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没考上,我应该再准备一年还是去找工作?
现在的工作不是很好找,找一份工作干着看看适合不适合自己。
你在工作中就会知道,自己应该不应该再去考研了。
如果你在干工作中觉得应该考研,你一定会自己默默地更加努力。你的理想有了动力支持,再次考验你能成功!
如果你工作中还是觉得不如再准备一年考研,你就照着自己的理想努力,你的动力就是考验。再次考研能不能成功看自己!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让大家给意见的事。
我觉得这个事应该是你全面考虑的问题。
家庭条件优越,没有生活困难,你爸爸妈妈一定会支持在准备一年考研。
家庭条件一般,再准备一年考研,全家人的生活受不受影响这个也应该考虑!
我觉得考研问题是自己的选择!
考研没考上,应该再准备一年还是去工作,这个是家庭和你个人的问题,自己全面衡量做正确选择!
首先要想清楚2个问题:选择考研的原因是什么?本次落榜的原因是什么?
一、考研原因是什么?
1、要毕业了,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选择考研:这种情况,不要盲目备考,最好做好充分的调查,可以问师兄师姐,研究生都真正要干什么?毕业以后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研究生学历对未来自己期望的职业方向有多大帮助?(1)如果确实是本专业从业非常需要,比如,未来想当医生,这种学历要求高的职业,可以再战一年;(2)如果你的专业或你期望的工作,对学历要求没那么高,经验更重要,可以先工作或去实习,了解行业情况,再决定是否考研;(3)如果你了解了很多信息,仔细想了很久,还是不知道自己期望的职业是什么,感觉干啥都行(我毕业那会儿身边很多人就是这样,从小到大被考试推着走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主见),那就再战吧,多个经历,多些科学思维训练,总坏不到哪里去。
2、很确信考研对我很重要:这种情况,不要犹豫,不留遗憾,再战一年!
二、落榜原因是什么?
1、只是试试,没咋上心:这种情况,说明还有五成功力没用呢,建议再战!
2、吃奶力气都用了,知识学不会:这种情况,需要谨慎选择,因为你必须承认,人的能力是有差距的。
3、用心准备,但是战略有误:这种情况,总结失误,调整战略,再战一年!考研复习只有一年的时间,很多院校是自主招生,要有战略和战术,要知己知彼,考官要什么,你给什么就行了。
最后,读研花的钱基本奖学金都能拿回来,读研期间虽然消费上去了,但18年毕业,支付宝还攒了1W。现在回想,考研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在当时,由于我的心意和知识面,考研是当时的我能做的最好选择,不能拿现在更成熟的我去否定当时那个青涩的我所做的选择。所以,要多看多想,然后跟从内心,一旦决定,奋不顾身,多年以后回望,即使是个不咋好的选择,也可以淡然的说“我不后悔”!
1、考上研究生,并不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考不上的话,也并不意味着世界一片末日。
我来自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所带过的很多学生中,通过考研一战或二战实现自己的人生逆袭的,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通过在职场领域找到自己的定位选择和中心关注,实实在在干出来一番成就的,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2、弄清楚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研二战很重要。关于考研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的一个热门话题,每年都会遇到诸多类似问题的咨询:我是该考研究生还是去就业?父母希望我考研,但是我真的不想;我正在准备考研,但是我不知道如何选专业;我对考研二战已经没有太大信心了,纵使是全力准备,但是考不上又耽误了一年。
3、如果通过就业就能实现自己想要拥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去通过研究生博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4、如果通过考研二战能够为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增加更多可能性,就值得挑战一下。
认清本质:
1、每一种职业都有美丽的地方,也都有不美丽的地方,就如同婚姻的”围城效应“。对于职业的定位和生涯的规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事一种职业,先不说喜欢和爱好,能够胜任和驾驭是关键。对一种职业真正的热爱,是爱它的好与不好。能够承受和忍受一种职业的挣扎和纠结,进而才能享受一种职业的光鲜和靓丽。
2、关于学历在求职环节的重要性,很重要,但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重要。985、211、双一流院校的金字招牌,在就业市场上的确有非常耀眼的光环效应。但在最近几年的就业市场上,每年七八百万大学毕业生。
3、关于就业道路的选择,有些地方已经拥挤不堪、竞争惨烈,比如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有些新兴行业领域水草丰美、人才稀缺,比如体制外的互联网+为基础的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所创造的就业机会。
4、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商业社会所创造的岗位需求量增加、就业形态的多元化,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远远没有传说中的、想象中的那么大。反而是,招聘越来越难,招不来、留不住、待不长,是绝大部分体制外的中小微企业所存在的普遍招聘困境。
5、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的黄金法则是人岗匹配,不是招聘最优秀的员工,而是招聘最适合的员工。目前很多岗位,对于新生代大学生的要求,真的不高,学历高低和学校出身等硬条件在面试环节会赢得一些加分,但并不是绝对的。在做人做事的靠谱担当方面稍微超越同龄人那么一点。