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为什么又称“孤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由于地位甚高,且权利最大,等级森严,一般人都不敢轻易和皇帝走近。所以,皇帝身边能亲近的人很少,仿佛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才自称孤或孤王或寡人。
相关知识介绍:
1、皇帝从秦始皇开始都自称“朕”,有时也用“寡人”,不称“孤王”。称孤道寡是周朝等级制度决定的,按照《周礼》规定,周王自称使用“某一人”、“天王某”。
2、周朝给贵族贵族规定了五等,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伯爵以上爵位的诸侯国君自称“寡人”,臣民称其为“公”;子爵、男爵爵位的国君自称时使用“孤”。 正是周朝的这些等级礼制影响了以后君主的称谓。
3、在秦朝时,秦始皇创造了“朕”这个字为最高统治者皇帝专用。到了汉代,汉朝又封了不少“王”,皇帝的子侄都被封为“王”,也有自己的封地和王国,汉代规定,这些诸侯王可以在自称时使用“孤”,但不可自称“寡人”,“朕”、“寡人”此后为皇帝用,“孤”为诸侯王专用。以后的朝代沿袭了汉制,皇帝在正式场合自称“朕”,在相对随意的非正式场合自称“寡人”;而皇帝封的那些王爷,则可使用“孤”来称呼自己。“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