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上火”概念来自中医,现代医学无“上火”一说。民间常把一些直觉症状归于“上火”,包括:牙龈肿胀、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舌苔厚、口臭、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心烦易躁等,选用清热、泻火、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番泻叶、牛黄解毒片等自疗,能收到一定效果。
然而,中医学对上火的原因及其病机有完整的理论。比如,“火”有外火、内火之分,内火又有实火和虚火之分。治疗需要找出原因,辨证论治,才能收效。倘若一上火,一律服用泻火药治疗,则疗效不一定理想,甚至贻误病情。
中医专家指出,一旦上火,先要分清是外火还是内火。外火指六淫外邪中的火热之邪,大都在暑热季节感染暑气,引起身体发热等症状。一般说,这类上火比较容易治疗。比如,服用一些泻火药,甚至多饮水、多休息即可恢复。内火是从体内而生的“火”,即所谓内热。内火成为体内一种病理产物,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病理变化。内火病因较多,病机较复杂,证型也较多,故治疗难度较大,需要有经验的中医辨证论治,才能药到病除。中医认为,内火还有实火和虚火的差别。实火病势较急、病程较短,临床表现高热、面赤、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口舌糜烂生疮等;虚火病势较缓,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失眠、口干咽痛、眩晕等。治疗原则是实为宜泻、虚火易补。
对上火处理不要过于简单。如症状轻微,服一般泻火药,多饮水,多数可迅速痊愈。如服泻火药不见效,要及时就医,由正规中医师辨证论治,对症用药,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