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乡村生活教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端正办学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现在的教育是以孩子为中心,同时现在学校的管理更是以教师、学生为主题,也就是说“以人为本”。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以及投身社会实践成了当今学校教育的重心。因此,农村学校教育,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又要落实上级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从而端正办学思想,树立办学理念。
1、规范办学行为。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家庭书面作业总量,提倡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思想。
2、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使教学常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注重抓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查等几个基本环节。加强辅导和考查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掌握教学状况,教师在备课、上课等方面的工作得到了规范和提效,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教师的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把学生向好的方面引导。农村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既要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更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二 、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要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要发展,关键看队伍。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教育要发展,队伍是关键,班子是核心。学校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努力提高精气神。领导班子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引领指导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要带头抓教学,搞科研,在教育教学上率先垂范;要转变工作作风,准确角色定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宏观上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向,细节上强化教学的领导和管理,监管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要扎实做好提升教师素养、强化教学管理、优化课程结构、打造高效课堂、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的工作。
2、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带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乐教;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有计划地开展园丁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有计划、有层次、多渠道地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为青年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读书演讲、专题辩论 、教育沙龙、技能比赛等活动,让他们活跃在校园文化生活之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文体活动注入生机和活力。
3、教研队伍建设。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研究教育现状、分析教学现象,学习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名家的思想,从而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通过校际合作、城乡结对、强弱帮扶、名校引领和送课下乡等形式在“请进来、送出去”,力求扎实有效,务本求实,解决学校教育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升干部教师整体素质。
4、教师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农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评优选优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大力宣传教育工作发展成效和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教育亮点和特色,大力传播正能量,努力提升教育对外正面形象;践行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争取社会公众对教育的最大理解。
5、提高教师待遇。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的纽带作用,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补贴标准。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开展教师定期体检、体育健身、义务巡诊等活动,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师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保证。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又包括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它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又是德育工作的有利平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提升办学品位,既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
1、环境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农村学校要发挥自身环境优势,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注入鲜明的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力争做到校园整洁、优雅、大气,文化气息浓郁,给学生以精神激励,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2、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农村学校管理质量的基础。学校要制定规范、完善的各项制度,努力做到 “凡常规,皆有制 ”,保证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学校的管理制度,方面要全,内容要细,执行要严。要重视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自主建立并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文化,促进班级健康发展。那么,现今要如何着手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呢?首先应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于教师、学生的离校,必须向相关部门领导或教师请假,严禁学校随意调课、停课和放假,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也应当按规定报批;其次应当科学制定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和师生考勤制度。特别是要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考勤实行严格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再次应当建立一套教师培训制度。要通过教师的学习促进教学技能、职业道德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
3、行为文化建设。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的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和精神风采。学校所有人员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体现的是校风校貌,是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要以班级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倡导同伴关爱、自主独立的优良班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4、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突出文化素养的渗透和培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要培养“团结合作、民主开拓、实干奉献 ”的学校精神,要把学校的愿景和教师的愿景相融合,使全校教职工成为积极向上的共同体,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5、科研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要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开展群文阅读研究成果推广,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课题研究得到有效发展。
6、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大大提高,要使网络文化像城市学校一样,真正成为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必须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使网络文化顺利步入健康而文明的发展轨道。
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继续组织开展好学生阳光体育校园健身活动和校园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正确处理三维目标与“双基 ”的关系。要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基础知识中蕴涵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关注和探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农村学校各个学科的实验课程要做到应该开的则尽可能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实施学校体育质量提升工程。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引导广大农村体育教师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编写教学进度与课时计划。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各类赛事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每周上一节足球课。完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制度,确保学校监测数据测试率、上报率、准确率均达到100%。
4、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促养成,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农村学校要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切入点,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5、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中华经典诵读、全民阅读、我们的节日、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校园创建等系列活动。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及“立德树人,正品成格”课题研究工作。完善留守学生之家和乡村少年宫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兼职教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按照学前教育重启蒙、小学阶段促养成、初中阶段提素质、高中教育抓出口、职业教育强技能的思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安全意识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师生的人格,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安全是质量,安全就是效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出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小学校频频出现的安全事故,不得不给我们站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重视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呼声已越来越强烈。在某些农村学校,由于学校设施的不完善,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从而一些犯罪分子借机乘虚而入,以及校园的一系列隐患工作,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那么,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呢?
