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培斯的简介,50字左右。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中文名
瓦尔特·格罗佩斯
外文名
Walter Gropius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柏林
出生日期
公元1883年5月18日
人物关系
阿尔玛·玛利亚·辛德勒
前妻
人物生平
格罗皮乌斯是德裔美国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原籍德国,父亲和叔父都是著名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鞋楦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他认为现代建筑师要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这是社会的力量与经济所需要的。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2]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包豪斯的目的是将艺术和工艺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问题。格罗皮乌斯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学校的新方针是:1)设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墨守成规;2)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3)强调各门艺术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向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4)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质;5)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相联系。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派的艺术家到包豪斯任教,丰富和开阔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手法。逐渐,在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20 年代格罗皮乌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包豪斯校舍。由于德国法西斯的得势,包豪斯学校被认为是俄国布尔什维克渗透的工具,处境艰难。1930 年密斯·凡德罗接任格罗皮乌斯的校长职务,迁校柏林。1933 年学校被迫关闭。离开包豪斯之后,格罗皮乌斯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尤其是研究居住建筑、城市建设和建筑工业化问题。
希特勒上台后,格罗皮乌斯于 1934 年离开了德国,来到伦敦。在和英国建筑师马克斯威尔·福莱(Maxwell Fry)的合作中,设计了一些中小型建筑。1937 年格罗皮乌斯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任教授和建筑学系主任,从此居留美国。1945 年他邀请了一些知名建筑家,共同组织了 TAC——建筑师合作协会。这个机构的作品有纽约泛美航空公司大厦(1958 年)、巴的摩尔的 Oheb Shalom 教堂等。他在美主要进行建筑教育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有着重要的贡献。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1969 年去世,享年 86 岁。
建筑理念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格罗皮乌斯就开始陆续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观点,他的思想从 20 年代到 50 年代在各国建筑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1910 年,他提议建立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的机构,指出用相同的材料和工厂预制件可以经济而快速地建设住宅。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他的远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为现实。建筑要进步,就必然会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格罗皮乌斯主张坚决地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进行论战。他提出“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地前进。”他形象地把这种关系比喻成“现代建筑不是老树上的分枝,而是从根上长出来新。”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20 年代和 30 年代间,格罗皮乌斯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首位。他认为这才是新建筑的特点。他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他从国际式逐渐转向注重人们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符合第一次大战到第二次大战的时代的发展变化的。从根本上说,他从未轻视建筑的艺术性,只是功能、技术和经济要素的制约下,侧重不同罢了。格罗皮乌斯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是建筑界一项具有革命精神的创举。它的活动和提倡的精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认为这里是进步的和革命的艺术潮流的中心。包豪斯学校无疑给建筑界吹来一股强劲有力的新鲜空气,它的精神启发并影响了一代建筑师。
格罗皮乌斯说,必须有一种崭新的设计观念来影响德国的建筑界,否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古旧的东西。欧洲建筑结构与造型复杂而华丽,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哥特式的式样还是维多利亚的风格,强调艺术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为此,与传统学校不同,在格罗皮乌斯的学校里,学生们不但要学习设计、造型、材料,还要学习绘图、构图、制作,于是,国立建筑工艺学校拥有着一系列的生产车间:木工车间、砖石车间、钢材车间、陶瓷车间等等,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称谓,师生彼此称之为“师傅”和“徒弟”。
格罗皮乌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周围的一切:颜色、形状、大小、纹理、质量;他教导学生如何既能符合实用的标准,又能独特地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他还告诉学生如何在一定的形状和轮廓里使一座房屋或一件器具的功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格罗皮乌斯的教学为国立建筑工艺学校带来了以几何线条为基本造型的全新设计风格。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工厂不再有任何装饰,厂房为四方形,平平的房顶、楼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属板搭构,外镶大块的玻璃,简洁而敞亮,完全适于生产的需要。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椅子没有任何装潢雕饰,四方的坐椅靠背仅由几条曲线状的木条或钢条支撑,它在生产流水线上一天就能产出上百把。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台灯,金属的半圆灯罩下一根灯杆直立在薄薄的圆形灯座上……至此,小到水壶大到楼房,格罗皮乌斯让他的学生学会了用最简单的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赢得设计样式和风格的现代感。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32年,国立建筑工艺学校举办了首届展览会,设计展品从汽车到台灯,从烟灰缸到办公楼,展览会最热情的观众是遍布欧洲的各大厂商,实业家们已经预感到了这种仅以材料本身的质感为装饰、强调直截了当的使用功能的设计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一旦这样的设计被实施生产,成本降低了而成效却会百倍地提高。
