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为何要偷袭珍珠港对美作战,而不是选择与德国夹攻苏联?
日本当时对美作战主要是为了获取资源,打通南下通道,可是苏联的资源也足够解决日本的资源难题;网上还有人说日本当时不敢打苏联,可是当时美国军事力量不比苏联弱啊,既然日本敢于选...
日本当时对美作战主要是为了获取资源,打通南下通道,可是苏联的资源也足够解决日本的资源难题;网上还有人说日本当时不敢打苏联,可是当时美国军事力量不比苏联弱啊,既然日本敢于选择偷袭珍珠港,那么也绝对敢攻打苏联,何况如果当时和德国夹攻苏联,胜算更大,更能是两个同盟国连接在一起,这样不是更有利吗。而且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而攻打苏联,那么美国可能也不会那么早卷入战争对日宣战,日本的机会应该更多,请明白这段历史的人详解。注:回答请不要说那些感情用事,或者自我想当然的无用的答案,请用真实的史实说明
展开
18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0月,日本组成东条英机内阁,完成法西斯体制。12月7日凌晨,日本以航空母舰编队向位于夏威夷群岛中心瓦胡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日军以极小的代价,炸沉美国战列舰4艘,重创1艘,炸伤3艘,其他大型舰船10余艘,击毁飞机260余架,美国太平洋舰队除3艘未停泊在港内的航空母舰免遭攻击外,几乎全军覆没。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11日,德国、意大利对美宣战。
1941年12月7日(东京时间12月8日),6艘日本航母组成的特遣舰队对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的珍珠港基地发动了一场凶猛的空袭,使美军损失惨重。由此,美国正式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偷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
自从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以来,美日关系逐渐恶化。到1940年,由于受德国席卷中、西欧的刺激,加上对华战争一时难以取得决定性战果,国内对战略物资(尤其是石油)的需求又日渐迫切,日本决定加大向东南亚扩张的进度,从而引起了美方的极度不安。1947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即使冒与英、美开战的危险,也绝不放弃南进。
1939年8月底,山本五十六升任联合舰队司令。他认为,如果开战,应该首先利用航母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先发制人的突袭,使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实力暂时瘫痪一年到一年半,日军则趁机横扫太平洋,夺取所需物资,并且迫使美方承认日本在太平洋的既得利益。
1941年1月7日,山本正式向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提出攻击珍珠港的设想。8月,由于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并对其实行禁运,日本的石油储量已经不能支持到4个月后夺取南洋的油田。为此,日本海军司令部宣布准备进行战争,同时联合舰队的海军轰炸机开始利用地形、水深类似珍珠港的鹿儿岛进行空袭珍珠港的模拟训练。
9月16-17日,日本海军司令部举行了夏威夷作战沙盘推演,在假定11月16日开战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是:将击沉美军4艘航母、6般巡洋舰和180架飞机,日军也将损失2艘航母和127架飞机。尽管当时的海军部怀疑己方具有发动远洋突袭的能力,但由于联合舰队司令部坚持发动攻击,且山本甚至以辞职相威胁,海军部被迫同意了代号为“攀登新高山”的作战计划。
美国在夏威夷地区的兵力部署
当时美国海军在珍珠港的最高指挥官是1941年2月上任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金默尔上将。海军在夏威夷的航空兵力除了由海尔塞中将率领的航母部队外,岛上还有贝林格少将的第二巡洋舰队,配备PBY“卡达利那”水上飞机。
美国陆军在夏威夷的最高指挥官是萧特中将,萧特曾追随潘兴将军赴墨西哥与法国作战,成绩斐然。美国陆军在夏威夷的航空兵力是“夏威夷航空军”,主要包含第18轰炸联队和第14驱逐联队。到12月7日时,夏威夷航空军已经扩编至754名军官和6706名士兵,但是部队战备水平却很不理想。按照编制,其战斗机的主力是87架“寇蒂斯”P-40飞机,但12月7日时实际只有52架飞机;另外编制上还有39架老式的P-36和14架老式的P-26,但实际在编的分别只有20架和10架。轰炸机方面,主力是32架已经老掉牙的“道格拉斯”B-18,只有20架能飞;性能较好的波音B-17飞机有12架,其中能够飞行的为6架,另外还有12架“道格拉斯”A-20轻型轰炸机,只有5架可飞。
总之,在12月7日,陆军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只有11架轰炸机和52架战斗机。另外,海军陆战队在欧胡岛有11架F-4F“野猫”战斗机、24架“无畏”俯冲轰炸机、8架“拥护者”侦察机;海军有71架PBY巡逻机。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准备
1941年11月,参加“攀登新高山”行动的日本舰队陆续开往北方,停泊在择捉岛的军冠湾待命。26日,舰队起锚东行,12月1日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当天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美、英、荷开战。下午17:30,山本向联合舰队各部队发出在东京时间12月8日实施“攀登新高山”行动的命令。
日本的主力是南云忠一中将率领的第一航空舰队,其麾下包括6艘航母:“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号。护航舰队包括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7艘运输舰和3艘潜艇,此外还由潜艇拖带了5艘两人座的袖珍潜艇。
攻击珍珠港的飞机共有三种:三菱A6M零式战斗机,这是当时全世界性能最好的战机。作为攻击主力的是D3A99式俯冲轰炸机和B5N 97式舰载攻击机,前者装备有500磅以上的炸弹和3艇7.7毫米机枪,后者可进行水平攻击和发射鱼雷。日本的6艘航母上共有378架飞机,每组飞机乘员都至少经过50次的严格训练,非常熟悉美方的舰船特征。
东京时间12月7日,日本舰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加油,之后军辅船脱离舰队,舰队航速增加到25节。当天,日本舰队接到夏威夷方面传来的情报,得知珍珠港内有太平洋舰队的全部8艘战列舰,但没有航母。这使得日方颇为失望,因为舰母是预定的第一攻击目标,战列舰是第二目标,港口设施排在第三位。