1、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如果学生都有了安全方面的意识,那么对于学生自身的安全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的落脚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提高警惕,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安全隐患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像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随时都威胁着我们。为了避免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位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的意识。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向学生宣传交通、防火、防电、防雷、防溺水以及饮食卫生等安全知识的教育,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震等自救、逃身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此外,还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力争取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从而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校园平安。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频频发生的由于心理不健康引起的安全事件,不得不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因此,我们必须时常关注学生的动态,摸清他们的心理,经常和他们谈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良好、乐观的心态。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按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发展和提高,从而使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迈上一个台阶。
六、强化管理模式,提升后勤服务质量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实现教育改革的后备力量,它能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办学效益。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用好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加快食堂建设,配备食堂工勤人员,全面推进食堂供餐。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自主经营。规范财务管理,完善学校后勤设施设备配置,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1、健全制度,构建管理体系。坚持从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入手,立足工作实际,突出抓好接待、会务管理等方面的建章立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后勤保障管理体系。一是规范接待管理。既要保持节俭,又充分体现了热情和地方特色,有效堵塞接待管理上的漏洞。二是推动会务组织标准化。根据会议轻重缓急和规模的大小,分别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地会务组织工作标准,对会务组织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
2、勤俭办事,打造节约型学校。始终坚持把勤俭节约贯穿于各项后勤工作始终。一是营造节约氛围。二是强化节约责任。为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行了花木绿化浇灌用水专人负责制度,对节电、节水等节能情况,坚持每周一小查,每月一联查,并及时通报情况,进一步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切实强化相关人员的节约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后勤工作要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首先,后勤工作要有长远的工作目标。后勤管理必须以学校发展规划为蓝图,制定长期计划。例如最近几年,学校要维修哪些校室,有哪些项目实施,增添哪些设备,环境绿化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有一个较远的奋斗目标。其次,后勤管理要将长期计划分步实施。要分阶段、分学期制定实施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合理分工,职责清楚,讲求落实。再次,后勤工作要有超前意识。
4、规范财务管理。开展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公务接待和经费支出要求,做好监督审计与评价,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学校纪检组、校务监督委员会,管好国有资产,杜绝违规支出和资产流失。
七、深化教育结构调整,创建特色校园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学校特色本身具有一种感召力,它能够凝聚起师生的上进心和创造力,有利于围绕办学目标,优化学校内部办学资源的配置,形成强大的办学活力。当学校校园拥有了特色的氛围和文化,教师拥有了特色的精神和素质,学生拥有了特色的快乐和成长,则特色学校也就形成。创建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特色学校,必定会使学校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精品化之路。
农村学校教育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着教育的发展。在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比重大,学历低、知识旧、思想落后、综合素质不高,特色学校的建设也相对困难些。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求在职在岗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健全继续教育机制。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促进教师对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利用现代计算机远程网络信息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的推进策略: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2、建立相关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学校品牌建设,从而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3、学校建立健全可靠的保障体系。不断更新适合本校的教育设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从而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外宣传,开展专题传播活动。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加强同家长、同类学校以及上级科研单位、新闻界的联系,在学校特色与品牌建设中提高他们的参与量和对外宣传功效,将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各种渠道向外推广。
八、关爱留守儿童,让温暖永驻人间
随着城市进程化的加快,大量务工人员纷纷涌向城市,使得留守儿童成为了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它不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还会让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安危。由于留守儿童大多都生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差,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长辈们的心理上,对学生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切都顺着他们、护着他们,这就是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爱。其实,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不负责任的一种溺爱。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不但要吃好、穿好,而且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教育他们明辨是非,有错必改,这才是对留守儿童的一点关爱。所以,作为教育者,应多与其家长沟通,并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他们谈心,使其心情愉快,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温暖人间的真爱。
教育是国计民生。综合以上几点观点,在当前的农村教育现状下,我们要承认差距、正确定位,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抓住时机,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实现农村教育在新时期的新跨越。相信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学校教育工作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现在的教育是以孩子为中心,同时现在学校的管理更是以教师、学生为主题,也就是说“以人为本”。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以及投身社会实践成了当今学校教育的重心。因此,农村学校教育,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又要落实上级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从而端正办学思想,树立办学理念。
1、规范办学行为。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家庭书面作业总量,提倡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思想。
2、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使教学常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注重抓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查等几个基本环节。加强辅导和考查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掌握教学状况,教师在备课、上课等方面的工作得到了规范和提效,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教师的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把学生向好的方面引导。农村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既要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更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二 、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要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要发展,关键看队伍。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教育要发展,队伍是关键,班子是核心。学校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努力提高精气神。领导班子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引领指导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要带头抓教学,搞科研,在教育教学上率先垂范;要转变工作作风,准确角色定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宏观上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向,细节上强化教学的领导和管理,监管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要扎实做好提升教师素养、强化教学管理、优化课程结构、打造高效课堂、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的工作。