大事记
创办学校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
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的国立建筑工艺学校从此名扬欧洲,它被那些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20世纪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人称之为“包豪斯”。包豪斯的开拓与创新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敌视,1925年,它迁往德国东部的德绍。4月1日,包豪斯在德绍正式开学。从这时起,包豪斯开设了构成课(后由日本在20世纪中叶细化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就是现在的三大构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字面上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4年教科文组织又将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约有4千多座包豪斯建筑的成片建筑列入名录。一个现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建筑两次被列入名录,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
作品
创办建筑系
格罗皮乌斯还在学校里专门创办了建筑系,并由他亲自领导,建立起教学——研究——生产于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格罗皮乌斯在此期间设计的包豪斯校舍被誉为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里程碑。这座“里程碑”包括教室、礼堂、饭堂、车间等,具有多种实实在在的使用功用,楼内的一间间房屋面向走廊,走廊面向阳光用玻璃环绕。格罗皮乌斯让包豪斯的校舍呈现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尽情体现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令世人看到了20世纪建筑直线条的明朗和新材料的庄重。特别是,对于建筑的外层面,不用墙体而用玻璃,这一创举为后来的现代建筑所广泛采用。今天,在世界许多城市依旧可见许多格罗皮乌斯“里程碑”式样的楼宇,它们矗立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视野中,证明着一种富有预见的思想和行动的伟大。
流亡柏林
1932年,纳粹党强行关闭了包豪斯。当时的校长带领学生们流亡至柏林,学校勉强维持至1933年,直到有一天校舍被纳粹军队占领。从此,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消失了。虽然包豪斯在世界上仅存在了15年,但是它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理念来源于对科学进步与民众需要的尊重,并能充分体现20世纪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面貌。
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作品)
迁居英美
1931年落成的纽约帝国大厦仅用四方的金属框架结构便支撑起一座102层的摩天大楼,它的出现既得益于建筑设计观念挣脱了古典装饰的羁绊,又得益于新的建筑材料被科学地运用。1958年,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落成,它是包豪斯那位带领学生流亡的校长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密斯发扬了包豪斯的精神,让简单的四方形成为立体后拔地而起,直向云端。从此,现代城市出现了高楼林立的景象,这种景象接着又成为了一座城市国际化的标志。现代化建筑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思想与精神的一次解放。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正像格罗皮乌斯在国立建筑艺术学校成立的那一天所说的:“让我们建造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融为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它矗立在高高的云端下,变成一种新信念的标志。”离开了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先是去了英国,1934年加入英国国籍,依然从事建筑工业化的研究。1937年,格罗皮乌斯接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聘请,担任哈佛建筑研究院教授。同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次年出任研究院院长。1969年在美国去世。
主要作品
模范工厂
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1914 年。----继法古斯工厂之后,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又合作了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筑为对称式,正面是砖墙,而侧面的圆楼梯全部是玻璃的,显得格外轻巧。这是第一间用透明材料作建筑的主题。虽然现看上去没有什么新鲜,当年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包豪斯校舍
1925年作品-----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作品
厂房公寓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乡村学院
1936年作品----英国平顿乡村学院(Village College,Impington)是在英格兰建造的第四所乡村学院,位于剑桥,由格罗皮乌斯和英国现代主义流派建筑师弗雷合作,在剑桥教育部长亨利·摩利斯的参与协作下完成。大会议厅右侧部分为两层建筑,其余均为单层。整个平面像一个反写的“之”字,入口位于“之”字形的头部,右侧即为会议厅,左侧是成人娱乐活动场所。建筑立面耐人回味,10 个突出的窗户在颇具动感的弧形墙面上投下富有韵律的阴影。建筑设计注重内部功能,外观平实无华,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
德绍建筑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包豪斯建筑”,它建于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校舍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共分三部
分:①教学楼;②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厨房、锅炉房等,宿舍为六层,其余为两层);③四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结)。后两部分均为混合结构。从学校步行五分钟即到教员的小型住宅区。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包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栋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包豪斯强调设计家要着眼于工业大生产,要为大多数人生产实用美观的物品,而不是为少数的富豪生产奢侈品。
作品
西门子住宅
“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哈佛研究生中心
1949年作品-----“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Harvard Graduate Center,Cam-bridge,Mass)。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仁设计了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位于美国麻省哈佛大学校园北部的一块楔形用地上,由格罗皮乌斯主持下的建筑师协作组设计。研究生中心包括 7 栋学生宿舍和一座公共活动楼,后者设有交谊厅和餐厅。8 个建筑单体散落于基地,构成了形状各异的庭院,互以走廊相连。建筑群构图自由,空间流动开敞,虚实相应,既维护了哈佛校园的空间布局风格,又有创新。研究生中心处处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所追求的精致,造型简洁优雅,被国内建筑界称为“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人物评价
