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
记得之前央视还有电视节目做了跟进报道,貌似现在也木有人提及了啊不晓得进展如何?不会流产了吧..因为最近韩国那边好像在倒腾历史问题,所以又开始关心起这些上古历史传说。不晓得...
记得之前央视还有电视节目做了跟进报道,貌似现在也木有人提及了啊
不晓得进展如何?不会流产了吧..
因为最近韩国那边好像在倒腾历史问题,所以又开始关心起这些上古历史传说。
不晓得有没有高人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
另外“夏商周断代工程”如果成功完成,是不是可以解答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究竟炎帝、黄帝是传说还是历史或者说还可以延伸到更早的文化历史(问这个问题似乎有点白痴啊)?
不过我很好奇中华民族是不是真的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文明既然诞生了一千多年,为什么没有史官记载呢?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不是源自黄帝这一块啊?现在做这项工程了我怎么感觉反而不太良好啊,万一不是同源那岂不是很那啥...
不过还是希望能够还原历史原貌哦.. 展开
不晓得进展如何?不会流产了吧..
因为最近韩国那边好像在倒腾历史问题,所以又开始关心起这些上古历史传说。
不晓得有没有高人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
另外“夏商周断代工程”如果成功完成,是不是可以解答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究竟炎帝、黄帝是传说还是历史或者说还可以延伸到更早的文化历史(问这个问题似乎有点白痴啊)?
不过我很好奇中华民族是不是真的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文明既然诞生了一千多年,为什么没有史官记载呢?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不是源自黄帝这一块啊?现在做这项工程了我怎么感觉反而不太良好啊,万一不是同源那岂不是很那啥...
不过还是希望能够还原历史原貌哦..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工程介绍
[编辑] 背景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过,他看过有关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虽然其中也有年代记载,但这些年代比较模糊且又不一致,所以他便弃而不用,在《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因此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年表。
第一个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学作系统研究工作的学者是西汉晚期的刘歆。刘歆的推算和研究结果体现在他撰写的《世经》中,《世经》的主要内容后被收录于《汉书·律历志》。从刘歆以后一直到清代中叶,又有许多学者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进行了推算和研究。这些工作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们推算所用的文献基本上不超过司马迁所见到的文献,所以很难有所突破。晚清以后情况有些变化,学者开始根据青铜器的铭文作年代学研究,这就扩大了资料的来源。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又为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进入20世纪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又为研究夏商周年代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
[编辑] 立项过程
1995年秋,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大家讨论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
1995年底国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共七个单位的领导组成,会议聘请了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作为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1996年春,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了一个由不同学科的21位专家形成的专家组,并拟定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在1996年5月得到了通过。
1996年5月16日国务院召开了会议正式宣布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这一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共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
[编辑] 工程目标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编辑] 研究课题
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都城文献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
夏商周天文年代学综合性问题研究;
夏代年代学研究;
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
商代后期年代学研究;
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
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
碳14测年技术的改进与研究;
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综合与总结。
[编辑] 研究方法
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同时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
[编辑] 结论与意义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如果该工程顺利的话,那么将有可能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但目前看来,由于该工程的最终繁本报告迟迟未能通过,这个意义能否达到存在较大疑点。
[编辑] 批评与质疑
此条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2007年8月6日)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自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OOO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以后,其中结论已被不少主流的词典和教材采用,开始产生影响。
在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后,国外学者开始加以批评。而夏商周断代工程才刚刚开始,中国的考古技术和理论水平还有待更大的提高。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后,来自中国国内和国际的批评不绝于耳。某些国外人士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有“政治背景”,是中国政府在搞民族主义,有一些学者还对该工程的“学术道德”产生怀疑。在2000~2003年进行了三次辩论。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倪德卫在《纽约时报》上撰文,便断言“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但亦有人认为所谓的“国际学术界”一贯漠视中国本土研究成果,对中国历史没有发言权。
中国政府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封锁,网络上随处可以见到关于此问题的介绍与讨论,中国政府也为此展开大规模论争,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各种理据,支持工程学者深入研究。有些国外学者不承认中国政府的努力,认为只要是中国政府支持的此类研究一定就有政治目的。有人就说,这些学者连最近发表的文字都说不清楚,他怎么可能对三代的年代行判别。而大陆不同意工程报告的学者也被这些国外学者加上“正义凛然”的标签,说成是“无力对抗政府”。