未被美军重视的偷袭预兆
美国虽然已意识到与日本的开战不可避免,但美军错误地认为,日军如果动手,优先的目标将是菲律宾,因此没有重视加强珍珠港的防御。
实际上,美方也不是完全没有发现日军将偷袭珍珠港的迹象。1941年1月27日,在山本提出偷袭珍珠港计划20天后,美国驻日大使就报告说东京有对珍珠港发动奇袭的议论,但美军对此没有相信。
为避免“偷袭”和“不宣而战”的恶名,日本计划在对珍珠港发动空袭前半小时向美国递交最后通牒。在美国时间7日早晨,日本政府发给驻美使馆的密电被美方破译,其中虽未指出战争将在何时何地爆发,但开战意图已非常明显。这份破译的电报引起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注意,他建议海军作战长斯塔克海军上将向太平洋地区的海军舰队发出警告,并亲自草拟了一份致夏威夷、菲律宾、巴拿马、旧金山等地驻军指挥官的电文,指出日方已在销毁密件,并将提交最后通谍。斯塔克建议用海军无线电报发出,马歇尔却决定由陆军传送。但费解的是,密电最后却被转到民营电信局,传到檀香山后再由一位信差骑车送往陆军司令部,这位信差带着尚未解密的电报走到半路,空袭就已经开始了。
在珍珠港附近,美国舰队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日本方面准备了5艘两人座小型潜艇,准备潜入珍珠港发动偷袭,但在东京时间7日凌晨3时55分就已被美国海军发现,6时51分美国驱逐舰“华德”号击沉了其中一艘,9分钟后巡逻机又击沉了另外一艘,但发现微型潜艇的报告传到太平洋舰队后却没有回复,港内各舰仍然未挂起防鱼雷网,也没有升起防空阻塞气球。夏威夷群岛上的陆军阿巴纳角雷达站也发现有大批飞机从北面飞来,却认为是由美国加州调往菲律宾加强防务的B-17轰炸机。
偷袭珍珠港经过
东京时间12月8日01时30分,第一架飞机从日本“赤城”号航母上起飞。第一波攻击共出动了189架飞机,由洲田美津雄担任领队,包括50架担任水平轰炸任务的97式舰载攻击机、40架携带鱼雷的91式飞机、54架99式俯冲轰炸机、45架零式战斗机。除6架在起飞时发生故障外,其他183架在15分钟内顺利从6艘航母上起飞。起飞30分钟后太阳升起,机群关掉航行灯,直飞珍珠港。
洲田美津雄最关心的是如何一分不差地在03时30分,也就是在日本向美国递交最后通谍后半小时,投下第一枚炸弹。机队飞行一个半小时后,洲田接到水上侦察机的报告,得知了珍珠港内美舰的停泊方式和气象信息。不久,机队飞抵欧胡岛北端的卡胡库角。按照原定的计划,此时将由洲田发信号决定采取“突袭”还是“强攻”:如果美方毫无警觉就采取突袭,由破坏力最大(本身风险也最大)的鱼雷机先上场,降至离水面10米处低飞投雷;如果对方已有准备,就采取强攻,由俯冲轰炸机队压制地面的飞机和防空炮火,其他部队再开展行动。攻击方式根据信号弹的数量判断,一枚信号弹代表突袭,两枚代表强攻。
日本机队通过卡胡角后,发现珍珠港内完全没有警戒动静。03时09分,洲田射出一枚信号弹,决定突袭。各机队开始展开战斗队形,鱼雷机队下降。俯冲轰炸机向预定的4000英尺俯冲点爬升。但是护航的零式战斗机队却毫无反应,洲田只好再对他们发射了一枚信号弹,结果却误使俯冲轰炸机队以为是“强攻”信号,还未爬到预定高度就开始俯冲。洲田不得已于03时19分对母舰发出了全军开始攻击的报文,比预定时间提早了5分钟,03时25分,第一枚炸弹被投下。
在第一波攻击下,美国各机场损失惨重,密集停放的机群和机场设施都被炸成一片火海,只有少部分飞机在大火和浓烟的掩护下逃过一劫。
随后上场的鱼雷机以低飞姿态进入,攻击了“俄克拉荷马”、“西弗吉尼亚”、“加利福尼亚”和“犹他”号战列舰。随后洲田亲自带队的水平轰炸机上场,以重型穿甲弹发动攻击,击中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弹药库,随即引发大爆炸。第一波攻击过后一小时,第二波170架飞机飞到,同样成功地完成任务并返航。
在这次袭击中,美军在珍珠港内的8艘战列舰全部中弹,其中4艘沉没,另外还沉没了3艘驱逐舰和4艘小型舰艇。3艘巡洋舰和1艘水上飞机修理舰遭受重伤。飞机被毁188架,死伤3435人。日本方面只损失29架飞机,阵亡55人。日本的5艘袖珍潜艇无一生还,10名艇员中9名战死,1人被俘。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一些败笔
日军虽然偷袭珍珠港获得全胜,但明显地存在两大败笔,一是空袭草草收场,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洲田美津雄一直等到攻击结束并确认战果后才最后返回,他向南云忠一报告说,预计美军战列舰被击沉4艘,重创4艘,6个月内无法恢复战斗力;欧胡岛上的机场因大火而无法准确判断战况,但从3个小时内未发现美机升空,推测所剩无几。洲田在报告中指出,敌舰虽被击沉,但因位于浅水港湾内,很容易打捞和修理,所以应该紧接着对珍珠港内的军工厂、港口设施和贮油设施进行轰炸。但南云忠一却下令舰队返航。
港内的美舰虽然在轰炸中无一幸免,但经过抢修之后,除了老旧的“犹他”号和倾覆的“俄克拉荷马”号、发生大爆炸的“亚利桑纳”号外,其他舰只陆续修复;受损的飞机也有80%得以重上蓝天。另外,油库未被破坏,再加上航母都在外,没有遭受损失,为美太平洋舰队迅速恢复战斗力提供了条件。
另一个更大的遗憾是留下了“偷袭”的恶名。日本原定要在空袭前半小时递交最后通谍,却因译电的延误而拖延,等交到美国国务卿手中时,比预定时间晚了80分钟。日本原想借时间差来规避“不宣而战”,但最后还是背上了偷袭的恶名。这使得山本五十六直到1943年战死时,还一直耿耿于怀。
------------wmj007整理------------------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正原因
人们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众说纷纭。从战后所发现的资料表明,珍珠港事件其实是一场能源战,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日本因为美国对其实施石油禁运而采取的极端措施。
美国希望通过卡住能源供给来遏制日本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因此成为其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
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已经进行了四年战争,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显然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威胁,然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也使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左右为难,孤立主义分子认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战争威胁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侵略国家实行经济制裁。而且,在英国政府以及美国国会的压力下,罗斯福总统被建议不能在太平洋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以免今后无法向盟国提供援助,而且这也会导致公众注意力转移,无暇顾及希特勒的侵略计划。
