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的古人如何过冬?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3-03-21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3亿
展开全部
古人没有现代的电热取暖器,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炉子一类,其中熏炉、手炉、足炉等,应该是中国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
熏炉其实是一种外带罩子的炭火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盆,上部为罩,镂空,做成花卉图案。宫里使用的一般为铜质,做工精致。
民间多用陶土、铁制作。手炉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精巧玲珑、形状多样,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甚至还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称为“暖手炉”、“火笼”。
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有点像现在的暖水袋),主要用来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此炉又称为“脚婆”、“汤媪”。火墙。
秦汉时期出来了火墙,墙内部是中空的,里面放上柴火,把墙烧热了以后整个屋子都很暖和。它的衍生品就是火炕,这一点很多东北人家庭里面都有。比起火炕,火墙的供热对室内空间更加立体,而墙体的构造也要求更高。因此室内空间不合理,或者外维护结构的保温做的不够,以及火墙材料选取不合适都会对火墙使用的舒适度产生影响。
刑宇达0FM
2017-12-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6
展开全部

没有暖气和空调的古代,到了冬天,天寒地冻,他们是怎样捱过寒冬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人都用了哪些御寒神器来温暖过冬的。

一、御寒装备

棉袍,是古人过冬御寒的主要冬装之一,穿着时间最久。古代棉袍也有高档与低档之分,好的袍用的是高级天然蚕丝絮填充,差的则是用“黑心棉”来填充。

穿棉袍的东汉官吏

明清时期,棉袄成为过冬御寒的主流服饰。在《红楼梦》中,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看见凤姐时是这样形容的: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二、汤婆子

汤婆子,又名“汤捂子”,在宋代时期就已有使用。它是用铜或锡制成的扁形瓶,倒入热水后再放到被窝里来暖被子,这样晚上睡觉时就十分暖和了。

这一小小的取暖用品是古代百姓家里御寒的必备之物,还曾被许多大诗人歌颂过,如黄庭坚在《戏咏暖足瓶》一诗中写道:“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

三、熏笼

熏笼是古代一种烘烤和取暖的用具,可以熏香、熏衣、熏被子。在冬天,一家子围着熏笼而坐,在熏笼上罩上一床薄被子,把双手放在被子下取暖。

四、炭盆

用炭取暖也是古代御寒常见的一种方式。在《琅琊榜》中,用炭烧火取暖就出现多次,那一个四四方方的炭盆,在梅长苏的书房里,也变得墨香悠然,古意雅致起来。

掐丝珐琅火盆清

五、火墙

相较于寻常百姓家,皇宫里的御寒方式可就更加高端了。早在秦汉时,宫廷里就有了壁炉和火墙。

所谓的火墙就是在墙里面通一根管道,把墙烘烤热了再使室内温度升高,这与现代的暖气有些相似。

六、手炉

手炉是古人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可以捧在手上,也可以笼进袖内。

这种精致小巧的手炉是宫殿里帝后妃嫔们的取暖利器。手炉通常是放置在炕桌上的,手炉上端设有提梁,根据主子的意愿,可以由宫女随时移到适宜之处。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清雍正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清乾隆

七、美女御寒

根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的皇子皇孙曾用美女来御寒。唐玄宗的弟弟申王不用炭火来取暖,而是让一群宫女围坐在座位四周来抵御寒气。这样的御寒方式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