工程的成果是否失败,现在还没有强有力的论据证明。工程中有些成果也被国际学术界认可,例如张培瑜的研究,但工程内部却是存在争论。有些中国学者认为,此类工程的成果没有必要非得通过世界上各种具有“复杂背景”的学者的检验,只要在中国学术界取得共识就行,中国学者对历史的研究无需外人指三道四,也不能被有各种目的的势力阻挠。
[编辑] 关于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质疑
在“东亚历史”[1]期刊(East Asian History)上,Douglas J. Keenan发表文章质疑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是西元前899年[2]。文章中对于工程研究方法中的错误提出了具体质疑。文中提到:
……一些最近的研究计划,包括被中国国务院接受的研究计划(指夏商周断代工程),依据的是一个在西元前一千纪早期的“天再旦”的记载。这些研究把这个奇特的记载解读成日出时的日偏食。这样的解读看起来似乎合理(黎明要开始之际,天色因为日食而暗下来,然后再日出),但却是不确定的。日出时把太阳表面遮住的部份大到可以让天色大幅变暗的日食是很少的。在西元前899年4月21日的确是有一次日出时日食,而这些研究计划把这个日食对应到该奇特的记载(指周懿王元年天再旦)。
计算显示,西元前899年的那次日食把主观亮度(人类观察者所感受到的亮度)减低的程度小于25%。为了证明这样的亮度减少可以给观察者有“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一些研究者对观察了1997年日出时日偏食的观察者进行了调查。然而,所有的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不到10%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观察者没有“天再旦”的感觉),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超过80%的地方(这些地方有(指天再旦的感觉))。从这些数据,研究者作出结论,“主观亮度减少超过10%会造成“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这个结论根本毫无根据。实际上,飘过的云常常可以造成主观亮度减少25%……
另外,该文也质疑了对于该次日食的计算的正确性。
另外,有人依据《日食路线图》作了调查,发现在前899年4月21日早晨的日食,日食带西端在山东省,陕西省是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天再旦的。而在前871年10月6日早晨,在郑地可看到天再旦的天文景像。
[编辑] 蒋祖棣对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2003年4月12日,在芝加哥就断代工程进行了一次学术会议,斯坦福大学宗教文化中心的兼职研究员蒋祖棣向会议提交了一篇题为《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论的批评》的文章,讨论“工程”对“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蒋祖棣注意到“工程”使用的是OxCal系列样品程序,他介绍说,OxCal程序系列样品计算法,只有68.2%的置信度,“工程”以这样低的置信度作为衡量西周具体王年的标尺很不科学。
======================================================================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文化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到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传世文献支持的“信史”迄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此上溯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名字,而没有具体在位的年代,这种状况被称为"有世无年",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大缺陷。千百年来,无数学者为改变这一状况而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如此规模庞大的工程是无法由一己之力来完成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考古成果不断涌现,改变“有世无史”的时间已经成熟。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来自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学等多种学科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在李学勤、李伯谦、席泽宗、仇士华四位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共克难关,取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先后完成了9个课题、44个专题的研究。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对历史文化遗址的发掘,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鉴定以及对古天文学记录的整理,于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该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推定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标识的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并明确了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的具体在位年代;推定夏商分界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并明确了商武王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对于商代前期的历史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也相应提出了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理清了先秦历史的起承转合和发展脉络,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的一段空白,制定了迄今为止最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代表,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同时,该工程的顺利完成也开启了二十一世纪交叉学科共同研究的范式。
==================================================================
[编辑] 背景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过,他看过有关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虽然其中也有年代记载,但这些年代比较模糊且又不一致,所以他便弃而不用,在《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因此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年表。
第一个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学作系统研究工作的学者是西汉晚期的刘歆。刘歆的推算和研究结果体现在他撰写的《世经》中,《世经》的主要内容后被收录于《汉书·律历志》。从刘歆以后一直到清代中叶,又有许多学者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进行了推算和研究。这些工作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们推算所用的文献基本上不超过司马迁所见到的文献,所以很难有所突破。晚清以后情况有些变化,学者开始根据青铜器的铭文作年代学研究,这就扩大了资料的来源。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又为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进入20世纪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又为研究夏商周年代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