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这正好给罗斯福总统找到了一个报复日本在亚洲肆意扩张的借口。当日军于1940年9月开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时,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实行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声称这些物资只能出口到英国和其他西半球国家。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在思索,并开始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日本军方,尤其是军队高层,自从在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对外交政策施加了很多恶劣影响。同时,军队高层也是支持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主要力量,他们主张延长在中国的战争,并进一步向亚洲南部进军,从而实现其能源自给的帝国梦想。1940年夏天,公爵近卫文磨担任日本首相。近卫内阁一方面默认军方在亚洲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又致力于与美国达成和解。然而,近卫内阁授权军方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基地,并与德、意签署三国盟约,这使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赫尔无法在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
1940年冬季,英国跨大西洋能源供给线遭到德国潜水艇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因此越发关注事态发展。1941年4月,德国攻占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并在克里特岛和北非重创英军。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下令延长美国在大西洋的中立区,并将巡航线进一步向东延伸,以防止希特勒进攻。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进一步增强该地区潜艇追踪和护航的力度,并调遣太平洋舰队增援大西洋舰队,美国因此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华盛顿因此将支援英国置于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东京方面的政策这时也开始左右摇摆。近卫内阁派亲美的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向华盛顿提出一些新的谈判要点,国务卿赫尔同意探讨这些计划,然而经过50次秘密会晤,最终仍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美国拒绝就细节展开进一步探讨,他们提出谈判只有在日本同意“四项原则”的条件下才能继续进行。日本则认为这四项原则无疑是美国在谈判方面所设置的障碍,谈判因此陷入僵局。
石油储备的下降迫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了令世人震惊的《日苏中立条约》,6月,德国开始攻打苏联。这些事态的发展最终促使日本军方高层确信他们不会与苏联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区发生正面冲突。美国开始停止从东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政府则开始进行秘密会谈,日本军方高层与近卫首相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向日本天皇提议向亚洲南部继续扩张,因为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天皇对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和香港地区的计划开始实施,同时日本还开始着手准备与美国、英国和荷兰交战。但是具体的期限并没有定下来,与美国的谈判仍在继续。
7月24日,在法国维希政府勉强同意之下,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的关键要塞。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英国和荷兰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历史文件并没有说明罗斯福总统对于做出该项决定所蕴涵的内在意义。从罗斯福总统幕僚的备忘录来看,总统只是试图通过石油许可证贸易作为外交手段,以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然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则已经使得日本无法像以前那样支付石油美元。总之,这对于美国政府强硬派而言无疑是一场胜利,他们一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本做出让步。
在如此政治环境之下,日本因此只能动用其石油储备。历史学家赫伯特·菲思曾经这样写道:“日本没有任何途径获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给。石油储备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对于美军而言,罗斯福总统在这个时机做出的决策无疑是种失败。美国海军一直在强调美军在太平洋的劣势,相对于拥有10艘航空母舰的日本海军而言,美国航母只有区区3艘。而且美国海军一直敦促美国应该拖延与日本交战的时间,因为菲律宾军事基地的空军和地面部队力量尚未得到加强。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也一直向华盛顿发出警告,如果将日本逼入死胡同,日军将会做出没有任何暗示的猛烈还击,因为这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然而罗斯福总统依然坚持认为,尽管有些冒险,但这不会给美国带来严重后果。他的幕僚看似一致的看法更加促使总统认为战争依然十分遥远。即便日本攻打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也丝毫不会影响美国本土安全。
