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汉朝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 我来答
娱乐我知晓哟

2019-04-05 · 专注各种娱乐,欢迎一起探讨
娱乐我知晓哟
采纳数:1346 获赞数:100027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

2、吕后专权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病逝.经过吕后和张良的辅佐,五月,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吕后被尊为太后。

吕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早在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时,使用奸计将汉朝开国元勋韩信杀死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她看见儿子刘盈即位,觉得有机可乘,渐露专权野心。

3、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是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本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处死,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诸吕之乱的结束实际上迎来了后来西汉的文景之治这一稳定时期。而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4、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5、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汉之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后专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吕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景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国之乱

戊芮雅m6
2021-04-29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1、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

2、吕后专权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病逝.经过吕后和张良的辅佐,五月,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吕后被尊为太后。

吕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早在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时,使用奸计将汉朝开国元勋韩信杀死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她看见儿子刘盈即位,觉得有机可乘,渐露专权野心。

3、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是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本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处死,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诸吕之乱的结束实际上迎来了后来西汉的文景之治这一稳定时期。而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4、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5、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rj_0
推荐于2019-08-30 · TA获得超过917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万
展开全部

西汉:(-202—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汉武帝

(1)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

(2)沿用(承袭)秦制,郡、分封王侯(同姓子弟和功臣)——“七国之乱”。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减轻徭役、兵役,重农抑商;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4)推恩令削弱王侯封地与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对百官的监管,加强皇权。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办官学;重用儒生,直接做官或培养为后备官僚。

(6)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汉初“和亲”换取北边安宁,汉武帝武力反击,基本解除北部边患。“互市”。

东汉(25-221)光武帝刘秀。

(1)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光武中兴”。

(2)中期以后,宦官与外戚专权;末年,豪强割据,名存实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松龟鹤
2018-03-23 · TA获得超过9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西汉:(-202—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汉武帝
(1)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
(2)沿用(承袭)秦制,郡、分封王侯(同姓子弟和功臣)——“七国之乱”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减轻徭役、兵役,重农抑商;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4)推恩令削弱王侯封地与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对百官的监管,加强皇权。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办官学;重用儒生,直接做官或培养为后备官僚。
(6)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汉初“和亲”换取北边安宁,汉武帝武力反击,基本解除北部边患。“互市”(P85)
(7)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目的、历史意义(结果和作用有三点):A (了解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汉朝与西域各国从此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日趋频繁;B -60,设置西域都护府,从此西域(新疆)正式归入西汉版图。C 开通了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西域:玉门关、阳关,西域≥新疆
(8)经营南方:浙、福建、两广和西南(少数民族)

东汉(25-221)光武帝刘秀
(1)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光武中兴”
(2)中期以后,宦官与外戚专权;末年,豪强割据,名存实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松龟鹤
2018-01-31 · TA获得超过9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西汉:(-202—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汉武帝
(1)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
(2)沿用(承袭)秦制,郡、分封王侯(同姓子弟和功臣)——“七国之乱”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减轻徭役、兵役,重农抑商;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4)推恩令削弱王侯封地与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对百官的监管,加强皇权。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办官学;重用儒生,直接做官或培养为后备官僚。
(6)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汉初“和亲”换取北边安宁,汉武帝武力反击,基本解除北部边患。“互市”(P85)
(7)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目的、历史意义(结果和作用有三点):A (了解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汉朝与西域各国从此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日趋频繁;B -60,设置西域都护府,从此西域(新疆)正式归入西汉版图。C 开通了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西域:玉门关、阳关,西域≥新疆
(8)经营南方:浙、福建、两广和西南(少数民族)

东汉(25-221)光武帝刘秀
(1)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光武中兴”
(2)中期以后,宦官与外戚专权;末年,豪强割据,名存实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