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强度取决于什么?

 我来答
反焦虑大使
高粉答主

2019-06-18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劳动中遇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

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的途径(从呼吸道、皮肤还是其他途径进入),是低浓度、长期、慢性接触还是高浓度、短期、急性接触,是否事故性接触等。

此外,还与接触者的年龄、性别、个体遗传因素(如缺乏某些生物酶),有无职业禁忌症、营养缺乏症,个人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烟酒嗜好,以及是否遵守卫生安全操作规程,坚持配戴防护用品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最终取决于个体接受的有害物的有效作用剂量,目前对生物学有效作用剂量的监测主要监测接触剂量或环境剂量。

扩展资料:

职业性危害因素的预防方法:

1、职业性危害因素在劳动条件中的大量存在是引起职业性损害的首要原因。按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原则,首先要消除职业性危害源的存在和扩散;

2、其次是切断或减少其与劳动者个体的接触;

3、再次是增加个体的健康水平,以提高抗御危害因素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卫生

春天来了春天
高粉答主

2019-06-22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469
展开全部

职业性危害因素所致职业危害的性质和强度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量又与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有关,浓度(强度)越高(强),接触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及传染性病原体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扩展资料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性有害因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9e6f71
2019-07-19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劳动中遇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

1、 接触机会:劳动者只有到环境恶劣的作业现场中去,接触有害物质,才能生产职业性损伤。

2、 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量又与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有关,浓度(强度)越高(强),接触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3、 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的途径(从呼吸道、皮肤还是其他途径进入),是低浓度、长期、慢性接触还是高浓度、短期、急性接触,是否事故性接触等。

此外,还与接触者的年龄、性别、个体遗传因素(如缺乏某些生物酶),有无职业禁忌症、营养缺乏症,个人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烟酒嗜好,以及是否遵守卫生安全操作规程,坚持配戴防护用品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扩展资料

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有关生活方式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完善,作业制度不合理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工作节奏的变动,换班及夜班工作

4、吸烟及过量饮酒

5、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务工

6、缺乏体育锻炼

7、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观念

8、违反安全操作规范和忽视自我保健

9、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10、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11、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性有害因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禾鸟heniao
2019-06-18 · TA获得超过4.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万
采纳率:59%
帮助的人:723万
展开全部

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危害因素的本身理化性能。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职业危害因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或职业环境中所特有的危险性,潜在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包括两个方面: 

①职业意外事故。即在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一种不可预期的偶发事故。

②职业病。即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职业病与职业危害因素有直接联系,并且具有因果关系和某些规律性。

扩展资料

造成职业性危害的生产环境因素:

1、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性有害因素

百度百科-职业危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用户名LJSjust
推荐于2019-10-19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8601
展开全部

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危害因素的本身理化性能。

《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患病者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一定都是职业病,职业病有其特定的范围,既国家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及传染性病原体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