美国对日本实施财产冻结和石油禁运使日本大为震惊。战后出版的一些历史记录表明,日本当时已经陷入绝望。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9月份提前召开的御前会议将战争提到议事日程上,10月近卫内阁倒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内阁首相。11月5日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促使犹豫不决的日本天皇对美宣战,除非在谈判最后一分钟取得外交解决的途径。
美国割断了日本的能源供给线,使得日本法西斯狗急跳墙,孤注一掷
日本在谈判中佯装做出让步,表示同意立刻从印度支那撤军,然而日本一刻也没有放弃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战略,因此美日谈判举步维艰,然而与美国不断延期的谈判正好帮助日军部署完兵力。11月26日,日本又在印度支那攻占了一些地方,国务卿赫尔对此极为愤怒,在谈判中要求日军完全从中国撤出。
而罗斯福总统与其幕僚则一直通过截取日军无线电信号,关注日军的一举一动。但他们并不知道日军将会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行动。更糟糕的是,美国始终无法破译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密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争灾难,演绎了一场人间悲剧。对于美国而言,不幸中万幸的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在日军偷袭的当天正好不在港内。然而对于日本而言,偷袭珍珠港最终表明是一场更大的失败,它正好给主战的罗斯福总统找到了对日宣战的最好借口,他再也不用说服国会以保护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名义向日本宣战,而本来对参战与否犹豫不决的美国人民也立即团结一致加入抗日行列.
1941年10月,日本组成东条英机内阁,完成法西斯体制。12月7日凌晨,日本以航空母舰编队向位于夏威夷群岛中心瓦胡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日军以极小的代价,炸沉美国战列舰4艘,重创1艘,炸伤3艘,其他大型舰船10余艘,击毁飞机260余架,美国太平洋舰队除3艘未停泊在港内的航空母舰免遭攻击外,几乎全军覆没。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11日,德国、意大利对美宣战。
1941年12月7日(东京时间12月8日),6艘日本航母组成的特遣舰队对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的珍珠港基地发动了一场凶猛的空袭,使美军损失惨重。由此,美国正式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偷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
自从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以来,美日关系逐渐恶化。到1940年,由于受德国席卷中、西欧的刺激,加上对华战争一时难以取得决定性战果,国内对战略物资(尤其是石油)的需求又日渐迫切,日本决定加大向东南亚扩张的进度,从而引起了美方的极度不安。1947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即使冒与英、美开战的危险,也绝不放弃南进。
1939年8月底,山本五十六升任联合舰队司令。他认为,如果开战,应该首先利用航母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先发制人的突袭,使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实力暂时瘫痪一年到一年半,日军则趁机横扫太平洋,夺取所需物资,并且迫使美方承认日本在太平洋的既得利益。
1941年1月7日,山本正式向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提出攻击珍珠港的设想。8月,由于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并对其实行禁运,日本的石油储量已经不能支持到4个月后夺取南洋的油田。为此,日本海军司令部宣布准备进行战争,同时联合舰队的海军轰炸机开始利用地形、水深类似珍珠港的鹿儿岛进行空袭珍珠港的模拟训练。
9月16-17日,日本海军司令部举行了夏威夷作战沙盘推演,在假定11月16日开战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是:将击沉美军4艘航母、6般巡洋舰和180架飞机,日军也将损失2艘航母和127架飞机。尽管当时的海军部怀疑己方具有发动远洋突袭的能力,但由于联合舰队司令部坚持发动攻击,且山本甚至以辞职相威胁,海军部被迫同意了代号为“攀登新高山”的作战计划。
美国在夏威夷地区的兵力部署
当时美国海军在珍珠港的最高指挥官是1941年2月上任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金默尔上将。海军在夏威夷的航空兵力除了由海尔塞中将率领的航母部队外,岛上还有贝林格少将的第二巡洋舰队,配备PBY“卡达利那”水上飞机。
美国陆军在夏威夷的最高指挥官是萧特中将,萧特曾追随潘兴将军赴墨西哥与法国作战,成绩斐然。美国陆军在夏威夷的航空兵力是“夏威夷航空军”,主要包含第18轰炸联队和第14驱逐联队。到12月7日时,夏威夷航空军已经扩编至754名军官和6706名士兵,但是部队战备水平却很不理想。按照编制,其战斗机的主力是87架“寇蒂斯”P-40飞机,但12月7日时实际只有52架飞机;另外编制上还有39架老式的P-36和14架老式的P-26,但实际在编的分别只有20架和10架。轰炸机方面,主力是32架已经老掉牙的“道格拉斯”B-18,只有20架能飞;性能较好的波音B-17飞机有12架,其中能够飞行的为6架,另外还有12架“道格拉斯”A-20轻型轰炸机,只有5架可飞。
总之,在12月7日,陆军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只有11架轰炸机和52架战斗机。另外,海军陆战队在欧胡岛有11架F-4F“野猫”战斗机、24架“无畏”俯冲轰炸机、8架“拥护者”侦察机;海军有71架PBY巡逻机。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准备