教育观念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注意培养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能力,强调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崇自发的主观随意性。主张从幼儿园开始训练,让孩子自由随意地拼搭涂抹以刺激其想象力。学生的作品一定不能改正(保持其想象力)。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乌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感知来自内部。
作品
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格罗皮乌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他令20世纪的建筑设计挣脱了19世纪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束缚,开始遵从科学的进步与民众的要求,并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1918年,协约国司令福熙将军向德国提出了苛刻的停战条件:德军必须交出5000门大炮、15万辆车、全部的海军和空军、5000台火车头……而已经失去了大片国土控制权的德国只有被迫接受。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德国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上的整个德国都被战败的阴影笼罩着。这时,在德国中部的小城魏玛,一位名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师却与所有沮丧的德国人不同,他以极大的热情致信政府,畅谈战后德国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设计人才。他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化生产必将进入未来的建筑领域,欧洲建筑的古典主义理念和风格会阻碍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所以,虽然国家百废待兴,但成立一所致力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学校是当务之急。信发出去了,格罗皮乌斯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他们说,别说在魏玛,就是在整个德国,建一所医院、建一座住宅远比成立一所设计学校重要得多。但是,政府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商议,就采纳了格罗皮乌斯的建议。
建筑风格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备受推崇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70年代以来,西方建筑界新的建筑流派和理论不断涌现,出现了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倾向,认为这是偏重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忽视人的精神要求造成的。这种批判波及格罗皮乌斯。对于格罗皮乌斯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的作用评价不一,但对于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则是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作品
参考资料
[1] 大师作品.
[2]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卓格软装学院 [引用日期2014-07-03]
[3] 包豪斯校舍.
中文名
瓦尔特·格罗佩斯
外文名
Walter Gropius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柏林
出生日期
公元1883年5月18日
人物关系
阿尔玛·玛利亚·辛德勒
前妻
人物生平
格罗皮乌斯是德裔美国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原籍德国,父亲和叔父都是著名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鞋楦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他认为现代建筑师要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这是社会的力量与经济所需要的。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2]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包豪斯的目的是将艺术和工艺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问题。格罗皮乌斯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学校的新方针是:1)设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墨守成规;2)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3)强调各门艺术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向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4)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质;5)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相联系。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派的艺术家到包豪斯任教,丰富和开阔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手法。逐渐,在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20 年代格罗皮乌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包豪斯校舍。由于德国法西斯的得势,包豪斯学校被认为是俄国布尔什维克渗透的工具,处境艰难。1930 年密斯·凡德罗接任格罗皮乌斯的校长职务,迁校柏林。1933 年学校被迫关闭。离开包豪斯之后,格罗皮乌斯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尤其是研究居住建筑、城市建设和建筑工业化问题。
希特勒上台后,格罗皮乌斯于 1934 年离开了德国,来到伦敦。在和英国建筑师马克斯威尔·福莱(Maxwell Fry)的合作中,设计了一些中小型建筑。1937 年格罗皮乌斯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任教授和建筑学系主任,从此居留美国。1945 年他邀请了一些知名建筑家,共同组织了 TAC——建筑师合作协会。这个机构的作品有纽约泛美航空公司大厦(1958 年)、巴的摩尔的 Oheb Shalom 教堂等。他在美主要进行建筑教育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有着重要的贡献。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1969 年去世,享年 86 岁。