2、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带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乐教;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有计划地开展园丁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有计划、有层次、多渠道地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为青年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读书演讲、专题辩论 、教育沙龙、技能比赛等活动,让他们活跃在校园文化生活之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文体活动注入生机和活力。
3、教研队伍建设。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研究教育现状、分析教学现象,学习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名家的思想,从而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通过校际合作、城乡结对、强弱帮扶、名校引领和送课下乡等形式在“请进来、送出去”,力求扎实有效,务本求实,解决学校教育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升干部教师整体素质。
4、教师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农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评优选优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大力宣传教育工作发展成效和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教育亮点和特色,大力传播正能量,努力提升教育对外正面形象;践行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争取社会公众对教育的最大理解。
5、提高教师待遇。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的纽带作用,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补贴标准。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开展教师定期体检、体育健身、义务巡诊等活动,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师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保证。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又包括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它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又是德育工作的有利平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提升办学品位,既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
1、环境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农村学校要发挥自身环境优势,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注入鲜明的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力争做到校园整洁、优雅、大气,文化气息浓郁,给学生以精神激励,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2、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农村学校管理质量的基础。学校要制定规范、完善的各项制度,努力做到 “凡常规,皆有制 ”,保证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学校的管理制度,方面要全,内容要细,执行要严。要重视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自主建立并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文化,促进班级健康发展。那么,现今要如何着手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呢?首先应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于教师、学生的离校,必须向相关部门领导或教师请假,严禁学校随意调课、停课和放假,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也应当按规定报批;其次应当科学制定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和师生考勤制度。特别是要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考勤实行严格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再次应当建立一套教师培训制度。要通过教师的学习促进教学技能、职业道德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
3、行为文化建设。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的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和精神风采。学校所有人员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体现的是校风校貌,是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要以班级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倡导同伴关爱、自主独立的优良班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4、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突出文化素养的渗透和培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要培养“团结合作、民主开拓、实干奉献 ”的学校精神,要把学校的愿景和教师的愿景相融合,使全校教职工成为积极向上的共同体,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5、科研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要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开展群文阅读研究成果推广,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课题研究得到有效发展。
6、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大大提高,要使网络文化像城市学校一样,真正成为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必须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使网络文化顺利步入健康而文明的发展轨道。
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继续组织开展好学生阳光体育校园健身活动和校园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正确处理三维目标与“双基 ”的关系。要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基础知识中蕴涵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关注和探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农村学校各个学科的实验课程要做到应该开的则尽可能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实施学校体育质量提升工程。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引导广大农村体育教师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编写教学进度与课时计划。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各类赛事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每周上一节足球课。完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制度,确保学校监测数据测试率、上报率、准确率均达到100%。
4、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促养成,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农村学校要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切入点,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5、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中华经典诵读、全民阅读、我们的节日、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校园创建等系列活动。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及“立德树人,正品成格”课题研究工作。完善留守学生之家和乡村少年宫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兼职教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按照学前教育重启蒙、小学阶段促养成、初中阶段提素质、高中教育抓出口、职业教育强技能的思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安全意识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师生的人格,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安全是质量,安全就是效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出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小学校频频出现的安全事故,不得不给我们站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重视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呼声已越来越强烈。在某些农村学校,由于学校设施的不完善,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从而一些犯罪分子借机乘虚而入,以及校园的一系列隐患工作,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那么,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呢?