1941年11月,参加“攀登新高山”行动的日本舰队陆续开往北方,停泊在择捉岛的军冠湾待命。26日,舰队起锚东行,12月1日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当天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美、英、荷开战。下午17:30,山本向联合舰队各部队发出在东京时间12月8日实施“攀登新高山”行动的命令。
日本的主力是南云忠一中将率领的第一航空舰队,其麾下包括6艘航母:“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号。护航舰队包括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7艘运输舰和3艘潜艇,此外还由潜艇拖带了5艘两人座的袖珍潜艇。
攻击珍珠港的飞机共有三种:三菱A6M零式战斗机,这是当时全世界性能最好的战机。作为攻击主力的是D3A99式俯冲轰炸机和B5N 97式舰载攻击机,前者装备有500磅以上的炸弹和3艇7.7毫米机枪,后者可进行水平攻击和发射鱼雷。日本的6艘航母上共有378架飞机,每组飞机乘员都至少经过50次的严格训练,非常熟悉美方的舰船特征。
东京时间12月7日,日本舰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加油,之后军辅船脱离舰队,舰队航速增加到25节。当天,日本舰队接到夏威夷方面传来的情报,得知珍珠港内有太平洋舰队的全部8艘战列舰,但没有航母。这使得日方颇为失望,因为舰母是预定的第一攻击目标,战列舰是第二目标,港口设施排在第三位。
未被美军重视的偷袭预兆
美国虽然已意识到与日本的开战不可避免,但美军错误地认为,日军如果动手,优先的目标将是菲律宾,因此没有重视加强珍珠港的防御。
实际上,美方也不是完全没有发现日军将偷袭珍珠港的迹象。1941年1月27日,在山本提出偷袭珍珠港计划20天后,美国驻日大使就报告说东京有对珍珠港发动奇袭的议论,但美军对此没有相信。
为避免“偷袭”和“不宣而战”的恶名,日本计划在对珍珠港发动空袭前半小时向美国递交最后通牒。在美国时间7日早晨,日本政府发给驻美使馆的密电被美方破译,其中虽未指出战争将在何时何地爆发,但开战意图已非常明显。这份破译的电报引起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注意,他建议海军作战长斯塔克海军上将向太平洋地区的海军舰队发出警告,并亲自草拟了一份致夏威夷、菲律宾、巴拿马、旧金山等地驻军指挥官的电文,指出日方已在销毁密件,并将提交最后通谍。斯塔克建议用海军无线电报发出,马歇尔却决定由陆军传送。但费解的是,密电最后却被转到民营电信局,传到檀香山后再由一位信差骑车送往陆军司令部,这位信差带着尚未解密的电报走到半路,空袭就已经开始了。
在珍珠港附近,美国舰队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日本方面准备了5艘两人座小型潜艇,准备潜入珍珠港发动偷袭,但在东京时间7日凌晨3时55分就已被美国海军发现,6时51分美国驱逐舰“华德”号击沉了其中一艘,9分钟后巡逻机又击沉了另外一艘,但发现微型潜艇的报告传到太平洋舰队后却没有回复,港内各舰仍然未挂起防鱼雷网,也没有升起防空阻塞气球。夏威夷群岛上的陆军阿巴纳角雷达站也发现有大批飞机从北面飞来,却认为是由美国加州调往菲律宾加强防务的B-17轰炸机。
偷袭珍珠港经过
东京时间12月8日01时30分,第一架飞机从日本“赤城”号航母上起飞。第一波攻击共出动了189架飞机,由洲田美津雄担任领队,包括50架担任水平轰炸任务的97式舰载攻击机、40架携带鱼雷的91式飞机、54架99式俯冲轰炸机、45架零式战斗机。除6架在起飞时发生故障外,其他183架在15分钟内顺利从6艘航母上起飞。起飞30分钟后太阳升起,机群关掉航行灯,直飞珍珠港。
洲田美津雄最关心的是如何一分不差地在03时30分,也就是在日本向美国递交最后通谍后半小时,投下第一枚炸弹。机队飞行一个半小时后,洲田接到水上侦察机的报告,得知了珍珠港内美舰的停泊方式和气象信息。不久,机队飞抵欧胡岛北端的卡胡库角。按照原定的计划,此时将由洲田发信号决定采取“突袭”还是“强攻”:如果美方毫无警觉就采取突袭,由破坏力最大(本身风险也最大)的鱼雷机先上场,降至离水面10米处低飞投雷;如果对方已有准备,就采取强攻,由俯冲轰炸机队压制地面的飞机和防空炮火,其他部队再开展行动。攻击方式根据信号弹的数量判断,一枚信号弹代表突袭,两枚代表强攻。
日本机队通过卡胡角后,发现珍珠港内完全没有警戒动静。03时09分,洲田射出一枚信号弹,决定突袭。各机队开始展开战斗队形,鱼雷机队下降。俯冲轰炸机向预定的4000英尺俯冲点爬升。但是护航的零式战斗机队却毫无反应,洲田只好再对他们发射了一枚信号弹,结果却误使俯冲轰炸机队以为是“强攻”信号,还未爬到预定高度就开始俯冲。洲田不得已于03时19分对母舰发出了全军开始攻击的报文,比预定时间提早了5分钟,03时25分,第一枚炸弹被投下。
在第一波攻击下,美国各机场损失惨重,密集停放的机群和机场设施都被炸成一片火海,只有少部分飞机在大火和浓烟的掩护下逃过一劫。
随后上场的鱼雷机以低飞姿态进入,攻击了“俄克拉荷马”、“西弗吉尼亚”、“加利福尼亚”和“犹他”号战列舰。随后洲田亲自带队的水平轰炸机上场,以重型穿甲弹发动攻击,击中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弹药库,随即引发大爆炸。第一波攻击过后一小时,第二波170架飞机飞到,同样成功地完成任务并返航。
在这次袭击中,美军在珍珠港内的8艘战列舰全部中弹,其中4艘沉没,另外还沉没了3艘驱逐舰和4艘小型舰艇。3艘巡洋舰和1艘水上飞机修理舰遭受重伤。飞机被毁188架,死伤3435人。日本方面只损失29架飞机,阵亡55人。日本的5艘袖珍潜艇无一生还,10名艇员中9名战死,1人被俘。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一些败笔
日军虽然偷袭珍珠港获得全胜,但明显地存在两大败笔,一是空袭草草收场,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洲田美津雄一直等到攻击结束并确认战果后才最后返回,他向南云忠一报告说,预计美军战列舰被击沉4艘,重创4艘,6个月内无法恢复战斗力;欧胡岛上的机场因大火而无法准确判断战况,但从3个小时内未发现美机升空,推测所剩无几。洲田在报告中指出,敌舰虽被击沉,但因位于浅水港湾内,很容易打捞和修理,所以应该紧接着对珍珠港内的军工厂、港口设施和贮油设施进行轰炸。但南云忠一却下令舰队返航。
港内的美舰虽然在轰炸中无一幸免,但经过抢修之后,除了老旧的“犹他”号和倾覆的“俄克拉荷马”号、发生大爆炸的“亚利桑纳”号外,其他舰只陆续修复;受损的飞机也有80%得以重上蓝天。另外,油库未被破坏,再加上航母都在外,没有遭受损失,为美太平洋舰队迅速恢复战斗力提供了条件。
另一个更大的遗憾是留下了“偷袭”的恶名。日本原定要在空袭前半小时递交最后通谍,却因译电的延误而拖延,等交到美国国务卿手中时,比预定时间晚了80分钟。日本原想借时间差来规避“不宣而战”,但最后还是背上了偷袭的恶名。这使得山本五十六直到1943年战死时,还一直耿耿于怀。
------------wmj007整理------------------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正原因