[编辑] 立项过程
1995年秋,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大家讨论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
1995年底国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共七个单位的领导组成,会议聘请了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作为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1996年春,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了一个由不同学科的21位专家形成的专家组,并拟定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在1996年5月得到了通过。
1996年5月16日国务院召开了会议正式宣布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这一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共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
[编辑] 工程目标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编辑] 研究课题
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都城文献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
夏商周天文年代学综合性问题研究;
夏代年代学研究;
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
商代后期年代学研究;
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
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
碳14测年技术的改进与研究;
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综合与总结。
[编辑] 研究方法
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同时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
[编辑] 结论与意义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如果该工程顺利的话,那么将有可能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但目前看来,由于该工程的最终繁本报告迟迟未能通过,这个意义能否达到存在较大疑点。
[编辑] 批评与质疑
此条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2007年8月6日)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自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OOO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以后,其中结论已被不少主流的词典和教材采用,开始产生影响。
在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后,国外学者开始加以批评。而夏商周断代工程才刚刚开始,中国的考古技术和理论水平还有待更大的提高。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后,来自中国国内和国际的批评不绝于耳。某些国外人士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有“政治背景”,是中国政府在搞民族主义,有一些学者还对该工程的“学术道德”产生怀疑。在2000~2003年进行了三次辩论。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倪德卫在《纽约时报》上撰文,便断言“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但亦有人认为所谓的“国际学术界”一贯漠视中国本土研究成果,对中国历史没有发言权。
中国政府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封锁,网络上随处可以见到关于此问题的介绍与讨论,中国政府也为此展开大规模论争,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各种理据,支持工程学者深入研究。有些国外学者不承认中国政府的努力,认为只要是中国政府支持的此类研究一定就有政治目的。有人就说,这些学者连最近发表的文字都说不清楚,他怎么可能对三代的年代行判别。而大陆不同意工程报告的学者也被这些国外学者加上“正义凛然”的标签,说成是“无力对抗政府”。
工程的成果是否失败,现在还没有强有力的论据证明。工程中有些成果也被国际学术界认可,例如张培瑜的研究,但工程内部却是存在争论。有些中国学者认为,此类工程的成果没有必要非得通过世界上各种具有“复杂背景”的学者的检验,只要在中国学术界取得共识就行,中国学者对历史的研究无需外人指三道四,也不能被有各种目的的势力阻挠。
[编辑] 关于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质疑
在“东亚历史”[1]期刊(East Asian History)上,Douglas J. Keenan发表文章质疑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是西元前899年[2]。文章中对于工程研究方法中的错误提出了具体质疑。文中提到:
……一些最近的研究计划,包括被中国国务院接受的研究计划(指夏商周断代工程),依据的是一个在西元前一千纪早期的“天再旦”的记载。这些研究把这个奇特的记载解读成日出时的日偏食。这样的解读看起来似乎合理(黎明要开始之际,天色因为日食而暗下来,然后再日出),但却是不确定的。日出时把太阳表面遮住的部份大到可以让天色大幅变暗的日食是很少的。在西元前899年4月21日的确是有一次日出时日食,而这些研究计划把这个日食对应到该奇特的记载(指周懿王元年天再旦)。
计算显示,西元前899年的那次日食把主观亮度(人类观察者所感受到的亮度)减低的程度小于25%。为了证明这样的亮度减少可以给观察者有“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一些研究者对观察了1997年日出时日偏食的观察者进行了调查。然而,所有的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不到10%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观察者没有“天再旦”的感觉),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超过80%的地方(这些地方有(指天再旦的感觉))。从这些数据,研究者作出结论,“主观亮度减少超过10%会造成“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这个结论根本毫无根据。实际上,飘过的云常常可以造成主观亮度减少25%……
另外,该文也质疑了对于该次日食的计算的正确性。
另外,有人依据《日食路线图》作了调查,发现在前899年4月21日早晨的日食,日食带西端在山东省,陕西省是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天再旦的。而在前871年10月6日早晨,在郑地可看到天再旦的天文景像。
[编辑] 蒋祖棣对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2003年4月12日,在芝加哥就断代工程进行了一次学术会议,斯坦福大学宗教文化中心的兼职研究员蒋祖棣向会议提交了一篇题为《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论的批评》的文章,讨论“工程”对“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蒋祖棣注意到“工程”使用的是OxCal系列样品程序,他介绍说,OxCal程序系列样品计算法,只有68.2%的置信度,“工程”以这样低的置信度作为衡量西周具体王年的标尺很不科学。
