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修的母亲为什么能跻身“四大贤母”之一?
大宋的欧阳修的欧妈妈、孟母、陶母、岳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贤母”,荣登中国代四大母教经典。
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的欧阳修母子在这种境况下生活,困难是想成知的。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欧母出身于江南望族,自己读过书,不愿意欧阳修兄妹不念书,就算家里条件差,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拉扯养大,还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识识字读书。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
“画荻教子”说的就是欧阳修5岁时,欧母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在母亲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欧阳修奋发图强,学习成绩很好,屡试屡败,他在仁宗天圣八年(即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欧阳修在当官司期间,各种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来还因此被贬职。但欧母并没有抱怨儿子仕途不济,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 。我们家也过惯了贫寒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 ,精神不衰,我就高兴。”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现在的社会,人们追求物质化。家里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望子成龙,很多只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在品德上以“做个听话的孩子.”的教育方式。欧阳修母亲只所之能成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主要是因为他育儿先育德,教育儿子做任何事都要做利国利人利已,做正确的事,不畏强权而低头。有母如斯,怎能不出国之栋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