人们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众说纷纭。从战后所发现的资料表明,珍珠港事件其实是一场能源战,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日本因为美国对其实施石油禁运而采取的极端措施。
美国希望通过卡住能源供给来遏制日本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因此成为其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
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已经进行了四年战争,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显然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威胁,然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也使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左右为难,孤立主义分子认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战争威胁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侵略国家实行经济制裁。而且,在英国政府以及美国国会的压力下,罗斯福总统被建议不能在太平洋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以免今后无法向盟国提供援助,而且这也会导致公众注意力转移,无暇顾及希特勒的侵略计划。
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这正好给罗斯福总统找到了一个报复日本在亚洲肆意扩张的借口。当日军于1940年9月开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时,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实行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声称这些物资只能出口到英国和其他西半球国家。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在思索,并开始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日本军方,尤其是军队高层,自从在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对外交政策施加了很多恶劣影响。同时,军队高层也是支持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主要力量,他们主张延长在中国的战争,并进一步向亚洲南部进军,从而实现其能源自给的帝国梦想。1940年夏天,公爵近卫文磨担任日本首相。近卫内阁一方面默认军方在亚洲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又致力于与美国达成和解。然而,近卫内阁授权军方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基地,并与德、意签署三国盟约,这使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赫尔无法在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
1940年冬季,英国跨大西洋能源供给线遭到德国潜水艇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因此越发关注事态发展。1941年4月,德国攻占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并在克里特岛和北非重创英军。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下令延长美国在大西洋的中立区,并将巡航线进一步向东延伸,以防止希特勒进攻。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进一步增强该地区潜艇追踪和护航的力度,并调遣太平洋舰队增援大西洋舰队,美国因此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华盛顿因此将支援英国置于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东京方面的政策这时也开始左右摇摆。近卫内阁派亲美的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向华盛顿提出一些新的谈判要点,国务卿赫尔同意探讨这些计划,然而经过50次秘密会晤,最终仍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美国拒绝就细节展开进一步探讨,他们提出谈判只有在日本同意“四项原则”的条件下才能继续进行。日本则认为这四项原则无疑是美国在谈判方面所设置的障碍,谈判因此陷入僵局。
石油储备的下降迫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了令世人震惊的《日苏中立条约》,6月,德国开始攻打苏联。这些事态的发展最终促使日本军方高层确信他们不会与苏联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区发生正面冲突。美国开始停止从东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政府则开始进行秘密会谈,日本军方高层与近卫首相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向日本天皇提议向亚洲南部继续扩张,因为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天皇对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和香港地区的计划开始实施,同时日本还开始着手准备与美国、英国和荷兰交战。但是具体的期限并没有定下来,与美国的谈判仍在继续。
7月24日,在法国维希政府勉强同意之下,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的关键要塞。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英国和荷兰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历史文件并没有说明罗斯福总统对于做出该项决定所蕴涵的内在意义。从罗斯福总统幕僚的备忘录来看,总统只是试图通过石油许可证贸易作为外交手段,以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然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则已经使得日本无法像以前那样支付石油美元。总之,这对于美国政府强硬派而言无疑是一场胜利,他们一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本做出让步。
