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编译七君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bernation#/media/File:Eptesicusnilssoniihibernating.JPG
如果你曾经观察过冬天的大自然,你会发现冬天的大自然特别安静。小鸟、小松鼠等动物都不见了。湖里的鱼也看不见了,乌龟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这些动物都去哪儿了呢?
如果你开动一下脑筋,你就会知道,它们肯定是嫌弃冬天太冷了。毕竟动物们没有钱买衣服,也没有装着暖气的屋子呀。它们只有靠自己的皮毛还有简陋的巢穴才能取暖。那么,这些动物到底是走了,还是躲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了呢?其实动物们也有各种各样的过冬方法。
宠物猫咪和人住在一起,在天冷的时候会蜷成一团。南极的企鹅会扎堆,聚在一起靠集体的温度取暖。许多候鸟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
有一些动物却不想搬家。它们过冬的妙招就是冬眠。熊、臭鼬、蝙蝠、青蛙、火蜥蜴等动物就是靠冬眠度过难关。那么什么是冬眠呢?冬眠有点像睡觉,不过这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睡觉,和动物平时的睡觉不一样。冬眠的时候,动物通常不吃不喝,把整个冬天一睡而过。你很难叫醒一个冬眠的动物。
冬眠的动物的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冬眠的动物的心跳会变得很慢。许多动物在冬眠的时候什么也不吃,连厕所也不上。比如,冬眠中的灰熊每天就醒来15分钟。它们醒来后就是伸伸懒腰,把床拍一拍,然后又继续倒头大睡。
许多熊在冬眠前会花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秋天,当你背上小书包开学的时候,许多要动物就开始准备储存食物了。有些动物把食物装到树干或是地里,有些把食物吃到肚子里,变成脂肪储存在身上。
当这些动物储存了足够的脂肪,它们就能安心地冬眠了。它们就是靠这些脂肪过冬。动物在冬眠前后的体重变化,也让科学家们十分好奇。因为这些动物每年都会规律地长胖然后再瘦下来,身体健康却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如果能够了解它们保持健康的秘诀,或许就可以治疗人类的肥胖症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熊都会冬眠。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在冬天会迁徙到温暖的地方继续每日的作息。
有些熊的冬眠时间非常长,比如北极熊。北极熊可以冬眠8个月。它们在冬眠前会找一个洞穴,并且在皮毛下面储存厚厚的脂肪,以抵御北极寒冷的冬天。
那么有人问了,学生们有寒假也有暑假,那么动物们有了冬眠,是不是也有夏眠呢?的确有些动物受不了酷热的夏天,选择夏眠。不过夏眠之前,它们要做的不是储存大量的食物和脂肪,而是要储存足够多的水,而且要找一个阴凉的地方避暑。
原来动物们也有“寒假”和“暑假”呀!
2011-03-26
为此,科学家进行过长期的探索。
夏天,科学家从人工条件下进行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乱跳的黄鼠静脉里,结果,它像被麻醉一样,很快进入昏睡的冬眠状态。
看来,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一种能诱发冬眠的物质。实验还表明,冬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其血液诱发冬眠的作用越强烈。
那么,这种诱发冬眠物质是什么呢?
据研究,这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颗粒状物质,有时这种物质也会粘附到红细胞,因而使红细胞也有了诱发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对外来物质总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动物例外。科学家抽出冬眠旱獭的血清,注射到黄鼠的血液中,黄鼠不但不产生排斥反应,反而呼呼入睡,进入冬眠了。
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又带来了新的信息,在动物的血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与冬眠物质相对抗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血液中达到一定量时,就使冬眠的动物苏醒过来。
这样看来,动物何时开始冬眠,不仅取决于诱发物质,而且也取决于诱发物质和抗诱发物质比例的变化。科学家判断冬眠的动物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制造”诱发物质。抗诱发物质可能是在进入冬眠后开始产生的,并且其产量是沿直线上升,直到春暖花开才逐渐减少。当抗诱发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足以控制诱发物质的时候,动物才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
至今,人们仍然未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探索还在进行,科学家认识到,研究动物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在航天与医学上有重大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