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会不会产生耐药性?
降血压药大都需要长期服用。有些高血压患者担心长时间用药产生耐药性或耐受性,这种顾虑大可不必。
耐药性又叫抗药性,是指病原体(细菌、病毒等)产生对抗药物的能力,因而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消失,此情况多见于抗菌类药物。降压药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血管、心脏或肾脏,不针对任何病原体,所以不存在耐药性或抗药性的问题。
药物的耐受性是指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比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开始使用时控制血糖效果很好,但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就不明显了,需要增加剂量。这说明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不过,降压药和胰岛素不同。胰岛素是从其他动物体内提取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产生针对胰岛素的抗体。故长期使用胰岛素后,抗体产生越来越多,两者结合使胰岛素不像刚使用时发挥强大作用。降压药不会使机体产生抗体,故一般不会出现耐受性。
不过,临床确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开始服某种降压药有效,一段时间后效果就不满意了,但其原因并非耐药性和耐受性,而是:①服药后血压下降,机体产生一种防止血压过度下降的代偿保护作用。这不代表机体对该药不敏感,可不必换药,但不妨采取联合用药,在医生同意下,使用另外一种降压药。②降压药的作用在于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不能根治高血压。少数患者因为高龄或其他原因,血压升高越来越重。药物疗效下降是由于病情发展或变化所致,并非机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③机体出现或存在影响降压药发挥疗效的因素,影响了药物效果。比如,服用某些有降压药疗效的其他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肥胖、肾功能障碍等,使血压的控制变得困难了,但这与所服降压药的作用无关。
一般说,降压药不会或极少产生抗药性,故不宜自行频繁换药,只允许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发展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