后,往往看完分数后就塞进书包了事,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果不佳,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老师改,跟命题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只给予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决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往往把作文写好后就万事大吉,再也不愿意去修改。因此,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老师要给学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己修改作文的意义。通过讲述大作家——巴金爷爷修改手稿,以及古代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一切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改正自己文章的错别字、病句、标点和其他方面的不足,达到语言的规范;才能把文章的语句、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训练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鼓励为主。
首先在修改作文时,老师要多肯定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注重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主动性。教师要发挥好启发诱导的外因作用,那种不顾及学生积极性,在习作本上通篇开花的精批细改,学生不仅不易消化,反而让学生直觉认为自己的习作太差,从而丧失写作的信心。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好处。
其次,根据教师启发性的批语,学生修改自己文章后,教师要肯定改的比不改的好,只有多改才慢慢会改,让学生懂得只写不改是个不负责任的表现,改好一篇文章不亚于写好一篇文章。因此,只要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暂时不要去计较修改得是否正确,也不要瞧不起学生初步时的修改水平,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动机,由“要我写”为“我要写”,推动了自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此外,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是初步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任自流。要把学生的自改同写作指导,教师批改,习作讲评等形式结合起来,为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发挥作用。
掌握要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作文训练中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其内在规律,总结一些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如“读审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一边认真自读,一边仔细审查,发现小到标点符号、字词句,大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尽量把文章理顺;“增删法”:根据写作要求改正不当的词语和病句,把与中心内容无关或重复的内容删去,增添、充实重点内容部分的细节;“代换法”:既换一个词试试,换一种说法试试;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对换试试,让表达更有条理,更为准确;“对比法”:将描写与观察对象进行对比,进行修改,自己写的与别人写的进行对比修改;“展示法”:把一些修改得比较好的作文展示给同学们看,或将部分学生的修改稿和原稿一起在《习作园地》上展览出来。经过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明白了“好文不厌改”的道理,而且学会了精心修改作文的好方法。
多种评改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发展。
在学生明确了修改文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改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动脑修改作文。通过自评、互评、集体评改等方式集思广益,触类旁通,促进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发展。
1、自评:学生按要求写好作文初稿后,自己根据以上几种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修改完在改文后附上自评意见。通过自评,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自己作文的长短,以便于在此后训练中扬长避短。
2、互评:按照习作要求,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评改中,要做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性意见;同时互评与自评相结合,在自评的基础上互评,在互评的基础上自评,看自评是否中肯,互评是否准确。对于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互评中得以指正,并说明这样写为什么不对,那样修改又为什么正确,共获裨益,同求提高。互评中遇有疑难,可请教老师或同学讨论解决。最后在自评后写出评语。互评的好处是:一方面给习作者带来益处,可参照自评对自己的作文加以更深刻的理解;一方面给评改者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既学习同学作文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实际操作了作文改法。
3、集体评改:集思广益,补其不足,赞其成功,大家口头评议的过程,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作文改法教学中,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由老师筛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用投影或刻印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修改前,教师先提出作文的修改要求,让学生弄清修改的大致标准:书写是否认真;标点符号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有无明确的叙事线索,并找出记叙文的要素;弄清叙述方法是按顺叙还是倒叙;找出作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结构是否完整;过渡是否自然等。然后由作者朗读、讲解和自评自己的作文;再由互评者主要在自评基础上再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修改的理由;最后请全班同学和老师对习作、自评、互评进行口头评议。经过讨论,形成共同性评语,由习作者、互评者理解、记录,作出进一步的修改方案。
4、根据以上修改方案,创设情境,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独立修改后,指定一、二名学生把改过的地方读出来,并说出这样修改的理由。
总之,作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懂得怎样作文,还要教学生懂得怎样修改作文,既要靠学生的努力,发挥自己的写作素质,还要靠平时思细致的观察,对具体事物善于作具体分析,使修改的作文能恰当的反映客观事物,主题越突出越好。只要时间允许,就应该不厌其烦地修改作文,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为推进素质教育扎下坚实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给你讲一下我上学时候老师的办法,就是让我们互相交换作文,比如说同桌之间互相修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手势阶碳 maoyib17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夏日的热情,足以将任何美都灼伤,却唯有那荷,许是在水中的缘故,竟傲然地占领着整片池塘,任风摇晃着它的肢体,任雨鞭打着它的花瓣。或许雨过天晴之后,将又是一株清荷。
追随着生命的脚步,我来到了那片池塘。原本饱满的花骨朵儿已成盛开的荷花,却仍不失那纯净和飘逸。映衬着那碧绿的池水,身前的景象完美地体现出江南风韵之美。
古人云: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却不知,那不染淤泥只是表面现象,只有强大,坚韧的内心才有如此力量,能在淤泥中仍不失那一份纯真与宁静。也只有那样的内心,才能忍受住那风雨的摧残,风雨过后,又是一株荷。它将淤泥、风雨成为自己独有的训练方式,练就了一颗比任何美都要坚韧的内心。
我惭愧,面对荷花,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似乎从小并没有任何风波。风雨来了,随时有家的避风港,什么事都有人替我顶着
追随着生命的脚步,我来到了那片池塘。原本饱满的花骨朵儿已成盛开的荷花,却仍不失那纯净和飘逸。映衬着那碧绿的池水,身前的景象完美地体现出江南风韵之美。
古人云: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却不知,那不染淤泥只是表面现象,只有强大,坚韧的内心才有如此力量,能在淤泥中仍不失那一份纯真与宁静。也只有那样的内心,才能忍受住那风雨的摧残,风雨过后,又是一株荷。它将淤泥、风雨成为自己独有的训练方式,练就了一颗比任何美都要坚韧的内心。
我惭愧,面对荷花,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似乎从小并没有任何风波。风雨来了,随时有家的避风港,什么事都有人替我顶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