1、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如果学生都有了安全方面的意识,那么对于学生自身的安全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的落脚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提高警惕,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安全隐患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像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随时都威胁着我们。为了避免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位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的意识。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向学生宣传交通、防火、防电、防雷、防溺水以及饮食卫生等安全知识的教育,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震等自救、逃身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此外,还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力争取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从而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校园平安。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频频发生的由于心理不健康引起的安全事件,不得不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因此,我们必须时常关注学生的动态,摸清他们的心理,经常和他们谈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良好、乐观的心态。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按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发展和提高,从而使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迈上一个台阶。
六、强化管理模式,提升后勤服务质量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实现教育改革的后备力量,它能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办学效益。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用好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加快食堂建设,配备食堂工勤人员,全面推进食堂供餐。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自主经营。规范财务管理,完善学校后勤设施设备配置,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1、健全制度,构建管理体系。坚持从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入手,立足工作实际,突出抓好接待、会务管理等方面的建章立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后勤保障管理体系。一是规范接待管理。既要保持节俭,又充分体现了热情和地方特色,有效堵塞接待管理上的漏洞。二是推动会务组织标准化。根据会议轻重缓急和规模的大小,分别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地会务组织工作标准,对会务组织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
2、勤俭办事,打造节约型学校。始终坚持把勤俭节约贯穿于各项后勤工作始终。一是营造节约氛围。二是强化节约责任。为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行了花木绿化浇灌用水专人负责制度,对节电、节水等节能情况,坚持每周一小查,每月一联查,并及时通报情况,进一步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切实强化相关人员的节约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后勤工作要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首先,后勤工作要有长远的工作目标。后勤管理必须以学校发展规划为蓝图,制定长期计划。例如最近几年,学校要维修哪些校室,有哪些项目实施,增添哪些设备,环境绿化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有一个较远的奋斗目标。其次,后勤管理要将长期计划分步实施。要分阶段、分学期制定实施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合理分工,职责清楚,讲求落实。再次,后勤工作要有超前意识。
4、规范财务管理。开展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公务接待和经费支出要求,做好监督审计与评价,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学校纪检组、校务监督委员会,管好国有资产,杜绝违规支出和资产流失。
七、深化教育结构调整,创建特色校园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学校特色本身具有一种感召力,它能够凝聚起师生的上进心和创造力,有利于围绕办学目标,优化学校内部办学资源的配置,形成强大的办学活力。当学校校园拥有了特色的氛围和文化,教师拥有了特色的精神和素质,学生拥有了特色的快乐和成长,则特色学校也就形成。创建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特色学校,必定会使学校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精品化之路。
农村学校教育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着教育的发展。在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比重大,学历低、知识旧、思想落后、综合素质不高,特色学校的建设也相对困难些。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求在职在岗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健全继续教育机制。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促进教师对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利用现代计算机远程网络信息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的推进策略: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2、建立相关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学校品牌建设,从而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3、学校建立健全可靠的保障体系。不断更新适合本校的教育设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从而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外宣传,开展专题传播活动。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加强同家长、同类学校以及上级科研单位、新闻界的联系,在学校特色与品牌建设中提高他们的参与量和对外宣传功效,将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各种渠道向外推广。
八、关爱留守儿童,让温暖永驻人间
随着城市进程化的加快,大量务工人员纷纷涌向城市,使得留守儿童成为了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它不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还会让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安危。由于留守儿童大多都生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差,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长辈们的心理上,对学生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切都顺着他们、护着他们,这就是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爱。其实,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不负责任的一种溺爱。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不但要吃好、穿好,而且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教育他们明辨是非,有错必改,这才是对留守儿童的一点关爱。所以,作为教育者,应多与其家长沟通,并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他们谈心,使其心情愉快,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温暖人间的真爱。
教育是国计民生。综合以上几点观点,在当前的农村教育现状下,我们要承认差距、正确定位,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抓住时机,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实现农村教育在新时期的新跨越。相信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学校教育工作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