在如此政治环境之下,日本因此只能动用其石油储备。历史学家赫伯特·菲思曾经这样写道:“日本没有任何途径获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给。石油储备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对于美军而言,罗斯福总统在这个时机做出的决策无疑是种失败。美国海军一直在强调美军在太平洋的劣势,相对于拥有10艘航空母舰的日本海军而言,美国航母只有区区3艘。而且美国海军一直敦促美国应该拖延与日本交战的时间,因为菲律宾军事基地的空军和地面部队力量尚未得到加强。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也一直向华盛顿发出警告,如果将日本逼入死胡同,日军将会做出没有任何暗示的猛烈还击,因为这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然而罗斯福总统依然坚持认为,尽管有些冒险,但这不会给美国带来严重后果。他的幕僚看似一致的看法更加促使总统认为战争依然十分遥远。即便日本攻打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也丝毫不会影响美国本土安全。
美国对日本实施财产冻结和石油禁运使日本大为震惊。战后出版的一些历史记录表明,日本当时已经陷入绝望。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9月份提前召开的御前会议将战争提到议事日程上,10月近卫内阁倒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内阁首相。11月5日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促使犹豫不决的日本天皇对美宣战,除非在谈判最后一分钟取得外交解决的途径。
美国割断了日本的能源供给线,使得日本法西斯狗急跳墙,孤注一掷
日本在谈判中佯装做出让步,表示同意立刻从印度支那撤军,然而日本一刻也没有放弃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战略,因此美日谈判举步维艰,然而与美国不断延期的谈判正好帮助日军部署完兵力。11月26日,日本又在印度支那攻占了一些地方,国务卿赫尔对此极为愤怒,在谈判中要求日军完全从中国撤出。
而罗斯福总统与其幕僚则一直通过截取日军无线电信号,关注日军的一举一动。但他们并不知道日军将会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行动。更糟糕的是,美国始终无法破译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密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争灾难,演绎了一场人间悲剧。对于美国而言,不幸中万幸的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在日军偷袭的当天正好不在港内。然而对于日本而言,偷袭珍珠港最终表明是一场更大的失败,它正好给主战的罗斯福总统找到了对日宣战的最好借口,他再也不用说服国会以保护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名义向日本宣战,而本来对参战与否犹豫不决的美国人民也立即团结一致加入抗日行列.
北京天九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马尔代夫包机回国服务,北京天九共享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为您提供专业、便捷的解决方案。我们拥有丰富的包机经验和优质的资源,可根据您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包机方案。从航班安排、机位预订到地面服务,全程无忧。我们致力于确保每一位旅客的舒适与安全,让您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天九提供
展开全部
日本考虑过北进,在诺门坎和张鼓峰也和苏联打过。从这2次战役,日本发现苏联并不好打。而且,说苏联资源丰富,但在那个年代,很多资源都还没被开发出来呢。当时日本占据着我国东北,大庆可是在那的,日本不一样没发现嘛。日本在那时急需石油等物资,美国已经对日本禁运了,显然北进无法让日本得到石油。
德国退役上将蒂佩尔斯基希的二战史中写到:根据日本的情报,美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英国几乎没有威胁。德国对战胜苏联满怀信心,这以为日本后方有了保障。同时,日本认为,德国胜利后,会对英国猛攻。于是,美国将加大对英国的援助。这样的时机,对日本参战很有利。
前面还写到:日本同美英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凭这些矛盾就足以做出决策,日本只需要选择时机。
可以看出,日本选择美国是不得以的,他和美国之间没有什么可以缓和的余地了,而同苏联之间,矛盾却还不尖锐。而且,当时美国的工业力量是很强大,但他的军事力量绝对谈不上强大,美国还没有准备好。北进面对的是几十万苏军,南进,则只面对少量巡洋舰和几万毫无准备的美军,还有资源的诱惑,显然,南进比北进更容易,也更容易获得利益。至于长期战略是否有益,这个就不好说了。日本本身的确没有什么有战略眼光的人在。
日本如果打苏联,那么要么接受美国条件,受美国制约,要么就等着缺油,然后美国一样会在一到两年内参战。如果打美国,那么苏联在解决德国之前,不会对他有威胁,而且,日本还是相信德国会胜利。
德国退役上将蒂佩尔斯基希的二战史中写到:根据日本的情报,美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英国几乎没有威胁。德国对战胜苏联满怀信心,这以为日本后方有了保障。同时,日本认为,德国胜利后,会对英国猛攻。于是,美国将加大对英国的援助。这样的时机,对日本参战很有利。
前面还写到:日本同美英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凭这些矛盾就足以做出决策,日本只需要选择时机。
可以看出,日本选择美国是不得以的,他和美国之间没有什么可以缓和的余地了,而同苏联之间,矛盾却还不尖锐。而且,当时美国的工业力量是很强大,但他的军事力量绝对谈不上强大,美国还没有准备好。北进面对的是几十万苏军,南进,则只面对少量巡洋舰和几万毫无准备的美军,还有资源的诱惑,显然,南进比北进更容易,也更容易获得利益。至于长期战略是否有益,这个就不好说了。日本本身的确没有什么有战略眼光的人在。