建筑理念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格罗皮乌斯就开始陆续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观点,他的思想从 20 年代到 50 年代在各国建筑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1910 年,他提议建立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的机构,指出用相同的材料和工厂预制件可以经济而快速地建设住宅。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他的远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为现实。建筑要进步,就必然会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格罗皮乌斯主张坚决地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进行论战。他提出“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地前进。”他形象地把这种关系比喻成“现代建筑不是老树上的分枝,而是从根上长出来新。”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20 年代和 30 年代间,格罗皮乌斯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首位。他认为这才是新建筑的特点。他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他从国际式逐渐转向注重人们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符合第一次大战到第二次大战的时代的发展变化的。从根本上说,他从未轻视建筑的艺术性,只是功能、技术和经济要素的制约下,侧重不同罢了。格罗皮乌斯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是建筑界一项具有革命精神的创举。它的活动和提倡的精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认为这里是进步的和革命的艺术潮流的中心。包豪斯学校无疑给建筑界吹来一股强劲有力的新鲜空气,它的精神启发并影响了一代建筑师。
格罗皮乌斯说,必须有一种崭新的设计观念来影响德国的建筑界,否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古旧的东西。欧洲建筑结构与造型复杂而华丽,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哥特式的式样还是维多利亚的风格,强调艺术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为此,与传统学校不同,在格罗皮乌斯的学校里,学生们不但要学习设计、造型、材料,还要学习绘图、构图、制作,于是,国立建筑工艺学校拥有着一系列的生产车间:木工车间、砖石车间、钢材车间、陶瓷车间等等,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称谓,师生彼此称之为“师傅”和“徒弟”。
格罗皮乌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周围的一切:颜色、形状、大小、纹理、质量;他教导学生如何既能符合实用的标准,又能独特地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他还告诉学生如何在一定的形状和轮廓里使一座房屋或一件器具的功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格罗皮乌斯的教学为国立建筑工艺学校带来了以几何线条为基本造型的全新设计风格。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工厂不再有任何装饰,厂房为四方形,平平的房顶、楼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属板搭构,外镶大块的玻璃,简洁而敞亮,完全适于生产的需要。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椅子没有任何装潢雕饰,四方的坐椅靠背仅由几条曲线状的木条或钢条支撑,它在生产流水线上一天就能产出上百把。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台灯,金属的半圆灯罩下一根灯杆直立在薄薄的圆形灯座上……至此,小到水壶大到楼房,格罗皮乌斯让他的学生学会了用最简单的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赢得设计样式和风格的现代感。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32年,国立建筑工艺学校举办了首届展览会,设计展品从汽车到台灯,从烟灰缸到办公楼,展览会最热情的观众是遍布欧洲的各大厂商,实业家们已经预感到了这种仅以材料本身的质感为装饰、强调直截了当的使用功能的设计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一旦这样的设计被实施生产,成本降低了而成效却会百倍地提高。
大事记
创办学校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
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的国立建筑工艺学校从此名扬欧洲,它被那些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20世纪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人称之为“包豪斯”。包豪斯的开拓与创新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敌视,1925年,它迁往德国东部的德绍。4月1日,包豪斯在德绍正式开学。从这时起,包豪斯开设了构成课(后由日本在20世纪中叶细化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就是现在的三大构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字面上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4年教科文组织又将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约有4千多座包豪斯建筑的成片建筑列入名录。一个现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建筑两次被列入名录,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
作品
创办建筑系
格罗皮乌斯还在学校里专门创办了建筑系,并由他亲自领导,建立起教学——研究——生产于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格罗皮乌斯在此期间设计的包豪斯校舍被誉为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里程碑。这座“里程碑”包括教室、礼堂、饭堂、车间等,具有多种实实在在的使用功用,楼内的一间间房屋面向走廊,走廊面向阳光用玻璃环绕。格罗皮乌斯让包豪斯的校舍呈现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尽情体现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令世人看到了20世纪建筑直线条的明朗和新材料的庄重。特别是,对于建筑的外层面,不用墙体而用玻璃,这一创举为后来的现代建筑所广泛采用。今天,在世界许多城市依旧可见许多格罗皮乌斯“里程碑”式样的楼宇,它们矗立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视野中,证明着一种富有预见的思想和行动的伟大。
流亡柏林
1932年,纳粹党强行关闭了包豪斯。当时的校长带领学生们流亡至柏林,学校勉强维持至1933年,直到有一天校舍被纳粹军队占领。从此,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消失了。虽然包豪斯在世界上仅存在了15年,但是它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理念来源于对科学进步与民众需要的尊重,并能充分体现20世纪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面貌。
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作品)
迁居英美
1931年落成的纽约帝国大厦仅用四方的金属框架结构便支撑起一座102层的摩天大楼,它的出现既得益于建筑设计观念挣脱了古典装饰的羁绊,又得益于新的建筑材料被科学地运用。1958年,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落成,它是包豪斯那位带领学生流亡的校长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密斯发扬了包豪斯的精神,让简单的四方形成为立体后拔地而起,直向云端。从此,现代城市出现了高楼林立的景象,这种景象接着又成为了一座城市国际化的标志。现代化建筑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思想与精神的一次解放。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正像格罗皮乌斯在国立建筑艺术学校成立的那一天所说的:“让我们建造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融为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它矗立在高高的云端下,变成一种新信念的标志。”离开了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先是去了英国,1934年加入英国国籍,依然从事建筑工业化的研究。1937年,格罗皮乌斯接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聘请,担任哈佛建筑研究院教授。同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次年出任研究院院长。1969年在美国去世。