======================================================================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文化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到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传世文献支持的“信史”迄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此上溯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名字,而没有具体在位的年代,这种状况被称为"有世无年",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大缺陷。千百年来,无数学者为改变这一状况而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如此规模庞大的工程是无法由一己之力来完成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考古成果不断涌现,改变“有世无史”的时间已经成熟。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来自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学等多种学科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在李学勤、李伯谦、席泽宗、仇士华四位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共克难关,取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先后完成了9个课题、44个专题的研究。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对历史文化遗址的发掘,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鉴定以及对古天文学记录的整理,于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该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推定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标识的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并明确了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的具体在位年代;推定夏商分界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并明确了商武王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对于商代前期的历史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也相应提出了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理清了先秦历史的起承转合和发展脉络,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的一段空白,制定了迄今为止最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代表,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同时,该工程的顺利完成也开启了二十一世纪交叉学科共同研究的范式。
==================================================================
凯腾文化
2024-04-24 广告
2024-04-24 广告
广州市凯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探洞项目的规划与发展。我们深知探洞不仅是一种户外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验。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探洞项目,旨在让参与者在探险中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了解地质文化,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我们的探洞项目将...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凯腾文化提供
展开全部
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差不多结束了呀,我们已经大体推测出夏商周三朝的具体建立时间,比如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楼主如果有N年前的字典可以翻翻看,上面应该是公元前21世纪(又一个轮回)。下面是抄来的:
(1)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和成果
1、以琉璃河H108“成周”卜甲的发现与测年,琉璃河M1193、晋侯基地M8的研究与测年,及有关遗址的分期和系统测年等,建立西周考古年代的架构。以严格的类型学方法排定“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器顺序,结合“天再旦”日全食记录的认证及周初文献研究,建立了金文历谱,给出了西周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沣西H18的发现与测年等,为商周分界确定了年代范围,然后综合文献与金文历日的研究与天文推算,选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
2、根据殷墟文化分期与测年,参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代后期考古年代的架构。对宾组卜辞五次月食进行了天文计算和证认,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黄组卜辞周祭三系统说,与商末历日对比,推定了帝辛(纣)年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
3、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东先贤遗址、洹北花园庄遗址等商前期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为依据,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的架构;确认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结合文献商积年的研究,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框架。
4、依据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并对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作了探索,结合文献夏积年的研究,估计了夏代的始年。同时对文献中夏代仲康日食与“禹时”五星聚的记载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推算。
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工程”提出了有多学科研究成果支撑的,满足了尽可能多条件的,与相关数据尽可能吻合的,各历史阶段年代互洽的《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与意义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代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公元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这份《夏商周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多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其中包括459年西周和商后期的年表。工程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工程排出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排出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这些作为夏商周年代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批我国历史纪年中长期未定的疑难问题,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揭示五千年文明史起承转合的发展脉络,给后代留下一份完整的文明编年史,打下了基础,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