日本如果打苏联,那么要么接受美国条件,受美国制约,要么就等着缺油,然后美国一样会在一到两年内参战。如果打美国,那么苏联在解决德国之前,不会对他有威胁,而且,日本还是相信德国会胜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偷袭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编辑本段]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为了给日本一点颜色,美国冻结了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本的飞机无法升天,舰艇无法在海中行驶,日本就无法继续对外扩张。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两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珍珠港荷兰 。
[编辑本段]事件过程
11月26日,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8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 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 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共计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编辑本段]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为了给日本一点颜色,美国冻结了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本的飞机无法升天,舰艇无法在海中行驶,日本就无法继续对外扩张。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两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珍珠港荷兰 。
[编辑本段]事件过程
11月26日,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8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 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 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共计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日本当时对美作战主要是为了获取资源,打通南下通道,
日本对亚太地区,特别是现在的印尼和马拉西亚的入侵是为了石油等战略资源,此举肯定会触动美国在此地区的利益,所以由此导致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最终升级为战争,所以日本对美国作战是为了保证其在亚太地区的侵略。
可是苏联的资源也足够解决日本的资源难题;
毛子当时的主要资源都集中在中西部,远东的资源有限。并且日本侵略毛子的难度当然要大一些。
网上还有人说日本当时不敢打苏联,
日本打过毛子,并且毛子在二战最艰苦的时候,依然在远东地区保持了相当规模的部队,就是为了防止日本人从背后袭击。但是自从日本在诺门坎战役失败后就没有在实行过入侵苏联的计划,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其真正的战略重心,亚太地区。
可是当时美国军事力量不比苏联弱啊,
美国任何时候的实力都远在苏联之上。
既然日本敢于选择偷袭珍珠港,那么也绝对敢攻打苏联,
打与不打取决于战略决策,即使日本实力不如美国,但是为了其海上的战略利益还是要和美国作战。
何况如果当时和德国夹攻苏联,胜算更大,更能是两个同盟国连接在一起,这样不是更有利吗。
德国当然希望日本这么做,但是这个计划显然对日本没有什么好处,因为日本从中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利益。
而且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而攻打苏联,那么美国可能也不会那么早卷入战争对日宣战,日本的机会应该更多,请明白这段历史的人详解。
日本要的就是亚太地区的战略物资和廉价劳动力,对毛子没有任何兴趣,所以主要对手只能是美国。
日本对亚太地区,特别是现在的印尼和马拉西亚的入侵是为了石油等战略资源,此举肯定会触动美国在此地区的利益,所以由此导致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最终升级为战争,所以日本对美国作战是为了保证其在亚太地区的侵略。
可是苏联的资源也足够解决日本的资源难题;
毛子当时的主要资源都集中在中西部,远东的资源有限。并且日本侵略毛子的难度当然要大一些。
网上还有人说日本当时不敢打苏联,
日本打过毛子,并且毛子在二战最艰苦的时候,依然在远东地区保持了相当规模的部队,就是为了防止日本人从背后袭击。但是自从日本在诺门坎战役失败后就没有在实行过入侵苏联的计划,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其真正的战略重心,亚太地区。
可是当时美国军事力量不比苏联弱啊,
美国任何时候的实力都远在苏联之上。
既然日本敢于选择偷袭珍珠港,那么也绝对敢攻打苏联,
打与不打取决于战略决策,即使日本实力不如美国,但是为了其海上的战略利益还是要和美国作战。
何况如果当时和德国夹攻苏联,胜算更大,更能是两个同盟国连接在一起,这样不是更有利吗。
德国当然希望日本这么做,但是这个计划显然对日本没有什么好处,因为日本从中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利益。
而且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而攻打苏联,那么美国可能也不会那么早卷入战争对日宣战,日本的机会应该更多,请明白这段历史的人详解。
日本要的就是亚太地区的战略物资和廉价劳动力,对毛子没有任何兴趣,所以主要对手只能是美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那时候日本曾经有尝试着进攻苏联,诺门坎和张鼓峰就是日本所作的尝试.但是遭到了苏军痛击.入侵惨败.所以决定南进.而个人认为日军之所以偷袭珍珠港恰恰就是为了夺取东南亚的资源.我觉得日军偷袭珍珠港就是为了打掉美军的太平洋舰队.然后他们就可以无视美军本土的力量,直接打下东南亚(东南亚的防务可以忽略).没有了海军美军就只能看着日军在东南亚横行霸道.而日军则可以在美军重新组织起力量前利用东南亚的资源加强自身力量,再和美军决一死战.但是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没有打掉珍珠港的造船厂和油库,以及美军的航母.这就导致美军在日军还没有在东南亚掠夺足够的资源加强自身的时候就恢复了太平洋舰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