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放风筝最关键的就是要看风,只有在合适的风速和风向下才能把风筝放好。如何判断风速和风向呢,主要是通过人的感知以及附近的参照物,比如树木,旗帜,炊烟,或者空中扔枯草纸片。
在风力适当的情况下,拉这风筝线,逆风方向跑,便可把风筝放上天,一般来说,高空的风力比低空的风力大,风筝上天后,便能依靠风力在高空中停稳。
在风力较弱的情况下,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手持风筝,自己手持风筝轮,别人往上放飞风筝的同时,自己迅速逆风奔跑,待风筝飞到高空便可。
在放风筝过程中,如果出现风力突然减小的情况,可以采取迅速收线的方法,相反,如果风力突然加强,需要放线或者顺风方向前进,这样能保证风筝更好的放飞。
待风筝飞上天后,便可将风筝线系到树干或者其他固定物体,让它自己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两个风筝缠到一起,这时千万不能惊慌,应按照打结的方向调换位置,实在不行就同时收线,让风筝落到地面再处理。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参考资料
百度经验: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36d6ed1f5181fd1bce48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