下面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是研究夏商周三朝的历史,是通过甲骨文、卜辞等上古文献来推断夏商周三朝的历史,并不是去推断黄帝所在的母系氏族公社社会,而且,虽然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但炎黄二帝毕竟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否存在还是个问题(人云亦云,这就是历史)。所以要研究起传说和历史的关系,还是比较困难,因为当时有没有文字记录也是个问题,我们可看不懂结绳记事记得是什么事^-^。虽然如此,但通过工程,我们又往前走了一大步,相信不久就会有答案出现。
第三个问题么,我们中国一直有记录的好习惯,古代的史官究竟设立在何时我不知道,但在上古时代,也就是夏商周时代,主管天文和历法的官员便扮演了史官的决策,他们要把每次大事件发生的星象记录下来,所以间接的便记载了很多历史事件,因为他们总不能只标个日期或是流星雨(伟大的祖先万岁)。但LZ也知道,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长河中,很多资料散失了,很多的资料看不懂什么意思,这就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去分析、挖掘和寻找,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么。至于是不是黄帝同源,楼主请放心,既然我们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哪怕我们是山里跑出来的和黄帝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但我们的祖先肯定受过黄帝他老人家的影响,不然就不会历朝历代都尊称他为先祖了。还又可以证明的是,我们和黄帝一样,也承认一个祖先,他/她叫女娲……
最后说一下,那个《夏商周年表》是2000年11月9日公布的。
(1)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和成果
1、以琉璃河H108“成周”卜甲的发现与测年,琉璃河M1193、晋侯基地M8的研究与测年,及有关遗址的分期和系统测年等,建立西周考古年代的架构。以严格的类型学方法排定“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器顺序,结合“天再旦”日全食记录的认证及周初文献研究,建立了金文历谱,给出了西周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沣西H18的发现与测年等,为商周分界确定了年代范围,然后综合文献与金文历日的研究与天文推算,选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
2、根据殷墟文化分期与测年,参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代后期考古年代的架构。对宾组卜辞五次月食进行了天文计算和证认,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黄组卜辞周祭三系统说,与商末历日对比,推定了帝辛(纣)年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
3、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东先贤遗址、洹北花园庄遗址等商前期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为依据,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的架构;确认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结合文献商积年的研究,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框架。
4、依据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并对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作了探索,结合文献夏积年的研究,估计了夏代的始年。同时对文献中夏代仲康日食与“禹时”五星聚的记载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推算。
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工程”提出了有多学科研究成果支撑的,满足了尽可能多条件的,与相关数据尽可能吻合的,各历史阶段年代互洽的《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与意义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代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公元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这份《夏商周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多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其中包括459年西周和商后期的年表。工程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工程排出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排出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这些作为夏商周年代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批我国历史纪年中长期未定的疑难问题,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揭示五千年文明史起承转合的发展脉络,给后代留下一份完整的文明编年史,打下了基础,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
下面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是研究夏商周三朝的历史,是通过甲骨文、卜辞等上古文献来推断夏商周三朝的历史,并不是去推断黄帝所在的母系氏族公社社会,而且,虽然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但炎黄二帝毕竟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否存在还是个问题(人云亦云,这就是历史)。所以要研究起传说和历史的关系,还是比较困难,因为当时有没有文字记录也是个问题,我们可看不懂结绳记事记得是什么事^-^。虽然如此,但通过工程,我们又往前走了一大步,相信不久就会有答案出现。
第三个问题么,我们中国一直有记录的好习惯,古代的史官究竟设立在何时我不知道,但在上古时代,也就是夏商周时代,主管天文和历法的官员便扮演了史官的决策,他们要把每次大事件发生的星象记录下来,所以间接的便记载了很多历史事件,因为他们总不能只标个日期或是流星雨(伟大的祖先万岁)。但LZ也知道,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长河中,很多资料散失了,很多的资料看不懂什么意思,这就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去分析、挖掘和寻找,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么。至于是不是黄帝同源,楼主请放心,既然我们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哪怕我们是山里跑出来的和黄帝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但我们的祖先肯定受过黄帝他老人家的影响,不然就不会历朝历代都尊称他为先祖了。还又可以证明的是,我们和黄帝一样,也承认一个祖先,他/她叫女娲……
最后说一下,那个《夏商周年表》是2000年11月9日公布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克纣,建立周王朝,依据来自甲骨、天文及出土文物。从而,有周必有商,有商必有周,以及上限历史渊源。确定夏商周三代真实存在,意义不仅在于向世界宣示这个历史事实,更有利于我国文明延续之研究。伟大的民族,总是有其纯真的文明渊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