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1861年到1895年 自强运动期间中国经济根本转型的主要表现?

 我来答
t362211045d71c1c0
2019-12-30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万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910万
展开全部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务等培养新型人才,虽然学堂规模不大,但是依旧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派遣留学生,为了更系统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百度网友1aa208c
2019-12-30 · TA获得超过243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66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5万
展开全部
概括1861年到1895年自强运动期间,中国经济根本转型的嗯,一个典型,这是很专业的才能回答我们,回答不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oai601111

2019-12-30 · TA获得超过663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46%
帮助的人:523万
展开全部
自强运动(1861-1894年,器物技能层次的现代化)和维新、立宪运动(1895-1911,制度和思想行为层次的现代化)。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迫使清朝统治者第一次正视帝国面临的严重危机,力图“师夷长技”,“御侮自强”。清廷改革派与地方实权派结合,从外国引进技术、人才,开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并逐步扩展到民用企业、电报、矿山、铁路、邮政、金融以及近代教育文化方面,这是中国经济史和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创举,近代社会转型缓慢启动。   后发展国家在列强冲击下,为维护国家、民族的生存,自上而下实施军事改革、兴办新式军事工业以图自强,是最常见形式之一;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清朝以自强为目的的早期工业化起步不算迟缓,国际经济环境也不差:这一时期欧洲大部分国家正忙于自己的工业化。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动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德国、意大利、俄国等都是借助这次大浪潮迅速兴起的,东邻日本也是在这一代人的时间里奋起直追,改变落后面貌的。从国内形势来看,正处于全国性大动乱的平息与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时称“同光中兴”的自强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正好隔海相望,具有此呼彼应之势。  然而,后进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从军事改革入手的同时(或者稍后),多有比较重大的政治体制及法律、制度改革。但是,清王朝始终没有真正的近代国家观念,坚持“满族特权”,因此,社会转型从启动阶段就暴露出种种重大弱点,主要在军事、技术层面,其起点远低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早期现代化改革运动。  再者,十九世纪中后期内忧外患的紧急形势和天灾人祸后的国库空虚,迫使清廷授予各省督抚以编练新军和筹饷的大权,原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开始松动,部分军、政、财权开始从中央向地方转移、从满人向汉人转移,地方督抚权势上升。加之晚清皇帝多幼年继位,懦弱无能,使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领导者与推动者。中国早期工业化主要靠地方官员推动,缺乏中央政权的统一筹划,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层次较低,且不断受到朝廷与地方顽固势力的强烈抨击与抵制。超出地方有限权力范围的任何改革和新措施,如改革学制与政治体制、开矿山、修铁路等,都因无人敢决定而难以启动。这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一个突出弱点。   许多事情都说明,政治结构的衰败是中国缓慢的重要原因。不过,尽管传统制度与文化对晚清社会转型的启动造成巨大的体制性障碍,但并不能由此得出自强运动完全失败的结论。经过半个世纪前后相继的改革,中国迈出了初始工业化和防卫性现代化的第一步。不仅引进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诞生了历史上第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事业,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大地上催生了现代生产关系。与此同时,吸收西学、举办新式教育,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成果对此后相当长时期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甲午战争中国败于东邻日本的惨痛事实以及随即而来的八国联军入侵使中国猛省,在内外压力结合、异乎寻常的严峻形势下,清王朝的改革步伐及改革的深广度都远远超过前三十年,这就是1895-1998年的戊戌维新与1901年开始的新政和立宪。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还有一个重大的社会变化,就是民族资本主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正在进行的社会改革和革命运动,而改革和革命也反过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推动“自强新政”到宣布“预备立宪”,历时五十年。在这五十年中,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一个麇集于通商口岸的资产阶级和"西化"的知识分子社会阶层正在兴起,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代表了新经济关系及思想价值的社会组织--各种商会、科学社、学会、演讲会等,成了刚刚萌发的市民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首先在城市建设、管理、治安、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作用,随之扩大到抵制美货、收回铁路和矿权、争取立宪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政治影响。新式学校、报馆、译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近代国家观念和以英、法经验为依归的民主主义思想以通商口岸为中心,把推动变革的意识逐渐散播于社会,形成一股要求彻底变革社会的强大思潮。与此同时,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政治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觉醒,催生现代国家意识,反帝斗争和现代化运动的社会参与程度日益扩大。  以上这些变化表明,中国正在进入社会转型的新阶段。这十年的变化超过鸦片战争以来半个世纪的变化,因为无论内部衰败、边缘化、革命化和现代化几个过程都明显加速了。  1911年辛亥革命是地方士绅要求参与政治、各省实力派独立自保的运动、形式目的复杂多变的民众造反、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统治等多种力量的汇合,它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朝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创立了亚洲第一个以美国制度为样板的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但从另一方面说,半个世纪中自上而下所进行的现代化努力也由此中断。此后四十年,连绵不断的各地军阀混战和八年抗日战争,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社会转型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