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什么觉得亲戚不再像以前那样亲了?
上次三国系列开篇即讲了宦官为祸,那么东汉末年除了宦官扰乱朝政,还有其他人吗?这是肯定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想想宦官本来是没有家室的人,即便是长期接触最高权利,如果没有自身立场的确定,也很难生出什么野心。这个激起宦官群体自身身份意识不外乎外朝大臣及皇帝的亲属,当然根本原因还在于皇帝本人,我们都知道皇帝是自称寡人的,这就意味着大家虽然是皇帝的亲戚,但是皇帝还是跟你们有很大的距离感,虽然国家大事要大家帮忙处理,但是还是要去防范大家,当然这是针对于皇帝的国而说的。皇帝回到内宫就不会真把自己当成寡人,大多皇帝还是很信任身边的太监的,因为太监本是无根无家的人,又加上身份的低微,就容易驾驭的多,当然也有皇帝信任后妃的,像汉高祖刘邦就信任吕雉,唐高宗就信任武媚娘,宋真宗就信任刘娥,总体来说还是太监被信任的多,后妃虽然是皇帝的人,但是她们还是有娘家人的,难免生出异心,皇帝信任太监后妃无非就是想对抗外朝大臣和皇帝的亲戚们,而后妃其实也带有外戚属性。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外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了解为什么现代的亲戚不那么亲了。
首先我们要说一下外戚这个词的来源,在古代对于亲戚这个词的定义是很严格的,在一个家庭中,除了男方的直系亲属外,其他的都不能称之为亲戚,不像现在男女双方的亲属都在亲戚这个范畴里,古代为了方便称呼女方一系的亲属就把她们称作外戚,这是相较于男方亲属而称呼的。我们大家都知道东汉中期开始皇帝登基的时候大多都很小,这就为外戚干政提供了机会,像著名的大外戚梁冀就被写到历史书里了,后来这个梁冀就是被后来那个昏庸的汉桓帝借宦官之手除掉的,所以桓灵两朝太监都很得宠。到了灵帝驾崩后,灵帝的太子也很小,这时候何国舅就可能成为梁冀那样的大外戚,宦官们在桓灵两朝早享受了权力带来的好处,这时候怎么可能把权力拱手让出呢,再加上自梁冀以后确立的宦官与外戚的对立关系,跟让宦官们无法让出权力,但是一旦皇子辨登基那么何国舅的地位就没法动摇,宦官们就设计哄骗何进进宫,想在宫里结果了何进,这样宦官们就敢行废立的事。这里补充说一下上次说到灵帝死前留下的一个问题,灵帝生前宠爱王美人所以就想废辨立协,但是由于大臣们强烈反对,就没有做成,但这却成为宦官们盘算的基础,他们想借这个事说皇帝临死前口谕立协为皇帝,但是他们要行这件事,就要确保无人能够反对。何进这个人就恰恰是挡在他们前面的一道坎,何进是国舅那就是贵族行列,十常侍是宦官,那是下等人,怎么能跟何进比呢,虽然蹇促是八校尉之首,但那只是京城中禁军部分,何况其他七校尉未必就真听蹇促的,比如曹操袁术你很难相信他们会听蹇促的,而何进却是正牌大将军,按理说全国军队都归何进管,所以无论是实力还是威望,何进都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鸿门宴这种事早都成了家喻户晓的事,何进这时候怎么会自投罗网呢!宦官们就只能任凭皇帝辨也就是少帝登基了。
本来这个事到这也就结束了,但是少帝登基后何进就扬言要杀尽所有宦官。这下蹇促他们就怕了,每天在太后面前吹风,让大将军饶了他们,时间久了太后就心软了,就让何进放过他们。何进怎么都不肯放过蹇促等人,本来他可以先换了宫禁人员,然后直接抓捕蹇促等人,但是何进这时候却下了一步臭棋,他下令让西凉兵进京勤王,本来是想吓吓太后的,结果却打草惊蛇了,袁术等人赶到宫门准备换戍的时候,宫门早已经关闭,这时候就只能强攻皇宫,宦官们打不过就带着少帝逃跑,虽然最后宦官被诛杀,但是西凉兵在得到大将军命令的情况下毫无阻碍的就来到了京城,我们都知道西凉兵的首领董卓是个野心很大的人,所以西凉兵到了京城就占着不走了,何进被杀少帝被废,董卓立皇子协做了皇帝,三国就此开始了。
其实对于亲戚或外戚的防范早就有了,秦始皇废封建建郡县就是这个意思。汉高祖虽然恢复了一部分封建但是封国的政权是被剥夺的,七国之乱后各地王侯也就不成气候了,但是一旦国内生变或是朝中生乱,这些皇帝的亲戚及外戚们任然占据重要地位,即便平时他们也是参与政治的重要人物。所以说那时候即便大家已经认识到外戚的危害,但是却没有人对外戚这一套制度产生过怀疑,总觉得是人不好,不是制度的问题。这其实是跟当时的经济文化相关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小农经济,一个是家文化。古代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很单一的,基本上就是农业生产,生产单位就是以家庭为单位,这样就形成了小农经济和家文化。因为生产是在家庭内部完成的,所以大家就不会和外界有太多的接触,一切都依靠于家庭,就不会有过多的社会关系,长此以往大家自然就觉得亲戚就是最亲的最值得信赖的人,这个对皇帝来说也一样,所以每每遇到事情还是信任自己的亲戚们。现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大家就不局限于一个家庭了,外出求学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有了更多的人际关系,也跟其他人有更多的利益关系,反而亲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了,所以看起来就显得不亲了,这样是不是就是说现在人就很功利主义呢,其实不是的,那时候家庭内部就存在着利益关系,因为那时候家庭是一个人的生命所系,大家就不得不忠于自己的家庭,亲戚之间看起来就亲的多,像一些读书人就不同了,他们的同年和师生关系可能是重于家庭关系的,因为他们算是当时社会关系比较复杂的一群人了。由此观之亲戚之间不亲,实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必然结果。
以前走亲戚,去了热情招待,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招待你!
并不是对你有所求,基本上是出于亲情,当然也分人对待,但总体上是好的!
可能是当时的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稍远点的亲戚之间很少见面,过年过节见了肯定很亲!
现在的亲戚虚情假意,对亲情看的很淡,主要是看人有没有利价值,非常的势利!
看你混的好,跪舔,看你混的一般,显摆,看你混的惨,白眼!
可能是现代人比较现实吧,反正和以前的亲戚关系不能比!
现在的亲戚是分三六九等的,钱越多的亲戚越亲,钱少的,血缘关系近,反而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