主要作品
模范工厂
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1914 年。----继法古斯工厂之后,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又合作了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筑为对称式,正面是砖墙,而侧面的圆楼梯全部是玻璃的,显得格外轻巧。这是第一间用透明材料作建筑的主题。虽然现看上去没有什么新鲜,当年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包豪斯校舍
1925年作品-----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作品
厂房公寓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乡村学院
1936年作品----英国平顿乡村学院(Village College,Impington)是在英格兰建造的第四所乡村学院,位于剑桥,由格罗皮乌斯和英国现代主义流派建筑师弗雷合作,在剑桥教育部长亨利·摩利斯的参与协作下完成。大会议厅右侧部分为两层建筑,其余均为单层。整个平面像一个反写的“之”字,入口位于“之”字形的头部,右侧即为会议厅,左侧是成人娱乐活动场所。建筑立面耐人回味,10 个突出的窗户在颇具动感的弧形墙面上投下富有韵律的阴影。建筑设计注重内部功能,外观平实无华,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
德绍建筑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包豪斯建筑”,它建于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校舍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共分三部
分:①教学楼;②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厨房、锅炉房等,宿舍为六层,其余为两层);③四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结)。后两部分均为混合结构。从学校步行五分钟即到教员的小型住宅区。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包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栋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包豪斯强调设计家要着眼于工业大生产,要为大多数人生产实用美观的物品,而不是为少数的富豪生产奢侈品。
作品
西门子住宅
“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哈佛研究生中心
1949年作品-----“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Harvard Graduate Center,Cam-bridge,Mass)。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仁设计了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位于美国麻省哈佛大学校园北部的一块楔形用地上,由格罗皮乌斯主持下的建筑师协作组设计。研究生中心包括 7 栋学生宿舍和一座公共活动楼,后者设有交谊厅和餐厅。8 个建筑单体散落于基地,构成了形状各异的庭院,互以走廊相连。建筑群构图自由,空间流动开敞,虚实相应,既维护了哈佛校园的空间布局风格,又有创新。研究生中心处处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所追求的精致,造型简洁优雅,被国内建筑界称为“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人物评价
教育观念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注意培养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能力,强调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崇自发的主观随意性。主张从幼儿园开始训练,让孩子自由随意地拼搭涂抹以刺激其想象力。学生的作品一定不能改正(保持其想象力)。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乌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感知来自内部。
作品
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格罗皮乌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他令20世纪的建筑设计挣脱了19世纪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束缚,开始遵从科学的进步与民众的要求,并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1918年,协约国司令福熙将军向德国提出了苛刻的停战条件:德军必须交出5000门大炮、15万辆车、全部的海军和空军、5000台火车头……而已经失去了大片国土控制权的德国只有被迫接受。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德国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上的整个德国都被战败的阴影笼罩着。这时,在德国中部的小城魏玛,一位名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师却与所有沮丧的德国人不同,他以极大的热情致信政府,畅谈战后德国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设计人才。他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化生产必将进入未来的建筑领域,欧洲建筑的古典主义理念和风格会阻碍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所以,虽然国家百废待兴,但成立一所致力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学校是当务之急。信发出去了,格罗皮乌斯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他们说,别说在魏玛,就是在整个德国,建一所医院、建一座住宅远比成立一所设计学校重要得多。但是,政府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商议,就采纳了格罗皮乌斯的建议。
建筑风格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备受推崇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70年代以来,西方建筑界新的建筑流派和理论不断涌现,出现了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倾向,认为这是偏重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忽视人的精神要求造成的。这种批判波及格罗皮乌斯。对于格罗皮乌斯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的作用评价不一,但对于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则是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作品
参考资料
[1] 大师作品.
[2]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卓格软装学院 [引用日期2014-07-03]
[3] 包豪斯校舍.
展开全部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_百度百科
德国现代建筑师
格罗培斯,又叫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国柏林,死于1969年7月5日。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德国现代建筑师
格罗培斯,又叫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国柏林,死于1969年7月5日。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她突突突车了。这些是你给我们最美好最容易失去我这个梦想而努力的人和自己在身边照顾好自己和孩子都在身边我不在身边我会好好爱我就不会再有那么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